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转载)# Family - 我爱我家
p*y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egetarian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purity (purity), 信区: Vegetarianism
标 题: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7 09:18:15 2010, 美东)
http://www.daniel-carrie.org:2005/show.aspx?id=990&cid=16
前两天看到天下杂志的新书《雨啊,请你到非洲》的书摘,其中有一篇钻石,是非洲的
眼泪让我想起,前一阵子上英文课时读到一篇有关钻石背后的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
些媒体不会报导的事实,特别是给梦想拥有钻石的朋友。
在继续阅读之前,请你先回答几个问题。
1. 有几家公司掌握世界的钻石市场呢? (A.几百家B.一打C.三家D.一家)
2. 钻石有多稀少呢? (A.非常稀少B.稀少C.有点稀少D.一点都不稀少)
3. 钻石多有价值呢? (A.无价B.非常有价值C.没人们想的那么有价值D.几乎没价值)
4. 钻石是好的投资吗? (A. 是的,它总是增值的B.得看经济景气情况C.它总是保值的D
.不是好投资,因为会赔本)
"Diamonds are Forever.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的广告词,早就深深印在每个人
的脑子里,但是在钻石光鲜亮丽、闪耀夺目的背后,却有着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
钻石是普遍 却难以交易的
钻石是既没有价值也不稀少。事实上,钻石是地球上很普遍的矿产,在欧美地区,已经
裁切好的钻石数量比汽车还多。虽然它们非常的昂贵,可是却难以像商品一样被自由交
易,因为二手钻石的价格远低于原价。天然钻石的美丽反射光芒也已经可以用人造钻石
取代。如果钻石没有那传统浪漫的形象,它可能一点都不值钱。
人为哄抬而形成的昂贵
钻石的昂贵高价是南非一家企业De Beers,成功运用市场行销而成的结果。 De Beers
独占了世界上80% 的钻石供给(编按:这是1980年代的数据,2006年估计仍约占60%,资
料来源Wikipedia),在严格的产量控管下,De Beers 成功地维持钻石的人为高价。藉
由塑造出钻石浪漫永恒的形象,大大减少了钻石持有者卖出钻石的行为,即使是经济大
萧条,人们还是会尽量保有钻石而不卖出,因为它对持有者可能有特殊的意义。
供给大于需求
世界上钻石的供给量一直都超过它的需求,逻辑上说来,钻石应该会跌价变得很便宜才
对。但是,De Beers 透过持续买进市场上多余的钻石来维持它的高价,估计到目前止
,De Beers 已经囤积了价值超过百亿美金的钻石了。 De Beers 还能支撑多久,持续
买进市场上的钻石,没人能回答。
剥削廉价劳工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钻石,都是非洲或俄罗斯贫穷的钻石矿工所开采出来的,四分之三的
钻石是由印度的极度贫穷的劳工完成切割,其中大部分还是童工,劳资则是每切割一颗
石头四分美金。
美国因为De Beers 不道德的剥削劳工,而禁止这家公司在美国设立商店贩售钻石,可
是讽刺的是,透过其他中间商的贩售,美国仍然是De Beers 最大的钻石市场。
成功的广告和行销
De Beers 在世界钻石市场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全独占的完美范例。 De Beers
总是能刺激钻石的需求,另一方面减少钻石的供给,即使在奇异GE 发明人造钻石后,
De Beers 还是能成功维持钻石的高价完美形象。事实上,De Beers 每年花费超过美金
一亿六千万的广告费用,重复传递"Diamonds are Forever 钻石恒久远" 的讯息,持续
钻石浪漫的传奇。
这家在1888年创立的南非公司De Beers 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说服美国人接受欧洲用钻
戒当作婚戒的传统。 1950年代,同样的奇迹又在日本上演,De Beers 成功的将西方婚
戒的文化传递到日本和亚洲,日本此后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消费市场。
五色鸟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奢侈品,但是我从来不知道钻石的背后有这样的故事。原来钻
石是很普遍的矿物,只是被一家公司独占而哄抬价格,而且是利用剥削劳工的方式开采
和切割钻石。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真的非常惊讶!也感受到媒体广告的影响人们思想的力量,可
以想像De Beers 这家庞大有钱的公司,在各国消费市场和媒体广告界的影响力,所以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才听不到这些钻石的真实故事,接受了De Beers 想灌输给大家的观
念。
下次在电影、广告、明星上看到闪亮的钻石,我不会联想到这是浪漫名流的形象,而是
联想到生活在贫穷饥饿的非洲钻石矿工,和可怜无知花大钱的消费大众。
以下更新于 2006.11.19
感谢网友appleseed 提醒文章中的数据可能过时,上网做一些功课后,从Wikipedia 得
知面对俄罗斯和加拿大钻石公司的竞争,De Beers 的市占率已经由原来80年代的80%
滑落至目前2006年的60%。
但是De Beers 对于钻石行销广告策略却没有改变,甚至更为积极,包括:
在受欢迎的浪漫电影中,展现钻石作为结婚的信物。
在杂志和报纸中刊载故事,强调钻石浪漫的价值,并将钻石和名人加以连结。
雇用时装设计师和流行趋势评论家,在广播和电视中提倡钻石使用的趋势。
说服英国皇室直接为钻石宣传促销。
赞助 2007年 F1 Scuderia Ferrari 车队。
***********************************************************************
http://blog.sina.com.tw/7385/article.php?pbgid=7385&entryid=8621
De Beers-戴比尔斯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这句广告语
的英文版本──“The Diamond is Forever”1953年推出以来,就一直沿用至今,更是
被奉为经典,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婚庆习俗。
戴比尔斯1859年创建于南非北开普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钻供应商,目前占据了世界天
然原钻80%的供应量。为了拉动世界钻石需求,戴比尔斯专门成立了钻石贸易公司(
Diamond Trading Co.)负责营销和销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钻石
和爱情化上了等号,挖掘出了巨大的富矿。不仅如此,戴比尔斯已经开始涉足品牌零售
领域,希望能够对终端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上个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不景气,钻石需求量大幅下降,戴比尔斯曾经削减了其90%
的生产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当时的主席欧尼斯特爵士决定成立钻石贸易公司,
专门负责树立钻石品牌形象,拉动钻石消费。
欧内斯特爵士的儿子哈里。欧尼斯特奉命前往美国调查市场状况。他发现,在个人消费
市场,钻石产品仅仅是非常富有的一部分人的专利,大众市场根本就没有启动。当时,
哈里。欧尼斯特认为“时尚”可能成为钻石产品的一个主要定位,于是与香奈尔品牌合
作推出了一些钻石首饰,但是市场回应非常不理想,计画失败了。
哈里。欧尼斯特马上调整了公司战略。他发现,“时尚”虽然是钻石饰品的主要特徵,
但是钻石的坚硬不变质的特徵正好和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不谋而合,于是他重新将钻石
饰品定位为“忠贞爱情的象徵”。这个定位一直沿用到现下。
为了刺激钻石的需求,戴比尔斯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钻石行业的营销公司,而不仅仅
是原材料的供应商。2004年,集团旗下的钻石贸易公司的营销推展费用就达到了1.8亿
美元。它们是最早在好莱坞电影中进行产品植入式营销的企业,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坠入
爱河的场景中总是能出现戴比尔斯的身影。它们赠送一些样品给电影明星,掀起钻石时
尚潮流。它们还每两年举办一次钻石设计师大赛,为零售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意。如果你
是戴比尔斯正式的原钻经销商,钻石贸易公司下属的钻石推展服务机构将会提供全面的
营销培养训练。
经过戴比尔斯公司的努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80%的美国人订婚时都赠送钻石戒指作
为信物。“后来,很多行业都模仿我们的营销模式,”哈里。欧尼斯特说,“我们在广
告中并不强调公司的名字,我们只向消费者传达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 ──围绕著钻石
的恒久不变的情感价值。”
1963年,戴比尔斯将广告交给智威汤逊公司打理。智威汤逊公司进一步开发了消费者在
结婚週年时送给对方的钻石饰品,已婚女性消费者送给自己的“左手戒指”(一般婚戒
戴在右手)等深层次的需求。
到2003年,戴比尔斯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57亿美元,运营收入近8亿美元。2004年,世
界钻石市场的规模达81亿美元,戴比尔斯无疑是其中尝到了最大甜头的一个。
2000年开始,从未涉足钻石零售的戴比尔斯宣布,它将和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公
司成立一个名为De Beers LV的新公司,专注开发以戴比尔斯为名称的钻石饰品品牌。
戴比尔斯主席奥比海默说︰“此次达成的协议是戴比尔斯集团在21世纪转型迈出的关键
一步。”从此,戴比尔斯被定位为一个奢侈品牌,而非仅仅是钻石的供应商。奥比海默
还透露了公司转型的原因︰“一个消费者只会拿退场门袋里1%的钱购买钻石,却会拿出
10%的钱购买奢侈品。我们花了几十年进行营销推展,现下的品牌价值已经让我们有实
力进入更大的领域。”
2002年10月,新成立的De Beers LV在全球的几个奢侈品中心──巴黎、纽约、东京和
伦敦开设了旗舰店,产品的原料由戴比尔斯提供,设计主要由LV集团负责。
由于戴比尔斯仍然将为世界各大珠宝企业供应原钻,为了在广告中将戴比尔斯品牌和其
他钻石首饰品牌区隔开来,公司用“Forevermark”(永留印记)取代了原来在推广钻
石产品广告中出现的戴比尔斯logo和字样。业内很多人分析说,这有点类似于英特尔公
司的“Intel Inside”的捆绑式营销的做法。戴比尔斯将只用于公司的高端零售品牌。
然而,进入更大市场的另一个可能是,戴比尔斯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而且奢侈品
牌自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在De Beers LV纽约专卖店的附近,就是蒂凡尼、卡蒂亚
等老牌高档珠宝品牌旗舰店。
***********************************************************************
http://www.edwardjayepstein.com/diamond/chap20.htm
Have You Ever Tried to Sell a Diamond?
De Beers' advertising slogan, "A Diamond Is Forever," embodied an essential
concept of the diamond invention. It suggested that the value of a diamond
never diminishes and that therefore a diamond never need be sold or
exchanged. This precept, of course, is self-fulfilling: As long as no one
attempts to sell his diamonds, they retain their value ( assuming the cartel
controls the supply of new diamonds). When, however, an individual is
forced to defy this principle by attempting to sell diamonds, the results
can prove illuminating. Consider, for example, the case of Rifkin's Russian
diamonds.
发信人: purity (purity), 信区: Vegetarianism
标 题: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7 09:18:15 2010, 美东)
http://www.daniel-carrie.org:2005/show.aspx?id=990&cid=16
前两天看到天下杂志的新书《雨啊,请你到非洲》的书摘,其中有一篇钻石,是非洲的
眼泪让我想起,前一阵子上英文课时读到一篇有关钻石背后的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
些媒体不会报导的事实,特别是给梦想拥有钻石的朋友。
在继续阅读之前,请你先回答几个问题。
1. 有几家公司掌握世界的钻石市场呢? (A.几百家B.一打C.三家D.一家)
2. 钻石有多稀少呢? (A.非常稀少B.稀少C.有点稀少D.一点都不稀少)
3. 钻石多有价值呢? (A.无价B.非常有价值C.没人们想的那么有价值D.几乎没价值)
4. 钻石是好的投资吗? (A. 是的,它总是增值的B.得看经济景气情况C.它总是保值的D
.不是好投资,因为会赔本)
"Diamonds are Forever.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的广告词,早就深深印在每个人
的脑子里,但是在钻石光鲜亮丽、闪耀夺目的背后,却有着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
钻石是普遍 却难以交易的
钻石是既没有价值也不稀少。事实上,钻石是地球上很普遍的矿产,在欧美地区,已经
裁切好的钻石数量比汽车还多。虽然它们非常的昂贵,可是却难以像商品一样被自由交
易,因为二手钻石的价格远低于原价。天然钻石的美丽反射光芒也已经可以用人造钻石
取代。如果钻石没有那传统浪漫的形象,它可能一点都不值钱。
人为哄抬而形成的昂贵
钻石的昂贵高价是南非一家企业De Beers,成功运用市场行销而成的结果。 De Beers
独占了世界上80% 的钻石供给(编按:这是1980年代的数据,2006年估计仍约占60%,资
料来源Wikipedia),在严格的产量控管下,De Beers 成功地维持钻石的人为高价。藉
由塑造出钻石浪漫永恒的形象,大大减少了钻石持有者卖出钻石的行为,即使是经济大
萧条,人们还是会尽量保有钻石而不卖出,因为它对持有者可能有特殊的意义。
供给大于需求
世界上钻石的供给量一直都超过它的需求,逻辑上说来,钻石应该会跌价变得很便宜才
对。但是,De Beers 透过持续买进市场上多余的钻石来维持它的高价,估计到目前止
,De Beers 已经囤积了价值超过百亿美金的钻石了。 De Beers 还能支撑多久,持续
买进市场上的钻石,没人能回答。
剥削廉价劳工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钻石,都是非洲或俄罗斯贫穷的钻石矿工所开采出来的,四分之三的
钻石是由印度的极度贫穷的劳工完成切割,其中大部分还是童工,劳资则是每切割一颗
石头四分美金。
美国因为De Beers 不道德的剥削劳工,而禁止这家公司在美国设立商店贩售钻石,可
是讽刺的是,透过其他中间商的贩售,美国仍然是De Beers 最大的钻石市场。
成功的广告和行销
De Beers 在世界钻石市场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全独占的完美范例。 De Beers
总是能刺激钻石的需求,另一方面减少钻石的供给,即使在奇异GE 发明人造钻石后,
De Beers 还是能成功维持钻石的高价完美形象。事实上,De Beers 每年花费超过美金
一亿六千万的广告费用,重复传递"Diamonds are Forever 钻石恒久远" 的讯息,持续
钻石浪漫的传奇。
这家在1888年创立的南非公司De Beers 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说服美国人接受欧洲用钻
戒当作婚戒的传统。 1950年代,同样的奇迹又在日本上演,De Beers 成功的将西方婚
戒的文化传递到日本和亚洲,日本此后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消费市场。
五色鸟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奢侈品,但是我从来不知道钻石的背后有这样的故事。原来钻
石是很普遍的矿物,只是被一家公司独占而哄抬价格,而且是利用剥削劳工的方式开采
和切割钻石。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真的非常惊讶!也感受到媒体广告的影响人们思想的力量,可
以想像De Beers 这家庞大有钱的公司,在各国消费市场和媒体广告界的影响力,所以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才听不到这些钻石的真实故事,接受了De Beers 想灌输给大家的观
念。
下次在电影、广告、明星上看到闪亮的钻石,我不会联想到这是浪漫名流的形象,而是
联想到生活在贫穷饥饿的非洲钻石矿工,和可怜无知花大钱的消费大众。
以下更新于 2006.11.19
感谢网友appleseed 提醒文章中的数据可能过时,上网做一些功课后,从Wikipedia 得
知面对俄罗斯和加拿大钻石公司的竞争,De Beers 的市占率已经由原来80年代的80%
滑落至目前2006年的60%。
但是De Beers 对于钻石行销广告策略却没有改变,甚至更为积极,包括:
在受欢迎的浪漫电影中,展现钻石作为结婚的信物。
在杂志和报纸中刊载故事,强调钻石浪漫的价值,并将钻石和名人加以连结。
雇用时装设计师和流行趋势评论家,在广播和电视中提倡钻石使用的趋势。
说服英国皇室直接为钻石宣传促销。
赞助 2007年 F1 Scuderia Ferrari 车队。
***********************************************************************
http://blog.sina.com.tw/7385/article.php?pbgid=7385&entryid=8621
De Beers-戴比尔斯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这句广告语
的英文版本──“The Diamond is Forever”1953年推出以来,就一直沿用至今,更是
被奉为经典,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婚庆习俗。
戴比尔斯1859年创建于南非北开普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钻供应商,目前占据了世界天
然原钻80%的供应量。为了拉动世界钻石需求,戴比尔斯专门成立了钻石贸易公司(
Diamond Trading Co.)负责营销和销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钻石
和爱情化上了等号,挖掘出了巨大的富矿。不仅如此,戴比尔斯已经开始涉足品牌零售
领域,希望能够对终端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上个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不景气,钻石需求量大幅下降,戴比尔斯曾经削减了其90%
的生产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当时的主席欧尼斯特爵士决定成立钻石贸易公司,
专门负责树立钻石品牌形象,拉动钻石消费。
欧内斯特爵士的儿子哈里。欧尼斯特奉命前往美国调查市场状况。他发现,在个人消费
市场,钻石产品仅仅是非常富有的一部分人的专利,大众市场根本就没有启动。当时,
哈里。欧尼斯特认为“时尚”可能成为钻石产品的一个主要定位,于是与香奈尔品牌合
作推出了一些钻石首饰,但是市场回应非常不理想,计画失败了。
哈里。欧尼斯特马上调整了公司战略。他发现,“时尚”虽然是钻石饰品的主要特徵,
但是钻石的坚硬不变质的特徵正好和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不谋而合,于是他重新将钻石
饰品定位为“忠贞爱情的象徵”。这个定位一直沿用到现下。
为了刺激钻石的需求,戴比尔斯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钻石行业的营销公司,而不仅仅
是原材料的供应商。2004年,集团旗下的钻石贸易公司的营销推展费用就达到了1.8亿
美元。它们是最早在好莱坞电影中进行产品植入式营销的企业,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坠入
爱河的场景中总是能出现戴比尔斯的身影。它们赠送一些样品给电影明星,掀起钻石时
尚潮流。它们还每两年举办一次钻石设计师大赛,为零售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意。如果你
是戴比尔斯正式的原钻经销商,钻石贸易公司下属的钻石推展服务机构将会提供全面的
营销培养训练。
经过戴比尔斯公司的努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80%的美国人订婚时都赠送钻石戒指作
为信物。“后来,很多行业都模仿我们的营销模式,”哈里。欧尼斯特说,“我们在广
告中并不强调公司的名字,我们只向消费者传达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 ──围绕著钻石
的恒久不变的情感价值。”
1963年,戴比尔斯将广告交给智威汤逊公司打理。智威汤逊公司进一步开发了消费者在
结婚週年时送给对方的钻石饰品,已婚女性消费者送给自己的“左手戒指”(一般婚戒
戴在右手)等深层次的需求。
到2003年,戴比尔斯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57亿美元,运营收入近8亿美元。2004年,世
界钻石市场的规模达81亿美元,戴比尔斯无疑是其中尝到了最大甜头的一个。
2000年开始,从未涉足钻石零售的戴比尔斯宣布,它将和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公
司成立一个名为De Beers LV的新公司,专注开发以戴比尔斯为名称的钻石饰品品牌。
戴比尔斯主席奥比海默说︰“此次达成的协议是戴比尔斯集团在21世纪转型迈出的关键
一步。”从此,戴比尔斯被定位为一个奢侈品牌,而非仅仅是钻石的供应商。奥比海默
还透露了公司转型的原因︰“一个消费者只会拿退场门袋里1%的钱购买钻石,却会拿出
10%的钱购买奢侈品。我们花了几十年进行营销推展,现下的品牌价值已经让我们有实
力进入更大的领域。”
2002年10月,新成立的De Beers LV在全球的几个奢侈品中心──巴黎、纽约、东京和
伦敦开设了旗舰店,产品的原料由戴比尔斯提供,设计主要由LV集团负责。
由于戴比尔斯仍然将为世界各大珠宝企业供应原钻,为了在广告中将戴比尔斯品牌和其
他钻石首饰品牌区隔开来,公司用“Forevermark”(永留印记)取代了原来在推广钻
石产品广告中出现的戴比尔斯logo和字样。业内很多人分析说,这有点类似于英特尔公
司的“Intel Inside”的捆绑式营销的做法。戴比尔斯将只用于公司的高端零售品牌。
然而,进入更大市场的另一个可能是,戴比尔斯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而且奢侈品
牌自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在De Beers LV纽约专卖店的附近,就是蒂凡尼、卡蒂亚
等老牌高档珠宝品牌旗舰店。
***********************************************************************
http://www.edwardjayepstein.com/diamond/chap20.htm
Have You Ever Tried to Sell a Diamond?
De Beers' advertising slogan, "A Diamond Is Forever," embodied an essential
concept of the diamond invention. It suggested that the value of a diamond
never diminishes and that therefore a diamond never need be sold or
exchanged. This precept, of course, is self-fulfilling: As long as no one
attempts to sell his diamonds, they retain their value ( assuming the cartel
controls the supply of new diamonds). When, however, an individual is
forced to defy this principle by attempting to sell diamonds, the results
can prove illuminating. Consider, for example, the case of Rifkin's Russian
diam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