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昼夜编写代码40余万行,你们这些码农简直弱爆了。# JobHunting - 待字闺中
n*e
1 楼
http://news.sohu.com/20120603/n344678345.shtml
网络尖兵李聪娜:90多昼夜编写代码40余万行(组图)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2年06月03日10:04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
字号
新华社兰州6月2日电 题:青春,在“第六空间”闪光
记兰州军区某部科室主任李聪娜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作为一名携笔从戎的优秀大学生,兰州军区某部科室主任李聪娜潜心钻研信息网络
尖端领域,勇攀自主创新高峰,取得了优异成绩:12项全军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军人,连
续在全军性比武中摘金夺银,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
去年底,李聪娜被表彰为第十二届“全军学习成才标兵”的喜讯传来,领导和战友
们都说:“她的成功成才都是自己逼出来的!”
2000年,李聪娜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实现从军梦。毕业时,她放弃保研
资格和到沿海科研单位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信息化人才缺乏的西北军营,从事网络
安全工作。
网络,被称为是继陆、海、空、天、电磁之后,世界各军事强国激烈争夺的“第六
空间”。2008年初,总部赋予李聪娜所在部队紧急研发一种网络终端服务系统的任务,
部队长王国玉安排她编写一套底层驱动程序。
原本打算借机“露一手”,可真要编写程序时,她才发现这远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
的软件编程,不仅此前没有学过,有些东西连听都没听过。
看着一行行读不懂、看不明的源代码,她急得直想哭!
背记相关函数、学习协议机制,研究国内外范例程序……李聪娜把自己宅在办公室
,挑灯研读。一个月时间,30万行代码、100多类函数、60多种协议机制、20多个设计
算法,一块块硬骨头被她“啃”了下来。
2008年底,李聪娜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网络安全比武竞赛。
那段日子,她几乎24小时“泡”在枯燥的训练中,构建战场环境,探寻攻坚路径,
一个月下来,瘦了整整15斤。
决赛时,作为64名选手中唯一的女性,李聪娜最终以一金一铜摘得桂冠。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李聪娜参加执勤演练(5月4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二)
“昨天的技术,打不赢明天的战争。”在李聪娜的办公室,题写着这样一句醒目的
标语。
2009年初,某策略研究让科研团队陷入围城。“能不能另辟蹊径?”角落里,沉默
多天的李聪娜咬着笔头认真地说。只见她走到黑板前,飞速地写了起来……
“就让李聪娜主持这个项目!”部队长王国玉当场提议。
连续奋战90多个昼夜,编写代码40多万行……4个月后,系统研发成功,比预期提
前半年完成。
总部成立专项课题组研发某信息网络项目,主动点将李聪娜。
当时,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国外成熟产品完全不公开源代码,
唯一的参考资料是一本理论教科书。
“走别人的路,早晚会被人反制;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才能掌握主动权。”李聪娜
一语解开思想的缰绳。
整整半个月,她带领小组成员重新搭建模拟试验环境,取得20多万组测试数据,证
实了自创算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最终,这项攻克了10多项技术难关的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3月,李聪娜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兰州军区司令部举办的庆功会
上,她说:“在新领域多攀登一座高峰,我们的空白就会少一点,未来战场取胜的概率
就会大一点。”
(三)
2010年5月,李聪娜被任命为科室主任。那一天,她彻夜难眠。
由一名冲锋陷阵的战斗员转变为运筹帷幄的指挥员,李聪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成立不满三年的新科室,1个主任5个兵,还凑不够一个班,如何对全区部队的信
息网络保驾护航?
在李聪娜的争取下,一批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高材生被充实到麾下。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满肚子的理论不知如何转化为实战。面对面辅导、键对键
传授、手把手帮带……李聪娜的悉心帮带,很快让这批网络新兵变成了“个顶个”的业
务尖兵。
李聪娜还将科室的业务范畴划分为四个小组,放手让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担任课
题组长,科室的科研实力开始加速成长仅2011年就完成大型科研项目5项,创新核心算
法20余种,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
也是在这一年,作为“关键先生”的李聪娜,胸前戴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
。(樊永强、黄宝峰、张辉) (来源:新华社)
网络尖兵李聪娜:90多昼夜编写代码40余万行(组图)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2年06月03日10:04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
字号
新华社兰州6月2日电 题:青春,在“第六空间”闪光
记兰州军区某部科室主任李聪娜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作为一名携笔从戎的优秀大学生,兰州军区某部科室主任李聪娜潜心钻研信息网络
尖端领域,勇攀自主创新高峰,取得了优异成绩:12项全军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军人,连
续在全军性比武中摘金夺银,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一)
去年底,李聪娜被表彰为第十二届“全军学习成才标兵”的喜讯传来,领导和战友
们都说:“她的成功成才都是自己逼出来的!”
2000年,李聪娜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实现从军梦。毕业时,她放弃保研
资格和到沿海科研单位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信息化人才缺乏的西北军营,从事网络
安全工作。
网络,被称为是继陆、海、空、天、电磁之后,世界各军事强国激烈争夺的“第六
空间”。2008年初,总部赋予李聪娜所在部队紧急研发一种网络终端服务系统的任务,
部队长王国玉安排她编写一套底层驱动程序。
原本打算借机“露一手”,可真要编写程序时,她才发现这远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
的软件编程,不仅此前没有学过,有些东西连听都没听过。
看着一行行读不懂、看不明的源代码,她急得直想哭!
背记相关函数、学习协议机制,研究国内外范例程序……李聪娜把自己宅在办公室
,挑灯研读。一个月时间,30万行代码、100多类函数、60多种协议机制、20多个设计
算法,一块块硬骨头被她“啃”了下来。
2008年底,李聪娜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网络安全比武竞赛。
那段日子,她几乎24小时“泡”在枯燥的训练中,构建战场环境,探寻攻坚路径,
一个月下来,瘦了整整15斤。
决赛时,作为64名选手中唯一的女性,李聪娜最终以一金一铜摘得桂冠。
李聪娜在工作中(5月18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李聪娜参加执勤演练(5月4日摄)。新华社发(黄宝峰 摄)
(二)
“昨天的技术,打不赢明天的战争。”在李聪娜的办公室,题写着这样一句醒目的
标语。
2009年初,某策略研究让科研团队陷入围城。“能不能另辟蹊径?”角落里,沉默
多天的李聪娜咬着笔头认真地说。只见她走到黑板前,飞速地写了起来……
“就让李聪娜主持这个项目!”部队长王国玉当场提议。
连续奋战90多个昼夜,编写代码40多万行……4个月后,系统研发成功,比预期提
前半年完成。
总部成立专项课题组研发某信息网络项目,主动点将李聪娜。
当时,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国外成熟产品完全不公开源代码,
唯一的参考资料是一本理论教科书。
“走别人的路,早晚会被人反制;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才能掌握主动权。”李聪娜
一语解开思想的缰绳。
整整半个月,她带领小组成员重新搭建模拟试验环境,取得20多万组测试数据,证
实了自创算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最终,这项攻克了10多项技术难关的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3月,李聪娜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兰州军区司令部举办的庆功会
上,她说:“在新领域多攀登一座高峰,我们的空白就会少一点,未来战场取胜的概率
就会大一点。”
(三)
2010年5月,李聪娜被任命为科室主任。那一天,她彻夜难眠。
由一名冲锋陷阵的战斗员转变为运筹帷幄的指挥员,李聪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成立不满三年的新科室,1个主任5个兵,还凑不够一个班,如何对全区部队的信
息网络保驾护航?
在李聪娜的争取下,一批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高材生被充实到麾下。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满肚子的理论不知如何转化为实战。面对面辅导、键对键
传授、手把手帮带……李聪娜的悉心帮带,很快让这批网络新兵变成了“个顶个”的业
务尖兵。
李聪娜还将科室的业务范畴划分为四个小组,放手让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担任课
题组长,科室的科研实力开始加速成长仅2011年就完成大型科研项目5项,创新核心算
法20余种,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
也是在这一年,作为“关键先生”的李聪娜,胸前戴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
。(樊永强、黄宝峰、张辉)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