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建筑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艾未未上海嘉定大裕村工作室设计访谈
avatar
建筑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艾未未上海嘉定大裕村工作室设计访谈# Joke - 肚皮舞运动
y*a
1
我的review太少,忽然想起一个事情,不知道我能不能用来满足这一条。我们有一个政
府部门的大contract,就是别人申请funding的时候,先把报告给我们,然后我就做一
下实验,看看他们的研究有没有重复性,然后他们会根据我的结果,决定给不给grant。
申请人都是还挺厉害的实验室,有的我们发现实验有很多漏洞,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后,最后他们就没给grant。如果我能拿到推荐信,这能不能用在这一条上呢?
avatar
p*w
2
建筑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艾未未上海嘉定大裕村工作室设计访谈
Architecture is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life
An interview with Ai Weiwei about his workshop Dayu village, Jiading in
Shanghai
张彧(Zhang Yu)
访谈时间:2010年8月18日
访谈地点:北京草场地艾未未工作室
访谈人物:艾未未
摘要:文章介绍了艾未未在上海嘉定大裕村建设的新工作室,红色清水砖墙的房屋真实
而自然,屋顶的旋转带来整个设计概念和空间的改变,一座看似普通的建筑却有着不平
凡的空间。
关键词:艾未未 四合院 旋转的屋顶 生活经验 建造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Ai Weiwei’s new workshop established in Dayu
village, Jiading in Shanghai, the house with red brick wall without
plastering looked real and nature, the whole design concept and space
changed because of the rotate roof, it made a ordinary building have
extraordinary space.
KEY WORDS: Ai Weiwei / Courtyard/ the Rotate Roof/ Experience of life/
Construction
从上海驱车到嘉定马陆大裕村,经过一片片葡萄园,在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农田中,一
幢红色清水砖墙的坡顶房屋,似乎有些特别,象一座五六十年代的仓库,但又似乎更加
现代,这就是艾未未在上海嘉定大裕村的工作室。
1、背景脉络
2005年,艾未未在上海嘉定区长孙继伟邀请下设计建造了位于嘉定大裕村的工作室,不
远处当代艺术家岳敏君和丁乙的工作室正在建设中,另一位艺术家周春芽的工作室已经
先期建成,马卫东请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博物馆正在画施工图,印尼收藏家也将在这里
投资建造一个当代美术馆,不久这里将成为新的艺术家聚集地[注1]。
2、型制:四合院
从外观看,工作室是一座典型四合院建筑,周长45.5m×41m,内外两层界面都很规整,
立面上屋顶的轮廓有些后现代的意味。 四合院三面临水,西侧是道路,进入内院的主
入口就设在这一侧。紧贴合院外墙的是一条宽1.5米的灰色碎砖铺砌的小路,与内院中
的铺装浑然一体,构成内院向外部环境的自然过渡。由西侧3.6米宽的入口通道折向内
院,深灰色方形石块的铺地,一直延伸到内院的每一个角落, 26.5m×22m宽的内院没
有丝毫的树木和花草,更觉空旷、宁静。
张:嘉定工作室为什么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
艾:我从来没盖过四合院形式的房子。基地是一个方形,最大的利用它是一个内院和它
周围的空间,这种围合使内院的活动与周围其它的功能剥离。周围居民是果农,没有内
院我们的生活行为完全暴露在周围,对他们可能是一种侵伤,因为艺术家和果农,我们
和他们不是一个价值体系看问题,需要有一个内院来使我自己感到自在,别人也不会感
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尊重的做法。
3、建筑是工具
规整四合院的四条边,完善的解决了工作室空间的主要功能,南侧是展示空间和主人的
起居生活空间,东侧是另一个展示兼仓库的空间,西侧是工作室空间,北侧是工作人员
的居住空间。每条边的空间各自独立,只有中心的内院让彼此发生着某种联系。每条边
上的空间又都不是单层的,产生出上下贯通的空间单元,连续的四合院形态中是非连续
的使用空间,似乎暗示着垂直方向的空间关系更加重要。
张:上海嘉定工作室与北京草场地工作室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艾:用途还是工作室的定位。“工作室”是什么呢?有一批人可以在当中从事设计和策
划工作,有居住空间。我喜欢很多工作人员居住在一起,最有效也最自然,时间用得最
好,没有中间的路途,半夜可以起来做事,或者不做事,生活也很舒服。工作兼居住兼
展示放在一起,本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空间体,这是我比较向往的,因为这种复杂性,
没有浪费的地方。通常工作情况和这里(草场地)很象,它解决了大多数问题,我们完
全可以象一个城堡一样不用出去,有一个相对的独立性。
张:你会经常去上海的工作室吗?
艾:现在还没有理由,因为刚做好,我想给自己制造一些理由去那里。其实我的经验是
,人不需要第二处地方。但我也有这样的情况,先做了一个工具,然后才发现它的用途
,这个东西调整了我的生活状况,比如由于了解了互联网和电脑,我每天要用8小时在
上面,它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注2]。由于有了工作室,这个“工具”又是在南方,我
就必须去照料,必须发现一个理由让我在那里,很可能开始我的新的生活方式。
张:先有了工作室,然后它会带给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艾:建筑有时是工具,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
4、概念:扭转的屋顶
如此规整、宁静的四合院,却有着非常不同的内部空间——冲突、倾斜、不稳定,内外
空间想象的差异如此巨大,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建筑,内与外的冲突在空间中展开。这种
冲突的空间是怎样产生的?在最初的惊异后,细细回味,你会发现无论屋顶的天光,互
不平行的墙面,倾斜的屋顶,似乎又和谐地统一着,被同一种力量控制着?直到上至屋
面,才发现这一切都源于“屋顶”角度的偏转。传统四合院的屋顶通常是沿长边起脊,
现代建筑中常有沿短边起脊,形成连续的坡顶(如张雷扬州三间院)。如果仅仅在四合
院中沿短边起脊也就罢了,然而,建筑师偏不满足于此,将整个坡屋顶旋转了一个角度
,既非45°,也非30°,而是66.4°。如果将屋顶置于平面网格中,X方向四跨的点与Y
方向两跨的点相连,然后依次做平行线,屋脊的角度正好是这个角度。
张:最初的屋顶什么样?怎么会想到将屋顶旋转一个角度?
艾:我个人不希望它是一个标准四合院,你在屋子的某一方已经知道另一方什么样。顶
部的错位,造成它所有的不稳定,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赫尔佐格、德梅隆浙江金华的设
计项目,我觉得非常漂亮。这个概念没有成,但它极大地吸引了我:“同样的事,只要
稍微做一个变化,就会产生颠覆性的结果。”这个概念被我延续到四合院,如果两层的
话会更不一样,斜顶的四合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空间。
“顶”是这个房子最重要的特征,顶也规定了这个房子所有的其它“事件”。我管所有
的建筑空间是“事件”,这些事件都被“它”定性了。因为它是双层,关系变得更有意
思,有的地方离顶很近,有的地方离顶很远,顶的张力统一朝一个方向走,与建筑产生
了一个转变,张力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建筑的方向性,但你又不能预知它将遇到什么?
它的四个边是非常妙的,不是统一的条状,原来四合院的空间是连续的,转了一下后它
的空间是不连续的。这个概念来也自于我做的一个建筑,其实我什么也没做,我只是把
灯的排列转了一个方向,使我一下子找到了这种方式,无论在室内空间的什么位置,都
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整体的设计。这个我特别满意,这个概念显示了它的强度。
张:怎样来评价一个概念呢?
艾:概念的强度来自于它的整体化,是不是可以用一个语言解决。用一个语言解决遇到
多种矛盾的时候,它是不是能够有效,如果是有效的,这个概念非常强大。
5、“光”与“空间”
南向展厅是红色清水砖墙的房屋,柱和梁架清晰地表达着建筑的建造方式。东侧展示兼
仓库空间是白色粉刷的墙面,非常干净和纯粹,屋顶的天光顺着倾斜的屋面照射下来,
在白色粉刷的墙面和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留下清晰的光影。窗洞的开启也非常特别,建筑
内外界面上看不到大面积的窗洞,几处小小的窗洞都是900宽的模数,只西侧入口上空
,天井部分的东西两侧有一处罕见的大面积玻璃窗,将西侧外入口处的景色一直纳入到
内院中,通过内层天井和外墙上四层玻璃的反射和折射,形成丰富的幻影和变化。
张:你对空间的理解是怎样的?
艾:跟作品的性质有关,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都做得很漂亮,无论空间的完整性,
光源与其它空间的关系,还有它的处理,包括顶、地面、墙的处理,这个要求很高。我
对空间的理解完全是东方式的,就是空间中的光线。
张:什么是东方式的?
艾:只能相对西方现代建筑来谈,比如密斯的建筑,或者后来的,都是大面积的玻璃开
启,对我来说这是过度的做法[注3]。光是表达心理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它有描述的能
力,有引导我们如何观赏和控制我们情绪的功能,最好的例子是在中国的徽派建筑和四
合院房子里,你发现光源,内、外相邻的区域,包括暗部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我发现建
筑师很少懂得暗部。
光与建筑的气质有巨大关系,常常说喜欢不喜欢一个建筑说不出为什么,通常是因为光
线。完全暴露的、敞开的空间,对我来说使空间缺少了安全感,对定义一个空间是很不
舒服、不自在的。这回到最初我们为什么要居住?动物为什么要有洞穴?隐蔽性和归属
的关系,这些很陈旧的,潜在人骨子里的因素,跟很多伦理、道德、行为方式、自我认
知有关。一个建筑中光是很复杂的,解释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空间。窗的开启、光
源的进入、朝向,表述了我们对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是很细腻,甚至
是不知不觉的。
张:光怎样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艾:光的朝向,把我们引向另一空间的可能,告知,提示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我们对光
的强弱、透明度、角度的控制,提示我们在房间中的位置,和将来的关系等……,这些
关系非常重要。光是内与外妥协的结果。
张:具体在展示空间中你是怎样考虑的?
艾:在展示空间中,被展示品是非常重要的,不希望光是可以来打扰的,不希望开启的
窗面与外界有很强的关系,因为任何的窗都比展示品要强烈,这时需要四周封闭的空间
,光源从顶部洒下来,才会最好地显示展示品。多数展品在展示过程中,应切断外界的
经验,达到最佳的可能。
张:光不应参与艺术品的展示?
艾:光不应打扰艺术品的展示,艺术品本身有其特征,而不是因为光的强烈作用产生的。
6、结构与建造
屋顶的建造同样倾注了建筑师众多的心血,为保证室内空间的纯粹性,屋顶结构采用了
反梁,屋顶是建筑师所要陈述的最重要的概念,为了这一概念建筑师不惜代价。要浇注
这些倾斜的混凝土屋面并非易事,角度、跨度、承载力等等因素的考虑,通过无数次模
型的调整和观察,最终达到理想的空间状态。
张:屋顶是这个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吗?
艾:从表象看是这样,其实它是一体化的。我到南方旅行的时候,看到农村房子没有盖
完时,房子露着结构、圈梁、柱(但最后会贴上瓷砖)。我觉得露着的东西很漂亮,它
清楚地解释了这个房子是怎样盖的。通常人不会这样做,有很多规范在里面,对我这样
“不上调”的建筑师,我认为我最大利用是我的自由,我想怎样盖就怎样盖,想停在哪
里就停在哪里,想颠倒过来就颠倒过来。很多品质是因为我们社会太追求统一审美标准
和规范而损失很大,这种损失变成了一种美学,而这种社会美学是一种悲剧,可以允许
一些东西是参差不齐的、不完美的、或者明显错误的,这样的社会才是有意思的社会。
不应该有一些统一的审美标准,特别由于学校教学中,太多赞美高科技、高水平生活方
式,是一种极大的歧视,对人是怎样生活,怎样工作不理解,所以我会尽可能表现出建
筑建造的方式。
张:在建造上有更深层次的涵义吗?
艾:“顶”不只是一个概念,还有怎样去制造它的问题,这样复杂的顶,内部空间是非
常干净的,没有梁,其实是反梁,没有人这样做,外面屋顶用的是镀锌铁皮(还是“银
色的彩钢瓦”),很多人说:“你怎么用这么简陋的东西?”但这种语言与我的墙是一
致的,简陋的东西未必简陋,我喜欢用很普通的东西,日光灯、金属顶板、红砖墙、水
泥地面、石块铺装,还有内部极少的装修,只用粉刷的墙和未粉刷的墙以及(混凝土)
抹过的墙来定义空间的品质。
张:结构对建筑的影响大吗?
艾:影响非常大。如果我们做一个顶,不能用新的语言来解决这个顶,让它最优化(即
最大满足做一个展示空间和表达这个顶最美的状态),干干净净的一个顶。没有一个概
念是不需要非常成功的细节来支撑的。为了这个顶,我们可以不惜代价,无论价格、做
法上,它已经是我们陈述的最关键的东西,你一定要让它最大化,你不要做一个概念又
做不出来,不如不做,做一个保守的概念。就像我们做砖房,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做出来
,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种建筑的可能性和应有的美学,而是把它进行了很多遮挡、涂
改,做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
7、材料及细节
屋面材料是略显简陋而普通的镀锌铁皮屋面(或“银色的彩钢瓦”),为了和屋面的金
属材料相呼应,在窗台滴水的处理上,也采用了国内非常规的作法,镀锌铁皮以略微倾
斜的角度固定在窗台上,下部微微弯折,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窗台排水的问题,又增加了
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从概念到细节,无不透露出建筑师深厚的建筑素养和对生活经验的
积累。
张:最后的问题,材料和工艺以及细节的部分是怎样考虑的?
艾:材料用最一般的材料,用最普通的施工队。工艺呢?在有些方面我们很不在意,在
有些方面我们非常挑剔。
张:哪些方面会挑剔,哪些方面会不在意呢?
艾:我只能通过实际来说,但这些都是一些判断。比如说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房子(草场
地工作室)吧。混凝土楼梯本身很漂亮,施工粗一点,细一点,我不是很在意、砖墙砌
得平整一点还是歪一点,我不是很在意,但是入口的石头,我一定要用整块的石头。比
如这里(四合院墙的墙根),按北方的做法,为了防水应该要升上去,但我会让垂直砖
墙一直铺砌到地,浑然一体,这都是我的一些判断,这个改变,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
张:你的建筑经验来自哪里呢?
艾:我没学过建筑,但我比较善于观察。我做每件建筑同做作品的观点一样,它要提供
一个特殊的理由,这个特殊理由很难,比如工艺、身份、境遇、将来用途的理解……,
这些东西都很统一的话才是好的。通常的建筑师不具备,很多人没有这些经验,很多人
只是为了做一个造型,或是为了标新立异,或为某种意图。其实,比较复杂和完整的工
作经验是建筑师需要具备的品质。
张:你的意思建筑师缺乏生活经验?
艾:建筑师缺乏生活的经验和制作的能力,对一个事情,生活经验实际上也是美学的问
题。你怎样判断?你是谁?你怎样告诉他人你是谁?这是伦理学的定义。用什么样的手
段来完成,也与人的生活经验有关。这很容易脱节,有的人这样的生活经验却偏偏想做
另一种类型,那不是在他(能力)可以解释的范围内,所以也会造成比较滑稽的建筑。
这个经验跟阅读,对他人建筑的理解,对他人的努力和了解有关。
张:谢谢!
(图片及图纸资料由艾未未工作室提供)
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1]:关于艾未未上海嘉定工作室建设的背景可以参见李书音、赵燕,《大幕拉开的
村庄——孙继伟、周春芽、童明的对话》[J],《设计新潮》,2009(6):74-81;
[注2]:艾未未关于互联网和电脑对他生活方式的改变曾经多次提及,可以参见他的博
客文章《艾未未建筑的本质就是建还是不建》;
[注3]:艾未未对于光与空间的理解,可以参见张娟,《艾未未:带着态度独行》[J],
《建筑》,2009(3):68-73;
通讯作者:
张彧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aiww的相册-艾未未工作室(马陆上海)建筑设计
avatar
y*a
3
而且这几年我做了很多不能发表的研究,大概7,8个,每个都有final report交给相关
部门,这个能不能也算到contribution呢?
avatar
i*0
4
当然了

【在 y****a 的大作中提到】
: 而且这几年我做了很多不能发表的研究,大概7,8个,每个都有final report交给相关
: 部门,这个能不能也算到contribution呢?

avatar
y*a
5
谢谢LS
郁闷啊,不是牛人还要申请EB1A,只有绞尽脑汁想办法了
avatar
l*5
6
想法不错, 关键是硬证据, 而不是推荐信。

grant。

【在 y****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review太少,忽然想起一个事情,不知道我能不能用来满足这一条。我们有一个政
: 府部门的大contract,就是别人申请funding的时候,先把报告给我们,然后我就做一
: 下实验,看看他们的研究有没有重复性,然后他们会根据我的结果,决定给不给grant。
: 申请人都是还挺厉害的实验室,有的我们发现实验有很多漏洞,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 后,最后他们就没给grant。如果我能拿到推荐信,这能不能用在这一条上呢?

avatar
y*a
7
谢谢老大
硬证据是啥,我实验的结果都有,还有和政府部门的来往信件。对方的教授和我们这边
争论的邮件也有。后来他们也承认了我的结果是对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