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十年恍若一梦:关于留美哈佛博士后邓岚倩的两篇报道 (转载)
avatar
十年恍若一梦:关于留美哈佛博士后邓岚倩的两篇报道 (转载)# Joke - 肚皮舞运动
t*y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mnjerry (tom jerr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十年恍若一梦:关于留美哈佛博士后邓岚倩的两篇报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5 18:32:01 2011, 美东)
被称为衡阳才女的她,在获得美国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以后,毅然回到
家乡----―
哈佛女博士后大器早成回乡报国
金灿 彭国良
2001年6月中旬,湖南省衡阳市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邓岚倩小
姐回到衡阳,决心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从平常人家的孩子到在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尖端科研成果的女博士后,邓岚倩是怎
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在她的生活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最近,记者专程采访了邓岚
倩。
1 十五岁考上“复旦”
邓岚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邓安定是湖南省 耒 阳 市三都乡人,1964年毕
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后在西安市航天工业部工作。母亲周玉明1963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一职工大学教书。邓岚倩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1984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邓岚倩全家迁到衡阳市。
邓岚倩小时候聪明好学,记忆力特别强,好奇心也重,凡事都要弄个明白。3岁的时候
,看到别人织毛袜,她便偷偷跟着学,没几天便织出了两只漂亮的毛线袜子。还有一次
,父亲带着她到北京转了一大圈,回来后她竟还能准确地说出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停靠
站和风景点的名称。
邓岚倩的父母见女儿特别聪明,便用心培养她,并且很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孩子想做
什么,只要正确,他们都全力支持。
小岚倩不到5岁的时候,就吵着要上学。老师见她个子矮,年龄小,说啥也不肯收。没
办法,父亲只好带她到耒阳老家“走后门”上了小学,然后再转到单位的子弟小学。第
一学期结束时,小岚倩语文和数学都得了百分。同时,小岚倩还跟着父亲学英语,6岁
时便学会了国际音标,还记得很多英语单词。
邓岚倩学习不喜欢照搬照抄。小学毕业前夕,语文老师进行作文辅导,让学生记范文,
结果升学考试正考了这个作文题。全班同学都“默写”了这篇范文,惟独邓岚倩没有。
其他同学因作文雷同而得分较低,她的作文却得了高分,最后成了班上惟一一位进入子
弟中学重点班的学生。
上中学后,邓岚倩各科成绩都非常棒,特别是英语和物理,多次获得比赛奖。1981年,
她中考英语得了西安市道北片的第一名,总成绩也名列前茅,远远超过西安市重点中学
(高中)录取线。当时,她很想到西安市的重点中学去读书,可单位禁止职工子女外出
读书。邓岚倩便央求母亲带她到重点中学西安市85中去看看。谁知看完后她竟赖在学校
不肯走了。父母便想方设法让她进了西安市85中。
因邓岚倩不属于学校正规录取生,学校只同意让她读“走读”试试看,她二话没说便答
应了。从此每天早晨5时他便乘车上学,晚上很晚才回家。一个月后,因成绩优秀,学
校领导主动提出让她住进了学校。
1983年9月,15岁的邓岚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4年后,又考取了复旦大学研
究生,专门从事植物病毒的研究。从此后,邓妈妈的同事们都知道邓家有位才女了。
为了获得更为先进的科研成果,后来,邓岚倩在上海参加美国的托福、GRE(研究生资
格)考试,以专业最优秀的成绩被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最著名的生物学教授菲利浦
12539;罗斯格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2 二十二岁留学美国
由于一下子无法在美国找到经济担保人,经过近2年的等待,直到1990年9月,22岁的邓
岚倩才到了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下飞机后,亲自来机场接她的导师菲利浦・罗斯格教授的第一句话便是“再过几
个星期要考试”。邓岚倩一打听才知道,学校的考试特别多,而且只要有一次成绩在“
B”以下,就要取消奖学金。
初到美国的一段时间,邓岚倩忙得不可开交。在学习和工作上,她都不敢有丝毫松懈。
她每天要花10多个小时去听课,做实验,还要补习英语和计算机,另外还要找房子、做
饭……
为了节约时间,她星期天便将一星期的饭煮好放进冰箱里,吃饭时到微波炉热一热。星
期天,她偶尔会偷偷地到一些饭店去打工,然后再用挣来的钱去买资料。
1992年4月的一天,导师告诉她,她的资金用完了。向其他留学生打听,她才知道资金
(即奖学金)用完了,要么另找导师和项目读博士,要么自己去找工作。邓岚倩一下子
陷入困境。
有同学劝她“改行”去找工作,每年挣六七万美元不成问题,但邓岚倩实在不愿放下自
己的科研工作。1992年6月,她取得了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她迅速将自己的资料寄给新
泽西州立大学著名的病毒学专家布鲁斯・威伯教授,很快被布鲁斯・威伯
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优秀助研奖学金。
1998年1月,在几位知名教授的极力推荐下,邓岚倩成为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的博士后。
哈佛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实验设备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流的。在哈佛大学,邓岚倩
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废寝忘食地进行科研工作。她每天6时上班,到半夜2 时左右才
回去。这种工作强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因此,很多留学生在美国读完博士就去找工
作或“改行”挣钱去了,很少有人愿意又苦又累地读博士后。为了能学有所成,邓岚倩
却一直咬牙坚持着。
1999年6月,邓岚倩的母亲实在按捺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只身前往美国看望女儿。当看
到女儿过着这样又苦又累的生活时,邓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抱着又瘦又黑的女儿泪流满
面……
3 事业路永无止境
最令邓岚倩开心的是,在美国她能在各位导师的指导下,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进行科
研工作,而且在生物病毒和克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科研成果,许多科研成
果处于世界尖端水平。
1992年,她在雌性蚊虫的唾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抑菌因子,这对因子的生理生化特性有
创造性的成果。
1997年,她首次克隆了棉蛉虫多聚脱氧核糖酸病毒的两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并确定和
证实了其中一主要结构基因由其寄主的基因编码。此病毒基因组非常复杂,这项成果在
多聚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界是一惊人的突破性的里程碑。
1999年到2001年,邓岚倩与同事合作,采用酵母杂交表达技术,克隆并证实了肝脏免疫
吞噬细胞表面的一个80KD的肝癌胚胎抗原体基因,这对早期诊断肝癌预防肝癌与治疗肝
癌是极其重要的科研成果。
2001年,她又在知名的加拿大腺病毒学家苏瑞・戴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呼吸道疾病
的基因疫苗及其基因载体治疗的研究。
……
为了事业,邓岚倩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爱情,快34岁的她至今孤身一人。父母催她
,她便对父母说:“我还不能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事业不能半途而废呀!”就这样,一
个个追求她的小伙都被她“狠心”地拒绝了。
4 放弃高薪回祖国
邓岚倩不爱多讲话,乍看起来,像个“书呆子”。其实,长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她生活中
是一个活泼好动、感情丰富的姑娘。
小时候的邓岚倩能歌善舞,还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演员。
1991年春,俄勒岗州立大学国际留学生办公室与中国留学生学生会联合举办“中国民族
服装展览”。这些民族服装都是中国大使馆送来的,为了宣传祖国的民族文化,邓岚倩
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身着藏族服装走上舞台……
上届世界女子足球赛期间,邓岚倩遇见两位中国体育记者,还特地抽空开着自己的车带
他们到相关地方去采访,并忙里偷闲地坐在电视机旁为中国队呐喊助威。
邓岚倩在美国留学的最大心愿就是要掌握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回到祖国。为了这个心愿
,她苦苦奋斗了11年。在留学期间,一些同学和朋友都劝她去攻读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
面的学位,这些专业赚钱快,就业机会多。邓岚倩说:“我不是来赚钱的,我是来学习
科学技术的。”
按照美国有关规定,在美国工作8年便很容易申请到绿卡,但在美国留学达11年之久的
邓岚倩却一直没有申请绿卡。在很多朋友都劝她申请的时候,她总是冲朋友淡淡一笑。
她说,祖国养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回到祖国。
今年3月,一家大公司找到邓岚倩,愿意出8万美元的年薪聘她,她婉言谢绝了。
2001年6月,她回到了衡阳,她说她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回报祖国……
10年后……
关于对太平小区43栋女癫子打人一事的回复
关于红网一文中反映太平小区女癫子,打人一事的问题,6月10日上午,街道领导和社
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到,该女子名叫邓岚倩,现年42岁,未婚,家住太平小区43栋1单
元201室,为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毕业。1990至2001年在美国留学工作,2001年
回国后,曾在湖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授。因生活、工作不顺心,后又去加拿
大工作,出现心理障碍。现监护人为其父母,但均年事已高。其父母曾三次带她去衡阳
市精神病医院治疗,诊断结果为心理障碍。经街道和社区了解,邓岚倩暂未出现过伤害
他人行为,只是在有时有人指点和议论她时,会有一些拿砖头和石头扔人的恐吓行为。
6月10日下午,街道领导到区有关部门联系,准备对她进行救助,并联系医院进行治疗
。但经与她父母商议,父母不同意将她在衡阳进行治疗,准备近期带她去长沙治疗。我
们已要求她父母加强监护,确保在去长沙治疗之前不出伤害他人事件。
新闻背景:摘自Natsukage文章,有节选。
很多人对邓岚倩经历的感想是“回国害了她”----
但邓岚倩并不是回国后才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女癫子,她是在国外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
精神问题。
证据1:知情人的回忆(邓刚刚从美归国,找工作时见过她的人)
“啊,现在这么严重啦。
想当年我还见过这个传奇人物呢,呵呵,那时来我们实验室应聘,老板本来想留她在实
验室工作的,人家哈佛来的啊,我们实验室的人集体围观之。没结婚,三十几岁,长的
那个老态啊,比他老爸没年轻多少啊,我们所有人的下巴都合不拢啊,一片惊诧声,连
老板娘都说如果我们实验室这些姑娘都混成这样那也太失败了,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太
糟糕了,很明显像受过心理创伤的,好悲剧的样子啊,后来实验室实在不敢引进这个“
人才”啊,过了大半年听说去了湖南师大 ”
“绝对真实,我见过真人,与她对话感觉很有困难,因为想引进人才她的博士论文老板
还交给我看过,让我了解了解,那时我还紧张的不行呢,一个下午厚厚一本论文要我看
完,压力大啊,直冒汗。那还是差不多十年前了,都是她老爸陪同代为回答问题,我们
同学都一致认为应该是在国外就有精神问题了才回来的,那个时候可能精神状况还好点
吧,反正见了人就觉得有问题,回国找工作的时候一直有家人陪同,从来没有一个人自
己独立出来应付过,去师大后没多久也被辞职还是自己主动辞职的不是很清楚了,时代
久远了,绝对的悲剧! ”
证据2:复旦生物系83级校友会关于护送邓岚倩回国的短讯
We had a little crisis here in North America. With the help from Mr. Wang
Shaojiu‘'s friends, Miss Deng Lanqian was finally back to China. 08/2003
所以可以推测出,女主角01年左右因心理问题回国,后因精神状态不佳找工作碰壁,02
年在湖南师大工作不顺利,再次出国去了加拿大。但是在加拿大出现了问题,最后03年
在朋友的帮助下回国。
鉴于知情人反映的她在去湖南师大工作前(02年左右)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她当时几乎
不可能自己应付报社的采访。所以那篇写于2001年的吹捧文极有可能是父母为了帮助她
找工作联系记者写的。
所以我认为回国并不是造成邓岚倩不幸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邓岚倩过早上学,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加上在国外求学不顺利(没钱出国
,导师资金用完,博后压力过大),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回国后没有及时重视,
进行休养诊治,父母又急着让她找工作,导致情况进一步加剧。。。
我认为造成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
1. 关于此事最早的帖子里只有2001年长沙媒体对邓岚倩回国报道的链接与红网论坛衡
阳版上街道办对女癫子扰民一事回复(请注意,这不是新闻报道,仅仅是小区管理人员
对居民的网上回复)的链接,短短几行而已。但是在后来转帖的过程中,很多转帖者删
去了链接,把链接里的内容复制了出来,并且将两部分的文章进行了逻辑连接,使用“
10年前,10年后”这样的引导性词汇,并加以各种暗示性、先入为主的标题,使人误以
为整个帖子是记者感慨此事,想要借此抨击国内用人环境写出的新闻稿。
2. 2001年长沙媒体的报道中有很多明显夸张、矛盾、失实的成分,用吹捧文掩饰了邓
岚倩回国时的真实情况。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邓的留学经历非常不顺利不如意,却被记
者通过添油加醋写成了热情洋溢的、充满了各种陈腐桥段的礼赞。而且,以女博后的
title自居也是相当奇异的。但是很多人看到帖子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和误以为
两部分出自同一人之手有关),反而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帖子作者为了加强对比而采用的
手段。没有在关于本事的第一个帖子中提示大家批判性地看待那篇报道,导致转帖者纷
纷只复制为快,是我的错误。
我是最早的那个只有两个链接的日志的作者,讶于日志被改编、广泛转载后引起了很大
的误解,所以在此说明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再过度讨论什么“回国是不归路”、“回国
的后果就是变疯”,“时代的悲剧”,不要把邓岚倩的个人不幸上纲上线。我发日志时
的本意是:1. 学术与生活需要平衡,否则可能酿成悲剧 2. 生物学研究之路的艰苦超
过想象 3. 少年时期优秀未必意味着一生的快乐 4. 觉得那篇漏洞百出的、过度美化邓
艰苦的留学生活的拙劣报道太不靠谱(即使考虑到那是10年前的报道)
希望不要有人以嘲讽or愤世嫉俗的态度看待此事(尽管我承认最初也有点猎奇的心理)
。精神疾患的病因是复杂的,生活经历是其一部分,但也不是全部。邓岚倩和她的家人
现在需要的是帮助。
目前,关于邓岚倩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能够确证的有:
她1990年刚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时候的导师是philippe A. Rossignol http://people.oregonstate.edu/~rossignp
1992年,她在该校取得硕士学位。
(上述网页中的记载是: M.Sc. Lanqian Deng 1992.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in
the Salivary Glands of Female Mosquitoes)
后来,她转投现在在Kentucky大学昆虫学系任教的Bruce A. Webb(根据google
scholar的记录,他90年代早期在新泽西州的Rutgers University任教,即新泽西州立
大学)门下。她的phd学位是1997年在Kentucky大学取得的。 (见 http://www.ca.uky.edu/entomology ... x_files/Page882.htm)
直接在google上无法查询到她在哈佛大学工作的信息。
但根据同由金灿、彭国良写作的、发表于《成才与就业》杂志上的文章(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545869.html#)的记载搜索,1998年,邓在哈佛医学院附属的joslin糖尿病中心的Masakazu Hattori(服部正和,http://www.joslinresearch.org/pi ... p?InvestigatorID=30,即文中的马卡斯-哈托,应为记者不熟悉日文名误译)手下做博后进行糖尿病的小鼠模型研究。但是这段经历没有为邓带来任何署名论文。
注意到服部正和的主页上将邓岚倩的名字拼写为deng langian。这或许是搜索deng
lanqian无法得到她的糖尿病相关研究经历的原因。
种种证据表明,在结束了这一年的博后生涯后,1999年到2001年,邓岚倩在哈佛大学同
城的波士顿大学做博后。
原文:1999年到2001年,邓岚倩与同事合作,采用酵母杂交表达技术,克隆并证实了肝
脏免疫吞噬细胞表面的一个80KD的肝癌胚胎抗原体基因,这对早期诊断肝癌预防肝癌与
治疗肝癌是极其重要的科研成果。
通过google搜索80kD hepatic cancer yeast two hybrid antigen
搜索到一篇2001年发表在JBC(生物化学杂志)上的文章Heterogeneous RNA-binding
Protein M4 Is a Receptor for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Kupffer Cells
http://www.jbc.org/content/276/33/31067.full.pdf
Kupffer Cell是一种肝脏吞噬细胞。此文中研究的那个蛋白也是80KD,并且是癌胚抗原
受体(Receptor for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我基本确定这就是邓岚倩那篇报
道中提到的成果。
文章的作者单位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手术生物学实验室(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Laboratory of Surgical Biology)。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中也没有邓
岚倩的名字。
avatar
C*g
2
欲盖弥彰
avatar
C*g
3
在女F1里也算不错的啦。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欲盖弥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