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流动的巴黎,凝固的饿#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a*e
1 楼
有个朋友说过,读传记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八卦。这话我并不全同意,然而这个价
值论对海明威的遗稿《流动的盛宴》还真挺适用。这是一本比散文还散的笔记合集,记
录了海明威在1921到1926年生活在巴黎的种种经历,据说正是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
巴黎》的参考。故此这篇笔记也便抱一颗赤诚的八卦之心,记录些散碎的轶闻心得。
最有趣的一章:《秘密趣味》——海明威在这一篇里絮絮叨叨地写他怎么和当时的
妻子哈德莉一块儿预谋剪同一个发型,一块留头发。他为辞了加拿大报纸的工作而欢欣
鼓舞,因为终于能专心致志地写小说了,不用再穿西装,也不用剪什么体面的头来应付
世界了。海明威在描述二人在咖啡馆里的对话时,用了好多次“秘密的事”(secret
things)来略过夫妻俩之间的悄悄话、傻话,字里行间的柔情蜜意满得简直要溢出来。
哈德莉也同样可爱,第二天就去剪了个中短发,好等着海明威的头发长长,还说因为自
己的头发剪短了一寸,就等于海明威的头发多长了一个月,然后傻乎乎地感叹自己可真
聪明呀,下礼拜洗头时再剪一寸,就等于海明威的头发又多长了两个月,真聪明!后来
他们去奥地利施伦斯村过冬,还假装这是巴黎的最新潮流,引得当地的小伙子们也剪了
那么个傻发型,俩人偷着乐了一冬。
最刻薄的一章:《斯泰因小姐的教诲》——海明威这传记有个好处,就是他不给人
面子,哪怕熟人也直剌剌地干写,一点不美化,尖利得够呛。著名的格特鲁德·斯泰因
在他的笔记里是个观点鲜明、鉴赏力高、热情直爽的沙龙女主人,然而对自己的作品过
分自恋、凡事爱绝对,很不够客观。斯泰因的实验小说《美国人的形成》(The Making
of Americans)在海明威看来前半优秀,后半絮叨无聊,他说要是换个不那么勤奋的
有良心作者早就弃笔了,还说他是“强迫”朋友,英国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在其
编纂的《大西洋彼岸评论》(The Transatlantic Review)中连载,明知杂志有资金困
难,估计连载不完就要关张。(对这位福特先生后面海明威单有一章说他撒谎成癖,口
臭,体味不佳。)斯泰因身为女同性恋,对男同性恋们却充满歧视,说他们的行为“丑
陋”、“令人恶心”,“不能真正快乐”。尽管海明威自己在这些描述中没有加入过多
的判断评价,但我总觉得他像个淘气的孩子,很清楚文字本身的分量,自顾自躲在在墙
后边儿偷偷等着看人家的笑话呢。
最旅游指南的一章:《塞纳河畔的人》——海明威在这本书里有个特色,就是每每
提到某个地点,地址和名称必然全部奉上,读者可按图索骥来个“流动的盛宴之旅”,
比如他在锯木厂(43 rue Notre Dame des Champs)二楼居住时,附近用来写作的丁香
园咖啡馆(La Closerie des Lilas),比如斯泰因的巴黎沙龙地址(27 rue de
Fleurus),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地址(14 rue de Tilsitt)等。《塞纳河畔的人》干脆
连河边的散步路线都给画好了:从海明威在拉丁区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住所出发(74
Rue du Cardinal Lemoine),沿路下坡,穿过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街,到达那个“兵营
式的”“毫无生气”的葡萄酒市场。这里有两个选择,要么渡河去圣路易岛看漂亮房子
,要么按海明威说的左拐,沿着同圣路易岛一样长的码头走,直到巴黎圣母院和巴黎旧
城(城中岛)。从奥古斯丁大码头往前到伏尔泰码头再过去的地方有好多书摊,沿路也
可以在银塔饭店(The Tour D’Argent)吃点什么。然后去旧城西、新桥南,亨利四世
雕像的所在地的临水小公园,晒晒太阳,写写笔记,或者在优美的栗树荫下看人钓鱼,
傍晚去下默东(Bas Meudon)的河上露天餐厅“神奇渔场”(La Pêche Miraculeuse
)吃油煎“鱼句鱼”(goujon),喝麝香白葡萄酒。这一章里还有一段非常美丽而令人
伤感的早春寒景描写,我原文摘抄如下:
“有了那些捕鱼人和塞纳河上的生活动态,还有在船上自有其自己的生活的漂亮驳
船,那些烟囱可向后折叠以便从桥下通过的拖轮,拖曳着一长列驳船,还有河边石堤上
高大的榆树,梧桐树,有些地方则是白杨,我沿河散步时就从不感到孤独。城里有那么
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直到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
一阵阵寒冷的大雨会又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
一个季节。在巴黎这是唯一真正叫人悲哀的时刻,因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在秋天感到悲
哀是你意料之中的。每年叶子从树上掉落,光秃的树枝迎着寒风和凛冽的冬天的阳光,
这时你身子的一部分就死去了。但是你知道春天总会来到,正如你知道河水冰结了又会
流淌一样。当冷雨不停地下,扼杀了春天的时候,这就仿佛一个年轻人毫无道理地夭折
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心惊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汤永宽译)
最让人心碎的一章:《领航鱼与有钱人》—— 海明威对“虚假的春天”的描述之
所以令人伤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和妻子哈德莉的结局。《领航鱼与有钱人》一节中
海明威表面是抱怨富人们来到他们过冬的奥地利施伦斯村,让一切改变了情味,内里则
是描述他爱上了哈德莉的朋友保琳,在谎言与欺骗中突突挣扎的痛苦心态。他爱保琳,
却同时也爱哈德莉,他承认“所有的邪恶都是从清白纯真中开始的”。明知邪恶,却无
力无法退步抽身。他从寒冷的纽约办完事回到巴黎,本应乘第一班火车去施伦斯找哈德
莉,却留在了巴黎和保琳纵情狂欢。等他终于坐火车到达施伦斯,看到哈德莉在铁轨边
微笑着等他,一瞬间悔恨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说“我真希望我在爱上别人之前就死掉。
”又说“我爱她,我不爱其他任何人。”他真是个坦白的混蛋!
最突出的人物:除了海明威自己,最突出的当属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这个写下《
伟大的盖茨比》的美国作家有着相当悲剧的人生轨迹。在海明威的描述中他是个颇有“
花美男”气质的俊秀男人,才华横溢,然而为了养家,不得不靠给报纸写三流短篇小说
来赚稿费。海明威很心痛斯科特浪费才华,更瞧不上斯科特的老婆泽尔达,认为她是红
颜祸水,认为她嫉妒斯科特的成就并蓄意破坏,斯科特和这样一个疯女人在一起完全就
是自我毁灭。泽尔达也看不上海明威,说他和斯科特在一起的样子简直像一对情侣。总
之这个状况很有点像徐志摩和陆小曼,外人再怎么评断,再怎样的悲剧演化,他们相互
燃烧彼此焚毁的激烈爱情也都是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是“千真万确的爱”,不怕成为“
别人眼中的罪”。
然而即使有了海明威的描述,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还是相当神秘。他们在法国喝酒
真像喝水一样,吃饭时要喝,咖啡也喝,心情好要喝,烦闷时更要喝,简直无时不刻处
于酒精影响中,精神在亢奋与抑郁的两极摇摆。斯科特的酒量还低,很容易喝过头,一
过头就面色如纸,胡言乱语。他特别在意泽尔达,还要海明威帮他判断自己下面是否够
长。从八卦的心态出发,我觉得其实是酒精影响了他的床上表现,并非什么长短问题。
总之这是个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敏感男人,我要读了《伟大的盖茨比》才能更进一步体会
他。
八卦结束。然而好像还有些东西在这些笔记的边边角角,贯穿“盛宴”始终。那是
什么呢?
饿,是饥饿。
饿有很多种。有身体上的饿。在《饥饿是很好的锻炼》一章中海明威说腹内空空时
去逛博物馆,墙上的画会变得更突出、清晰且美丽,他就是饿着体会塞尚的。然而后面
的文字,走路也好,写作也好,与莎士比亚书店店主西尔维娅·毕奇的谈话也好,每一
次详细描述喝的什么吃的什么,却都是在对抗饿,努力挨过饿,在饥饿中继续保持生产
力(写作)。除了身体上的饿,更有心灵上的饿,蚯蚓一样在字里行间啃噬潜行。初到
巴黎的海明威只有22岁,不过是个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派驻欧洲的小记者,刚开始写
小说,无名无望,未来还是一团迷。妻子哈德莉和他一起租住拉丁区破旧简陋的小公寓
,虽然穷困、饥饿,却在巴黎丰盈的文艺气息中过着富可敌国的精神生活。照片里这两
个年轻人彼此凝望的样子可真美呀,他们那么相爱,一点点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
一点点一点点成功就足以让这两个年轻人快活得要死。他们赌完马站在昂贵的米肖饭店
(Michaud’s restaurant)外巴巴地看已成名的作家乔伊斯阖家在内聚餐,肚子咕噜
噜叫,终于忍不住也进去狠狠破费了一把。哈德莉总是支持海明威,不管他有什么馊主
意傻点子,他们是那么快活,生活是那么简单。
“然而,巴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我们又很年轻;这里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甚
至连我们碰到的贫困,突然挣到的一笔钱,头上的月光,事情的正误,还有躺在你身边
、在月光下熟睡的人的呼吸声,都不那么简单。”
“回忆也是一种饿”,哈德莉说。我很想知道这个女人后来的遭遇,于是便去搜寻
她与海明威离婚(1927年)后的经历。哈德莉在巴黎一直住到1934年,1933年夏天与相
恋五年的《芝加哥日间新闻》的记者保罗·摩罗于伦敦结婚,翌年搬回芝加哥。海明威
的《太阳照常升起》的版税全给了哈德莉。玑衡在《两个世界》中写到了海明威的三封
信,其中第三封是1942年写给哈德莉的。信中海明威称哈德莉为凯瑟琳·凯特(海明威
喜欢用猫昵称他的爱人,“凯特”是英文“猫”的谐音,而哈德莉在离婚后不久在与海
明威的通信中曾用“凯瑟琳”名。):
“想想看,如果我们生不逢时,不能在年轻的时候拥有巴黎。你还记得吗,我们去
昂吉尔看赛马,我们第一次自己去潘普洛纳看奔牛,还有那艘好得不得了的大船列奥博
迪那,还有科尔蒂纳丹佩佐,还有黑森林……昨天晚上我睡不着,所以我就想起了我们
做过的所有事情唱过的所有歌:
A feather kitty’s talent lies
In scratching out the other’s eyes
A feather kitty never dies
Oh immortality.
我这儿有三只好小猫,所以我对它们唱这首歌,它们听了都很开心。…… 再见了
,凯瑟琳·凯特小姐。我是多么多么爱你。我之所以可以说这样的话,因为这件事与你
还有你了不起的保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种对于先前的更伟大的神明的感情是无法转
移的。”
“回忆也是一种饿”,而哈德莉就是海明威的青春回忆,是他的永恒的巴黎。1957
年,58岁的海明威在早已功成名就时重返巴黎,依照当年的旧笔记写下这些回忆。我不
知道文字里的时光盛宴是否消缓了海明威心中的饥饿,我想是没有。1959年古巴革命,
海明威不得已搬回美国,受健康问题所扰,1961年在爱达荷州岂彻姆镇的寓所举枪自杀
。
值论对海明威的遗稿《流动的盛宴》还真挺适用。这是一本比散文还散的笔记合集,记
录了海明威在1921到1926年生活在巴黎的种种经历,据说正是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
巴黎》的参考。故此这篇笔记也便抱一颗赤诚的八卦之心,记录些散碎的轶闻心得。
最有趣的一章:《秘密趣味》——海明威在这一篇里絮絮叨叨地写他怎么和当时的
妻子哈德莉一块儿预谋剪同一个发型,一块留头发。他为辞了加拿大报纸的工作而欢欣
鼓舞,因为终于能专心致志地写小说了,不用再穿西装,也不用剪什么体面的头来应付
世界了。海明威在描述二人在咖啡馆里的对话时,用了好多次“秘密的事”(secret
things)来略过夫妻俩之间的悄悄话、傻话,字里行间的柔情蜜意满得简直要溢出来。
哈德莉也同样可爱,第二天就去剪了个中短发,好等着海明威的头发长长,还说因为自
己的头发剪短了一寸,就等于海明威的头发多长了一个月,然后傻乎乎地感叹自己可真
聪明呀,下礼拜洗头时再剪一寸,就等于海明威的头发又多长了两个月,真聪明!后来
他们去奥地利施伦斯村过冬,还假装这是巴黎的最新潮流,引得当地的小伙子们也剪了
那么个傻发型,俩人偷着乐了一冬。
最刻薄的一章:《斯泰因小姐的教诲》——海明威这传记有个好处,就是他不给人
面子,哪怕熟人也直剌剌地干写,一点不美化,尖利得够呛。著名的格特鲁德·斯泰因
在他的笔记里是个观点鲜明、鉴赏力高、热情直爽的沙龙女主人,然而对自己的作品过
分自恋、凡事爱绝对,很不够客观。斯泰因的实验小说《美国人的形成》(The Making
of Americans)在海明威看来前半优秀,后半絮叨无聊,他说要是换个不那么勤奋的
有良心作者早就弃笔了,还说他是“强迫”朋友,英国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在其
编纂的《大西洋彼岸评论》(The Transatlantic Review)中连载,明知杂志有资金困
难,估计连载不完就要关张。(对这位福特先生后面海明威单有一章说他撒谎成癖,口
臭,体味不佳。)斯泰因身为女同性恋,对男同性恋们却充满歧视,说他们的行为“丑
陋”、“令人恶心”,“不能真正快乐”。尽管海明威自己在这些描述中没有加入过多
的判断评价,但我总觉得他像个淘气的孩子,很清楚文字本身的分量,自顾自躲在在墙
后边儿偷偷等着看人家的笑话呢。
最旅游指南的一章:《塞纳河畔的人》——海明威在这本书里有个特色,就是每每
提到某个地点,地址和名称必然全部奉上,读者可按图索骥来个“流动的盛宴之旅”,
比如他在锯木厂(43 rue Notre Dame des Champs)二楼居住时,附近用来写作的丁香
园咖啡馆(La Closerie des Lilas),比如斯泰因的巴黎沙龙地址(27 rue de
Fleurus),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地址(14 rue de Tilsitt)等。《塞纳河畔的人》干脆
连河边的散步路线都给画好了:从海明威在拉丁区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住所出发(74
Rue du Cardinal Lemoine),沿路下坡,穿过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街,到达那个“兵营
式的”“毫无生气”的葡萄酒市场。这里有两个选择,要么渡河去圣路易岛看漂亮房子
,要么按海明威说的左拐,沿着同圣路易岛一样长的码头走,直到巴黎圣母院和巴黎旧
城(城中岛)。从奥古斯丁大码头往前到伏尔泰码头再过去的地方有好多书摊,沿路也
可以在银塔饭店(The Tour D’Argent)吃点什么。然后去旧城西、新桥南,亨利四世
雕像的所在地的临水小公园,晒晒太阳,写写笔记,或者在优美的栗树荫下看人钓鱼,
傍晚去下默东(Bas Meudon)的河上露天餐厅“神奇渔场”(La Pêche Miraculeuse
)吃油煎“鱼句鱼”(goujon),喝麝香白葡萄酒。这一章里还有一段非常美丽而令人
伤感的早春寒景描写,我原文摘抄如下:
“有了那些捕鱼人和塞纳河上的生活动态,还有在船上自有其自己的生活的漂亮驳
船,那些烟囱可向后折叠以便从桥下通过的拖轮,拖曳着一长列驳船,还有河边石堤上
高大的榆树,梧桐树,有些地方则是白杨,我沿河散步时就从不感到孤独。城里有那么
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直到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
一阵阵寒冷的大雨会又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
一个季节。在巴黎这是唯一真正叫人悲哀的时刻,因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在秋天感到悲
哀是你意料之中的。每年叶子从树上掉落,光秃的树枝迎着寒风和凛冽的冬天的阳光,
这时你身子的一部分就死去了。但是你知道春天总会来到,正如你知道河水冰结了又会
流淌一样。当冷雨不停地下,扼杀了春天的时候,这就仿佛一个年轻人毫无道理地夭折
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心惊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汤永宽译)
最让人心碎的一章:《领航鱼与有钱人》—— 海明威对“虚假的春天”的描述之
所以令人伤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和妻子哈德莉的结局。《领航鱼与有钱人》一节中
海明威表面是抱怨富人们来到他们过冬的奥地利施伦斯村,让一切改变了情味,内里则
是描述他爱上了哈德莉的朋友保琳,在谎言与欺骗中突突挣扎的痛苦心态。他爱保琳,
却同时也爱哈德莉,他承认“所有的邪恶都是从清白纯真中开始的”。明知邪恶,却无
力无法退步抽身。他从寒冷的纽约办完事回到巴黎,本应乘第一班火车去施伦斯找哈德
莉,却留在了巴黎和保琳纵情狂欢。等他终于坐火车到达施伦斯,看到哈德莉在铁轨边
微笑着等他,一瞬间悔恨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说“我真希望我在爱上别人之前就死掉。
”又说“我爱她,我不爱其他任何人。”他真是个坦白的混蛋!
最突出的人物:除了海明威自己,最突出的当属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这个写下《
伟大的盖茨比》的美国作家有着相当悲剧的人生轨迹。在海明威的描述中他是个颇有“
花美男”气质的俊秀男人,才华横溢,然而为了养家,不得不靠给报纸写三流短篇小说
来赚稿费。海明威很心痛斯科特浪费才华,更瞧不上斯科特的老婆泽尔达,认为她是红
颜祸水,认为她嫉妒斯科特的成就并蓄意破坏,斯科特和这样一个疯女人在一起完全就
是自我毁灭。泽尔达也看不上海明威,说他和斯科特在一起的样子简直像一对情侣。总
之这个状况很有点像徐志摩和陆小曼,外人再怎么评断,再怎样的悲剧演化,他们相互
燃烧彼此焚毁的激烈爱情也都是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是“千真万确的爱”,不怕成为“
别人眼中的罪”。
然而即使有了海明威的描述,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还是相当神秘。他们在法国喝酒
真像喝水一样,吃饭时要喝,咖啡也喝,心情好要喝,烦闷时更要喝,简直无时不刻处
于酒精影响中,精神在亢奋与抑郁的两极摇摆。斯科特的酒量还低,很容易喝过头,一
过头就面色如纸,胡言乱语。他特别在意泽尔达,还要海明威帮他判断自己下面是否够
长。从八卦的心态出发,我觉得其实是酒精影响了他的床上表现,并非什么长短问题。
总之这是个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敏感男人,我要读了《伟大的盖茨比》才能更进一步体会
他。
八卦结束。然而好像还有些东西在这些笔记的边边角角,贯穿“盛宴”始终。那是
什么呢?
饿,是饥饿。
饿有很多种。有身体上的饿。在《饥饿是很好的锻炼》一章中海明威说腹内空空时
去逛博物馆,墙上的画会变得更突出、清晰且美丽,他就是饿着体会塞尚的。然而后面
的文字,走路也好,写作也好,与莎士比亚书店店主西尔维娅·毕奇的谈话也好,每一
次详细描述喝的什么吃的什么,却都是在对抗饿,努力挨过饿,在饥饿中继续保持生产
力(写作)。除了身体上的饿,更有心灵上的饿,蚯蚓一样在字里行间啃噬潜行。初到
巴黎的海明威只有22岁,不过是个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派驻欧洲的小记者,刚开始写
小说,无名无望,未来还是一团迷。妻子哈德莉和他一起租住拉丁区破旧简陋的小公寓
,虽然穷困、饥饿,却在巴黎丰盈的文艺气息中过着富可敌国的精神生活。照片里这两
个年轻人彼此凝望的样子可真美呀,他们那么相爱,一点点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
一点点一点点成功就足以让这两个年轻人快活得要死。他们赌完马站在昂贵的米肖饭店
(Michaud’s restaurant)外巴巴地看已成名的作家乔伊斯阖家在内聚餐,肚子咕噜
噜叫,终于忍不住也进去狠狠破费了一把。哈德莉总是支持海明威,不管他有什么馊主
意傻点子,他们是那么快活,生活是那么简单。
“然而,巴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我们又很年轻;这里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甚
至连我们碰到的贫困,突然挣到的一笔钱,头上的月光,事情的正误,还有躺在你身边
、在月光下熟睡的人的呼吸声,都不那么简单。”
“回忆也是一种饿”,哈德莉说。我很想知道这个女人后来的遭遇,于是便去搜寻
她与海明威离婚(1927年)后的经历。哈德莉在巴黎一直住到1934年,1933年夏天与相
恋五年的《芝加哥日间新闻》的记者保罗·摩罗于伦敦结婚,翌年搬回芝加哥。海明威
的《太阳照常升起》的版税全给了哈德莉。玑衡在《两个世界》中写到了海明威的三封
信,其中第三封是1942年写给哈德莉的。信中海明威称哈德莉为凯瑟琳·凯特(海明威
喜欢用猫昵称他的爱人,“凯特”是英文“猫”的谐音,而哈德莉在离婚后不久在与海
明威的通信中曾用“凯瑟琳”名。):
“想想看,如果我们生不逢时,不能在年轻的时候拥有巴黎。你还记得吗,我们去
昂吉尔看赛马,我们第一次自己去潘普洛纳看奔牛,还有那艘好得不得了的大船列奥博
迪那,还有科尔蒂纳丹佩佐,还有黑森林……昨天晚上我睡不着,所以我就想起了我们
做过的所有事情唱过的所有歌:
A feather kitty’s talent lies
In scratching out the other’s eyes
A feather kitty never dies
Oh immortality.
我这儿有三只好小猫,所以我对它们唱这首歌,它们听了都很开心。…… 再见了
,凯瑟琳·凯特小姐。我是多么多么爱你。我之所以可以说这样的话,因为这件事与你
还有你了不起的保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种对于先前的更伟大的神明的感情是无法转
移的。”
“回忆也是一种饿”,而哈德莉就是海明威的青春回忆,是他的永恒的巴黎。1957
年,58岁的海明威在早已功成名就时重返巴黎,依照当年的旧笔记写下这些回忆。我不
知道文字里的时光盛宴是否消缓了海明威心中的饥饿,我想是没有。1959年古巴革命,
海明威不得已搬回美国,受健康问题所扰,1961年在爱达荷州岂彻姆镇的寓所举枪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