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长周末前灌水一篇 (转载)#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g*e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长周末前灌水一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 19:00:09 2013, 美东)
明清时空: 儒林外史虽为清时作,书背景时代设定明朝,而其中人物故事也常给人宛
然明朝的感觉,吴敬梓这位雍乾时人在我想象中也恍惚是方巾直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
略里说,其时(雍乾)距明未远,故尚有明代遗气。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全椒吴氏自
明末以来是累世读书人家,科第鼎盛,书中杜少卿慎卿的天长杜氏,就是吴家的影子。
晚清金和有跋外史一篇,金和的母亲是吴敬梓哥哥的孙女,有此关系,典故应该相当可
靠。跋中说
书中杜少卿乃先生自况,杜慎卿为青然先生。其生平所至敬服者,惟江宁府学教授吴蒙
泉先生一人,故书中表为上上人物。其次则上元程绵庄、全椒冯萃中、句容樊南仲、上
元程文,皆先生至交。书中之庄征君者程绵庄,马纯上者冯萃中,迟衡山者樊南仲,武
正字者程文也。他如平少保之为年羹尧,凤四老爹之为甘凤池,牛布衣之为朱草衣,权
勿用之为是镜,萧云仙之姓江,赵医生之姓宋,随岑庵之姓杨,杨执中之姓汤,汤总兵
之姓杨,匡超人之姓汪,荀玫之姓苟,严贡生之姓庄,高翰林之姓郭,余先生之姓金,
万中书之姓方,范进士之姓陶,娄公子之为浙江梁氏,或曰桐城张氏,韦四老爹之姓韩
,沈琼枝即随园老人所称“扬州女子”,《高青邱集》即当时戴名世诗案中事;或象形
谐声,或虚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
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书中人物依据此说,分明都有雍乾时人的原型。在吴敬梓笔下,尤其是书的前2/3,
却颇有明人气息,应该是东南一带如鲁迅所说,遗气尚存吧。吴敬梓一生几乎都在东南
一带生活,后也如杜少卿一般卜居秦淮。但是全椒吴氏并非明遗民:王士禛的池北偶谈
里提到全椒吳氏兄弟:
全椒吳氏兄弟同胞五人,其四皆進士:長國鼎,前癸未進士,官中書舍人;三國縉,順
治己醜進士;四國對,順治戊戌進士,榜眼及第,官翰林侍讀;五國龍,亦前癸未進士
,官禮科都給事中;國對、國龍、孿生也。國龍子晟,康熙丙辰進士;昺,辛未進士,
榜眼及第。
吴国鼎于吴敬梓算曾祖辈。弟兄五人,二人为崇祯癸未进士,但这二人,国鼎,国龙似
乎并未以遗民自居,后曾出仕满清。顺便查了下这甲申之变前的进士榜也是整个明朝的
最后一榜,倒发现了不少熟悉名字,一甲有陈名夏(探花),二甲三甲有宋征璧,宋征
舆的堂兄,与陈子龙交情狠好,后来宋氏兄弟都降清了;李待问,云间三子之一,也曾
是柳如是座上宾,没想到他科名相当晚,后于松江殉国;黄淳耀,后于嘉定殉国;张家
玉,曾为南明兵部尚书,在家乡广东投水殉国;陈爊,是南京弘光朝投降后不多的殉国
明朝官员之一;卢象观,是卢象升的弟弟,后也于家乡宜兴殉国。一榜三百许人,殉国
的可能也不算多数?可能有死于兵,死于乱,殉国出仕隐居等等。
书中并时时不忘年代,从方巾直裰的服饰,到背景故事里的高青丘集与宁王叛乱,不断
给读者暗示,可能也是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金和所说,以杜撰的王惠蘧公孙高青丘集
故事,影射戴名世南山案,清史稿:
先是,門人尤雲鶚刻名世所著南山集,集中有與余生書,稱明季三王年號,又引及方孝
標滇黔紀聞。當是時,文字禁網嚴,都御史趙申喬奏劾南山集語悖逆,遂逮下獄。孝標
已前卒,而苞與之同宗,又序南山集,坐是方氏族人及凡掛名集中者皆獲罪,繫獄兩載
。九卿覆奏,名世、雲鶚俱論死。親族當連坐,聖祖矜全之。又以大學士李光地言,宥
苞及其全宗。申喬有清節,惟興此獄獲世譏云。名世為文善敘事,又著有孑遺錄,紀明
末桐城兵變事,皆燬禁,後乃始傳云。
戴名世此案其实并无多少遗民情节在内,只不过不小心南山集书中提到永历年号而已。
有以为是仇家陷害,与庄史案类似。儒林中说蘧公孙私刻高青丘集,而又私藏高启手书
诗集,引来公差敲诈,亏马二先生仗义开脱。吴敬梓与此案中人多为同乡,可能听说过
有本来并未涉案人家,偶然藏有戴名世或方孝标著作,没有及时销毁,而引来敲诈事件
;至于是否也有马二先生帮忙就不得而知了。
书中明白叙述时间点的,有开篇元末明初的王冕作为楔子,还有周进出场为成化末年: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
然后是宁王叛乱之年,明武宗正德末年,距离成化末年已经过去三十余年。这三十年里
各位重要角色陆续登场,周进从一位狼狈老童生变身国子司业,门生范进也已经点过山
东学道,当年小学生也与当年那位志得意满的举人王惠一同中进士,王惠人物贪鄙,后
降宁王而后不得不逃亡江湖。再往后明确有日期的是庄绍光被召入京:嘉靖三十五年十
月初一日。这个日期如此具体,反而让人疑惑。这是又过了近四十年了。这么一算,义
助王惠逃亡,却得了后来引来灾祸的高青丘集的蘧小公孙,也从翩翩少年变成老头儿了
。杜少卿则是家产挥霍将尽,搬南京来会朋友。而最后一回,借几个卖菜,开茶馆,做
裁缝等等的读书人说: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
至于再最后万历末年的一榜,借天子名义,总结书中出现人物。这些人品流不齐,都混
一起简直是让人瞠目,怀疑是否作者所加。
书中人物三教九流,都颇生动可爱,而大抵可分几种。单从所谓儒林人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走时文道的,从童生而秀才而举人进士而至实缺官员,才算是功德圆满。童生们
如未发达前的周进范进,都做过五十老童生,家境又一般,除做无人能解的八股文外,
没有谋生技能,运气好可能可以教个乡下学塾,也不足以养家,狼狈寒酸之至。秀才们
出路就多一点,比如马二先生,可以选时文写点应考作文辅导材料,也可以教书,还可
以补廪领点钱粮。举人们就有乡绅们来奉承送钱了,毕竟离做官不远了,还可以去"打
秋风",拉拉同年之流的关系,跟实缺官们借点银子用。当然举人的目标还是赶紧中进
士当官,比如那位周进的小学生荀玫,比起老师来真是算顺利,自十七八岁进学中秀才
而后一路顺风的中进士,可惜进士以后老妈不合时宜的死了,要丁忧三年,耽误做官,
敛钱。于是那位老同年王惠赶紧给出主意,先隐瞒,再找人求情。求不下来,毕竟还得
老老实实回去守制。这类人大多数是不管背景如何,目的狠明确,读书求出路,做官为
敛钱,若问学与道,与他不相干。马二先生这般的认真做八股的,就算是异数而偏永远
中不了。
还有一类是鄙视时文要做雅人的。这类人以有点家当的居多。比如娄府那两位公子以及
他们捧为上宾的杨执中权勿用之流,再比如讽刺范学道的蘧景玉,作为幕宾的同僚牛布
衣,蘧景玉的儿子,刻高青丘集的蘧駪夫公孙,以及匡超人二次来杭州,大宴西湖的那
班所谓名士们。这些风雅人们的水平比较参差。大多数雅人虽然似乎比时文们多识几个
字,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杨执中号称风雅,却将报贴巴巴的贴在正堂,显示自己不
贪利禄的高节。其实他与娄家公子们一样,是这条路走不通,转而以另类博眼球。做的
诗是抄来的,写的对子也是抄来的,可谓文抄公。西湖名士们如赵雪斋们,做的诗在有
点点小聪明又精力比较旺盛的小朋友匡超人看来,无非是八股文习惯语改头换面凑七字
而已。匡小朋友一边批时文挣钱,一边熬夜读了本诗词速成之类,第二天也俨然跟这些
名士们唱和了。比起这些人,蘧景玉父子就正面多了。蘧景玉出场不多,两次。一次讽
刺范学道,一次讽刺王惠,爱讲笑话讽刺人可惜对牛弹琴。蘧公孙占了家境好人物漂亮
的优势,又娶美丽才女,虽然此才女的爱好是时文。当然后来他受马二先生熏陶,也转
投时文,不过一直没有中了去。还有牛布衣不太起眼,印象也不错,算是穿针引线人物
,从做范进幕宾出场,在蘧景玉讲笑话而后,厚道的帮范进解决问题,而后又成了娄家
宾客,再往后,又在匡超人谢幕之时出现,"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匡超人至此,将出场时候的一点单纯厚道丢失净尽,一派读了几句书的市井泼皮气。牛
布衣厚道如前,懒得当面给他难堪,自己找寺庙住下来,可惜病死后,留下的诗文却给
另一个可鄙的泼皮人物牛浦郎做了骗人资本。
还有一批人,也是不要时文的。不过,这一批是真心要学问,也是作者比较欣赏的一群
,包括作者自况的杜少卿,以及周围朋友如迟衡山。他们大多也有点时文训练,有个秀
才之类头衔,而后即放弃科考之道,而专心做学问。这一群人杜少卿研究诗经,迟衡山
醉心恢复礼乐,庄绍光闭门读书著作,还去应召进京了一回。不过这个人不太喜欢,比
较无趣,比起来虞博士故事则亲切有味。按金和所云,作者
其生平所至敬服者,惟江宁府学教授吴蒙泉先生一人,故书中表为上上人物。
那么虞博士就是吴蒙泉了。
按迟衡山的说法:
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
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
这议论刚好可以与前头时文派的马二先生对比下:
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
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
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
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
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
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
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
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
句句不离做官,俨然儒林中人终及目标。马二先生此人倒是有义气又厚道,先帮蘧公孙
后助匡超人,最后也跟杜少卿他们混到一起。明史里有名姓的,大多还是要从此道,可
见马二先生说的,也有一定正确性。就比如虞博士也是按部就班走此道,也不妨碍是杜
少卿景仰人物。只是儒林中怕虞博士这样的少,周进范进王惠这样的多。再回到开头,
偶像人物王冕议论明太祖的取士:
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
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吴敬梓笔下正如生动的白描速写,写出的正是时文科举百年后读书人形象"把那文行出
处都看得轻了"。再回到金和说的所谓原型与影射,我总疑惑,无非姑妄听之,吴敬梓
如此强调明朝背景,也未尝不可看作对前朝的某些回忆。比如写鲍文卿故事,终于将舞
台背景转到南京,这一段描写如一幅长卷工细楼台: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
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
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
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
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
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
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
。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
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
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
,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
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这究竟是雍乾时候南京还是嘉靖时候的南京,或者兼而有之。偏见一下,似乎吴敬梓在
这里流露出点故国情节;虽然他实在生也晚矣,从家庭渊源从年代可能都与遗民联系不
大;他笔下气息,却又有让人想到张岱。对儒林外市井人物的细致入微体贴叙述,也颇
有张岱写柳敬亭王月生等人神韵。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长周末前灌水一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 19:00:09 2013, 美东)
明清时空: 儒林外史虽为清时作,书背景时代设定明朝,而其中人物故事也常给人宛
然明朝的感觉,吴敬梓这位雍乾时人在我想象中也恍惚是方巾直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
略里说,其时(雍乾)距明未远,故尚有明代遗气。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全椒吴氏自
明末以来是累世读书人家,科第鼎盛,书中杜少卿慎卿的天长杜氏,就是吴家的影子。
晚清金和有跋外史一篇,金和的母亲是吴敬梓哥哥的孙女,有此关系,典故应该相当可
靠。跋中说
书中杜少卿乃先生自况,杜慎卿为青然先生。其生平所至敬服者,惟江宁府学教授吴蒙
泉先生一人,故书中表为上上人物。其次则上元程绵庄、全椒冯萃中、句容樊南仲、上
元程文,皆先生至交。书中之庄征君者程绵庄,马纯上者冯萃中,迟衡山者樊南仲,武
正字者程文也。他如平少保之为年羹尧,凤四老爹之为甘凤池,牛布衣之为朱草衣,权
勿用之为是镜,萧云仙之姓江,赵医生之姓宋,随岑庵之姓杨,杨执中之姓汤,汤总兵
之姓杨,匡超人之姓汪,荀玫之姓苟,严贡生之姓庄,高翰林之姓郭,余先生之姓金,
万中书之姓方,范进士之姓陶,娄公子之为浙江梁氏,或曰桐城张氏,韦四老爹之姓韩
,沈琼枝即随园老人所称“扬州女子”,《高青邱集》即当时戴名世诗案中事;或象形
谐声,或虚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
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书中人物依据此说,分明都有雍乾时人的原型。在吴敬梓笔下,尤其是书的前2/3,
却颇有明人气息,应该是东南一带如鲁迅所说,遗气尚存吧。吴敬梓一生几乎都在东南
一带生活,后也如杜少卿一般卜居秦淮。但是全椒吴氏并非明遗民:王士禛的池北偶谈
里提到全椒吳氏兄弟:
全椒吳氏兄弟同胞五人,其四皆進士:長國鼎,前癸未進士,官中書舍人;三國縉,順
治己醜進士;四國對,順治戊戌進士,榜眼及第,官翰林侍讀;五國龍,亦前癸未進士
,官禮科都給事中;國對、國龍、孿生也。國龍子晟,康熙丙辰進士;昺,辛未進士,
榜眼及第。
吴国鼎于吴敬梓算曾祖辈。弟兄五人,二人为崇祯癸未进士,但这二人,国鼎,国龙似
乎并未以遗民自居,后曾出仕满清。顺便查了下这甲申之变前的进士榜也是整个明朝的
最后一榜,倒发现了不少熟悉名字,一甲有陈名夏(探花),二甲三甲有宋征璧,宋征
舆的堂兄,与陈子龙交情狠好,后来宋氏兄弟都降清了;李待问,云间三子之一,也曾
是柳如是座上宾,没想到他科名相当晚,后于松江殉国;黄淳耀,后于嘉定殉国;张家
玉,曾为南明兵部尚书,在家乡广东投水殉国;陈爊,是南京弘光朝投降后不多的殉国
明朝官员之一;卢象观,是卢象升的弟弟,后也于家乡宜兴殉国。一榜三百许人,殉国
的可能也不算多数?可能有死于兵,死于乱,殉国出仕隐居等等。
书中并时时不忘年代,从方巾直裰的服饰,到背景故事里的高青丘集与宁王叛乱,不断
给读者暗示,可能也是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金和所说,以杜撰的王惠蘧公孙高青丘集
故事,影射戴名世南山案,清史稿:
先是,門人尤雲鶚刻名世所著南山集,集中有與余生書,稱明季三王年號,又引及方孝
標滇黔紀聞。當是時,文字禁網嚴,都御史趙申喬奏劾南山集語悖逆,遂逮下獄。孝標
已前卒,而苞與之同宗,又序南山集,坐是方氏族人及凡掛名集中者皆獲罪,繫獄兩載
。九卿覆奏,名世、雲鶚俱論死。親族當連坐,聖祖矜全之。又以大學士李光地言,宥
苞及其全宗。申喬有清節,惟興此獄獲世譏云。名世為文善敘事,又著有孑遺錄,紀明
末桐城兵變事,皆燬禁,後乃始傳云。
戴名世此案其实并无多少遗民情节在内,只不过不小心南山集书中提到永历年号而已。
有以为是仇家陷害,与庄史案类似。儒林中说蘧公孙私刻高青丘集,而又私藏高启手书
诗集,引来公差敲诈,亏马二先生仗义开脱。吴敬梓与此案中人多为同乡,可能听说过
有本来并未涉案人家,偶然藏有戴名世或方孝标著作,没有及时销毁,而引来敲诈事件
;至于是否也有马二先生帮忙就不得而知了。
书中明白叙述时间点的,有开篇元末明初的王冕作为楔子,还有周进出场为成化末年: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
然后是宁王叛乱之年,明武宗正德末年,距离成化末年已经过去三十余年。这三十年里
各位重要角色陆续登场,周进从一位狼狈老童生变身国子司业,门生范进也已经点过山
东学道,当年小学生也与当年那位志得意满的举人王惠一同中进士,王惠人物贪鄙,后
降宁王而后不得不逃亡江湖。再往后明确有日期的是庄绍光被召入京:嘉靖三十五年十
月初一日。这个日期如此具体,反而让人疑惑。这是又过了近四十年了。这么一算,义
助王惠逃亡,却得了后来引来灾祸的高青丘集的蘧小公孙,也从翩翩少年变成老头儿了
。杜少卿则是家产挥霍将尽,搬南京来会朋友。而最后一回,借几个卖菜,开茶馆,做
裁缝等等的读书人说: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
至于再最后万历末年的一榜,借天子名义,总结书中出现人物。这些人品流不齐,都混
一起简直是让人瞠目,怀疑是否作者所加。
书中人物三教九流,都颇生动可爱,而大抵可分几种。单从所谓儒林人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走时文道的,从童生而秀才而举人进士而至实缺官员,才算是功德圆满。童生们
如未发达前的周进范进,都做过五十老童生,家境又一般,除做无人能解的八股文外,
没有谋生技能,运气好可能可以教个乡下学塾,也不足以养家,狼狈寒酸之至。秀才们
出路就多一点,比如马二先生,可以选时文写点应考作文辅导材料,也可以教书,还可
以补廪领点钱粮。举人们就有乡绅们来奉承送钱了,毕竟离做官不远了,还可以去"打
秋风",拉拉同年之流的关系,跟实缺官们借点银子用。当然举人的目标还是赶紧中进
士当官,比如那位周进的小学生荀玫,比起老师来真是算顺利,自十七八岁进学中秀才
而后一路顺风的中进士,可惜进士以后老妈不合时宜的死了,要丁忧三年,耽误做官,
敛钱。于是那位老同年王惠赶紧给出主意,先隐瞒,再找人求情。求不下来,毕竟还得
老老实实回去守制。这类人大多数是不管背景如何,目的狠明确,读书求出路,做官为
敛钱,若问学与道,与他不相干。马二先生这般的认真做八股的,就算是异数而偏永远
中不了。
还有一类是鄙视时文要做雅人的。这类人以有点家当的居多。比如娄府那两位公子以及
他们捧为上宾的杨执中权勿用之流,再比如讽刺范学道的蘧景玉,作为幕宾的同僚牛布
衣,蘧景玉的儿子,刻高青丘集的蘧駪夫公孙,以及匡超人二次来杭州,大宴西湖的那
班所谓名士们。这些风雅人们的水平比较参差。大多数雅人虽然似乎比时文们多识几个
字,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杨执中号称风雅,却将报贴巴巴的贴在正堂,显示自己不
贪利禄的高节。其实他与娄家公子们一样,是这条路走不通,转而以另类博眼球。做的
诗是抄来的,写的对子也是抄来的,可谓文抄公。西湖名士们如赵雪斋们,做的诗在有
点点小聪明又精力比较旺盛的小朋友匡超人看来,无非是八股文习惯语改头换面凑七字
而已。匡小朋友一边批时文挣钱,一边熬夜读了本诗词速成之类,第二天也俨然跟这些
名士们唱和了。比起这些人,蘧景玉父子就正面多了。蘧景玉出场不多,两次。一次讽
刺范学道,一次讽刺王惠,爱讲笑话讽刺人可惜对牛弹琴。蘧公孙占了家境好人物漂亮
的优势,又娶美丽才女,虽然此才女的爱好是时文。当然后来他受马二先生熏陶,也转
投时文,不过一直没有中了去。还有牛布衣不太起眼,印象也不错,算是穿针引线人物
,从做范进幕宾出场,在蘧景玉讲笑话而后,厚道的帮范进解决问题,而后又成了娄家
宾客,再往后,又在匡超人谢幕之时出现,"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匡超人至此,将出场时候的一点单纯厚道丢失净尽,一派读了几句书的市井泼皮气。牛
布衣厚道如前,懒得当面给他难堪,自己找寺庙住下来,可惜病死后,留下的诗文却给
另一个可鄙的泼皮人物牛浦郎做了骗人资本。
还有一批人,也是不要时文的。不过,这一批是真心要学问,也是作者比较欣赏的一群
,包括作者自况的杜少卿,以及周围朋友如迟衡山。他们大多也有点时文训练,有个秀
才之类头衔,而后即放弃科考之道,而专心做学问。这一群人杜少卿研究诗经,迟衡山
醉心恢复礼乐,庄绍光闭门读书著作,还去应召进京了一回。不过这个人不太喜欢,比
较无趣,比起来虞博士故事则亲切有味。按金和所云,作者
其生平所至敬服者,惟江宁府学教授吴蒙泉先生一人,故书中表为上上人物。
那么虞博士就是吴蒙泉了。
按迟衡山的说法:
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
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
这议论刚好可以与前头时文派的马二先生对比下:
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
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
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
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
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
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
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
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
句句不离做官,俨然儒林中人终及目标。马二先生此人倒是有义气又厚道,先帮蘧公孙
后助匡超人,最后也跟杜少卿他们混到一起。明史里有名姓的,大多还是要从此道,可
见马二先生说的,也有一定正确性。就比如虞博士也是按部就班走此道,也不妨碍是杜
少卿景仰人物。只是儒林中怕虞博士这样的少,周进范进王惠这样的多。再回到开头,
偶像人物王冕议论明太祖的取士:
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
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吴敬梓笔下正如生动的白描速写,写出的正是时文科举百年后读书人形象"把那文行出
处都看得轻了"。再回到金和说的所谓原型与影射,我总疑惑,无非姑妄听之,吴敬梓
如此强调明朝背景,也未尝不可看作对前朝的某些回忆。比如写鲍文卿故事,终于将舞
台背景转到南京,这一段描写如一幅长卷工细楼台: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
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
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
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
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
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
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
。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
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
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
,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
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这究竟是雍乾时候南京还是嘉靖时候的南京,或者兼而有之。偏见一下,似乎吴敬梓在
这里流露出点故国情节;虽然他实在生也晚矣,从家庭渊源从年代可能都与遗民联系不
大;他笔下气息,却又有让人想到张岱。对儒林外市井人物的细致入微体贴叙述,也颇
有张岱写柳敬亭王月生等人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