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e*e
1 楼
(本来是回复,写长了,也不喜欢超过两页的楼,就单发这里了)
据说是国内没公映还,我觉得还不错,比早两天放的陈凯歌的搜索好多了——陈导20年
来楞没学会好好讲一个故事,真是难得。我不会写影评,随便聊聊自己的观感,xiaoke
有闲时教教我吧。
百鸟朝凤我原本是抱着看看民间音乐的想法去的,但其实音乐的内容没多少。电影用(
我觉得是)80年代的手法,拍了几乎半部儿童电影——没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在陕西黄
河边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子,两个孩子寄养在唢呐匠家里当学徒。整个前半段节奏舒
缓,几乎没有戏剧性或抒情性的段落,但近一小时的内容也没有一点拖沓和让观众觉得
乏味的地方。同另一个孩子相比,主人公的音乐天分要差一些,但更善于聆听和模仿自
然的声音。老吴在这前半部里,似乎着力在描绘他理想中的中国民间社会:美德的含义
是自然,坚韧,仁爱和无私。虽然说没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但从人们的衣着,耕种着自
家的田地来看,应当是80初的几年。唢呐师父没孩子,师娘说曾经的两个,一个生下来
就没了,另一个活到10来岁,按他们的年龄,这些夭折的时代大约就是内战和饥荒的那
几年了。老吴在这些细处,不动声色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哀伤。
电影中的百鸟朝凤,与真实的同名唢呐曲没什么关系——后者是用于红事的,就是红高
粱里边抬轿时的那曲。而这里的百鸟朝凤(曲调可能源于秦腔“杀妲姬”)是丧事时最
高的音乐礼仪,其它规格的乐事都可以多付酬金做到,唯独此曲,只能给德行高尚的逝
者送丧。
时间过去了10来年,后半部里主人公接过了师父的衣钵,做了吹打班子的领班。但民间
吹打班子在新的年代里日渐艰难:人们遇到红白喜事不再时兴请吹打班子,即便请乐唱
,也多请西洋乐队或是流行歌手。“更糟糕的是”,用主人公的话讲,“连接师礼都没
有了”。换言之,不仅传统艺术面临新形式和新美学的冲击,礼仪本身也丧失了祭典和
德行评判的含义,成为了消费的一种。与此同时,吹打班子的成员们迫于生计,也纷纷
离乡打工。唯独主人公还恪守对师父的承诺,试图支撑着班子的存在。电影对这些生计
的逼迫没有具体去刻画,而是试图从行为中去折射心思:在新的时代里,人们并没有缺
衣少食,但他们似乎都再难以安于土地;没有赚钱门道的主人公很难娶到媳妇,连当年
痴迷唢呐、逼他学艺的父亲也数落他:“你还守着那些破烂(唢呐)干什么!”显然,
在这个时代,正如消费哲学取代了宗祀哲学,价值评判也已经取代了道德评判。
在后半部里,有不少戏剧性和抒情的段落,老吴的处理还算是克制而得体的。我个人觉
得比当年我的父亲母亲好,因为那时候我就觉得被挤眼泪了(被ile看到又要和我吵架
),现在自己应该挑剔多了,可仍然觉得被自然地感动——要是陶泽如还可以再内敛、
自然些,就更好了。
据说是国内没公映还,我觉得还不错,比早两天放的陈凯歌的搜索好多了——陈导20年
来楞没学会好好讲一个故事,真是难得。我不会写影评,随便聊聊自己的观感,xiaoke
有闲时教教我吧。
百鸟朝凤我原本是抱着看看民间音乐的想法去的,但其实音乐的内容没多少。电影用(
我觉得是)80年代的手法,拍了几乎半部儿童电影——没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在陕西黄
河边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子,两个孩子寄养在唢呐匠家里当学徒。整个前半段节奏舒
缓,几乎没有戏剧性或抒情性的段落,但近一小时的内容也没有一点拖沓和让观众觉得
乏味的地方。同另一个孩子相比,主人公的音乐天分要差一些,但更善于聆听和模仿自
然的声音。老吴在这前半部里,似乎着力在描绘他理想中的中国民间社会:美德的含义
是自然,坚韧,仁爱和无私。虽然说没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但从人们的衣着,耕种着自
家的田地来看,应当是80初的几年。唢呐师父没孩子,师娘说曾经的两个,一个生下来
就没了,另一个活到10来岁,按他们的年龄,这些夭折的时代大约就是内战和饥荒的那
几年了。老吴在这些细处,不动声色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哀伤。
电影中的百鸟朝凤,与真实的同名唢呐曲没什么关系——后者是用于红事的,就是红高
粱里边抬轿时的那曲。而这里的百鸟朝凤(曲调可能源于秦腔“杀妲姬”)是丧事时最
高的音乐礼仪,其它规格的乐事都可以多付酬金做到,唯独此曲,只能给德行高尚的逝
者送丧。
时间过去了10来年,后半部里主人公接过了师父的衣钵,做了吹打班子的领班。但民间
吹打班子在新的年代里日渐艰难:人们遇到红白喜事不再时兴请吹打班子,即便请乐唱
,也多请西洋乐队或是流行歌手。“更糟糕的是”,用主人公的话讲,“连接师礼都没
有了”。换言之,不仅传统艺术面临新形式和新美学的冲击,礼仪本身也丧失了祭典和
德行评判的含义,成为了消费的一种。与此同时,吹打班子的成员们迫于生计,也纷纷
离乡打工。唯独主人公还恪守对师父的承诺,试图支撑着班子的存在。电影对这些生计
的逼迫没有具体去刻画,而是试图从行为中去折射心思:在新的时代里,人们并没有缺
衣少食,但他们似乎都再难以安于土地;没有赚钱门道的主人公很难娶到媳妇,连当年
痴迷唢呐、逼他学艺的父亲也数落他:“你还守着那些破烂(唢呐)干什么!”显然,
在这个时代,正如消费哲学取代了宗祀哲学,价值评判也已经取代了道德评判。
在后半部里,有不少戏剧性和抒情的段落,老吴的处理还算是克制而得体的。我个人觉
得比当年我的父亲母亲好,因为那时候我就觉得被挤眼泪了(被ile看到又要和我吵架
),现在自己应该挑剔多了,可仍然觉得被自然地感动——要是陶泽如还可以再内敛、
自然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