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T.》的两个问题#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重温了一遍斯皮尔伯格1982年的老片《E.T.》,一个让我困惑的人物是钥匙男:从电
影开始,一帮男人在加州某地的树林里追踪不明物,男人的脸们都看不见,只有黑色的
剪影、沉重的皮靴、急促凌乱的脚步、四射的手电筒光、以及一个男人腰间叮当作响的
钥匙串。这串钥匙其后反复出现:在跟踪Elliot(与E.T.交好的男孩)的路上、偷窥
Elliott家的车里、冲进Elliott家中的人群里……镜头只显示男人的腰间以下,看不到
脸,只看到/听到明晃晃响当当扰乱人心的钥匙串,干的又是窃听、擅闯民宅等不光彩
行为,给人的印象是个政府情报部门暴徒。但当这群暴徒进入Elliott家、找到奄奄一
息的E.T.并全力医疗抢救时,钥匙男现出全身,蹲在床边友好地和Elliott谈心:他和
Elliott一样喜爱外星人,从10岁起就幻想见到他们(Elliott正好十岁);他想救活垂
死的E.T.,问Elliott有什么建议。他肯定Elliott所做的一切:“You did the best
that anybody could do. I'm glad he met you first.”E.T.心跳停止后,他又体贴
地让Elliott单独和E.T.告别。后来虽然也追带着E.T.逃跑的Elliott等男孩,但并非和
其他政府、医疗、科技人员一起,而是和Eliott的单身妈妈及女儿一道。最后还和
Eliott妈妈站在一起挥手作别E.T.,让人觉得接下来他就会成为Eliott的后爸……敌意
暴力钥匙男怎么转身成了感性顾家巨蟹男?
不光是钥匙男,其他Elliott认定的具有威胁性的成人也在进入Elliott家后立地成佛,
测血压、心跳、DNA等都是为了抢救,而不是Elliott以为的残酷无情的解剖、伤害甚至
杀害;E.T.死后他们也都很悲伤。这么说来,前面种种敌对迹象只是Elliott的幻觉,
是这个父母离婚、得不到正常家庭抚爱的小男孩对臆想的成人世界的敌意。前面的镜头
只拍男人的腰间以下,也是模拟一个小孩的仰视成人的视角——虽然十岁不至于只看到
腰,这个视角更像十个月的婴儿。
如果成人世界的敌对只是出于小男孩的幻觉,那么最后男孩们帮助E.T.飞回他的“家”
实在算不上什么英雄行为,成人如果知道实情都会帮他,小孩只是自我幻想成和风车作
战的孤胆英雄。但观众们都被这个孤胆英雄的自设角色所感动(本片创八十年代最高票
房纪录,超越星战,该纪录直到1993年才被《侏罗纪公园》打破;Rotten Tomatoes评
选此片为史上最佳科幻片),就像看《Peter Pan》一样,成人读者主动自愿承担扼杀
儿童纯真的罪名,并在重温童年美好幻想的过程中自我赎罪且获得重生,重新找回当初
美丽的自己。我本来深深惊慕E.T.没有一点恶意,只有令伤口愈合、死花重生的治愈功
能,创造出这样纯善的生物的Spielberg一定有一颗纯真童心;现在突然怀疑Spielberg
在幕后偷笑……不过他不是玩反讽的人,《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urassic Park》等电影都是情绪饱满的纯情片。《
E.T.》这样的设计想来一是强化戏剧冲突效果,二是给小孩的行为做足铺垫:没有父爱
、被同龄小孩嘲笑、心理孤单的小男孩对同样失去家庭的落单的E.T.立刻产生强烈的同
病相怜与依恋,激发起勇敢与保护感。这种强烈感情使他放大夸张了成人世界的邪恶,
但最后钥匙男露出全身,蹲下来平等交流,那是两个世界的握手言欢。结尾时外星飞船
的强光照亮了Elliott的脸,他不再显得孤单,与E.T.的接触给了他更多的自信、成熟
和爱与被爱的能力。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开写的时候是疑问,写完发现自问自答了……只是我的乱猜,欢迎
拨乱反正。第二个问题是:十岁的Elliott在学校上青蛙解剖课,每个学生发一只青
蛙,自己动手解剖。80年代的美国四年级课堂的确这样?现在不会这样吧?动物协会儿
童协会要抗议的吧。我直到初中才上生物解剖课,也想不起来有没有没解剖过活物,只
记得整个生物课堂里只有一只兔子,老师兴致勃勃地挥动利刃,几十个学生屏息观摩,
女生时时发出不忍之声……
最后贡献一个查剧情时看到的好玩trivia:
E.T.'s face was reportedly based upon the facial features of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Ernest Hemingway, poet Carl Sandburg, and a pug.
影开始,一帮男人在加州某地的树林里追踪不明物,男人的脸们都看不见,只有黑色的
剪影、沉重的皮靴、急促凌乱的脚步、四射的手电筒光、以及一个男人腰间叮当作响的
钥匙串。这串钥匙其后反复出现:在跟踪Elliot(与E.T.交好的男孩)的路上、偷窥
Elliott家的车里、冲进Elliott家中的人群里……镜头只显示男人的腰间以下,看不到
脸,只看到/听到明晃晃响当当扰乱人心的钥匙串,干的又是窃听、擅闯民宅等不光彩
行为,给人的印象是个政府情报部门暴徒。但当这群暴徒进入Elliott家、找到奄奄一
息的E.T.并全力医疗抢救时,钥匙男现出全身,蹲在床边友好地和Elliott谈心:他和
Elliott一样喜爱外星人,从10岁起就幻想见到他们(Elliott正好十岁);他想救活垂
死的E.T.,问Elliott有什么建议。他肯定Elliott所做的一切:“You did the best
that anybody could do. I'm glad he met you first.”E.T.心跳停止后,他又体贴
地让Elliott单独和E.T.告别。后来虽然也追带着E.T.逃跑的Elliott等男孩,但并非和
其他政府、医疗、科技人员一起,而是和Eliott的单身妈妈及女儿一道。最后还和
Eliott妈妈站在一起挥手作别E.T.,让人觉得接下来他就会成为Eliott的后爸……敌意
暴力钥匙男怎么转身成了感性顾家巨蟹男?
不光是钥匙男,其他Elliott认定的具有威胁性的成人也在进入Elliott家后立地成佛,
测血压、心跳、DNA等都是为了抢救,而不是Elliott以为的残酷无情的解剖、伤害甚至
杀害;E.T.死后他们也都很悲伤。这么说来,前面种种敌对迹象只是Elliott的幻觉,
是这个父母离婚、得不到正常家庭抚爱的小男孩对臆想的成人世界的敌意。前面的镜头
只拍男人的腰间以下,也是模拟一个小孩的仰视成人的视角——虽然十岁不至于只看到
腰,这个视角更像十个月的婴儿。
如果成人世界的敌对只是出于小男孩的幻觉,那么最后男孩们帮助E.T.飞回他的“家”
实在算不上什么英雄行为,成人如果知道实情都会帮他,小孩只是自我幻想成和风车作
战的孤胆英雄。但观众们都被这个孤胆英雄的自设角色所感动(本片创八十年代最高票
房纪录,超越星战,该纪录直到1993年才被《侏罗纪公园》打破;Rotten Tomatoes评
选此片为史上最佳科幻片),就像看《Peter Pan》一样,成人读者主动自愿承担扼杀
儿童纯真的罪名,并在重温童年美好幻想的过程中自我赎罪且获得重生,重新找回当初
美丽的自己。我本来深深惊慕E.T.没有一点恶意,只有令伤口愈合、死花重生的治愈功
能,创造出这样纯善的生物的Spielberg一定有一颗纯真童心;现在突然怀疑Spielberg
在幕后偷笑……不过他不是玩反讽的人,《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urassic Park》等电影都是情绪饱满的纯情片。《
E.T.》这样的设计想来一是强化戏剧冲突效果,二是给小孩的行为做足铺垫:没有父爱
、被同龄小孩嘲笑、心理孤单的小男孩对同样失去家庭的落单的E.T.立刻产生强烈的同
病相怜与依恋,激发起勇敢与保护感。这种强烈感情使他放大夸张了成人世界的邪恶,
但最后钥匙男露出全身,蹲下来平等交流,那是两个世界的握手言欢。结尾时外星飞船
的强光照亮了Elliott的脸,他不再显得孤单,与E.T.的接触给了他更多的自信、成熟
和爱与被爱的能力。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开写的时候是疑问,写完发现自问自答了……只是我的乱猜,欢迎
拨乱反正。第二个问题是:十岁的Elliott在学校上青蛙解剖课,每个学生发一只青
蛙,自己动手解剖。80年代的美国四年级课堂的确这样?现在不会这样吧?动物协会儿
童协会要抗议的吧。我直到初中才上生物解剖课,也想不起来有没有没解剖过活物,只
记得整个生物课堂里只有一只兔子,老师兴致勃勃地挥动利刃,几十个学生屏息观摩,
女生时时发出不忍之声……
最后贡献一个查剧情时看到的好玩trivia:
E.T.'s face was reportedly based upon the facial features of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Ernest Hemingway, poet Carl Sandburg, and a p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