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月】冷酷的《白狗秋千架》 温情的《暖》#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L*h
1 楼
第一次看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还是2012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当时
由于获奖效应,莫言热如火如荼,有人在网上推荐了这篇小说。
该小说创作于1985年,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爱情故事。虽然场景是在山东高密
东北乡黄土飞扬燠热难挨的一个盛夏,但是文中的以“我”为第一人称的描述语气极为
平静冷酷,给读者一种不安的刺激。在大学任教的“我”,十多年后回农村的家乡,在
路上偶遇以前青梅竹马的恋人,暖。看到暖卸下背的一大捆沉重如山的高粱叶,在小河
边掬水擦洗身上的汗,湿汗衫显出肥大下垂的乳房, “看着那两个物件,我很淡地想
,这个那个的,也不过是那么回事。正像乡下孩子们唱的:没结婚是金奶子,结了婚是
银奶子,生了孩子是狗奶子。” 再接着读到“我”当年对暖的痴迷和爱恋,这段心理
活动就愈发凸显出“我”的居高临下的冷漠和难以掩饰的嫌弃。
当年的暖,生得如花似玉,性情活泼,能歌善舞。可惜,后来由于和“我”一起荡秋千
时发生事故,她失去了一只眼睛,所有美丽的梦想就此破灭了。在“我”上大学不再联
系后,无奈下嫁给了一个外村的哑巴,性情暴戾多疑。雪上加霜的是,还生了三个痴呆
聋哑的孩子。多舛的命运让她万念俱灰,而这一回遇到“我”,心头又重新升腾起一缕
希望。文章的末尾,暖在高粱地里等“我”,乞求说:
“好你……你也该明白……怕你厌恶,我装上了假眼。我正在期上……我要个会说话的
孩子……你答应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应就是害死了我了。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
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心痛,感伤和慨叹。一个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
和期待的女孩,可惜就因为盲了一目,命运就此急转直下,跌入暗无天日的深渊,渴望
能有个会说话的孩子来陪伴余生就是唯一的心愿了。
据说这篇小说最初的标题是《秋千架》,后来斟酌再三后改为了《白狗秋千架》。莫言
在文中也不吝惜篇幅详细地描述了那条白狗。那狗自小是“我”领养的,后来在“我”
离家上大学时,留给了暖,一直和暖相依为命到现在。在文章的开始,“我”回乡时路
边遇到那条狗,一开始已经不认识了,后来看到“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
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这狗就像是一条纽带,
把十年前的“我”和暖的快乐时光和十年后宛如路人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了,令人油然
而生感慨:光阴荏苒,多年后白狗仍在,可惜物是人非,“我”和暖已经被命运残酷地
隔开,如同生活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往昔的那份淳朴的感情也荡然无存。有歌唱到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可是有多少感情是需要一辈子来忘记呢
。在时间和距离面前,又有多少情怀是永恒的呢。
这篇小说在2003年被导演霍建起和他夫人秋实改编成电影《暖》,并获得第十六届东京
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它也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在《暖》中,除了故事情节变化很大,整个格调也是淡淡的怀旧和感伤,脉脉温情流动
着,贯穿着整部电影,这已经和小说的冷酷截然不同。在影片中,重逢后的“我”对暖
仍深情缱绻,满心关切。哑巴丈夫自年轻时就暗恋着暖,后来在她残疾失恋之后,不离
不弃,以自己的方式对她呵护有加。暖有个伶俐懂事的女儿,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然而还
算和美的日子。编剧煞费苦心地用了很多细节来描述暖和“我”心底里的对旧时光的缅
怀和对旧情的不舍,从而为看似意料之外令人震惊的结尾处哑巴丈夫的举动埋下伏笔。
“我”在离开故乡时,许下诺言以后要接暖的女儿到城里读书。接着来了一大段“我”
内心的独白: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
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
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这段独白其实是在为“我”的负心和暖的不幸上了一层厚厚的腻子,再刷了一层颜色光
鲜的漆,这样,一切的忏悔和苦难都妥贴了,而且还妥贴得那么自然美妙,让故事中的
人如此心安理得,不需要任何的反思。这也让观众释然地长舒了一口气,脚步轻快地步
出影院,不用再为女主人公的命运继续感伤。无庸置疑,和小说是在展示人在命运漩涡
中的脆弱和无助不同,这种糖水化的演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白狗秋千架》小说链接:
http://www.99csw.com/book/198/116054.htm
《暖》电影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NdXIN6d_4
由于获奖效应,莫言热如火如荼,有人在网上推荐了这篇小说。
该小说创作于1985年,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爱情故事。虽然场景是在山东高密
东北乡黄土飞扬燠热难挨的一个盛夏,但是文中的以“我”为第一人称的描述语气极为
平静冷酷,给读者一种不安的刺激。在大学任教的“我”,十多年后回农村的家乡,在
路上偶遇以前青梅竹马的恋人,暖。看到暖卸下背的一大捆沉重如山的高粱叶,在小河
边掬水擦洗身上的汗,湿汗衫显出肥大下垂的乳房, “看着那两个物件,我很淡地想
,这个那个的,也不过是那么回事。正像乡下孩子们唱的:没结婚是金奶子,结了婚是
银奶子,生了孩子是狗奶子。” 再接着读到“我”当年对暖的痴迷和爱恋,这段心理
活动就愈发凸显出“我”的居高临下的冷漠和难以掩饰的嫌弃。
当年的暖,生得如花似玉,性情活泼,能歌善舞。可惜,后来由于和“我”一起荡秋千
时发生事故,她失去了一只眼睛,所有美丽的梦想就此破灭了。在“我”上大学不再联
系后,无奈下嫁给了一个外村的哑巴,性情暴戾多疑。雪上加霜的是,还生了三个痴呆
聋哑的孩子。多舛的命运让她万念俱灰,而这一回遇到“我”,心头又重新升腾起一缕
希望。文章的末尾,暖在高粱地里等“我”,乞求说:
“好你……你也该明白……怕你厌恶,我装上了假眼。我正在期上……我要个会说话的
孩子……你答应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应就是害死了我了。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
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心痛,感伤和慨叹。一个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
和期待的女孩,可惜就因为盲了一目,命运就此急转直下,跌入暗无天日的深渊,渴望
能有个会说话的孩子来陪伴余生就是唯一的心愿了。
据说这篇小说最初的标题是《秋千架》,后来斟酌再三后改为了《白狗秋千架》。莫言
在文中也不吝惜篇幅详细地描述了那条白狗。那狗自小是“我”领养的,后来在“我”
离家上大学时,留给了暖,一直和暖相依为命到现在。在文章的开始,“我”回乡时路
边遇到那条狗,一开始已经不认识了,后来看到“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
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这狗就像是一条纽带,
把十年前的“我”和暖的快乐时光和十年后宛如路人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了,令人油然
而生感慨:光阴荏苒,多年后白狗仍在,可惜物是人非,“我”和暖已经被命运残酷地
隔开,如同生活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往昔的那份淳朴的感情也荡然无存。有歌唱到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可是有多少感情是需要一辈子来忘记呢
。在时间和距离面前,又有多少情怀是永恒的呢。
这篇小说在2003年被导演霍建起和他夫人秋实改编成电影《暖》,并获得第十六届东京
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它也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在《暖》中,除了故事情节变化很大,整个格调也是淡淡的怀旧和感伤,脉脉温情流动
着,贯穿着整部电影,这已经和小说的冷酷截然不同。在影片中,重逢后的“我”对暖
仍深情缱绻,满心关切。哑巴丈夫自年轻时就暗恋着暖,后来在她残疾失恋之后,不离
不弃,以自己的方式对她呵护有加。暖有个伶俐懂事的女儿,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然而还
算和美的日子。编剧煞费苦心地用了很多细节来描述暖和“我”心底里的对旧时光的缅
怀和对旧情的不舍,从而为看似意料之外令人震惊的结尾处哑巴丈夫的举动埋下伏笔。
“我”在离开故乡时,许下诺言以后要接暖的女儿到城里读书。接着来了一大段“我”
内心的独白: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
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
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这段独白其实是在为“我”的负心和暖的不幸上了一层厚厚的腻子,再刷了一层颜色光
鲜的漆,这样,一切的忏悔和苦难都妥贴了,而且还妥贴得那么自然美妙,让故事中的
人如此心安理得,不需要任何的反思。这也让观众释然地长舒了一口气,脚步轻快地步
出影院,不用再为女主人公的命运继续感伤。无庸置疑,和小说是在展示人在命运漩涡
中的脆弱和无助不同,这种糖水化的演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白狗秋千架》小说链接:
http://www.99csw.com/book/198/116054.htm
《暖》电影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NdXIN6d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