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鹿鼎记>小论一下字音分离
avatar
从<鹿鼎记>小论一下字音分离#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l*e
1
一种自然语言必定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但是文字出现后两者就分离不开了。字音相
互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一字多音,例如一些多音字,也有一音多字,例如中文里
极为常见的同音字。
有道是,耳濡目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就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
系,看到文字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词立刻就想到其写法,字音分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有一些人则是字音永远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他们只有音的概念,没有字的概
念,因为字音分离,所以在语言理解上会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最近又读了一遍鹿鼎记,这里借着鹿鼎记的文盲主角韦小宝,说一下这个问题。
举几个片段来说。
1. 沐剑屏事件
韦小宝初见沐剑屏的时候,说她是木头,没姓错了这个mu字,沐剑屏反驳说,沐不是木
头的木,是有三点水旁的。韦爵爷哪懂这个,说道,木头浸在水里,不过是一段烂木头
罢了。
这里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字音分离这个现象。木、沐、幕、墓、穆,对我们来说区分起来
很容易,但是对于文盲韦小宝,mu,mu,mu,mu,mu,完全都是一样的。沐王府在他看
来,估计也就是木头做的王府。
2.元义方事件
王屋派来闹事,韦小宝把他们擒住后,赌他们的脑袋,赢了拿银子走路,输了杀头。曾
柔一把掷了个三点,这时候一个人蹦出来,说她不能代表自己,要求单独赌过。这个人
就是元义方。
司徒鹤言道,阁下不妨改个名字,叫做元方。韦小宝听了,说道,元方元方,去了个义
字,那是说你没有义气了。
老实说,这一段金大侠欠了点考虑。
韦小宝是个文盲,他根本不可能在乍一听到"元义方"三字的时候就立刻知道中间的是
个义字。哪怕换做是我们读书认字的人都不行,道理很简单,yi这个读音实在太普遍了
,对应的字成百上千,一听之下无法反应出来是哪个字。
如果有人跟我说他叫元义方而不解释,我还以为是袁一方,因为姓yuan我肯定理解成姓
袁,yi多半就是一二三四的一。
3. 慕天颜事件
扬州有个官叫慕天颜,韦小宝听到这名字就想,这定是个马屁大王,摆明了想见皇上。
这个也是一样道理,"慕天颜"三字文邹邹的,乍一听都不明其意,只有写出来才明白
。韦小宝不可能知道"慕"是哪个字,他的正确反应应该是,mu天颜?这家伙难道也是
沐王府的么?说不定是小郡主的亲戚,倒要好好打听一下。
这些算不上纰漏的纰漏,不是金大侠水平不行,相反,是他太行,太有文化,以至于没
法从文盲韦小宝的角度想问题。
最后补充一些字音分离在生活中出现的例子。
1. 遇到新朋友互相介绍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我叫张宏明,弓长张,宏是宏伟的宏,
明是光明的明。因为同音字的干扰,我们听到一个人名的时候对应不上它的写法,必须
强调一下是哪几个字,才记得深刻。如果没有这样的介绍,通了名也像没通一样。
2. 有的笑话,或者脑筋急转弯,能写不能说,有的则能说不能写。其原理就是利用字
音分离。
一,能写不能说:
妈妈:这次怎么又没考及格?我不是叫你多用点心吗?
小明:是啊,我用点心了啊,一大包点心全吃光了。
这个笑话利用谐音点心制造笑点,但是也只能印在杂志上,讲给朋友听的时候立刻露馅
,因为吃的"点心"后面的心是轻声,而"考试多用点心"不可能是轻声。
二,能说不能写:
远看有车,近看mei车,问到底有车没车?答案是,有车,是拉煤的煤车。
这类太多了,小时候各种恶作剧整蛊,基本都会利用同音字。这些花巧只能在口头上,
写出来立马失效。
avatar
a*s
2
有道理
avatar
wh
3
好玩。金庸写的木头,印象最深的是一段木头、名誉极差。
有个疑问:元义方如果是元一方,“一”字是不是第一声?我记得“一”在普通名词里
、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但在专用名词里(比如一月)发的是原来的第一声?

事。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种自然语言必定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但是文字出现后两者就分离不开了。字音相
: 互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一字多音,例如一些多音字,也有一音多字,例如中文里
: 极为常见的同音字。
: 有道是,耳濡目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就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
: 系,看到文字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词立刻就想到其写法,字音分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 有一些人则是字音永远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他们只有音的概念,没有字的概
: 念,因为字音分离,所以在语言理解上会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 最近又读了一遍鹿鼎记,这里借着鹿鼎记的文盲主角韦小宝,说一下这个问题。
: 举几个片段来说。
: 1. 沐剑屏事件

avatar
l*e
4
"一"在人名里真不大好说,如果是元一方,我肯定会读四声,类似在水一方。但是张
一山这个名字,我会读一声。
"一"的变调适用于和量词搭配,比如你说的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一个,一辆,
一户都是二声
其他情况是四声,比如一张,一壶,一桶
平时数数,或者专用名词"一月",就是一声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玩。金庸写的木头,印象最深的是一段木头、名誉极差。
: 有个疑问:元义方如果是元一方,“一”字是不是第一声?我记得“一”在普通名词里
: 、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但在专用名词里(比如一月)发的是原来的第一声?
:
: 事。

avatar
a*s
5
我试着读了几个词,发现一声和四声的规律不明显,比较混乱。比如方的前面,一声和
四声都行。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玩。金庸写的木头,印象最深的是一段木头、名誉极差。
: 有个疑问:元义方如果是元一方,“一”字是不是第一声?我记得“一”在普通名词里
: 、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但在专用名词里(比如一月)发的是原来的第一声?
:
: 事。

avatar
wh
6
哦哦,我举例不对,方是第一声,我举例举到第四声去了。嗯,普通名词里第一声前面
的“一”是第四声,像在水一方。元一方我会读第一声哎,不过我未必对,呵呵。
还想起来一个不按普通名词发音的情况:在序数词里好像也读第一声,比如“第一声”
、“第一个”,都不变调。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在人名里真不大好说,如果是元一方,我肯定会读四声,类似在水一方。但是张
: 一山这个名字,我会读一声。
: "一"的变调适用于和量词搭配,比如你说的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一个,一辆,
: 一户都是二声
: 其他情况是四声,比如一张,一壶,一桶
: 平时数数,或者专用名词"一月",就是一声

avatar
M*c
7
不要从普通话上想,要考虑扬州方言里的“一”和“义”发音有没有区别。。。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哦哦,我举例不对,方是第一声,我举例举到第四声去了。嗯,普通名词里第一声前面
: 的“一”是第四声,像在水一方。元一方我会读第一声哎,不过我未必对,呵呵。
: 还想起来一个不按普通名词发音的情况:在序数词里好像也读第一声,比如“第一声”
: 、“第一个”,都不变调。

avatar
a*u
8
好帖,mark
avatar
wh
9
一和不的变声,小学语文书里有,我刚去翻了出来,哈哈。说是单独念或在基数词(一
二三、一月)、序数词(第一)里发原来的一声;普通名词里,如果后一个字是一、二、
三声,前面的“一”念四声;如果后一个字是四声,前面的“一”念二声。
小学书里没说人名这样的专用名词……

【在 a*****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试着读了几个词,发现一声和四声的规律不明显,比较混乱。比如方的前面,一声和
: 四声都行。

avatar
wh
10
有吗?哈哈。你好像什么方言都能搭上……吴语里的“一”和“义”倒是不一样,苏北话
算吴语吧?

【在 M********c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要从普通话上想,要考虑扬州方言里的“一”和“义”发音有没有区别。。。
avatar
x*7
11
赞,很好玩。

事。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种自然语言必定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但是文字出现后两者就分离不开了。字音相
: 互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一字多音,例如一些多音字,也有一音多字,例如中文里
: 极为常见的同音字。
: 有道是,耳濡目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就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
: 系,看到文字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词立刻就想到其写法,字音分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 有一些人则是字音永远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他们只有音的概念,没有字的概
: 念,因为字音分离,所以在语言理解上会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 最近又读了一遍鹿鼎记,这里借着鹿鼎记的文盲主角韦小宝,说一下这个问题。
: 举几个片段来说。
: 1. 沐剑屏事件

avatar
R*k
12
苏北话怎么可能是吴语。。。

北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吗?哈哈。你好像什么方言都能搭上……吴语里的“一”和“义”倒是不一样,苏北话
: 算吴语吧?

avatar
wh
13
查了查,说是江淮官话。我以为官话是和方言相对而言的,没想到也算一种方言……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苏北话怎么可能是吴语。。。
:
: 北话

avatar
l*e
14
赞专业。小学就教这个了吗,我完全没印象
人名这个我看就直接问当事人好了

二、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和不的变声,小学语文书里有,我刚去翻了出来,哈哈。说是单独念或在基数词(一
: 二三、一月)、序数词(第一)里发原来的一声;普通名词里,如果后一个字是一、二、
: 三声,前面的“一”念四声;如果后一个字是四声,前面的“一”念二声。
: 小学书里没说人名这样的专用名词……

avatar
M*c
15
苏北话里这两字发音应该也是有区别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查了查,说是江淮官话。我以为官话是和方言相对而言的,没想到也算一种方言……
avatar
M*c
16
^-^一共就没讨论过几种方言,下次你讨论客家话,我就绝对搭不上了。。。

北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吗?哈哈。你好像什么方言都能搭上……吴语里的“一”和“义”倒是不一样,苏北话
: 算吴语吧?

avatar
e*d
17
我觉着,变调或变声,可以从加强信息辨识度与提高信息传递速率这两个角度来理解。
比如,三声消耗气流较多,耗时较长,如果是连续两个三声,那么第一个三声变调,
减少气流用量,减少换气次数,减少发音时长,增加语速——提高信息传递速率。
再比如,“一”与不同调的字组合,用不同的调,是为了加强相邻音间的辨识度
——降低接收端的误码率。
这些都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avatar
wh
18
我们小孩刚学过……说起来我记得小学里念课文,“一会儿”的“会”我们都念第三声
,但市里来的推普员说应该第四声。我们换成第四声,一下子感觉好别扭,呵呵。
问当事人不靠谱……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赞专业。小学就教这个了吗,我完全没印象
: 人名这个我看就直接问当事人好了
:
: 二、

avatar
c*g
19
看有多北,长江北岸和靠山东那块的语言肯定不一样。我老家江北岸,有一小块吴语区。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苏北话怎么可能是吴语。。。
:
: 北话

avatar
c*g
20
一的音调和后面的字相反,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好说好听。专有组合除外。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玩。金庸写的木头,印象最深的是一段木头、名誉极差。
: 有个疑问:元义方如果是元一方,“一”字是不是第一声?我记得“一”在普通名词里
: 、在第四声的字前发第二声,但在专用名词里(比如一月)发的是原来的第一声?
:
: 事。

avatar
rh
21
对对,我当年读鹿鼎记时候就注意到韦小宝很多时候表现出来不像真的文盲
还以为是韦小宝深藏不露
原来是金老疏忽了

事。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种自然语言必定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但是文字出现后两者就分离不开了。字音相
: 互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一字多音,例如一些多音字,也有一音多字,例如中文里
: 极为常见的同音字。
: 有道是,耳濡目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就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
: 系,看到文字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词立刻就想到其写法,字音分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 有一些人则是字音永远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他们只有音的概念,没有字的概
: 念,因为字音分离,所以在语言理解上会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 最近又读了一遍鹿鼎记,这里借着鹿鼎记的文盲主角韦小宝,说一下这个问题。
: 举几个片段来说。
: 1. 沐剑屏事件

avatar
wh
22
是,二四声连读如波浪起伏。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的音调和后面的字相反,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好说好听。专有组合除外。
avatar
z*e
23
这种现象在pictorial文字里面非常常见,但是在phonetical语言里面就没那么厉害,
比如英语。

事。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种自然语言必定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但是文字出现后两者就分离不开了。字音相
: 互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一字多音,例如一些多音字,也有一音多字,例如中文里
: 极为常见的同音字。
: 有道是,耳濡目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就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联
: 系,看到文字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词立刻就想到其写法,字音分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 有一些人则是字音永远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他们只有音的概念,没有字的概
: 念,因为字音分离,所以在语言理解上会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 最近又读了一遍鹿鼎记,这里借着鹿鼎记的文盲主角韦小宝,说一下这个问题。
: 举几个片段来说。
: 1. 沐剑屏事件

avatar
R*k
24
嗯,不过这是例外情况,不普遍

区。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有多北,长江北岸和靠山东那块的语言肯定不一样。我老家江北岸,有一小块吴语区。
avatar
c*r
25
也有吧,例如the fourth season of "Blackadder" was called "Blackadder goes
forth".
"Forth" means soldiers charging and sounds "fourth".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种现象在pictorial文字里面非常常见,但是在phonetical语言里面就没那么厉害,
: 比如英语。
:
: 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