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有何关于“执行力”的好书推荐吗?
avatar
有何关于“执行力”的好书推荐吗?#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l*a
1
如题,有版友读过关于“执行力”的好书吗?求推荐
十分感谢!
avatar
x*i
2
能否先界定一下“执行力”?谢谢:)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有版友读过关于“执行力”的好书吗?求推荐
: 十分感谢!

avatar
wh
3
executive capabilities, incldg:
Finance & Value Creation;
Innovation & Customer Centricity;
Leadership;
Marketing & Sales;
Strategy & Management.
——From Wharton 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能否先界定一下“执行力”?谢谢:)
avatar
x*i
4
嗯,具体清楚。谢谢。以前对这个概念总感觉很模糊。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executive capabilities, incldg:
: Finance & Value Creation;
: Innovation & Customer Centricity;
: Leadership;
: Marketing & Sales;
: Strategy & Management.
: ——From Wharton 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avatar
wh
5
我是上网瞎找的,呵呵。估计是商学院的课程,finance排在首位。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嗯,具体清楚。谢谢。以前对这个概念总感觉很模糊。
avatar
x*i
6
以前听说一个人的儿子想学商科,他妈妈就说非Wharton不去。那里的环境确实很美。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上网瞎找的,呵呵。估计是商学院的课程,finance排在首位。
avatar
d*h
7
我觉得所谓“执行力”就是主观能动性。难听的就是:不择手段,把事情办成就行。好
听一些就复杂了,比如时间管理,任务管理,情绪管理,公关艺术。。。
以前好像看过一点点,有个例子是老板让一个员工去干啥,结果出现各种计划外状况,
员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比如说,我就很佩服本版班务们的执行力。各位喜欢读书,但是不是很擅长实务的,可
以默默观察思考一下哦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能否先界定一下“执行力”?谢谢:)
avatar
x*i
8
但是,商科、医科...都有ethics课,也许就是针对“不择手段“的吧。然而,应然与
现实可能永远有差距。所以陶知行变成了陶行知,哈哈。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所谓“执行力”就是主观能动性。难听的就是:不择手段,把事情办成就行。好
: 听一些就复杂了,比如时间管理,任务管理,情绪管理,公关艺术。。。
: 以前好像看过一点点,有个例子是老板让一个员工去干啥,结果出现各种计划外状况,
: 员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 比如说,我就很佩服本版班务们的执行力。各位喜欢读书,但是不是很擅长实务的,可
: 以默默观察思考一下哦

avatar
x*i
9
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
范金豹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笔名。
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改名为“知行”。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1934年
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
改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陶行知先生为什么一改再改自己的名字呢?
陶行知先生出生在皖南歙县,这里古代隶属徽州,而徽州也是王阳明的故乡。1910
年他就读金陵大学时,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明反对朱熹的“先知后
行”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
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
主张“知轻行重”,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真知。”当时的陶行知,正是
求知欲特别旺盛的青年。他发愤求知,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去笃行,去实现他的人生抱负
:救国救民。当时的陶行知接受了“知行合一”说,特别是“知轻行重”的思想,并奉
为圭臬。正因为如此,1912年陶行知先生又取名“陶知行”。
陶行知1914年秋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确定了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他师从约翰
·杜威——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
学。实用主义本质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含有辩证唯物主义成份。实用主义哲学又属
于“行动的哲学”,重视“行”。王阳明的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同中有异。杜威
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做学合一”,也即
“知行合一”;但“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的起点,即先“行”后“知”,与
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同。1917年陶行知回国之后,正式改名为“陶
知行”。
陶行知回国后,写了不少文章宣传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倡试验主义。但是真正实行
起来,却千难万难。将“教授”改为“教学”,改一个字都很困难。此后,在平民教育
运动、晓庄试验师范学校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深刻地认识到:“自从亲自到民间打了几
个滚后,才觉得我们有好多主观的意见都是错的,没有效验的。”中国的传统教育“老
八股”固然要改革,可是怎么改?用杜威的洋教育理论来改造,却到处碰壁。于是他一
面批判中国的传统教育,一面批判外国的“洋教育”,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学习新的
哲学思想,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1928年1月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陶行知仍然赞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但是又指出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露出了错误的尾巴。与此针锋相对,他
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当时,已经有人称他“行知先生”,他又
萌生了改名的念头。
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思想称为改良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主张“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和“做学合一”。陶行知根据中国是穷国、学校里的东西太少的现实,
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
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
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
陶行知从墨子重感性经验的认识观中得到启发。墨子根据认识的来源把知识分为“
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墨子特别重视“亲知”,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
更重要、更可靠。陶行知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把“闻知”当作唯一的知识,忽略了“亲知
”,也忽略了“说知”。他认为:“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
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
必须安根于‘亲知’里才能发生效力。”
更为重要的是陶行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
中写到:“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
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
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
,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
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一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理论——再实践”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行知行
》一文,继否定“知行”观之后,又否定“知行知”观;将“行知”观发展为“行知行
”观。他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还创造了以“行知”二字合
写的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至此,他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
从“知行”到“行知”再到“行知行”,他的名字的每一次变化,实质上是他教育
哲学思想一次又一次发生质的飞跃的表现:从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杜威的实用
主义哲学,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发展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他易名的过程,实际
上是他不断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过程。他信奉的哲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他的名字如影
随形,但是永不变更的一点,就是他的“真人”品格。不论先生取名“知行”,是“行
知”,还是“行知行”,他的名字都是他那一段时期所信奉的哲学思想的标志,是他追
求表里一致、言行一致、名副其实的“真人”品格的体现。他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
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陶行
知先生,那就是一个充塞天地的“真”——有真爱、做真人、求真理、去真行。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4日第8版
http://www.jyb.cn/gb/2004/10/14/zy/8-zb/2.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3ff610100dbhd.html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但是,商科、医科...都有ethics课,也许就是针对“不择手段“的吧。然而,应然与
: 现实可能永远有差距。所以陶知行变成了陶行知,哈哈。

avatar
d*h
10
改来改去,其实就是知行不可分离,谁是第一性的,说不清楚,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螺
旋式上升,左右脚交替前进,互为因果

1910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
: 范金豹
: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笔名。
: 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改名为“知行”。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1934年
: 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
: 改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陶行知先生为什么一改再改自己的名字呢?
: 陶行知先生出生在皖南歙县,这里古代隶属徽州,而徽州也是王阳明的故乡。1910
: 年他就读金陵大学时,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明反对朱熹的“先知后
: 行”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
: 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

avatar
x*i
11
嗯。所以美国有“螺旋式課程“:
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
為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所提出,是指根據某一學科知識結構的「概念結
構」,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為目的一種課程設計。Bruner認為如果能尊重成長中
兒童的思想方法,並有足夠的興趣將材料內容轉化成適合兒童的認知形式,就可以把各
種觀念和方法提早交給兒童。所以,螺旋式課程的基本假設是,任何教材都可以某種合
理形式來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兒童。
依據布魯納教育理論而設計的「人的研究」,是「螺旋式課程」組織形態的最佳代表,
合乎課程組織的繼續性、順序性、統整性與銜接性等規準。其課程組織的順序,首先是
學生學會探究比較單純的生活形態,如狒狒與愛斯基摩人。
螺旋式課程提供了一套具有邏輯先後順序的概念組合,讓學生在一至兩年期間,學習探
索一套逐漸加深加廣的複雜概念實例。例如,生命週期、適應、自然選擇、社會組織、
溝通、科技、世界觀等。這些概念在螺旋式課程組織下,難度逐漸加深,此種課程組織
的設計,幫助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漸熟悉這些概念的意義,進而提昇學生的認知發展能
力,並理解人性特質的基本問題。
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697
http://infed.org/mobi/jerome-bruner-and-the-process-of-educatio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改来改去,其实就是知行不可分离,谁是第一性的,说不清楚,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螺
: 旋式上升,左右脚交替前进,互为因果
:
: 1910

avatar
m*n
12
查纳粹党的军队纪律。
avatar
x*a
13
个人感觉这类书要少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内容一般有点哗众取宠急功近利、很多时
候把人往歪的带。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个公式怎么可能人人都管用。管用的他自己先成
大牛人,不必在这里卖书了。
反正读了也没啥用。是你就是你,不是你逼着做个样子也不长久。
想提高自己的话可以读点名人传记吧,找个role model.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有版友读过关于“执行力”的好书吗?求推荐
: 十分感谢!

avatar
l*a
14
谢谢。
哈,我读书还是先筛选再决定读不读的。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个人感觉这类书要少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内容一般有点哗众取宠急功近利、很多时
: 候把人往歪的带。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个公式怎么可能人人都管用。管用的他自己先成
: 大牛人,不必在这里卖书了。
: 反正读了也没啥用。是你就是你,不是你逼着做个样子也不长久。
: 想提高自己的话可以读点名人传记吧,找个role model.

avatar
l*a
15
谢文豪,xinZhai dragonbreath
这么看来,知、行之间的关系是交叉螺旋上升的吧。
avatar
d*d
16
Seven hab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有版友读过关于“执行力”的好书吗?求推荐
: 十分感谢!

avatar
d*d
17
Highly recommend. Fine to skip stories in it, but the key concepts are
pretty good.
Many corp trainings use concepts from it.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Seven hab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avatar
l*a
18
谢谢,这书2月刚读过,这月得recall 一下了。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Highly recommend. Fine to skip stories in it, but the key concepts are
: pretty good.
: Many corp trainings use concepts from it.

avatar
x*i
19
谢谢你(重读你)。是你先抛出的话题才可能使得我又一次无形地螺旋上升了一次吧
:)
盼望读你下一个读书心得。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谢文豪,xinZhai dragonbreath
: 这么看来,知、行之间的关系是交叉螺旋上升的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