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被名校拒绝不可怕 (zz)#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a*o
1
这是老话题了。哈佛(Harvard)、埃默里(Emory)、巴克内尔(Bucknell)和美国的其他学
校,都迎来了人数创纪录的渴望名校学位的申请者。这些人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得到答
复。大多数都会被拒绝。
所有人都应该聆听并留意彼得·哈特(Peter Hart)和詹娜·莱希(Jenna Leahy)的故事。
彼得没有尝试申请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他曾在芝加哥市郊一个富人区的新特里尔
中学(New Trier High School)就读,当时他可不算那种学生。该校大多数毕业班学生
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大多数人都知道,以他们在同届学生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寄
望于哪种大学。彼得的一个朋友在班里数一数二,她将眼光瞄准了耶鲁(Yale)——后来
被录取了。彼得排在前三名,他瞄准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或伊利
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特设本科商学院。
两所学校都拒绝了他。
他最后上了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而且立即就注意到了差别。新特里尔
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但它高端到足以和私立学校媲美的。在那里,彼得总感觉自己就
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至少在学业上是如此。但在印第安纳大学,他班上的大一新生不像
新特里尔的孩子们那么才能出众,他的自我形象经历了一次转变。
“我真的觉得我有足够的能力,”他在去年这么对我说,彼时他刚满28岁。他在大学里
大展拳脚,得以修读本科商科专业的荣誉课程,担任了学校商科兄弟会的副主席。他筹
措了一些资金,创办了一所小规模的房地产企业,修整小房子并向其他学生出租。
而且在校外,他用一种连蒙带骗的方式去参加一些顶尖的咨询公司的面试,这些公司在
常春藤学校寻找新雇员,但是总是忽视像印第安纳大学这样的学校。毕业之后,他在波
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芝加哥办公室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在那
里认出了另外一个新员工:新特里尔中学那个后来上了耶鲁的同学。她走了一条更光辉
的道路,却和彼得抵达了相同的目的地。
他后来决定修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而现在他就在哈佛研究生院就读。
26岁的詹娜经历申请大学的过程比彼得晚了两年。她同样也就读于一座罩着光环的高中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她的成绩单上只有A和B,而
且活跃地参加学校的许多社团。她毕业时,还因为给学校带来了殊荣而得到了奖励。
但是她SAT的数学成绩只有略高于600分。也许正是因此,在申请最心仪的学校克莱蒙特
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提前录取时,她失败了。
在常规录取阶段,她申请了至少六所学校。乔治城(Georgetown)、埃默里、弗吉尼亚大
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都拒绝了她,她只能在南
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匹兹学院(Pitzer College)和斯克利
普斯学院(Scripps College,与南加州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是姊妹学校)之中选择。
“我感觉自己很没用,”她回忆道。
她选择了斯克利普斯学院。她到那里后,心满意足地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然后得到了改
变人生的领悟:这将她过去的生活全盘推翻,而且并没有击垮她。挫折感只是暂时的,
可以挺过去。
她说,她因此“无所畏惧地申请了许多东西”。
她拿到津贴,在墨西哥的提华纳住了一个夏天,和当地穷困的孩子一起工作。她赢得一
个比赛,得以前去参加乔治亚州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的专门会议,还见到了吉米
·卡特(Jimmy Carter)。
詹娜在“美丽美国”(Teach for America)申请到了一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之后
她争取到了一项拨款,为菲尼克斯的低收入家庭创办了一所新的特许学校。她现在就住
在菲尼克斯。学校于去年8月开学,由詹娜和一个同事领导。
“如果我之前没有被惨烈地拒绝过,我绝不会有这种勇气、动力和无畏,去承担这种风
险,”她告诉我。“被拒绝的挫折感有一种美,因为它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力量。”
我并不觉得彼得是个特例:在人生当中,每个人盛放的阶段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个体会
在不同的环境下成功。詹娜的经历也没有多么特别。一些人或许通过原原本本地遵循提
前写好的剧本,而获得了满足感。但却有十倍甚至百倍的人不得不打乱安排,在从未料
想到的剧场里扮演自己从未料想到的角色。此外,挫折是生活的本义,经历挫折后的反
弹能力才决定了成功。从来没有哪一个重要关头或一个岔路口,能决定一切事情。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美国人——包括焦虑的父母和惶惑的孩子——偏偏将3月
底到4月初这段时间,当成决定一切的关口,等待精英大学向70%乃至95%的申请者,发
出令人失望的消息?
我形容的心理只存在于少数美国家庭;大部分家庭关注的是,确保他们的孩子进入一所
像样的学校,随便哪所像样的学校都行,同时想方设法帮他们付学费。学费大幅上涨,
迫使学生们不能仅仅考虑理想的学校了,还要想想哪些学校不至于让自己负债累累。
爱丽丝·克里曼(Alice Kleeman)在位于加州湾区的门罗阿瑟顿高中(Menlo-Atherton
High School)担任大学录取辅导老师。我向她问起,过去20年,大学录取方面最重要的
变化是什么。她先是指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钱的问题无法进入首选学校”,之后
才谈到要尽可能地挤进对学生最挑剔的大学的那种固执。
但对太多的父母和孩子来说,被名校录取并不仅是下一个挑战、下一个目标而已。来自
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弗吉尼亚大学或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一个
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会被当作对一个年轻人价值的决断性评价,无可争辩地预示了未来
的成败。你是赢家还是输家?这就是决断的时刻。这就是宏大、残酷的优胜劣汰。
多么疯狂。但这只是一派胡言。
首先,这场录取游戏漏洞太多,不值得如此被信任。其次,学生大学经历的本质——付
出的努力、经历的自省、磨练出的处事能力——比就读学校的名字更加重要。事实上,
在名字不那么光鲜的学校读书的学生,有时对学校、对他们自身都有着更高要求。由于
不再需要关注所受教育的包装,他们可以直接奔向其中的“干货”。
不管怎样,在教室、科学实验室或宿舍里,能得到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也就这么多。教育
发生在一系列不同的情境里,而且有无穷多种方式。职业成就和美满生活的配方,并非
只有大学一项。
去年年中,我查阅了财富500强公司(Fortune 500)首席执行官的本科母校信息。这些是
他们上的学校: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内布拉斯加大学
(University of Nebraska)、奥本大学(Auburn)、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 & M)、
通用汽车学院(General Motors Institute,现更名为凯特林大学[Kettering
University])、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t. Louis)和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
我还和Y Combinator公司总裁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交谈过。Y Combinator是为科
技创业企业提供起步阶段种子资金的最知名公司之一。我问他有没有哪所学校的学生和
毕业生,成功经营下去的创业设想最为突出。他回答说,“有。”我对即将听到的校名
颇为确定:斯坦福(Stanford)。这是他的母校(尽管他在毕业之前就离开了),而且斯
坦福输送的人才支撑了硅谷的成功。
但他说出的却是:“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这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一所公立学校。截至去年夏天,Y Combinator已经投资了八家由该校毕业生创立、并让
其引以为豪的创业公司。“让我懊恼的是,”奥特曼告诉我说,“斯坦福的成绩并不是
特别好。”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狂热地想挤进世界各地的斯坦福,而且这种热情显得愈发疯狂、愈
发具有危害性。助长了这一趋势的因素很多,包括当代美国社会对品牌的推崇,以及对
于经济的悲观情绪,后者驱使父母们决心利用一切机会助孩子一臂之力。
这带来了一些恶果,包括对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潜力的曲解。大学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机遇
,让你尽情遨游,沉浸于思想之海、认识世界之广大,并思忖自己在这广大世界中的理
想位置。然而在关于录取的狂热中,人们错失了这个机会。这场狂热传达了这样的讯息
:大学是一座用来闯入的圣殿、一个用来被跨越的界线,而非一片用来栖居、用来耕种
,汲取其全部价值的土地。
去年3月,在马特·莱文(Matt Levin)即将收到申请学校的通知前,他的父母克雷格(
Craig)和戴安娜(Diana)给了他一封信。他们并不在意儿子是否马上就看了这封信,他
们只是想让他知道,这封信是在他们得知儿子的申请结果之前写下的。他们在儿子身上
看到了极为强烈的渴望和惧怕,在位于纽约郊区长岛的冷泉港高中,其他即将升入大学
的同学身上也有这种渴望和惧怕。这封信,就是他们对这种情绪的回应,也是他们对理
性的呼吁。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马特也想争取常春藤:他的目标是耶鲁、普林斯顿(Princeton)或
布朗大学(Brown)。他已经打好了基础:SAT高分;参与音乐体育活动;参加各类荣誉团
体;逾100小时的社会服务;还荣获了颁发给平均绩点最高的高年级学生的特别奖项。
然而,对于耶鲁、普林斯顿和布朗来说,这些还不够。三所大学都拒绝了他的申请。
在马特得知被拒消息的那一天,他的妈妈戴安娜告诉我,“他17年来第一次对我不理不
睬,几乎不敢看我。挤出一句,‘别跟我说话,别碰我。’然后就溜去淋浴了,在接下
来的45分钟里简直就是在用冲下的水来浇熄自己的悲伤。”
第二天早上,他恢复了精神,穿着一件印有录取了他的第四志愿学校——利哈伊大学(
Lehigh University)——校名的运动衫出了门。那时,他已经看过了父母的信,而且看
了不止一次。莱文夫妇所感到的非写这封信不可的心情,既体现了他们的温情、智慧和
豁达,又折射出了我们的社会对名校扭曲的痴迷。我想与大家分享信的片段,因为除他
们的儿子以外,许许多多的孩子也需要听一听其中的信息,特别是现在,当大学录取信
和拒信纷至沓来之时。
亲爱的马特:
在你收到第一所学校答复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想让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无论是否录取,我们都为你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还有你出色的为人感到自豪。这一点
,不会因为录取官对你的将来做了什么决定而有任何改变。不管你被哪里录取,我们都
会满心欢喜地为你庆祝——而且你对结果越是满意,我们就越高兴。你作为个人、学生
及我们儿子的价值,丝毫不会因为这些学校的决定而受到削弱或影响。
即使未能如愿,你也会另辟蹊径,抵达你想去的地方。这个国家无论哪一所大学,拥有
你都将是幸运的,你也有能力在任何一所学校里取得成功。
我们对你的爱深似海洋,广若天空,覆盖全世界——并将追随你到你要去的任何地方。
妈妈和爸爸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50319/c19bruni/
avatar
x*7
2
一下转太多了。。

事。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老话题了。哈佛(Harvard)、埃默里(Emory)、巴克内尔(Bucknell)和美国的其他学
: 校,都迎来了人数创纪录的渴望名校学位的申请者。这些人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得到答
: 复。大多数都会被拒绝。
: 所有人都应该聆听并留意彼得·哈特(Peter Hart)和詹娜·莱希(Jenna Leahy)的故事。
: 彼得没有尝试申请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他曾在芝加哥市郊一个富人区的新特里尔
: 中学(New Trier High School)就读,当时他可不算那种学生。该校大多数毕业班学生
: 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大多数人都知道,以他们在同届学生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寄
: 望于哪种大学。彼得的一个朋友在班里数一数二,她将眼光瞄准了耶鲁(Yale)——后来
: 被录取了。彼得排在前三名,他瞄准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或伊利
: 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特设本科商学院。

avatar
a*o
3
唉,也是,这是最后一贴了,慢慢消化。。呵呵。。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下转太多了。。
:
: 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