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儿版《西游记》的两个疑问#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我从图书馆借来两种《西游记》的少儿版给小孩读:一种是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9年出
版的彩绘注音版,字多图少;一种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函装20本连环画
一套,类似我们小时候读的手掌大小的连环画本,封面彩色,里面黑白,全套装在一个
古雅的深蓝色书函里。可惜小孩都不要看,黑白画对他们毫无吸引力;我只能一个人孤
零零地看完。
说来惭愧,我没读过西游记原著。看小人书后最正面的感情冲击是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
师徒情(经常互相感动到流泪)、以及一些妖怪之间的人情(比如金角大王见洞中小妖
都被悟空杀死,又失了老母和二弟,伤心不已,忍不住放声大哭,哭累了迷迷糊糊睡着
)。最不满的是不少桥段不断重复,比如悟空变小虫钻妖怪肚里或洞里、悟空背驮妖怪
然后被妖怪移来大山压住、唐僧赶走悟空等。每换一个妖怪总该换种新鲜手法,重复不
就失去意义了么?虽然章回小说常靠说书般的反复来帮助读者熟悉和进入状态,但反复
的应该是语言结构,而不是主要情节吧。还有一个迷惑的地方是代表恶势力的妖怪,不
少是神仙们的坐骑、家畜、徒子徒孙变的。其“害人”不都出于恶意,有时是贪吃、贪
玩,有时是出于因果业报(比如文殊变成凡僧来度乌鸡国国王,国王因言语冲撞而把他
捆在河中泡了三天,如来就派文殊的青狮坐骑推国王入井。三年后,井中的国王托梦给
路过的唐僧,请他搭救并除妖——这个场景倒是酷似哈姆雷特的父王之托梦)。我家小
孩看动画片时,常闹不清楚好人坏人,怎么神仙们一会儿打悟空、一会儿帮悟空。这小
说其实也不是给小孩看的童话,善恶并不分明,恶常常是善的某种延伸……
有两个最大的疑问,可能是因为缩写本不完整而产生的,请方家指教:
一是唐僧的身世——我才知道唐僧不是个单纯心静的和尚,而是忍辱负重、身怀血海深
仇哪。整整一个章节详述他爸、高考状元陈光蕊和当朝的殷丞相之女结婚后,在走马上
任江西九江市长、渡过洪江时,不幸被水贼刘洪杀死。刘贼还冒充陈光蕊上任,霸占其
妻。幸而南极星君奉观音法旨,托梦殷小姐,赠送一婴儿——唐僧原来是中国版的耶稣
。刘贼欲杀婴,殷小姐偷偷把儿子放在江边木板上放生。木板漂流到金山寺,唐僧被长
老收养,十八岁时皈依。因无父母,遭人羞辱,求长老放他寻母。长老出示当年殷小姐
的血书汗衫。唐僧到九江与母相认,携带母亲的信到京城交给外公殷丞相,要求擒贼报
仇。殷丞相启奏唐王,唐王当即逮捕并处斩刘洪,剜取心肝,祭奠陈光蕊。曾被光蕊相
救的鲤鱼龙王趁机将光蕊的尸身送出江口,令其还魂。唐王授光蕊学士之职,随朝理政
。唐僧继续在洪福寺修行。
——“剜取心肝”十分暴力,出家人竟然安之若素?以唐僧的品性,竟然不求化解孽缘
,而是一心报仇,也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安排这段身世?这与后文情
节没有丝毫干系:父母、长老、鲤鱼龙王等没再出现过吧?唐僧后来表现出来的性格里
也没有童年阴影、暴力倾向、敢杀敢当之类,而是相反的善心、护生、犹豫、懦弱等等
,和这段身世完全不搭界啊。为什么要插这一杠呢?
第二个疑问是快到西天之前的“大战青龙山”一段。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东界的金平府
,正值元宵,按照当地惯例,金灯桥上点了三盏硕大精巧、芳香扑鼻的金灯。它们要耗
费1500斤酥合香油,每两值二两银子,共计五万两银子。金灯用不完那么多油,都由当
晚现身的“佛爷”收去。百姓虽然负担沉重,但佛爷每年让他们五谷丰登,若无灯油
就会闹灾,所以大家心甘情愿供奉。到夜间风响时,当地僧人让唐僧随众人回避。唐僧
高兴地说:“我是个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真有诸佛降临,就此拜拜多好!”他执
意不回,被佛爷掠走。悟空对师弟们说:“师父乐极生悲,被妖精抓走了。”悟空驾云
追赶,途中遇到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使者,四功曹说:“你师父宽了禅性,在金平
府贪欢,被妖精捕获。”
——悟空这个“乐极生悲”已是搞笑,口气怎么有点取笑?四功曹的说法最让我觉得不
可思议。虽然他们接着揭露“三个妖精每年假装佛像,窃取酥合香油”,催促悟空“你
师父已被关进洞内,快去营救”;但“贪欢”明显不是好词,“宽了禅性”也显然是对
唐僧的批评。问题是唐僧去西天不就是想亲眼见佛、亲聆佛祖教诲和取原版经书么,这
为什么是“宽了禅性”?“贪欢”又是从何说起?因为看灯?这个批语太严苛了吧,让
人以为唐僧发生了什么不正当关系……反正从悟空到四功曹的话都让我感觉怪异,不太
符合语境;还是因为简写本忽略了一些铺垫性的情节或描写?
版的彩绘注音版,字多图少;一种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函装20本连环画
一套,类似我们小时候读的手掌大小的连环画本,封面彩色,里面黑白,全套装在一个
古雅的深蓝色书函里。可惜小孩都不要看,黑白画对他们毫无吸引力;我只能一个人孤
零零地看完。
说来惭愧,我没读过西游记原著。看小人书后最正面的感情冲击是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
师徒情(经常互相感动到流泪)、以及一些妖怪之间的人情(比如金角大王见洞中小妖
都被悟空杀死,又失了老母和二弟,伤心不已,忍不住放声大哭,哭累了迷迷糊糊睡着
)。最不满的是不少桥段不断重复,比如悟空变小虫钻妖怪肚里或洞里、悟空背驮妖怪
然后被妖怪移来大山压住、唐僧赶走悟空等。每换一个妖怪总该换种新鲜手法,重复不
就失去意义了么?虽然章回小说常靠说书般的反复来帮助读者熟悉和进入状态,但反复
的应该是语言结构,而不是主要情节吧。还有一个迷惑的地方是代表恶势力的妖怪,不
少是神仙们的坐骑、家畜、徒子徒孙变的。其“害人”不都出于恶意,有时是贪吃、贪
玩,有时是出于因果业报(比如文殊变成凡僧来度乌鸡国国王,国王因言语冲撞而把他
捆在河中泡了三天,如来就派文殊的青狮坐骑推国王入井。三年后,井中的国王托梦给
路过的唐僧,请他搭救并除妖——这个场景倒是酷似哈姆雷特的父王之托梦)。我家小
孩看动画片时,常闹不清楚好人坏人,怎么神仙们一会儿打悟空、一会儿帮悟空。这小
说其实也不是给小孩看的童话,善恶并不分明,恶常常是善的某种延伸……
有两个最大的疑问,可能是因为缩写本不完整而产生的,请方家指教:
一是唐僧的身世——我才知道唐僧不是个单纯心静的和尚,而是忍辱负重、身怀血海深
仇哪。整整一个章节详述他爸、高考状元陈光蕊和当朝的殷丞相之女结婚后,在走马上
任江西九江市长、渡过洪江时,不幸被水贼刘洪杀死。刘贼还冒充陈光蕊上任,霸占其
妻。幸而南极星君奉观音法旨,托梦殷小姐,赠送一婴儿——唐僧原来是中国版的耶稣
。刘贼欲杀婴,殷小姐偷偷把儿子放在江边木板上放生。木板漂流到金山寺,唐僧被长
老收养,十八岁时皈依。因无父母,遭人羞辱,求长老放他寻母。长老出示当年殷小姐
的血书汗衫。唐僧到九江与母相认,携带母亲的信到京城交给外公殷丞相,要求擒贼报
仇。殷丞相启奏唐王,唐王当即逮捕并处斩刘洪,剜取心肝,祭奠陈光蕊。曾被光蕊相
救的鲤鱼龙王趁机将光蕊的尸身送出江口,令其还魂。唐王授光蕊学士之职,随朝理政
。唐僧继续在洪福寺修行。
——“剜取心肝”十分暴力,出家人竟然安之若素?以唐僧的品性,竟然不求化解孽缘
,而是一心报仇,也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安排这段身世?这与后文情
节没有丝毫干系:父母、长老、鲤鱼龙王等没再出现过吧?唐僧后来表现出来的性格里
也没有童年阴影、暴力倾向、敢杀敢当之类,而是相反的善心、护生、犹豫、懦弱等等
,和这段身世完全不搭界啊。为什么要插这一杠呢?
第二个疑问是快到西天之前的“大战青龙山”一段。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东界的金平府
,正值元宵,按照当地惯例,金灯桥上点了三盏硕大精巧、芳香扑鼻的金灯。它们要耗
费1500斤酥合香油,每两值二两银子,共计五万两银子。金灯用不完那么多油,都由当
晚现身的“佛爷”收去。百姓虽然负担沉重,但佛爷每年让他们五谷丰登,若无灯油
就会闹灾,所以大家心甘情愿供奉。到夜间风响时,当地僧人让唐僧随众人回避。唐僧
高兴地说:“我是个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真有诸佛降临,就此拜拜多好!”他执
意不回,被佛爷掠走。悟空对师弟们说:“师父乐极生悲,被妖精抓走了。”悟空驾云
追赶,途中遇到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使者,四功曹说:“你师父宽了禅性,在金平
府贪欢,被妖精捕获。”
——悟空这个“乐极生悲”已是搞笑,口气怎么有点取笑?四功曹的说法最让我觉得不
可思议。虽然他们接着揭露“三个妖精每年假装佛像,窃取酥合香油”,催促悟空“你
师父已被关进洞内,快去营救”;但“贪欢”明显不是好词,“宽了禅性”也显然是对
唐僧的批评。问题是唐僧去西天不就是想亲眼见佛、亲聆佛祖教诲和取原版经书么,这
为什么是“宽了禅性”?“贪欢”又是从何说起?因为看灯?这个批语太严苛了吧,让
人以为唐僧发生了什么不正当关系……反正从悟空到四功曹的话都让我感觉怪异,不太
符合语境;还是因为简写本忽略了一些铺垫性的情节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