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填海精卫——刘再复印象#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w
1 楼
范曾:填海精卫——刘再复印象
文/范曾
2010年03月27日,星期六
《香港文学》第307期(2010年7月号)
按:2010年3月25日范曾教授和劉再復教授相聚在香江,兩位大師情深意重實在感人。
特選登范曾先生的“填海精衛”一文展示宗師的友情。
照片攝于2010年3月25日。左起:刘再复、范曾
文艺评论家、诗人刘再复兄于一九八九年之后出国讲学,我有近半年时间不闻他的
音讯。我和楠莉的心情很坏,于是来到南方,在山川林野之间作阮籍之哭。每逢一所庙
宇,我都和楠莉为刘再复烧三炷香,祈祷他的平安和福祉。过滁县,因译欧阳修《醉翁
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不觉油然发友朋零落之叹,游全椒,看到两年前为吴
敬梓所造象,悬于纪念馆的中厅,书面上有昔日咏吴敬梓的七绝一首“科场利禄信难求
,夜雨霜晨万古愁,阅尽辛酸书外史,虬松怪石是同俦。”今天我不正以虬松怪石为友
,消磨着难熬的岁月吗?与楠莉回北京之后,心中依然是莫名的悲怆。终于有一天我和
漂泊到美国芝加哥的刘再复通上了电话。万里之外的声音依旧那样沉稳平静,只是增添
了几分忧伤,他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永留在心间
我在北京时时去看望刘再复的老母,这是一位有修养的老人,她瘦削、忧郁,在激
烈的变迁之后,神态有些迷惘,但看不出什么惊恐,然而平日更无笑语。只是我去陪她
聊天南地北的逸闻轶事,才使她渐渐开朗起来。其时刘再复的爱女小莲还很幼小,睁大
眼睛、听范叔叔讲话。后来刘再复在一封信中曾对我讲,他对女儿的怀念忧思超过生命
中的一切珍惜的东西。
在我谈到刘再复的《漂流手记》之后,我知道,那段时间,他的内心经历了一场激
烈的嬗变。在芝加哥,他体验到人生的秋天在一刹那之间的到来,然而他正在“穿越庞
大的痛苦和黑暗,甚至穿越了残酷的死亡”,实现了灵与肉的再生。在孤独之中,他内
省到生命的空缺,一个深不可测的巨洞在内心扩张,使本来构筑着生命的许多东西,在
这巨洞中沉埋。然而,也使许多宝贵的“心灵的孤本”在这里顽强滋生,展示着不同以
往,也不同他人的新页。
刘再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生活能力极低,开煤气,时常不关而去;拧水龙头,则
让它长流不息。有一次把两只袜子穿在一只脚上,害得我和他趴在地上,沙发下,四处
寻找,而且慢腾腾地用闽南普通话问我:“真怪啊,是不是,刚刚还看到是两只的。”
孔子的“刚毅木讷”四字,刘再复足可对号入座。论刚毅,他从不随俗沉浮,为了自己
的信念,不怕“狼群在号叫中呼喊我的名字和声讨着我的罪恶”,他愿学古代神话中的
精卫口衔微小的木石去填補辽阔的东海;而论“木讷”,他则是学人中的典型,找袜事
件,只是挂一漏万的举例而已。
记得一九八九年,他从北京带出的一个小包,在他南下前放在我南开大学的宿舍,
其中没有金银细软,只有钱钟书、艾青、冰心、巴金、聂甘弩、刘宾雁和他的通信,还
有一张我为他题的《读海庐》。我记得他曾对我说,他从小就在心里积淀着海,而且把
海洋视为人类历史、生命沉浮的大书,它的潮汐正是几千年治乱兴亡的象征、海洋是地
球的博动和呼吸,没有海,地球便是一片砂砾和尘灰,一片空虚和死亡,所以他写了《
读沧海》、《再读沧海》。刘再复生在海边,他对海的眷恋,成为他生命的元素,他的
襟怀和海相连,无际无涯,那其中有浴日之巨浪、亦有如镜的微波。
漂泊人生路
这几年他在芝加哥、科罗拉多、斯德哥尔摩的大学当访问教授。好静的他一定会有
奔波的困扰,然而,他曾欣慰地告诉我,现在生命属于自己,灵魂便更新鲜、活泼。既
能看到自己的生命之叶在一瞬间的飘落,也能期待着瞬间的萌动和复甦 。
我终于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迎来阔别三载的再复,在拥抱中感极而悲生,不禁双双泪
下。在我郊区别墅的客厅、花园和附近的森林,我们作无尽无休的精神会餐,那是古往
今来、人世沧桑的 叹,是成败利钝、取予得失的回顾,是一篇篇《人论》的主题的探
讨。我在永夜中看到最光亮的彗星和浩瀚的星云,闪烁着、流逝着,从无垠中来,又回
到无垠中去。
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日
于巴黎美松白兰别业
選自《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
文/范曾
2010年03月27日,星期六
《香港文学》第307期(2010年7月号)
按:2010年3月25日范曾教授和劉再復教授相聚在香江,兩位大師情深意重實在感人。
特選登范曾先生的“填海精衛”一文展示宗師的友情。
照片攝于2010年3月25日。左起:刘再复、范曾
文艺评论家、诗人刘再复兄于一九八九年之后出国讲学,我有近半年时间不闻他的
音讯。我和楠莉的心情很坏,于是来到南方,在山川林野之间作阮籍之哭。每逢一所庙
宇,我都和楠莉为刘再复烧三炷香,祈祷他的平安和福祉。过滁县,因译欧阳修《醉翁
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不觉油然发友朋零落之叹,游全椒,看到两年前为吴
敬梓所造象,悬于纪念馆的中厅,书面上有昔日咏吴敬梓的七绝一首“科场利禄信难求
,夜雨霜晨万古愁,阅尽辛酸书外史,虬松怪石是同俦。”今天我不正以虬松怪石为友
,消磨着难熬的岁月吗?与楠莉回北京之后,心中依然是莫名的悲怆。终于有一天我和
漂泊到美国芝加哥的刘再复通上了电话。万里之外的声音依旧那样沉稳平静,只是增添
了几分忧伤,他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永留在心间
我在北京时时去看望刘再复的老母,这是一位有修养的老人,她瘦削、忧郁,在激
烈的变迁之后,神态有些迷惘,但看不出什么惊恐,然而平日更无笑语。只是我去陪她
聊天南地北的逸闻轶事,才使她渐渐开朗起来。其时刘再复的爱女小莲还很幼小,睁大
眼睛、听范叔叔讲话。后来刘再复在一封信中曾对我讲,他对女儿的怀念忧思超过生命
中的一切珍惜的东西。
在我谈到刘再复的《漂流手记》之后,我知道,那段时间,他的内心经历了一场激
烈的嬗变。在芝加哥,他体验到人生的秋天在一刹那之间的到来,然而他正在“穿越庞
大的痛苦和黑暗,甚至穿越了残酷的死亡”,实现了灵与肉的再生。在孤独之中,他内
省到生命的空缺,一个深不可测的巨洞在内心扩张,使本来构筑着生命的许多东西,在
这巨洞中沉埋。然而,也使许多宝贵的“心灵的孤本”在这里顽强滋生,展示着不同以
往,也不同他人的新页。
刘再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生活能力极低,开煤气,时常不关而去;拧水龙头,则
让它长流不息。有一次把两只袜子穿在一只脚上,害得我和他趴在地上,沙发下,四处
寻找,而且慢腾腾地用闽南普通话问我:“真怪啊,是不是,刚刚还看到是两只的。”
孔子的“刚毅木讷”四字,刘再复足可对号入座。论刚毅,他从不随俗沉浮,为了自己
的信念,不怕“狼群在号叫中呼喊我的名字和声讨着我的罪恶”,他愿学古代神话中的
精卫口衔微小的木石去填補辽阔的东海;而论“木讷”,他则是学人中的典型,找袜事
件,只是挂一漏万的举例而已。
记得一九八九年,他从北京带出的一个小包,在他南下前放在我南开大学的宿舍,
其中没有金银细软,只有钱钟书、艾青、冰心、巴金、聂甘弩、刘宾雁和他的通信,还
有一张我为他题的《读海庐》。我记得他曾对我说,他从小就在心里积淀着海,而且把
海洋视为人类历史、生命沉浮的大书,它的潮汐正是几千年治乱兴亡的象征、海洋是地
球的博动和呼吸,没有海,地球便是一片砂砾和尘灰,一片空虚和死亡,所以他写了《
读沧海》、《再读沧海》。刘再复生在海边,他对海的眷恋,成为他生命的元素,他的
襟怀和海相连,无际无涯,那其中有浴日之巨浪、亦有如镜的微波。
漂泊人生路
这几年他在芝加哥、科罗拉多、斯德哥尔摩的大学当访问教授。好静的他一定会有
奔波的困扰,然而,他曾欣慰地告诉我,现在生命属于自己,灵魂便更新鲜、活泼。既
能看到自己的生命之叶在一瞬间的飘落,也能期待着瞬间的萌动和复甦 。
我终于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迎来阔别三载的再复,在拥抱中感极而悲生,不禁双双泪
下。在我郊区别墅的客厅、花园和附近的森林,我们作无尽无休的精神会餐,那是古往
今来、人世沧桑的 叹,是成败利钝、取予得失的回顾,是一篇篇《人论》的主题的探
讨。我在永夜中看到最光亮的彗星和浩瀚的星云,闪烁着、流逝着,从无垠中来,又回
到无垠中去。
一九九三年五月三十日
于巴黎美松白兰别业
選自《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