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先读为快#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七月的最后一天凌晨子时,Harry Potter第八本书面市。打开一看,是个剧本。前一天
伦敦Palace Theatre开始公演该剧(剧院挂了19年的《Les Miserables》招牌终于换新
;Harry Potter会挂牌多久?能不能打破《悲惨世界》的纪录?)——去年十月底公开售
票,八小时内卖出17万5千张票,黄牛价炒到每张3千英镑。
不在伦敦,只能看书。剧本排版松弛,三百多页的书娃一天就看完了,然后发动全家分
角色朗读/表演,每人担纲十几个角色。大家兴致勃勃地投入,儿子坚定地要演Harry
Potter,可台词太多,他读不利索,急得女儿屡屡强行剥夺他的HP表演权。读了三周,
家里聚少离多,只读完一半。眼看图书馆借期已到,我在最后一晚等娃上床后一口气读到
凌晨四点半读完。
前七本我都没看,只陪娃看过电影。作为新读者,感觉第八部的前半部分不太带劲,奇
幻(fantasy)设置少,简直像絮叨父子隔阂(Harry Potter和儿子、Draco Malfoy和
儿子)、名人负效应、青春期烦恼和叛逆的家庭伦理剧。后半部分渐入佳境,穿越历史
的幽默、改写未来的激动步步升级;更主要的是情节设计巧妙,使人物的感情冲突强烈
而饱满。年轻一代本能地逃避父辈的光环(Harry和Draco同时痛感“as hard as I try
, I can’t reach him”),血气方刚地冒险穿越,试图修改种种出错的历史环节,救
回冤死的好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超越那难以企及的父辈。然而千疮百孔的人生越改越
错,爱人注定反目,亲人注定分离,生命修修补补仍注定一场悲剧。Dumbledore的一段
话特别伤感:
“(T)here is never a perfect answer in this messy, emotional world.
Perfection is beyond the reach of humankind, beyond the reach of magic. In
every whining moment of happiness is that drop of poison: the knowledge that
pain will come again.”
孩子们最终在玉米地迷宫里见到他们千方百计想挽救的Cedric Diggory时伤心欲绝。一
无所知的Cedric问他们是不是没事,没事他就继续走完迷宫。Harry的儿子Albius热
泪盈眶地说“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the maze”——孩子们终于学会接受
历史,接受当下(其实这里有个重大bug,就是他们假设每一关节的修改所产生的后果
是不变的。但其实修改方式不同,后果可能不同。不过我也不赞成人为地修改历史……
)。
而他们在学会接受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与父辈一样的绝顶机智、坚定友情和善良本质也令
人击节赞叹。虽然俩男孩时不时忘情拥抱、随即自感怪异——有没有点gay啊……善良
的人在展示善良一面时最易沟通感化;不过Harry和Albius的父子关系直到最后一页仍
较得僵,看来还有续集。
前七集电影我只看过一遍,但惊奇地发现每次读到Professor McGonagall、Severus
Snape、Albus Dumbledore等人时,原班演员的音容笑貌俱现眼前,仿佛还是他们在抑
扬顿挫地念这些台词;又想到Snape不会再是Snape(演员前一阵去世),一阵绞心痛。
读Harry Potter这辈年轻人时就没这种强烈的化身感;姜是老的辣。又查了查,那几个
老演员都是舞台剧出身,难怪浑身是戏。
另外不知道前七本书里哪个角色写得最好。这本里最出彩、最噱头的是Ron Weasley,
怪语迭出,令人捧腹。三大好友中,痴傻的Ron个性最鲜明;其次是坚毅的Hermione
Granger(顺便插一句,Ron和Hermione这一对有点像郭靖与黄蓉啊;甚至Albius变身
Ron去调戏Hermione的那段,也立马让我想起杨过之调戏黄蓉……);Harry Potter于
我反而最模糊。Harry的个性应该概括为爱,是不是爱本来就是个容易模糊的概念?这
集里的大魔头倒是爱得不含糊,爱憎极分明(Harry Potter可能恨得不分明,所以显得
爱也不分明?),魔力酷得远超Harry Potter甚至Voldemort,可惜最后轻易败阵。毕
竟是少儿书啊。
最后用看完后脑里自动升起的一个词概括此书:powerful。期待明年巡演纽约,一定捋
起袖管打破脑袋去抢票。
伦敦Palace Theatre开始公演该剧(剧院挂了19年的《Les Miserables》招牌终于换新
;Harry Potter会挂牌多久?能不能打破《悲惨世界》的纪录?)——去年十月底公开售
票,八小时内卖出17万5千张票,黄牛价炒到每张3千英镑。
不在伦敦,只能看书。剧本排版松弛,三百多页的书娃一天就看完了,然后发动全家分
角色朗读/表演,每人担纲十几个角色。大家兴致勃勃地投入,儿子坚定地要演Harry
Potter,可台词太多,他读不利索,急得女儿屡屡强行剥夺他的HP表演权。读了三周,
家里聚少离多,只读完一半。眼看图书馆借期已到,我在最后一晚等娃上床后一口气读到
凌晨四点半读完。
前七本我都没看,只陪娃看过电影。作为新读者,感觉第八部的前半部分不太带劲,奇
幻(fantasy)设置少,简直像絮叨父子隔阂(Harry Potter和儿子、Draco Malfoy和
儿子)、名人负效应、青春期烦恼和叛逆的家庭伦理剧。后半部分渐入佳境,穿越历史
的幽默、改写未来的激动步步升级;更主要的是情节设计巧妙,使人物的感情冲突强烈
而饱满。年轻一代本能地逃避父辈的光环(Harry和Draco同时痛感“as hard as I try
, I can’t reach him”),血气方刚地冒险穿越,试图修改种种出错的历史环节,救
回冤死的好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超越那难以企及的父辈。然而千疮百孔的人生越改越
错,爱人注定反目,亲人注定分离,生命修修补补仍注定一场悲剧。Dumbledore的一段
话特别伤感:
“(T)here is never a perfect answer in this messy, emotional world.
Perfection is beyond the reach of humankind, beyond the reach of magic. In
every whining moment of happiness is that drop of poison: the knowledge that
pain will come again.”
孩子们最终在玉米地迷宫里见到他们千方百计想挽救的Cedric Diggory时伤心欲绝。一
无所知的Cedric问他们是不是没事,没事他就继续走完迷宫。Harry的儿子Albius热
泪盈眶地说“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the maze”——孩子们终于学会接受
历史,接受当下(其实这里有个重大bug,就是他们假设每一关节的修改所产生的后果
是不变的。但其实修改方式不同,后果可能不同。不过我也不赞成人为地修改历史……
)。
而他们在学会接受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与父辈一样的绝顶机智、坚定友情和善良本质也令
人击节赞叹。虽然俩男孩时不时忘情拥抱、随即自感怪异——有没有点gay啊……善良
的人在展示善良一面时最易沟通感化;不过Harry和Albius的父子关系直到最后一页仍
较得僵,看来还有续集。
前七集电影我只看过一遍,但惊奇地发现每次读到Professor McGonagall、Severus
Snape、Albus Dumbledore等人时,原班演员的音容笑貌俱现眼前,仿佛还是他们在抑
扬顿挫地念这些台词;又想到Snape不会再是Snape(演员前一阵去世),一阵绞心痛。
读Harry Potter这辈年轻人时就没这种强烈的化身感;姜是老的辣。又查了查,那几个
老演员都是舞台剧出身,难怪浑身是戏。
另外不知道前七本书里哪个角色写得最好。这本里最出彩、最噱头的是Ron Weasley,
怪语迭出,令人捧腹。三大好友中,痴傻的Ron个性最鲜明;其次是坚毅的Hermione
Granger(顺便插一句,Ron和Hermione这一对有点像郭靖与黄蓉啊;甚至Albius变身
Ron去调戏Hermione的那段,也立马让我想起杨过之调戏黄蓉……);Harry Potter于
我反而最模糊。Harry的个性应该概括为爱,是不是爱本来就是个容易模糊的概念?这
集里的大魔头倒是爱得不含糊,爱憎极分明(Harry Potter可能恨得不分明,所以显得
爱也不分明?),魔力酷得远超Harry Potter甚至Voldemort,可惜最后轻易败阵。毕
竟是少儿书啊。
最后用看完后脑里自动升起的一个词概括此书:powerful。期待明年巡演纽约,一定捋
起袖管打破脑袋去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