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琵琶遇上交响乐: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吴蛮演出#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周末听了一场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美国巡回演出,其中的亮点是与号称琵琶第一
高手的吴蛮合作演奏琵琶协奏曲。
乐团的巡演第一站在芝加哥交响中心(Chicago Symphony Center):
门口的演出海报粗体标注“Sold Out”,真是可喜可贺,虽然是之前宣传不足,最后一
周紧急动员芝城华人以低价售空的。
秋寒料峭,室内如春。开场前半小时的入座场景:
开场前七八分钟,演出人员陆续入座暖场:
这架是什么钢琴?上、左、右三面盖板有大面积网面,底下一块踏板,好生奇怪。
再看看下面的锣是不是很有中国特色?
除了挂着的大锣,小美女身前的桌案上还有一面小锣。
仔细看每位演出者,发现好几张外国面孔,原来咱们的乐团也有外援呀:
(左长号和右大号)
(女小号和男单簧)
这位外援小妹妹最抢眼:
乐团有竖琴、钢琴;第一小提琴十四把;乐团总人数约97人。这已经是交响乐队的规模
了吧?为什么不叫交响乐团,仍谦虚地自称管弦乐团?
以上八卦完毕。正式表演有三个节目,一是为《黄土地》、《大红灯笼》、《霸王别姬
》等电影配乐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美国首演),小提琴
表演者是获多项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的宁峰——转一张新闻照片:
第二个节目吴蛮上场,与乐团合奏美国作曲家Lou Harrison 1997年为她量身定制的《
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也转一张新闻照片:
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
我对琵琶弦乐合奏最有感触。首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坐在台后的Terrace座位,
还是因为琵琶前面的麦克风不给力,反正琵琶声经常完全淹没于弦乐合奏声中,眼看吴
蛮用力紧拨而毫无声响。其次,琵琶音色明显硬质,提琴明显柔软,再加上音响差别,
混搭显得不太和谐,没让我觉得水乳交融,反而觉得东西方乐器差别真大。再次,第二
乐章是琵琶和大提琴、低音提琴各自打击琴身,配合成有节奏的打击乐。我们刚在音乐
厅对面的艺术博物馆门口看到四个黑人用木棒击打塑料桶为乐,其力度、节奏感和鲜活
热烈的生命力,都比学院派的打击乐强……
作曲家Lou Harrison一贯热爱混音(Hybrids),曾在日本居住两年。有人认为琵琶对
应日本的biwa,这首曲子更有日本风格。YouTube有录音版,刚刚听了一小节,比在音
乐厅听的感觉好,至少琵琶的音响效果好很多。各位听听,感觉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5w-hC2q_4
这曲完后,吴蛮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加演了一曲琵琶独奏《阳春白雪》,味道醇正。更
喜欢她的独奏。
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结束后,乐团也在观众的鼓掌声中加演了两曲。指挥吕嘉报的曲目我
没听清,第一首是西方的,第二首是中国的《采茶舞曲》,得到华人观众的大声喝彩。
乐团以长笛和短笛(piccolo)主奏这首民族乐曲,感觉长笛音色不如中国笛子亮;短
笛够亮,但声音短促。还是喜欢咱们的笛子……
高手的吴蛮合作演奏琵琶协奏曲。
乐团的巡演第一站在芝加哥交响中心(Chicago Symphony Center):
门口的演出海报粗体标注“Sold Out”,真是可喜可贺,虽然是之前宣传不足,最后一
周紧急动员芝城华人以低价售空的。
秋寒料峭,室内如春。开场前半小时的入座场景:
开场前七八分钟,演出人员陆续入座暖场:
这架是什么钢琴?上、左、右三面盖板有大面积网面,底下一块踏板,好生奇怪。
再看看下面的锣是不是很有中国特色?
除了挂着的大锣,小美女身前的桌案上还有一面小锣。
仔细看每位演出者,发现好几张外国面孔,原来咱们的乐团也有外援呀:
(左长号和右大号)
(女小号和男单簧)
这位外援小妹妹最抢眼:
乐团有竖琴、钢琴;第一小提琴十四把;乐团总人数约97人。这已经是交响乐队的规模
了吧?为什么不叫交响乐团,仍谦虚地自称管弦乐团?
以上八卦完毕。正式表演有三个节目,一是为《黄土地》、《大红灯笼》、《霸王别姬
》等电影配乐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美国首演),小提琴
表演者是获多项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的宁峰——转一张新闻照片:
第二个节目吴蛮上场,与乐团合奏美国作曲家Lou Harrison 1997年为她量身定制的《
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也转一张新闻照片:
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
我对琵琶弦乐合奏最有感触。首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坐在台后的Terrace座位,
还是因为琵琶前面的麦克风不给力,反正琵琶声经常完全淹没于弦乐合奏声中,眼看吴
蛮用力紧拨而毫无声响。其次,琵琶音色明显硬质,提琴明显柔软,再加上音响差别,
混搭显得不太和谐,没让我觉得水乳交融,反而觉得东西方乐器差别真大。再次,第二
乐章是琵琶和大提琴、低音提琴各自打击琴身,配合成有节奏的打击乐。我们刚在音乐
厅对面的艺术博物馆门口看到四个黑人用木棒击打塑料桶为乐,其力度、节奏感和鲜活
热烈的生命力,都比学院派的打击乐强……
作曲家Lou Harrison一贯热爱混音(Hybrids),曾在日本居住两年。有人认为琵琶对
应日本的biwa,这首曲子更有日本风格。YouTube有录音版,刚刚听了一小节,比在音
乐厅听的感觉好,至少琵琶的音响效果好很多。各位听听,感觉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5w-hC2q_4
这曲完后,吴蛮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加演了一曲琵琶独奏《阳春白雪》,味道醇正。更
喜欢她的独奏。
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结束后,乐团也在观众的鼓掌声中加演了两曲。指挥吕嘉报的曲目我
没听清,第一首是西方的,第二首是中国的《采茶舞曲》,得到华人观众的大声喝彩。
乐团以长笛和短笛(piccolo)主奏这首民族乐曲,感觉长笛音色不如中国笛子亮;短
笛够亮,但声音短促。还是喜欢咱们的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