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y*g
1 楼
过生日,遥远的朋友从北京寄来了一份礼物:罗大佑的自选辑。收到CD的
晚上,就一气把三张CD、47首歌从头到尾听了一遍。陌生或不陌生的歌曲,
熟悉或不熟悉的情怀,在那一晚时时涌上心头。临了,竟生出“人生何处不相逢
”的感慨来。
第一次明确地亲密接触罗大佑,是大学时候吧。那时他的《恋曲2000》
刚刚面市。室友是个音乐发烧友,因此我这个平常经济捉襟见肘又绝少浪漫行为
的人才得以不花钱而聆听了罗大佑最新的专辑。并不是很喜欢,尤其不喜欢那张
专辑的封面,那是颇有达利画风的、超现实主义的罗大佑五官的重新定位和组合,
看得我有些几乎有些恶心。听了歌,感觉也不是很强烈,罗大佑的音质并不算好,
一股木质的苍凉清新,却又有些干巴,也就是有些特别吧。
那时正是四大天王的天下,我个人喜欢张学友的声音,不免说罗大佑的专辑
尔尔之类的话。室友就嘲笑我的品位,然后说罗大佑的三首恋曲是多么有名。我
这才想起原来我早就被罗大佑的歌感染过了。还是大学第一年的西区元旦联欢会
上,初入大学的我曾经被人唱的一首歌曲打动,以致于一直记得那歌词:乌溜溜
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这就是有名的《恋曲19
90》了。90年是我上大学的那一年。
大学第一年还有别的跟罗大佑有关的人生细节。一次无聊的政治课,同班的
女生借我的笔。下课后,女孩送我一张纸,上面是她抄的一首诗样的东西,戏题
着:答借笔之谊。女孩工整抄写的是: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
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那时候也多愁善感也年少的我,也写没人阅
读的诗,看了这样美丽诗意的句子,感动和惊讶丛生于心。心里疑惑是不是女同
学的作品,为此一直觉得她是有独特品位和潜质的,甚至生出过一些别样的情怀
来。过了许多年,知道这是罗大佑《光阴的故事》的歌词。也许,只有在今天,
在青春的尾巴上,在感觉已经无力忧郁的时候,再看去,才能更深一点体会所谓
“光阴的故事”、青春以及忧郁的含义吧。
后来也陆续听过一些罗大佑的歌曲,比如他的《皇后大道东》、《亚西亚的
孤儿》等等,这一类的歌曲因为它们的社会意义而被介绍和推崇着。来美的那一
年,好象适逢罗大佑在纽约还是哪里开演唱会,一个网友还曾经跟我说起他不能
亲临现场聆听这位青春代言人的遗憾。而我读到的报道里面,有一篇就是记者问
罗大佑如今的歌曲里为什么不再“愤怒”。罗则说他不会为了愤怒而愤怒,如今
的他早已经不再年轻偏激,而社会已不再是他年轻时候的样子。记得也不确切了。
然而这些于我却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他的这些包含社会或政治含义的歌曲也
远不及他那些饱含深情(无论爱情、友情、亲情或乡情)的歌曲打动我的力度。
或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不问大是的小资吧。
然而来美后,却曾经很喜欢他的一首歌:《爱人同志》,这首看似情歌的东
西大略是有些影射政治的含义。我还只是不分来由地喜欢这句“每一次闭上眼睛
就想到你,你象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之不去”。极度诗话的语言,真正在我的脑
里、耳边和嘴上挥之不去了。我曾经在机器上反复播放这首歌的MP3,外出散
步就时不时就在嘴里哼出来,几乎有些疯魔的味道。也正为此,我知道我喜欢上
了这个声音含着木质的苍凉清新和干巴的罗大佑……
一直拒绝将自己归类为某一代,或者听着什么玩着什么长大的人,因为我确
实不是,也不可能是。然而今夜,一气听了三张CD上的47首歌曲,我才知道,
我一直就是在听着罗大佑的歌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原来我竟是听着罗大佑的歌
曲,走过了青春之树最为蓬勃的一段。
最早应该是初中听大陆歌手翻唱的《童年》,女声唱的“榕树”“知了”“
秋千”“蝴蝶”等意象也让我以为那是女孩的童年,今天才知道“隔壁班的那个
女孩”却完全是男生的口吻了,被罗大佑本人演绎出来,则更带了一份俏皮幽默
的味道。高中时候听的《是否》,印象里也是如泣如诉的女声,再听罗的男声演
绎时也似乎多了些力度和深度了……
大学时候听高明骏的专辑,很喜欢里面他唱的句子“台北,不是我的家”,
就是罗的《鹿港小镇》里面的歌词了。到后来那样喜欢男女对唱的《滚滚红尘》
,还一直以为编剧三毛也是词作者呢。有一阵子电视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唱
遍大街小巷: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原来就是罗作词的《追梦人》。还有耳
熟能详的经典情歌:《如今才是唯一》、《你的样子》、《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
手》,再后来97年再度唱红港京之间的《东方之珠》……
去年,跟晓浚邦妮去纽约听崔健的演唱会。在费城到纽约的途中,晓浚选了
一盘齐豫的带子,并在单调的旅途里领着我们唱《橄榄树》。我当时印象更深的
却是另外一首歌: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何处是我家。一样的民歌风味,
却更有土地和河流的气息。这首歌就是收在罗大佑自选辑(三)里面的《船歌》
了。算起来,应该跟他其它的一些乡土歌曲是一个类别的……
听朋友送的这几张CD,特别惊叹的是几乎所有歌曲都是罗大佑自己作词作
曲的。罗大佑根据他人作品谱曲的几首歌,也几乎首首佳作。自选辑(一)的第
一首《乡愁四韵》,原词是我喜欢的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罗大佑的谱曲则难能
可贵地保持了原作的优雅和大气;(二)的第一首《歌》则是徐志摩的诗,凄清
哀婉,一句“我也许还记得你,我也许把你忘记”被罗大佑少事装饰的声音唱出
来,别有意味;还有改自王洛宾的《青春舞曲》: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同
样因着他本质的俏皮幽默味道而悦耳动听。
在这异乡,听着失散多年的少年旧友当作生日礼物寄过来的罗大佑的自选辑,
心里真正是百感交集了,不仅是为发现罗大佑这位杰出的音乐人用他诗意的歌词
和动听的旋律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的种种痕迹,也为人生里许多一直以为早已经
失去的东西却忽然以新旧不分的动人姿态重新出现,或者以为从来不曾拥有的东
西原来居然时刻伴随着左右。更重要的还是,在我懂得珍惜的时候,它们留在了
我的身边。
翻到这篇旧文,在网上查了一下,居然有同名的歌曲。陈慧娴演绎的那曲
更是罗大佑作曲。
歌名《人生何处不相逢》
演唱:陈慧娴
专辑《秋色》
发行时间:1988年10月
词:简宁 曲:罗大佑
歌词:
随浪随风飘荡
随著一生里的浪
你我在重叠那一刹
顷刻各在一方
缘份随风飘荡
缘尽此生也守望
你我在重望那一刹
心中有泪飘降
纵是告别也交出真心意
默默承受际遇
某月某日也许再可跟你
共聚重拾往事
无奈重遇那天存在永远
他方的晚空更是遥远
谁在黄金海岸
谁在烽烟彼岸
你我在回望那一刹
彼此慰问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