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k*z
1
别笑我土,原来从没看过,昨晚才在大脑僵化的时候把这部片子看了,本来是想
放松一下,没想到被震撼了,实在忍不住要码上几个字。
看了这部片子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很多人提到这部电影的重要性,84年拍的,但
在27年后看到这部片子时依然能够让人心神难定,我完全可以想象当年这部片子出来时
对全国观众的心理影响之大,也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陈凯歌的《黄土地》是中国电影的
里程碑之作了。只不过看完要说是因为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合作才保证这部片子的魅力,
也再一次证实了有内容的片子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技术的完善。
《黄土地》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极其简单,一个八路军战士为了搜集陕北民歌给战士
传唱而来到一个偏僻的乡村采集资料,他的行为对该村一户人家的影响,通篇只有这么
一条故事主线。整部影片的对白也很少,甚至不能详细地串起故事情节来,但所有的对
白都可以说十分精炼到位,老农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对城里人也存在明显的不了解。但
他说的几句话诸如“没喜没悲的,唱什么曲啊”“这都是命”以及关于土地的阐述,充
分体现了一个农民的逆来顺受和对命运的悲观态度。片子中整个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
的转变很多都是靠镜头的变换来完成的。这部片子里可以看出来张艺谋的摄影功底着实
扎实,而且在构图上不少地方都很大胆,比如经常用大全景的镜头加上人物近景的穿插
,展示了土地的荒凉和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迷惑(这个也应该是按导演的意思来完成的)
。在田间吃饭时则采取了夸张的仰视和俯视拍摄,老农在表达靠天吃饭的思想时画面上
是大片的天空加上底部的小半个人身,在表达对土地的尊重时则是大面积的土地加上切
了一半的人影,整个画面在美学上和比例上十分不协调,但却深刻地突出了主题。中间
表现人物在山间耕作和行走时要么是让人物淹没于层峦叠嶂之中,要么是在画面顶部形
成很小的剪影,很好地突出了土地的主题。导演在人物编排上也很用心和恰到好处,比
如小女孩翠巧的心扉刚被王学圻演的战士打开,但是回到家听说自己要被嫁出去时坐在
门前的一言不发,而身边恰是一口破碎的缸。后来战士要走的时候从画面的右边高处走
过来而女孩在左边低处迎上去,暗示了女孩内心的挣扎与犹豫,再到后来被迫出嫁时新
郎没有出现,只在画面上展示了揭开盖头的一只黑大的手和揭开盖头后女孩的惊恐表情
,女孩的不幸福的结局已经奠定了。
影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多,充分展现了导演和摄影师的功底,片中还用了
不少抒情和象征的手法,包括女孩在河中打水时的歌唱和逃婚后泛舟而去的身影,片尾
农民求雨时男孩在人群中奔跑而来,战士在广阔的蓝天和土地的衬托下由远而近走来,
这两个镜头反复播放了三遍,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片断的表达足够一些
文学青年尽情发挥的了,但对俺这种语文不及格的则是完全力不从心。
影片从技术上讲很粗糙,彩色胶片当时的感光度应该是不够,以至于不少场合过
暗,尤其室内,个别室外的地方又测光不对,导致暴光过度(非技法上的)。配乐也实
在干瘪,在影片开始15分钟后才出现第一段配乐,还是女孩唱歌的时候。最糟糕的莫过
于剪辑了,这个在现在导演看来只能算个半成品,不少地方在唱歌将完未完时就剪掉了
,人物对话好几处也是嘎然而止就切到下一个画面了。所以很多地方情节转换显得生硬。
但是这些缺点对整部电影的艺术魅力和电影美学的展现影响并不大,这部影片拍
的真是经典之作,完全可以作为电影学院的影片赏析的重头作之一。
《黄土地》的影响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以新的方式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更是
影响了一大批人。张艺谋在里面的摄影功底的展现也决定了他有自己拍电影的实力,所
以出现了后来的《红高粱》,只不过有意思的是《红高粱》的摄影师是顾长卫,也是一
个功底扎实但风格有所不同的同学,《红》中是对色彩进行了比较好的运用。至于第六
代导演中的姣姣者,贾樟柯,娄烨,王小帅,则无一例外的是当年看了《黄土地》后决
定投入电影事业的,而他们原来都是搞美术的,《黄土地》中美学的展现实在是让人过
目难忘。当今国内影视圈里为了电影而拍电影的大多是美术出身,很大程度上不得不说
是对导演科班出身的同学的一大讽刺。除了这些同学,记得当年一个叫安什么的女同学
,也是受陈的《黄土地》的影响,在出国多年经商和打工后投身影视圈,拍了《西洋镜
》和《美人依旧》。
看完《黄土地》让我立刻想起了另一部片子。要说中国的经典武侠片,很多人会
立刻想到《少林寺》,《新东方世玉》和香港的《少林三十六房》,这些影片当年在票
房和对观众的影响上都是很深远的。但在我看来最经典的还是非《双旗镇刀客》莫属,
《双》片中武打的戏份很少,基本都是一带而过,选景也是在西北荒凉的大漠里面,但
是《双》片中让人们看到了侠义,民族的劣根性和人性,身怀绝技的少年在完成生父嘱
托的旅途中见识了人世的虚伪,势利和欺诈,并在这个过程中成熟和成长起来。《双》
片让人看后感觉是一部没什么武打场面却最能体现武侠意义的一部片子,是一部夸张而
却十分真实的一部影片,也是内容决定质量的又一最好例证。
有意思的是这部片子是何平在筹划拍《天地英雄》前没资金的情况下拍出来的一
部经典之作,待15年后技术和资金都充足的情况下拍出来的《天地英雄》却是一部十足
的商业片了。这个和Cameron在作了12年的准备后拍出来的《Avator》在某种程度上是
何其相像。
avatar
w*l
2
这片子也就so so吧,当时有知名度,无非是片中八路的形象在49年后的大陆电影中是
个小小的颠覆,不再是只知道“足智多谋打日本鬼子”的现象,
另外片中对西部农村贫困和封闭的写实也是走在当时大陆的前沿,吸引了看惯各种“革
命教育片”观众的眼球。
不过整部片子还是拍的很糙,从剧本到摄影,录音,剪接,对比50,60年代的好一点的
日本电影,像是学徒工拍出来的,故事就是个无头无尾,后期配音让整个片子损失了真
实感,演员的表演也很僵硬。八路的形象仍然受到模式化的影响,延续了几十年共军的
教科书式说教。片中生硬强拧的腰鼓表演只能说明当时大陆电影人的真正电影表现手法
是如何的匮乏和单调。
比起陈张后期的代表作比如霸王别姬,英雄,纯粹从“拍好电影”来看,这是一部很糙
的电影,相当的不成熟。
avatar
k*z
3
欢迎国统部的同学,呵呵。

【在 w****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片子也就so so吧,当时有知名度,无非是片中八路的形象在49年后的大陆电影中是
: 个小小的颠覆,不再是只知道“足智多谋打日本鬼子”的现象,
: 另外片中对西部农村贫困和封闭的写实也是走在当时大陆的前沿,吸引了看惯各种“革
: 命教育片”观众的眼球。
: 不过整部片子还是拍的很糙,从剧本到摄影,录音,剪接,对比50,60年代的好一点的
: 日本电影,像是学徒工拍出来的,故事就是个无头无尾,后期配音让整个片子损失了真
: 实感,演员的表演也很僵硬。八路的形象仍然受到模式化的影响,延续了几十年共军的
: 教科书式说教。片中生硬强拧的腰鼓表演只能说明当时大陆电影人的真正电影表现手法
: 是如何的匮乏和单调。
: 比起陈张后期的代表作比如霸王别姬,英雄,纯粹从“拍好电影”来看,这是一部很糙

avatar
j*n
4
很多划时代的都比较糙
就象一直玩傻瓜机突然开始玩单反,在个人的相册里那最初的几张的意义比后来成熟的
要大得多

【在 w****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片子也就so so吧,当时有知名度,无非是片中八路的形象在49年后的大陆电影中是
: 个小小的颠覆,不再是只知道“足智多谋打日本鬼子”的现象,
: 另外片中对西部农村贫困和封闭的写实也是走在当时大陆的前沿,吸引了看惯各种“革
: 命教育片”观众的眼球。
: 不过整部片子还是拍的很糙,从剧本到摄影,录音,剪接,对比50,60年代的好一点的
: 日本电影,像是学徒工拍出来的,故事就是个无头无尾,后期配音让整个片子损失了真
: 实感,演员的表演也很僵硬。八路的形象仍然受到模式化的影响,延续了几十年共军的
: 教科书式说教。片中生硬强拧的腰鼓表演只能说明当时大陆电影人的真正电影表现手法
: 是如何的匮乏和单调。
: 比起陈张后期的代表作比如霸王别姬,英雄,纯粹从“拍好电影”来看,这是一部很糙

avatar
k*z
5
实力和素质决定一切,台湾警察装备再精良碰到个毛贼手都哆嗦,枪都拿不稳,呵呵。
摄影玩的好的人拿傻瓜机拍出照片的内容一样比N多拿单反的强啊。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划时代的都比较糙
: 就象一直玩傻瓜机突然开始玩单反,在个人的相册里那最初的几张的意义比后来成熟的
: 要大得多

avatar
j*n
6
恩,现在手机赶上傻瓜了,所以说自己爱好摄影的起码玩单反,经常有人问我说我拍出
来怎么不如别人呢,我就不懂装懂把它的参数吊出来评说一番,被折磨一阵子都闹着攒
钱办leica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实力和素质决定一切,台湾警察装备再精良碰到个毛贼手都哆嗦,枪都拿不稳,呵呵。
: 摄影玩的好的人拿傻瓜机拍出照片的内容一样比N多拿单反的强啊。

avatar
S*n
7
俺只隐约听说过这个《黄土地》,还没看过。。。你很潮啊。
完整看了大作,中国49年后电影,一支奇葩,无可奈何。
我有仔细看过顾长卫《立春》,我也感觉前一半胜于后半。
整部片子很用功用心,也有想法。可惜有点穷酸--更悲剧的是,在他的故事中,我也确
实看不到更超脱的处理。除非借鉴“魔幻”,哈哈,当然也有人说中土现实已经很魔幻
了。
唐这么多,只想说:泱泱大国3k年有明确记载文明,只折腾出这么点玩意,令人遗憾。
这也是俺对看过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感受。
无关话题:似乎大众文艺作品,从全球电影到pop/rock音乐,21st世纪似乎都蛮让人失
望的?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实力和素质决定一切,台湾警察装备再精良碰到个毛贼手都哆嗦,枪都拿不稳,呵呵。
: 摄影玩的好的人拿傻瓜机拍出照片的内容一样比N多拿单反的强啊。

avatar
A*1
8
我记得很早以前曾经瞄过几眼,也记得是对白太少,跟默片似的,但不知为什么很感人
avatar
j*n
9
因为要么是黄颜色要么是黑颜色,眼睛受不了了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记得很早以前曾经瞄过几眼,也记得是对白太少,跟默片似的,但不知为什么很感人
: 。

avatar
A*1
10
你不说我都忘了,颜色对比是挺强大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要么是黄颜色要么是黑颜色,眼睛受不了了
avatar
j*n
11
现在的贺岁片都比较耐看
现在再去看90年代初的贺岁片也会发现很糙
但还是可看的
这么多年
蹦达的还是那批人
宋丹丹今年2部大片
顺带说一句
这个新水浒看得我郁闷
不是因为拿玉米地当高梁地
而是动不动用慢镜头
那些武打都是骗人的
观众需要看分解动作么?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说我都忘了,颜色对比是挺强大的。。。
avatar
g*y
12
那是他早期风格上的一种处理
故意强调黄色 突出黄色
倒没觉得有什么对比
什么纯粹的颜色和黑色对比都强烈都突出
话说他早年从那部片子里学到和得到不少东西
还有早年的大红灯笼也是主要晕染一种色调
之后在英雄里对画面色彩的把握就娴熟多了
要说当年还真是科班出身的 比较唯美和艺术性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说我都忘了,颜色对比是挺强大的。。。
avatar
a*7
13
这篇写得真好啊,我什么时候也要找出来看看。。。这片子我也没看过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实力和素质决定一切,台湾警察装备再精良碰到个毛贼手都哆嗦,枪都拿不稳,呵呵。
: 摄影玩的好的人拿傻瓜机拍出照片的内容一样比N多拿单反的强啊。

avatar
A*1
14
慢镜头也许是弥补演员武打动作太慢?呵呵。。。
宋丹丹今年有2部大片,都哪两部啊?她挺可乐的,《家有儿女》也算不错了。

现在的贺岁片都比较耐看
现在再去看90年代初的贺岁片也会发现很糙
但还是可看的
这么多年
蹦达的还是那批人
宋丹丹今年2部大片
顺带说一句
这个新水浒看得我郁闷
不是因为拿玉米地当高梁地
而是动不动用慢镜头
那些武打都是骗人的
观众需要看分解动作么?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的贺岁片都比较耐看
: 现在再去看90年代初的贺岁片也会发现很糙
: 但还是可看的
: 这么多年
: 蹦达的还是那批人
: 宋丹丹今年2部大片
: 顺带说一句
: 这个新水浒看得我郁闷
: 不是因为拿玉米地当高梁地
: 而是动不动用慢镜头

avatar
A*1
15
跟goldy老师学习了。
我就记得黄黄,红红的色调,总之无论何时何地满眼的中国红是少不了的,挺喜兴的。
。。
英雄的画面好像鲜明了许多,我不懂色彩学名以后还得麻烦老师多讲讲。。。

那是他早期风格上的一种处理
故意强调黄色 突出黄色
倒没觉得有什么对比
什么纯粹的颜色和黑色对比都强烈都突出
话说他早年从那部片子里学到和得到不少东西
还有早年的大红灯笼也是主要晕染一种色调
之后在英雄里对画面色彩的把握就娴熟多了
要说当年还真是科班出身的 比较唯美和艺术性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他早期风格上的一种处理
: 故意强调黄色 突出黄色
: 倒没觉得有什么对比
: 什么纯粹的颜色和黑色对比都强烈都突出
: 话说他早年从那部片子里学到和得到不少东西
: 还有早年的大红灯笼也是主要晕染一种色调
: 之后在英雄里对画面色彩的把握就娴熟多了
: 要说当年还真是科班出身的 比较唯美和艺术性

avatar
g*y
16
别叫老师啊 我怕了
我旁修过一点电影知识
我也不是很内行啊
但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早期的电影还是很人文很有看头的
现在的片子推陈出新太难乐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跟goldy老师学习了。
: 我就记得黄黄,红红的色调,总之无论何时何地满眼的中国红是少不了的,挺喜兴的。
: 。。
: 英雄的画面好像鲜明了许多,我不懂色彩学名以后还得麻烦老师多讲讲。。。
:
: 那是他早期风格上的一种处理
: 故意强调黄色 突出黄色
: 倒没觉得有什么对比
: 什么纯粹的颜色和黑色对比都强烈都突出
: 话说他早年从那部片子里学到和得到不少东西

avatar
k*z
17
玩单反也快成WSN标志了,郁闷啊,hoho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恩,现在手机赶上傻瓜了,所以说自己爱好摄影的起码玩单反,经常有人问我说我拍出
: 来怎么不如别人呢,我就不懂装懂把它的参数吊出来评说一番,被折磨一阵子都闹着攒
: 钱办leica

avatar
k*z
18
顾的片子也是偏现实风格的,他更注重的是反映社会和人生,至于想提一个理想化的解
决方案那就成正宗故事片了,呵呵。
电影这个和文明历史关系不是很大,中国的电影起步的确就是晚,90年前美国电影商业
化的体制就比较完善了,中国在80年代时还是文化部扶持的(建国后不少好电影,但文
革有个大的断层),现在商业化也不完善,而且也没有详细的分级制度,加上不少电影
人的盲目跟从西方或香港的模式,所以说有差距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有一批认真做事的
人在努力,那就会有好的发展。
后面的这个很赞同,俺感觉到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来的文艺发展还真是很难找到让
人真正兴奋的。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只隐约听说过这个《黄土地》,还没看过。。。你很潮啊。
: 完整看了大作,中国49年后电影,一支奇葩,无可奈何。
: 我有仔细看过顾长卫《立春》,我也感觉前一半胜于后半。
: 整部片子很用功用心,也有想法。可惜有点穷酸--更悲剧的是,在他的故事中,我也确
: 实看不到更超脱的处理。除非借鉴“魔幻”,哈哈,当然也有人说中土现实已经很魔幻
: 了。
: 唐这么多,只想说:泱泱大国3k年有明确记载文明,只折腾出这么点玩意,令人遗憾。
: 这也是俺对看过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感受。
: 无关话题:似乎大众文艺作品,从全球电影到pop/rock音乐,21st世纪似乎都蛮让人失
: 望的?

avatar
k*z
19
黄的不多,黑的和暗的地方很多,我觉得拍这片子时估计只能从柯达公司搞到100度的
胶片,而且拍摄的时候用的全是自然光和灯光,没有别的灯光设备,只能拍到这程度了
,呵呵。而且估计连专业一点的测光表都没有,而是按以往摄影经验拍的,所以会有一
段过暴的镜头。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要么是黄颜色要么是黑颜色,眼睛受不了了
avatar
k*z
20
还是老一代功底扎实,都是当年下了大功夫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的贺岁片都比较耐看
: 现在再去看90年代初的贺岁片也会发现很糙
: 但还是可看的
: 这么多年
: 蹦达的还是那批人
: 宋丹丹今年2部大片
: 顺带说一句
: 这个新水浒看得我郁闷
: 不是因为拿玉米地当高梁地
: 而是动不动用慢镜头

avatar
k*z
21
英雄里对色彩的运用是很大一个亮点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打下
了伏笔。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他早期风格上的一种处理
: 故意强调黄色 突出黄色
: 倒没觉得有什么对比
: 什么纯粹的颜色和黑色对比都强烈都突出
: 话说他早年从那部片子里学到和得到不少东西
: 还有早年的大红灯笼也是主要晕染一种色调
: 之后在英雄里对画面色彩的把握就娴熟多了
: 要说当年还真是科班出身的 比较唯美和艺术性

avatar
S*n
22
觉得顾某些方面和莱昂纳多,太用功,但是本身灵气不足。
和文明的关系,呃,未必直接这个有道理。哈哈,我私货轮,不好意思。
中国大陆90年后又一批动画片真是非常赞。
另外,比较文化、社会体制的化,可以对比中土vs日本,中土vs俄国。
比一下20c对音乐、电影、数学(这三个不搭嘎的我都比较感兴趣,稍微关注一下),中
土哪个都是完败。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顾的片子也是偏现实风格的,他更注重的是反映社会和人生,至于想提一个理想化的解
: 决方案那就成正宗故事片了,呵呵。
: 电影这个和文明历史关系不是很大,中国的电影起步的确就是晚,90年前美国电影商业
: 化的体制就比较完善了,中国在80年代时还是文化部扶持的(建国后不少好电影,但文
: 革有个大的断层),现在商业化也不完善,而且也没有详细的分级制度,加上不少电影
: 人的盲目跟从西方或香港的模式,所以说有差距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有一批认真做事的
: 人在努力,那就会有好的发展。
: 后面的这个很赞同,俺感觉到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来的文艺发展还真是很难找到让
: 人真正兴奋的。

avatar
j*n
23
我印象中很多影片的胶片都是拿到日本去处理的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黄的不多,黑的和暗的地方很多,我觉得拍这片子时估计只能从柯达公司搞到100度的
: 胶片,而且拍摄的时候用的全是自然光和灯光,没有别的灯光设备,只能拍到这程度了
: ,呵呵。而且估计连专业一点的测光表都没有,而是按以往摄影经验拍的,所以会有一
: 段过暴的镜头。

avatar
g*y
24
现在有钱都拿到澳洲处理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印象中很多影片的胶片都是拿到日本去处理的
avatar
s*e
25
赞。《黄土地》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看过,已经都快忘光了。读了楼主的这篇影评,准
备翻出来重新看看。
和楼主类似的经历是我看《孩子王》。听说《孩子王》有些年头了,一直无缘看到。一
天在AMAZON上闲逛,竟然碰到了《孩子王》的DVD,就买下来。看了以后,很喜欢。内
心的一根“老弦”被触动了。呵呵。剧中的小学让我想到了自己启蒙的地方,一样简陋
的校舍。现在的我常常为如何把课上好而苦恼着。我还常常幻想着有一天“归隐山林”
,在一个小村庄里教书,生活简单而快乐。
看来看电影也讲究TIMING啊。如果我是在多年前看的《孩子王》,或许就不喜欢了。我
可能会嫌它太沉闷,会嫌它有些故弄的虚幻。而这些在现在的我的眼里,就是诗意和梦
幻。
PS。片中的谢园很可爱。
avatar
s*e
26
RE 这个。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划时代的都比较糙
: 就象一直玩傻瓜机突然开始玩单反,在个人的相册里那最初的几张的意义比后来成熟的
: 要大得多

avatar
s*e
27
我猜是《家,N次方》和《李春天的春天》,都是连续剧。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慢镜头也许是弥补演员武打动作太慢?呵呵。。。
: 宋丹丹今年有2部大片,都哪两部啊?她挺可乐的,《家有儿女》也算不错了。
:
: 现在的贺岁片都比较耐看
: 现在再去看90年代初的贺岁片也会发现很糙
: 但还是可看的
: 这么多年
: 蹦达的还是那批人
: 宋丹丹今年2部大片
: 顺带说一句

avatar
A*1
28
Great! Thanks! Which one is funnier?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猜是《家,N次方》和《李春天的春天》,都是连续剧。
avatar
O*a
29
我们都是拿来当教材的...
还有话说长江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英雄里对色彩的运用是很大一个亮点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打下
: 了伏笔。

avatar
g*n
30
话说长江, 嗯, 我喜欢, 我小时最爱之一啊, 里面是陈铎解说的, 还有偶朋友的
老娘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都是拿来当教材的...
: 还有话说长江

avatar
O*a
31
咦?隐性 BSO :D
嗯这两部都是经典之作吧,近年还有什么好纪录片出来?我看到的都是央视跟 NHK 合
作的
地方台自己拍的有不少,我上次回去采风觉得地方台很多资料需要更好的保存使用,否
则很可惜
央视下去其实拍起来不一定有地方台拍得有味道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话说长江, 嗯, 我喜欢, 我小时最爱之一啊, 里面是陈铎解说的, 还有偶朋友的
: 老娘

avatar
O*a
32
nods
其实这种反而有点特殊的味道,我蛮喜欢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划时代的都比较糙
: 就象一直玩傻瓜机突然开始玩单反,在个人的相册里那最初的几张的意义比后来成熟的
: 要大得多

avatar
g*n
33
这有啥show off的, 老太太老了难免有些啰嗦, 最近就常蹲在boston给女儿看孩子,
就是一温柔慈祥老太太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咦?隐性 BSO :D
: 嗯这两部都是经典之作吧,近年还有什么好纪录片出来?我看到的都是央视跟 NHK 合
: 作的
: 地方台自己拍的有不少,我上次回去采风觉得地方台很多资料需要更好的保存使用,否
: 则很可惜
: 央视下去其实拍起来不一定有地方台拍得有味道

avatar
g*n
34
你看不看流浪北京这一类的片子?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咦?隐性 BSO :D
: 嗯这两部都是经典之作吧,近年还有什么好纪录片出来?我看到的都是央视跟 NHK 合
: 作的
: 地方台自己拍的有不少,我上次回去采风觉得地方台很多资料需要更好的保存使用,否
: 则很可惜
: 央视下去其实拍起来不一定有地方台拍得有味道

avatar
O*a
35
这种才是常态吧,我觉得
挺好,温柔慈祥的老太太我也喜欢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有啥show off的, 老太太老了难免有些啰嗦, 最近就常蹲在boston给女儿看孩子,
: 就是一温柔慈祥老太太

avatar
O*a
36
这部没看过耶
2000年在北京看过北京的风很大,当时坐在藏酷的小放映室里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不看流浪北京这一类的片子?
avatar
O*a
37
原来有人强烈介绍北京杂种,我愣是到现在都没看过
鄙视我吧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不看流浪北京这一类的片子?
avatar
g*n
38
那我推荐你看一看, 很真实, 不过里面的女的最后貌似都外F了, 文艺女青年的最后
结果么?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部没看过耶
: 2000年在北京看过北京的风很大,当时坐在藏酷的小放映室里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avatar
g*n
39
北京杂种不太适合你吧, 我的感觉, 流浪北京讲的是北漂一族, 里面其中一个导演
牟森我还是挺喜欢的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有人强烈介绍北京杂种,我愣是到现在都没看过
: 鄙视我吧

avatar
O*a
40
纪录片?好滴那我找来看看
至于外不外的问题,我在研究院见到的,一半一半吧,有嫁老中的也有嫁老外的,看各
人社交圈子了,倒不一定是专门要找国男或者要找老外,话说老外们没准还觉得是他们
自己外F了,怎么没人换个角度想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我推荐你看一看, 很真实, 不过里面的女的最后貌似都外F了, 文艺女青年的最后
: 结果么?

avatar
g*n
41
老太太那一辈人还是很令人敬佩的, 国家一级播音员, 占个小便宜自己心里都难受半
天, 宏云这个名字还是周总理给起的, 现在也当了外婆, 还要被儿女说, 这么有名
给儿子找工作都不肯走走关系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种才是常态吧,我觉得
: 挺好,温柔慈祥的老太太我也喜欢

avatar
g*n
42
里面的女的貌似都很文艺的样子, 北漂一族有才华, 现在看来接近小资, 在北京吃
过苦, 剧里的人除了牟森继续做导演, 后来都出国了, 那个搞摄影的我还是很喜欢
他那种性格的, 这个片子我大概7, 8年前看的, 因为有经历和这类人接触过, 所以
感慨很多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纪录片?好滴那我找来看看
: 至于外不外的问题,我在研究院见到的,一半一半吧,有嫁老中的也有嫁老外的,看各
: 人社交圈子了,倒不一定是专门要找国男或者要找老外,话说老外们没准还觉得是他们
: 自己外F了,怎么没人换个角度想

avatar
O*a
43
哈哈哈,介绍我看的朋友自己玩摇滚什么的,知道我学音乐没看过这个把我狠狠嘲讽了
一顿
牟森自己估计也是北漂的?猜测...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杂种不太适合你吧, 我的感觉, 流浪北京讲的是北漂一族, 里面其中一个导演
: 牟森我还是挺喜欢的

avatar
g*n
44
对, 他是, 后来出名了, 不为衣食烦恼其实也就没啥大烦恼了, 尤其是对于北漂,
他类似与赖声川搞那种舞台剧的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哈,介绍我看的朋友自己玩摇滚什么的,知道我学音乐没看过这个把我狠狠嘲讽了
: 一顿
: 牟森自己估计也是北漂的?猜测...

avatar
O*a
45
我爷爷也是一样,两袖清风,当时去世家里除了画家朋友送的几幅画啥也没有,走关系
更别提了 - -b
很理解你说的,他们那辈确实就是踏实稳重,能做到国家一级播音员文化素养那是比较
高了,我在北京认识的周总理身边的人也是世家了,同样也是不走后门,家里简朴得很
,吃顿茴香饺子粉蒸肉啥的待客

不说了,毕竟是公众版面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老太太那一辈人还是很令人敬佩的, 国家一级播音员, 占个小便宜自己心里都难受半
: 天, 宏云这个名字还是周总理给起的, 现在也当了外婆, 还要被儿女说, 这么有名
: 给儿子找工作都不肯走走关系

avatar
O*a
46
咦?哈哈哈
话说我们可能还认识共同的朋友,咦?哈哈,你知道那个什么相隔七个人都有认识的说法
我觉得以前的小资还有点小资的样子,现在随便满大街一个白领都来混小资的牌子,搞
得人一点胃口都没有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里面的女的貌似都很文艺的样子, 北漂一族有才华, 现在看来接近小资, 在北京吃
: 过苦, 剧里的人除了牟森继续做导演, 后来都出国了, 那个搞摄影的我还是很喜欢
: 他那种性格的, 这个片子我大概7, 8年前看的, 因为有经历和这类人接触过, 所以
: 感慨很多

avatar
g*n
47
如果你喜欢流浪北京, 我给你个list吧, 北京的风很大已经在里面了, 该比较符合你
的口味, 我当初参考了一个人的推荐, 发现很符合我的口味
随手抄过来, 这些我看了有个2/3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流浪北京》
《四海为家》
《生活空间》
《我毕业了》
《天安门》
《广场》
《彼岸》
《江湖》
《八廓街16号》
康健宁的《阴阳》
杨天乙的《老头》
朱传明的《北京弹匠》
雎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
杜海滨的《铁道沿线》
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
赵亮的《纸飞机》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哈,介绍我看的朋友自己玩摇滚什么的,知道我学音乐没看过这个把我狠狠嘲讽了
: 一顿
: 牟森自己估计也是北漂的?猜测...

avatar
O*a
48
嗯,一般第一部成功作品都和自身经历有很深的联系
我觉得搞舞台剧的功力都要很深才行,对白太难出彩了
唉还是和你灌好玩儿 ^^ 不过我要先去干活了,不然周末一休闲就过去了
回见回见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对, 他是, 后来出名了, 不为衣食烦恼其实也就没啥大烦恼了, 尤其是对于北漂,
: 他类似与赖声川搞那种舞台剧的

avatar
g*n
49
小资有真伪只说, 真正的小资一定是博览群书, 缺的就是动手经验, 善于纸上谈兵
, 伪小资只迷恋实物, 基本是和普通百姓不沾边的, 我可以讲阿城以前就是个小资
, 后来在boston去住过他以前的房子, 看看他讲的自己修车, 种的竹子, 他下放的
时候的故事, 觉得他挺牛的

说法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咦?哈哈哈
: 话说我们可能还认识共同的朋友,咦?哈哈,你知道那个什么相隔七个人都有认识的说法
: 我觉得以前的小资还有点小资的样子,现在随便满大街一个白领都来混小资的牌子,搞
: 得人一点胃口都没有

avatar
g*n
50
看看, 有志女青年和我们这种闲散老农民的区别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嗯,一般第一部成功作品都和自身经历有很深的联系
: 我觉得搞舞台剧的功力都要很深才行,对白太难出彩了
: 唉还是和你灌好玩儿 ^^ 不过我要先去干活了,不然周末一休闲就过去了
: 回见回见

avatar
O*a
51
哇噻!拜谢!回头还有其他的要问你,过会子来抛小砖小瓦小石子 :D

合你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你喜欢流浪北京, 我给你个list吧, 北京的风很大已经在里面了, 该比较符合你
: 的口味, 我当初参考了一个人的推荐, 发现很符合我的口味
: 随手抄过来, 这些我看了有个2/3
: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 《流浪北京》
: 《四海为家》
: 《生活空间》
: 《我毕业了》
: 《天安门》

avatar
O*a
52
he's one of the few contemporary authors from China that I like
Chess King is such a classic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小资有真伪只说, 真正的小资一定是博览群书, 缺的就是动手经验, 善于纸上谈兵
: , 伪小资只迷恋实物, 基本是和普通百姓不沾边的, 我可以讲阿城以前就是个小资
: , 后来在boston去住过他以前的房子, 看看他讲的自己修车, 种的竹子, 他下放的
: 时候的故事, 觉得他挺牛的
:
: 说法

avatar
O*a
53
BSO 家里有米有油有红袖,不需要自己砍柴种地卖番薯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看, 有志女青年和我们这种闲散老农民的区别
avatar
g*n
54
他的树王也很好的, 不过最近他搞编剧了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he's one of the few contemporary authors from China that I like
: Chess King is such a classic

avatar
j*n
55
这些人都很了不起
张老谋说他只要别人记住他是个画面大师,就是视觉效果,所以后来一度被诟病说他的电
影没有故事,只是个MTV,所以他搞了个,其实三枪的故事也是个糊涂故事,主要还
是在西北(?)找了块漂亮地方可以继续玩他的色彩
顾和贾是很用工的人,他们成名比张和陈凯歌晚些,张陈把中国电影带向世界,他们则利
用了这点,直接把自己放在世界舞台,他们以这样的高要求去要求自己,所以特别地想把
自己的很多想法放到他们的电影里,所以对于那些'崇洋媚外'的电影迷来说他们的影片
特别过瘾,特别满足,问题是其实电影这活不是你在100多分钟里面呈现了什么,而是你把
什么剪掉了,什么被你忍痛割掉了,你得给观众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而不是把什么都填
给观众
姜文导的不多,他的电影就象禁欲了很久,突然来次激情,射得满屏都是高潮,从开始high
到结束,完事了,就完了,观众不去想他为什么这个要这么拍,那个要那么拍
冯晓刚的都是温水,包括地震和集结号,他总是要消解紧张,观众愿意买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英雄里对色彩的运用是很大一个亮点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打下
: 了伏笔。

avatar
b*k
56
还没有看过,小马哥你真能写。。。
btw,你不是说你还想说说周星星么?这个版上喜欢周星星的人不少,你有空写吧:)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英雄里对色彩的运用是很大一个亮点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打下
: 了伏笔。

avatar
k*z
57
八国联军把中国的自信打没了,呵呵。

,中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觉得顾某些方面和莱昂纳多,太用功,但是本身灵气不足。
: 和文明的关系,呃,未必直接这个有道理。哈哈,我私货轮,不好意思。
: 中国大陆90年后又一批动画片真是非常赞。
: 另外,比较文化、社会体制的化,可以对比中土vs日本,中土vs俄国。
: 比一下20c对音乐、电影、数学(这三个不搭嘎的我都比较感兴趣,稍微关注一下),中
: 土哪个都是完败。

avatar
k*z
58
谢谢,《孩子王》还没看过,有时间找出来看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赞。《黄土地》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看过,已经都快忘光了。读了楼主的这篇影评,准
: 备翻出来重新看看。
: 和楼主类似的经历是我看《孩子王》。听说《孩子王》有些年头了,一直无缘看到。一
: 天在AMAZON上闲逛,竟然碰到了《孩子王》的DVD,就买下来。看了以后,很喜欢。内
: 心的一根“老弦”被触动了。呵呵。剧中的小学让我想到了自己启蒙的地方,一样简陋
: 的校舍。现在的我常常为如何把课上好而苦恼着。我还常常幻想着有一天“归隐山林”
: ,在一个小村庄里教书,生活简单而快乐。
: 看来看电影也讲究TIMING啊。如果我是在多年前看的《孩子王》,或许就不喜欢了。我
: 可能会嫌它太沉闷,会嫌它有些故弄的虚幻。而这些在现在的我的眼里,就是诗意和梦
: 幻。

avatar
k*z
59
专业的来了,呵呵。话说长江还真没听说过,汗一个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都是拿来当教材的...
: 还有话说长江

avatar
k*z
60
影片就是要有内容才好看,和崇洋媚外关系不大吧,呵呵。
当然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很多人就认为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很好看,就是奔场面和音
效去的,比如《transformer》之类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人都很了不起
: 张老谋说他只要别人记住他是个画面大师,就是视觉效果,所以后来一度被诟病说他的电
: 影没有故事,只是个MTV,所以他搞了个,其实三枪的故事也是个糊涂故事,主要还
: 是在西北(?)找了块漂亮地方可以继续玩他的色彩
: 顾和贾是很用工的人,他们成名比张和陈凯歌晚些,张陈把中国电影带向世界,他们则利
: 用了这点,直接把自己放在世界舞台,他们以这样的高要求去要求自己,所以特别地想把
: 自己的很多想法放到他们的电影里,所以对于那些'崇洋媚外'的电影迷来说他们的影片
: 特别过瘾,特别满足,问题是其实电影这活不是你在100多分钟里面呈现了什么,而是你把
: 什么剪掉了,什么被你忍痛割掉了,你得给观众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而不是把什么都填
: 给观众

avatar
k*z
61
周星星要写起来工程太浩大了,而且我持中立态度评论的话会比较有争论性,所以不准
备折腾了,呵呵。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没有看过,小马哥你真能写。。。
: btw,你不是说你还想说说周星星么?这个版上喜欢周星星的人不少,你有空写吧:)

avatar
k*z
62
翻出一篇旧文,向《黄土地》这部影片致敬,导演青春时的努力影响了另一代(甚至不
止一代)电影人的青春。
avatar
m*u
63
在北大大讲堂看过,那颜色让人终生不忘。
可惜以后一直找不到质量好的DVD,你是在哪儿看的?
avatar
P*e
64
谢谢楼主好文。黄土地的摄影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当时吹毛求疵地想,要是歌声处理能
更真实自然就好了。
avatar
d*d
65
DVD很好找,不过画质也就VHS水平。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北大大讲堂看过,那颜色让人终生不忘。
: 可惜以后一直找不到质量好的DVD,你是在哪儿看的?

avatar
b*s
66
为什么?有胶片,做蓝光的画质都不成问题啊……

DVD很好找,不过画质也就VHS水平。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DVD很好找,不过画质也就VHS水平。
avatar
d*d
67
没人没钱做呗,现在都一窝蜂哄抬大片去了,想当年《黄土地》新片全国才卖了30个拷
贝,幸好当时还是国营单位,对盈亏看得没那么重。放到现在陈凯歌张艺谋早喝西北风
去了。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有胶片,做蓝光的画质都不成问题啊……
:
: DVD很好找,不过画质也就VHS水平。

avatar
m*u
68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
同样还有《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VHS或者VCD水平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有胶片,做蓝光的画质都不成问题啊……
:
: DVD很好找,不过画质也就VHS水平。

avatar
b*s
69
国人看电影不在乎画质,这么说来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
同样还有《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VHS或者VCD水平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
: 同样还有《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VHS或者VCD水平

avatar
k*z
70
我也是在网上下的,忘了哪儿了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北大大讲堂看过,那颜色让人终生不忘。
: 可惜以后一直找不到质量好的DVD,你是在哪儿看的?

avatar
k*z
71
当年的电影配乐很多都比较差,即使现在也是不少国产电影的短板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楼主好文。黄土地的摄影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当时吹毛求疵地想,要是歌声处理能
: 更真实自然就好了。

avatar
k*z
72
主要还是技术限制,当年的胶片和摄影机质量都一般,冲洗技术也落后,画质根本提不
上去。相比之下早期的好莱坞电影画质就强太多了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国人看电影不在乎画质,这么说来
:
: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
: 同样还有《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VHS或者VCD水平

avatar
b*s
73
再差的胶片,在正确digitize以后,加上合适的数字加工和remastering,都可以达到
很高的画质。
看看film foundation的一些preservation work:
http://www.film-foundation.org/

主要还是技术限制,当年的胶片和摄影机质量都一般,冲洗技术也落后,画质根本提不
上去。相比之下早期的好莱坞电影画质就强太多了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主要还是技术限制,当年的胶片和摄影机质量都一般,冲洗技术也落后,画质根本提不
: 上去。相比之下早期的好莱坞电影画质就强太多了

avatar
k*z
74
不说国内的数字加工技术,摄影机的解像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啊。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再差的胶片,在正确digitize以后,加上合适的数字加工和remastering,都可以达到
: 很高的画质。
: 看看film foundation的一些preservation work:
: http://www.film-foundation.org/
:
: 主要还是技术限制,当年的胶片和摄影机质量都一般,冲洗技术也落后,画质根本提不
: 上去。相比之下早期的好莱坞电影画质就强太多了

avatar
b*s
75
不信1980以后的中国胶片不如1920年的好莱坞胶片……

不说国内的数字加工技术,摄影机的解像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啊。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说国内的数字加工技术,摄影机的解像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啊。
avatar
T*r
76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信1980以后的中国胶片不如1920年的好莱坞胶片……
:
: 不说国内的数字加工技术,摄影机的解像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啊。

avatar
b*s
77
看看那个film foundation的网页,数字修复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avatar
k*z
78
还真别小看了这差距,说1920比较夸张,那时还是默片,但4,50年代美国的黑白正片
到了7,80年代经过染色处理成彩色胶片,其画质轻松高出国内彩色胶片一大截,放到
现在都基本能达到高清画质的级别。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信1980以后的中国胶片不如1920年的好莱坞胶片……
:
: 不说国内的数字加工技术,摄影机的解像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啊。

avatar
b*s
79
这个纪录片,讲如何restore old film,很有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Z5OaOGDA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avatar
T*r
80
问题就在于,是否有人有这种修复的精神。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看看那个film foundation的网页,数字修复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
: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avatar
k*z
81
美国这种东西做的很牛,一般学校都有艺术品维护专业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纪录片,讲如何restore old film,很有意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Z5OaOGDA
:
: 看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数字修复版,很不错的效果

avatar
d*d
82
也要看各个厂的技术和设备。广西,西安这样的小制片厂出片容易曝光不足,色彩单调
。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厂技术设备就好得多,连文革时候出的很多电影胶片都很好,色
彩鲜艳,现在转到DVD上画质就很好。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还真别小看了这差距,说1920比较夸张,那时还是默片,但4,50年代美国的黑白正片
: 到了7,80年代经过染色处理成彩色胶片,其画质轻松高出国内彩色胶片一大截,放到
: 现在都基本能达到高清画质的级别。

avatar
d*d
83
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个日本版的画质不错。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
: 同样还有《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VHS或者VCD水平

avatar
k*z
84
色彩作为正片来讲还不是什么问题,但和画质不是直接挂钩的。
国内的银盐技术一直落后,到了最后转换成数码时都没赶上,当年有不少影片是选择到
国外冲洗的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要看各个厂的技术和设备。广西,西安这样的小制片厂出片容易曝光不足,色彩单调
: 。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厂技术设备就好得多,连文革时候出的很多电影胶片都很好,色
: 彩鲜艳,现在转到DVD上画质就很好。

avatar
wh
85
赞技术分析。这俩片都没看过。顾长卫和张艺谋都是摄影+导演,就是他当导演比张晚
得多啊,赞大器晚成。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彩作为正片来讲还不是什么问题,但和画质不是直接挂钩的。
: 国内的银盐技术一直落后,到了最后转换成数码时都没赶上,当年有不少影片是选择到
: 国外冲洗的

avatar
m*u
86
我觉得不是技术的问题,因为我看过胶片版的《黄土地》《阳光灿烂的日子》,画面效
果比起现在的好莱坞大片来,一点也不逊色,之所以没有高质量的DVD,肯定是哪个商
业环节出了问题
前一段看到amazon上有DVD版的《红高粱》,结果买来一看,就是VHS的翻版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主要还是技术限制,当年的胶片和摄影机质量都一般,冲洗技术也落后,画质根本提不
: 上去。相比之下早期的好莱坞电影画质就强太多了

avatar
m*u
87
对,我有这个日本版的录像带,画质比VCD好多了,可惜没有英文字幕啊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个日本版的画质不错。
avatar
k*z
88
你是说《黄土地》和《红高梁》都没看过?。。有时间强烈建议找过来看看,呵呵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技术分析。这俩片都没看过。顾长卫和张艺谋都是摄影+导演,就是他当导演比张晚
: 得多啊,赞大器晚成。

avatar
wh
89
黄土地和双旗镇刀客,上次pqwer也说双旗镇好,不过他形容得很没劲,“一阵子飞沙
走石,然后一个人就倒下了,基本没有打斗场面,哈哈哈”。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说《黄土地》和《红高梁》都没看过?。。有时间强烈建议找过来看看,呵呵
avatar
r*e
90
就是土啊,都哪百辈子的东西了还拿出来写

【在 k***z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说《黄土地》和《红高梁》都没看过?。。有时间强烈建议找过来看看,呵呵
avatar
g*r
91
参见费穆的《孔夫子》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问题就在于,是否有人有这种修复的精神。
avatar
b*s
92
应该有一个类似film foundation一类的机构专门搞修复和数码化。毕竟很多旧片的商
业价值有限,不能依靠商业机构……

参见费穆的《孔夫子》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参见费穆的《孔夫子》
avatar
k*z
93
呵呵,没错,跟古龙小说似的,没有过瘾的打斗场面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黄土地和双旗镇刀客,上次pqwer也说双旗镇好,不过他形容得很没劲,“一阵子飞沙
: 走石,然后一个人就倒下了,基本没有打斗场面,哈哈哈”。

avatar
k*z
94
呵呵,年纪大了,这不跟着致一把青春嘛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土啊,都哪百辈子的东西了还拿出来写
avatar
d*3
95
在北京moma看过《黄土地》和《孩子王》,后者更好,充满思考。 胶片质量倒是都很
差。90年代左右
的电影没有胶片好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