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看《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s
1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Helene和Marks & Co书店经理Frank Doel(Anthony Hopkins)等长达将近二十年的书
信往来。
照理说,整部电影应该是十分的乏味,因为就是两边的书信来往,我需要这样那样的一
些书,这边说,我现在可以给你发过去这么几本书,但是还有一些缺货,等等。但是,
Helene和Frank都是在书信中加上一些对作者和书籍的议论,对于现状的一些调侃和自
我解嘲,洋溢着幽幽的书香人情。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英国还在实行食物限量配给,肉类和奶制品类都奇缺。Helene找到
关系,从挪威给Marks & Co的员工们寄去肉罐头等英国不容易弄到的食品。这进一步强
化了大洋两岸的联系。很感慨当时几个美元就可以从英国买到一本旧书,还包括运费。
大英帝国的式微和美帝国的兴起,可见一斑。感觉就是大英帝国虽然破落,人民都没有
肉吃了,但是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破落贵族还是贵族。
如同aixiaoke的评论里面所说,两人之间可以算是笔友之情,书友之情,而绝对不是什
么爱情。两人一生都没有见面。本来是六四年英女王加冕的时候Helene计划去伦敦的,
但是由于经费问题未能成行。最后知道Frank去世以后,Helene才第一次访问伦敦,去
了结Unfinished business。两人的关系,可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回想起
我在上中学时候跟利物浦的一个女孩的书信往来,来来往往也五六年了,信来信往,也
很投机。当时每次收到英国的来信,都感觉很愉悦,之间的等待也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做笔友的感觉也应该很不同了。
Anne Bancroft和Anthony Hopkins的表演都十分成熟老练,特别是Hopkins把英国书店
经理的英国式矜持沉稳,Bancroft把Helene纽约式的开朗活泼到有一些Feisty都挥发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当Frank得知Helene不来英国的时候,怅然若失的表情非常传神。在
Frank家的饭桌上,Hopkins对Dench所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Very tasty,very
good”。之前配给制时期,盘中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之后的餐桌丰盛了,但是同样的
对话,果然是“most well-adjusted individual”。
大多数的篇幅和时间都发生在女王加冕的一九六四年,之后,双方的通信感觉频率低了
,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发生在六四年前。
有些故事靠的是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是这一个故事却是以对话和书信营造一种气氛。甚
至在电影结束以后,这种气氛还飘荡在周围。
片头,画外音说,每人所见的伦敦都是不同的。Helene所要见的伦敦是英国文学的伦敦
,是John Donne的伦敦。我想,如果我要去伦敦的话,我想要见的是Jack Aubrey的伦
敦,牛顿,胡克和皇家学会的伦敦。
好在我还住在Helene Hanff的纽约。午饭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Helene Hanff的故居,在
第二大道上,反正离我现在的办公室不远。现在正在修地铁,但是那栋公寓楼还在,不
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在里面写有趣的故事。我还是时不时还是去Strand旧书店去转转,期
待Serendipity,如同在这里闲逛看见了aixiaoke的文章一样,否则我兴许永远也不会
把这部《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放在我的Netflix queue上。我也许永远只知道Hopkins
的Dr. Hannibal。
有趣的是,刚刚又听到了Hopkins的声音,这次不再是那个沉稳的书店经理,而是大天
神Odin,Thor的老爸,满身金甲,好威风!
avatar
j*n
2
Serendipity, notting hill, sleepless seatle, etc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avatar
s*a
3
继续欣赏bos。
---------奥菲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avatar
a*e
4
啊呀,好感动,我当时还想要不要放这篇过来,感觉也没什么人会有共同语言。bos真
是个好同志。
我心目中的伦敦好像还停留在狄更斯时代…… 太落伍了。
avatar
g*y
5
写的不错啊
我也找机会去看看
我眼里的伦敦是大英博物馆,泰特画廊和national gallery的伦敦
是特纳和康斯坦博笔下的伦敦 哈哈哈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avatar
S*n
6
两位都写的很好很有水平啊 XD
不要不post,呵呵,上次也是,写的太好,没什么多余话好讲,没有留言。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啊呀,好感动,我当时还想要不要放这篇过来,感觉也没什么人会有共同语言。bos真
: 是个好同志。
: 我心目中的伦敦好像还停留在狄更斯时代…… 太落伍了。

avatar
wh
7
我看这个电影时在伦敦,看完也去找84 charing cross road,不过书店搬家了,在附
近另一个地方有一个plaque纪念这个旧书店。我觉得他俩之间稍微有一点情愫。you've
got a mail和另一个什么电影也是由这个电影启发而来的。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avatar
S*n
8
围观,呵呵
--没看过的留

ve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这个电影时在伦敦,看完也去找84 charing cross road,不过书店搬家了,在附
: 近另一个地方有一个plaque纪念这个旧书店。我觉得他俩之间稍微有一点情愫。you've
: got a mail和另一个什么电影也是由这个电影启发而来的。

avatar
wh
9
constable是最传统的典型啦,最为大众接受。turner就现代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写的不错啊
: 我也找机会去看看
: 我眼里的伦敦是大英博物馆,泰特画廊和national gallery的伦敦
: 是特纳和康斯坦博笔下的伦敦 哈哈哈

avatar
wh
10
小柯发这篇影评时,我没找到我以前贴过两次的中译本译者序;今天终于找到了。我自己mark一下,花栗鼠以后有空帮忙收精华区吧,我就不必每次再到电脑里找……呵呵。
《查令十字路84号》
海莲•汉芙著,陈建铭译
这样的故事好得像是假的,也许这也是张爱玲早就说:生活比小说更传奇。不过,
我倒是觉得真的与假的之间其实是没有一道鲜明的红线的。尤其在有了互联网后,假和
真常常纠缠与重叠,撕扯或互渗,说不清究竟谁是谁,谁到底居心何在,谁到底因为什
么而发生了已成事实的一切……而当本书从一个真实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作品后,它从一
个真实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虚构般的作品。当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等等进入这个朴
素真挚的故事后,它其实已构成虚构对真切的干扰。由此我想,也许,真切朴素的东西
是先就要拒绝虚构的。真切朴素不能或很难虚构。
内容简介:書店常常是愛書的旅人最鍾情的落腳處,一個城市若有了一座能吸引人
的書店,往往城市就魅力倍增。在倫敦有一家書店 Marks & Co.,雖然已經不存在,但
凡愛書人造訪倫敦 一定必到查令十字路張望、拍照。這家書店的舊址之所以讓人徘徊
留連,全是因為海蓮?漢芙與法蘭克的動人故事:《查令十字路 84 號》這本小書是美
國紐約作家海蓮和英國經營古董書 的書店老闆法蘭克之間長達二十年書信往來。故事
從海蓮看到古董書拍賣廣告,開始寫信給法蘭克詢問,憑藉著對書的熱情與專業興趣,
兩個一輩子未曾謀面的愛書人搭建起長達二十年的情誼,留下的溫馨故事。這個真人真
事最早見於讀者文摘,刊登披露後,引起驚人的迴響,最後當海蓮有了經費造訪倫敦,
一切已經人去樓空……
作者简介:海蓮.漢芙(Helene Hanff)1916 年 4 月 15 日出生於費城。絕大部
份的歲月 都在曼哈頓島渡過,一生潦倒困窘。漢芙生前從事最多的工作乃是為劇團修
審劇本;並曾為若干電視影集撰寫劇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記體的紐約市導覽《我眼中
的蘋果》(Apple of my Eye, 1977)、半自傳的《彆腳混劇圈》(Underfoot in Show
Business, 1980、傳記《Q的傳奇》 (Q‘s Legacy, 1985)、《紐約來鴻》(Letter
From New York, 1992)以及一系列以少年為對 象的美國歷史讀物。1997 年,漢芙因
肺炎病逝於紐約市。《查令十字路84號》於 1970年首版 問世,旋即被愛書人奉為經典
;英國版則於次年出版,同樣在英倫地區引起迴響。1971 年 6 月 17 日,漢芙應英國
出版商之邀,終於飛抵倫敦,實現了她長年以來的夙願。後來她將自己 在倫敦盤桓一
個月餘的日記付梓(The Dutchesss of Bloomsbury Street, 1971)。
译者简介:陳建銘,1965 年出生。與漢芙一樣:喜歡信件和二手書。曾任職於誠
品書店古書區。
译者序: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
1949 年,E.B.懷特窩居在紐約市中城區的一家小旅館裡。他坐在「窄得讓人透
不過氣 、又熱又悶」的房間內揮汗寫下膾炙人口的《紐約漫談》(Here Is New York
,此書曾被《紐 約時報》評選為「有史以來關於紐約市最佳的十本書之一」),裡頭
這麼說:「任何人都不該搬到紐約來住,除非他下定決心讓自己好運臨頭。」當然,這
位曾寫出《夏綠蒂的網》、《一家之鼠——史都華.利特爾》、《天鵝的喇叭》等經典
童話故事和無數優美、雋永散文的作 家,依舊繼續抱持他一貫的知命樂天,倘佯在紐
約自由、愉悅的文化天空下。
但是與此同時,另一位在這個城市住了將近半輩子的窮作家卻沒有這份好運。她略
乏才氣卻嗜讀好書——貨真價實的好書;她嫌這個城市沒有氣質,害她老是買不到想讀
的書(在電影版 1的《查令十字路84號》裡,飾演海蓮.漢芙的女演員一上場就開罵了
:「全紐約市沒人讀英國文學啦?」),她只好轉而向倫敦的一家小舊書店郵購那些「
這年頭沒人要買的英國佬寫的英文書」(引電影一開始,被漢芙索書不成的美國某書店
經理的話)。於是,一樁原本單純的買賣關係竟成就了長達二十年、多人參與的跨海友
誼。
我的眼界不若漢芙那般高且深,但同為住在另一個沒有氣質的城市裡的愛書人,也
偶嘆好書難尋的挑剔讀者,一開始被這本書吸引的,自然是關於「舊書」的部份,但是
旋即引我動容的,則是關於書寫——隔著距離的書寫(當然還有閱讀)如何承建偉大的
心靈構築工程。
我一直以為: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
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其中的奧義便在於「距離」——
或者該說是「等待 」——等待對方的信件寄達;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達對方手中。這
來往之間因延遲所造成的時 間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發菌時間之微妙差可比擬。
我始終不願也不甘臣服於轉瞬出現在對方螢幕上的電子郵件;自然更視 ICQ(線上
即時對 談)為畏途。拜傳統郵政猶運作不輟之賜,我至今仍與老友、至親維持著以手
寫、投遞信函的老把戲,全然是因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間、時間的距離純屬不智
亦無益。就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裡,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僅僅
是親筆書寫時遺下的手澤無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
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我喜歡因不能立即傳達而
必須沉靜耐心,句句尋思、字字落筆的過程;亦珍惜讀著對方的前一封信、想著幾日後
對方讀信時的景狀和情緒。老電影《街角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
)晚近被改拍成《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 1998)2, 兩者之間出現不少有趣
的辯證關係,讀者們不妨自行參酌。
我自私地以為這才是《查令十字路84號》全書的題旨所繫。
從沒「好運臨頭」的漢芙小姐,年屆晚年終於有了一個僅有的機會,抱著醞釀二十
載的懷想,坐在機艙裡(這裡也是引自電影)奔赴另一座魂牽夢縈的城市。鄰座一名男
士問她:「這是妳頭一回去倫敦?」接著他說:「聽我奉勸:別相信計程車司機,明明
三條街外的目的地,他會載你兜上五哩路;還有,別白費力氣讀地圖了,在倫敦沒有人
可以找得到路,即使是倫敦人也不例外。」不過,「妳一定會愛上她的,倫敦實在太棒
了。」
當我佇立在倫敦街頭,我實在也無法打心底恭維這個城市——街道窄仄、雜蕪;氣
候溼冷 、 灰暗;市容髒亂、交通壅擠——比起台北不遑多讓。但我也終究難免漸漸地
——從查令十 字 路開始——愛上了這座城市(拜漢芙之賜,「查令十字路84號」這個
門牌號碼幾乎快與倫 敦市的另一個地址「貝克街221號B座」齊名了)。甚至篤定相信
她也能讓我事後——隔著距 離——對她懷想、惦念個二十年不成問題。
將這本書中譯,想必可以聊償許多愛書人多年以來的期盼。我知道:所有讀過《84
, Charing Cross Road》的愛書同好——就像我自己一樣——總將這本小書珍藏在身邊
屢屢重讀 ,讓漢芙的珠璣妙語和古道熱腸不時溫暖自己被冷硬現實塵覆的凡心;而我
相信:中文世界之所以長年不見此書問世,一定是所有珍愛此書的人——也像我自己一
樣——不忍絲毫更動書 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多年前的某一個下午,在曾經任職的古書店裡,我和鍾芳玲聊起這本書真該有個中
文版。對於這個工作,她自然是當仁不讓,而且以她作為此書的頭號死忠書迷;加上她
與漢芙本人的私交,我也十分贊成她是擔任中譯者的不二人選,如今我卻因苦等不及而
掠佔了她原先的任務。我相信芳玲也是因為顧及前述的原因,寧可維護漢芙的原貌而遲
遲不謀此圖。於是,我在翻譯的過程中雖然儘可能地保留原書的滋味;但我仍須在此報
告:我刻意做了極小的更動。除了讓它更能適應中文環境外;我私下盼望這個須臾的「
失真」也能轉而成為讓中文版的讀者們動心發願去讀「貨真價實的」漢芙原文的伏筆。
這是我第一部翻譯作品。倘使這個中譯版本僥倖能稍稍不使原文蒙羞,則首先必須
在此感謝小威和建興,銘謝他們夫妻倆前仆後繼,在追索此書版權歸屬的過程中上窮碧
落下黃泉、鍥而不舍;還有推廣實體書店文化不遺餘力的鍾芳玲,他們才是承繼漢芙精
神的真正後人,也是讓這本書能有機會進駐更多人心的幕後功臣。
此外,代漢芙對唐諾首肯為中文版賜序表示感激。我自己常為了讀唐諾的序文而看
了一堆原先沒打算看的書,不過這並不全然是我對這個譯本打的如意算盤;而是我曉得
查令十字路是他每回在倫敦磨蹭得最久的一條街;何況,若漢芙仍在人間,一定也會找
他寫的。
------------------------------------------------------------------------
--------
1. 電影《84, Charing Cross Road》於 1987 年出品,由英國導演大衛.修.瓊
斯執導;修 .懷特摩編劇;安.班克勞馥飾演海蓮.漢芙;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法
蘭克‧鐸爾;茱迪.丹屈飾演諾拉.鐸爾。片中每位演員的演出均十分傳神;編
、導的成績亦相當不惡(得了 1988 年英國學院的最佳女主角獎並提名最佳改編 劇本
獎;1989 年,美國編劇協會更因此頒 獎給海漢芙與懷特摩)。坊間某些錄影帶租售店
或 許仍可尋獲年代公司的授權版,要特別留 意的是:台譯片名居然成了《迷陣血影》
,而影片對白字幕亦慘不忍睹,簡直到了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步。我翻譯這本書,多少也
想為它贖點兒罪罷。
除了電影,1975 年由馬克.庫齡漢導演;修.懷特摩編劇,曾在英國以電視單元
劇的形 態上演。上述電影即根據這一個劇本拍成的。時至今日,歐美地區仍有劇團不
時公演由此書改編的舞台劇。
2.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由殿堂級的大師厄尼斯.劉別謙執導;詹
姆斯.史都 華與瑪格麗特.蘇拉玟扮演故事中那兩位每日錯身卻不對盤;頻生齟齬而
又各自暗自仰慕未謀面筆友的百貨行員工。多年前我曾在專於夜間播映老電影的TNT頻
道上觀賞過,至今難忘。
改編後的《電子情書》仍依稀能看出向前作致意的影子,如:女主角匿名通信時的
代號為「shop girl」;而她經營的童書店店名赫然就是「Shop Around The Corner」
!另外,我也懷疑,她 迷戀《傲慢與偏見》一節的神來之筆,則儼然得自《查令十字
路 84 號》。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围观,呵呵
: --没看过的留
:
: ve

avatar
s*a
11
你这个说法一定会被goldy痛扁的,留言好回来围观。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constable是最传统的典型啦,最为大众接受。turner就现代了。
avatar
wh
12
她扁我我就扁你,都是你挑唆的!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说法一定会被goldy痛扁的,留言好回来围观。
avatar
a*t
13
这个夏天刚去过英国,读了你的评论也想去看这部电影了。书店经理这样的角色好像就
是Anthony hopkins的专利啊
只一点,英女王加冕是1953年,不是64年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avatar
b*s
14
多谢指正,马上去改正。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夏天刚去过英国,读了你的评论也想去看这部电影了。书店经理这样的角色好像就
: 是Anthony hopkins的专利啊
: 只一点,英女王加冕是1953年,不是64年

avatar
M*N
15
我也quote一下
看完这篇影评很想看这个电影,还想读一读那些书信。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欣赏bos。
: ---------奥菲

avatar
s*e
16
推荐一个小文件给你吧,就不会找不到。
TiddlyWiki,就几百k。很容易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一起,可快速搜索。

自己mark一下,花栗鼠以后有空帮忙收精华区吧,我就不必每次再到电脑里找……呵呵。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柯发这篇影评时,我没找到我以前贴过两次的中译本译者序;今天终于找到了。我自己mark一下,花栗鼠以后有空帮忙收精华区吧,我就不必每次再到电脑里找……呵呵。
: 《查令十字路84号》
: 海莲•汉芙著,陈建铭译
: 这样的故事好得像是假的,也许这也是张爱玲早就说:生活比小说更传奇。不过,
: 我倒是觉得真的与假的之间其实是没有一道鲜明的红线的。尤其在有了互联网后,假和
: 真常常纠缠与重叠,撕扯或互渗,说不清究竟谁是谁,谁到底居心何在,谁到底因为什
: 么而发生了已成事实的一切……而当本书从一个真实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作品后,它从一
: 个真实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虚构般的作品。当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等等进入这个朴
: 素真挚的故事后,它其实已构成虚构对真切的干扰。由此我想,也许,真切朴素的东西
: 是先就要拒绝虚构的。真切朴素不能或很难虚构。

avatar
wh
17
多谢。这个看上去很牛啊,你用么?我存的东西其实不算多,但是积了十多年,换了好
几个电脑,找起来就麻烦。我得好好整理一下电脑倒是。

呵。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推荐一个小文件给你吧,就不会找不到。
: TiddlyWiki,就几百k。很容易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一起,可快速搜索。
:
: 自己mark一下,花栗鼠以后有空帮忙收精华区吧,我就不必每次再到电脑里找……呵呵。

avatar
s*e
18
在用啊。
主要是索引查询方便,你要是问我哪个地方的哪个饭店的哪个菜好吃,我几秒
就能找到。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这个看上去很牛啊,你用么?我存的东西其实不算多,但是积了十多年,换了好
: 几个电脑,找起来就麻烦。我得好好整理一下电脑倒是。
:
: 呵。

avatar
g*y
19
买一个我老公用的那个大内存吧
很好用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这个看上去很牛啊,你用么?我存的东西其实不算多,但是积了十多年,换了好
: 几个电脑,找起来就麻烦。我得好好整理一下电脑倒是。
:
: 呵。

avatar
x*i
20
高山流水般的朋友关系,令人唏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