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s
1 楼
感谢aixiaoke的推荐,看了电影《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很喜欢。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Helene和Marks & Co书店经理Frank Doel(Anthony Hopkins)等长达将近二十年的书
信往来。
照理说,整部电影应该是十分的乏味,因为就是两边的书信来往,我需要这样那样的一
些书,这边说,我现在可以给你发过去这么几本书,但是还有一些缺货,等等。但是,
Helene和Frank都是在书信中加上一些对作者和书籍的议论,对于现状的一些调侃和自
我解嘲,洋溢着幽幽的书香人情。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英国还在实行食物限量配给,肉类和奶制品类都奇缺。Helene找到
关系,从挪威给Marks & Co的员工们寄去肉罐头等英国不容易弄到的食品。这进一步强
化了大洋两岸的联系。很感慨当时几个美元就可以从英国买到一本旧书,还包括运费。
大英帝国的式微和美帝国的兴起,可见一斑。感觉就是大英帝国虽然破落,人民都没有
肉吃了,但是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破落贵族还是贵族。
如同aixiaoke的评论里面所说,两人之间可以算是笔友之情,书友之情,而绝对不是什
么爱情。两人一生都没有见面。本来是六四年英女王加冕的时候Helene计划去伦敦的,
但是由于经费问题未能成行。最后知道Frank去世以后,Helene才第一次访问伦敦,去
了结Unfinished business。两人的关系,可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回想起
我在上中学时候跟利物浦的一个女孩的书信往来,来来往往也五六年了,信来信往,也
很投机。当时每次收到英国的来信,都感觉很愉悦,之间的等待也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做笔友的感觉也应该很不同了。
Anne Bancroft和Anthony Hopkins的表演都十分成熟老练,特别是Hopkins把英国书店
经理的英国式矜持沉稳,Bancroft把Helene纽约式的开朗活泼到有一些Feisty都挥发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当Frank得知Helene不来英国的时候,怅然若失的表情非常传神。在
Frank家的饭桌上,Hopkins对Dench所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Very tasty,very
good”。之前配给制时期,盘中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之后的餐桌丰盛了,但是同样的
对话,果然是“most well-adjusted individual”。
大多数的篇幅和时间都发生在女王加冕的一九六四年,之后,双方的通信感觉频率低了
,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发生在六四年前。
有些故事靠的是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是这一个故事却是以对话和书信营造一种气氛。甚
至在电影结束以后,这种气氛还飘荡在周围。
片头,画外音说,每人所见的伦敦都是不同的。Helene所要见的伦敦是英国文学的伦敦
,是John Donne的伦敦。我想,如果我要去伦敦的话,我想要见的是Jack Aubrey的伦
敦,牛顿,胡克和皇家学会的伦敦。
好在我还住在Helene Hanff的纽约。午饭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Helene Hanff的故居,在
第二大道上,反正离我现在的办公室不远。现在正在修地铁,但是那栋公寓楼还在,不
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在里面写有趣的故事。我还是时不时还是去Strand旧书店去转转,期
待Serendipity,如同在这里闲逛看见了aixiaoke的文章一样,否则我兴许永远也不会
把这部《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放在我的Netflix queue上。我也许永远只知道Hopkins
的Dr. Hannibal。
有趣的是,刚刚又听到了Hopkins的声音,这次不再是那个沉稳的书店经理,而是大天
神Odin,Thor的老爸,满身金甲,好威风!
我看的是DVD,没有蓝光或者别的格式。片子本身有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很适合电影本
身的内容。现在的高清电视剧,色彩极度饱和,也许是是特意做过头的HDR,可以说是
如同大幅彩印硬纸精装的Coffee Table book。这部电影,是4:3的长宽比,色彩黯淡,
音响平淡,对话听起来效果很平面,特别像是电影里面谈到的旧书,第一版的John
Donne等等。我的听惯了5.1音频,看惯了1080i分辨率的电视剧,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回到
过去的感觉,倒是很符合本片的氛围。
四十年代末,女作家Helene Hanff(Anne Bancroft),在纽约的书店里买不到要找的
书,从杂志上看到英国的一家书店,位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Marks & Co的广告,就
去信查询,列了一份书单,看看英国的书店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就开始了
Helene和Marks & Co书店经理Frank Doel(Anthony Hopkins)等长达将近二十年的书
信往来。
照理说,整部电影应该是十分的乏味,因为就是两边的书信来往,我需要这样那样的一
些书,这边说,我现在可以给你发过去这么几本书,但是还有一些缺货,等等。但是,
Helene和Frank都是在书信中加上一些对作者和书籍的议论,对于现状的一些调侃和自
我解嘲,洋溢着幽幽的书香人情。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英国还在实行食物限量配给,肉类和奶制品类都奇缺。Helene找到
关系,从挪威给Marks & Co的员工们寄去肉罐头等英国不容易弄到的食品。这进一步强
化了大洋两岸的联系。很感慨当时几个美元就可以从英国买到一本旧书,还包括运费。
大英帝国的式微和美帝国的兴起,可见一斑。感觉就是大英帝国虽然破落,人民都没有
肉吃了,但是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破落贵族还是贵族。
如同aixiaoke的评论里面所说,两人之间可以算是笔友之情,书友之情,而绝对不是什
么爱情。两人一生都没有见面。本来是六四年英女王加冕的时候Helene计划去伦敦的,
但是由于经费问题未能成行。最后知道Frank去世以后,Helene才第一次访问伦敦,去
了结Unfinished business。两人的关系,可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回想起
我在上中学时候跟利物浦的一个女孩的书信往来,来来往往也五六年了,信来信往,也
很投机。当时每次收到英国的来信,都感觉很愉悦,之间的等待也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做笔友的感觉也应该很不同了。
Anne Bancroft和Anthony Hopkins的表演都十分成熟老练,特别是Hopkins把英国书店
经理的英国式矜持沉稳,Bancroft把Helene纽约式的开朗活泼到有一些Feisty都挥发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当Frank得知Helene不来英国的时候,怅然若失的表情非常传神。在
Frank家的饭桌上,Hopkins对Dench所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Very tasty,very
good”。之前配给制时期,盘中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之后的餐桌丰盛了,但是同样的
对话,果然是“most well-adjusted individual”。
大多数的篇幅和时间都发生在女王加冕的一九六四年,之后,双方的通信感觉频率低了
,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发生在六四年前。
有些故事靠的是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是这一个故事却是以对话和书信营造一种气氛。甚
至在电影结束以后,这种气氛还飘荡在周围。
片头,画外音说,每人所见的伦敦都是不同的。Helene所要见的伦敦是英国文学的伦敦
,是John Donne的伦敦。我想,如果我要去伦敦的话,我想要见的是Jack Aubrey的伦
敦,牛顿,胡克和皇家学会的伦敦。
好在我还住在Helene Hanff的纽约。午饭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Helene Hanff的故居,在
第二大道上,反正离我现在的办公室不远。现在正在修地铁,但是那栋公寓楼还在,不
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在里面写有趣的故事。我还是时不时还是去Strand旧书店去转转,期
待Serendipity,如同在这里闲逛看见了aixiaoke的文章一样,否则我兴许永远也不会
把这部《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放在我的Netflix queue上。我也许永远只知道Hopkins
的Dr. Hannibal。
有趣的是,刚刚又听到了Hopkins的声音,这次不再是那个沉稳的书店经理,而是大天
神Odin,Thor的老爸,满身金甲,好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