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征文】写不尽、续不完的《红楼梦》
avatar
【征文】写不尽、续不完的《红楼梦》#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y*g
1
上个周末在法拉盛办事情,结束之后,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最终买了两本书:一册
是《儒林外史》,似乎读过里面的不少章回,却不曾系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一本
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合编而成,因为今年早时看了同系的《西厢记》和《牡丹
亭》“合订本”,所以觉得有义务过一下中国这四大古典戏剧。到门口付账的时候,意
外看见他们有几本刘心武的红楼著作:一本是他探佚研究80回后到底应该怎么样,另外
一本就是他自己续写的后28回。顿觉有趣,于是就一并拎了回来。
对于红楼续书,我一直很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今的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遗珠之憾似
乎俯拾皆是,但是若看它的优点长处,恐怕更是难以尽数。上大学时,偶尔在图书馆里
站着看各种续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册续讲林黛玉的故事:王夫人等人送黛玉的灵柩
回南,因为偶然事件黛玉忽然复活了(临死前嘴里放了一个什么小鱼儿之类);然后就
说黛玉其实还有一个弟弟叫林良玉,如今已经长大做官,可以接姐姐回家给她撑腰,最
终如愿嫁得宝玉,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看到这里,呕吐也罢,大笑也罢,
只是大约要对高鹗的后40回油然而生多少敬意和感激吧。
刘心武研究红楼梦业已多年。若干年前曾经跑到哥大去听他的讲座,倒也觉得尔尔罢了
。两年前回国,才知道他在百家论坛里把《红楼梦》讲得大红大紫,买了两册书,主要
是讲秦可卿之谜以及《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或者自传性质。不疯魔不成活,刘心武对于
秦可卿的探佚给我就是这种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关于“日月”之争的
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细读精读《红楼梦》的程度,已经让多少红楼爱好者们只能永
远望其项背,并只好“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了。
这次拖回的这两册书比较好玩:一册是刘心武本人对于人物命运在80回后应该的走向,
另外一册则是刘心武本人的续作。两相对照比较,偶尔会觉得有重复之嫌:因为那些事
儿早已经被刘心武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论并强调过了。当然,看刘的续作,更多是对于作
者讲故事能力的验证和评品。而老实讲,我并没觉得刘的语言、结构等等有什么特别
成功或者高级的地方。
有趣的还是刘心武的探佚。首先原书应该是108回,因为脂砚斋曾在第38回批注文字已
经过了三分之一了,所以刘心武因此断定曹雪芹写完了全稿108回。这里还有其他方面
的佐证:情榜上面有108位女性(对应《水浒》的108位好汉),《红楼梦》本身的9回
一小段18回一大段的总体构架等等。显然,刘心武的出发点就是:原作和脂砚斋的文字
基本上是毫无错误的,比如这里我们丝毫不能假设脂砚斋数学不好或者脑筋糊涂因此在
38回就说文字过了三分之一强之类的文字。
刘假想的后38回主要情节和人物还是贾府:探春到底怎么样和番远嫁,李纨到底怎么会
到老无福还被人笑话,贾兰怎么就成了致使巧姐儿落入烟花的“狼舅奸兄”里面的奸兄
,宝玉湘云怎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以及府外的宝琴如何“不在梅边在柳边”地嫁
给了柳湘莲,妙玉如何“美人救英雄”等等。
这里不妨冒“剧透”之嫌,说说其中一些读完还记得、玩味的细节。比如探春远嫁,本
来说她是要被南安太妃看中的,但后来被皇上派去和番了。刘心武列出两个大多数读者
可能忽略的细节:一是大观园里小姐丫鬟们放风筝时,探春的风筝是个凤凰,和另
外一个凤凰在天上“斗法”,然后另外一个大“喜”字风筝和他们搅和在一起,黄了一
件本来美好的亲事;另是探春的判词和画册:画册上画的是两个人放一个风筝,而船上
一位美女临江而涕。刘的主要论点就是为什么画册上是“两个人”放风筝?因为那代表
了两派势力的斗争啊!乍一看是很触目惊心,甚至自责自己怎么那么粗心愚蠢地错过曹
雪芹这么重要的暗示呢?再想想却不禁要莞尔:难道一个人放风筝就更合乎逻辑吗?我
怎么觉得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一起放风筝才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呢?
刘的推测中,对于贾兰李纨的结局,尤其叫我难以接受。一是“蛮横”地捏塑出一个小
气、自私又冷血到极端的贾兰, 并且让他中了武举(因为宝玉曾经看见他在大观园追
杀一条小鹿演习骑射啊),作者却似乎忘记了贾兰的年龄:他或许比巧姐大,但是显然
比宝玉等人小一大截,却如何那么快就中了武举、立功边疆了呢? 因为黛玉、湘云和
妙玉三人中秋联诗时作结的句子里有“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刘心武因此断定贾
府被抄之后只有妙玉和李纨两处得以幸存,成为倾巢之下的完卵,但是李纨对王夫人、
凤姐等人死活的不顾不问,实在是不近情理到匪夷所思。
看完了刘的推论探佚,再看刘本人的续写文字,有时难免就有索然无味之嫌,甚至如人
说的偷红薯吃之慨:偷着还不如偷不着。刘续写的后28回文字,因为是现代人所写,老
实说,不仅不能和高鹗的比,甚至在我本人品味来看,还不如一位四川女子胡楠的红楼
续写文字。刘作中的一些现代字眼看着尤其夹生,比如“餐室”,“婚礼”等等。而在
情节架构、故事过渡方面,粗读之下的直觉是重点不分明,发展太快而缺少铺垫,比如
薛蟠、薛姨妈、薛宝钗几乎是一起连环死掉,跟其他的死亡情节夹在一起,实在是太多
太密集而又主次难分。另外有些情节则又太多牵强附会,比如迎春“一载赴黄梁”(刘
书里好像奇怪地错成了“一载付黄梁”) ,这里的”黄梁”二字还专指孙家花园里、
迎春上吊的梁木都是“黄梁”这种特别的木材。而贾雨村对着自己的诗句“玉在椟中求
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而大发感慨:原来贾宝玉要因此而写对联出名挣钱啊,薛宝钗
要因此等候我是否救助的消息啊,原来我的两句诗早就预知了这一切啊。。。几乎叫人
哭笑不得。
而刘心武续作最叫人“过目难忘”的也许是妙玉和宝玉湘云的结局。妙玉为了救宝玉,
施展自己能解九连环的绝技,在瓜洲码头放了一通绝美烟花,和老色鬼同归于尽。这情
节是在是惊心动魄,又似乎俗奇得叫人合不拢嘴巴来。宝玉湘云也因为妙玉的舍身相救
才在瓜州相遇并一起从江南流浪到京城,跟一群叫花子为伍,并因为饥饿寒冷而一夜双
双白头。湘云和宝玉过起夫妻生活却因为湘云的青楼经历而无法生育,本来应是十分惨
痛的情节,让刘笔下的湘云直接现代地表达起来,却几乎叫人忍俊不禁。
一直以为〈红楼梦〉有普适意义,而普适在于作者描绘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但是按照
刘心武的续作和推论, 所有这些人物的命运却失去了太多的普适意义:他们完全是因
为那个皇上的好恶而生而死。当然,也许曹雪芹的阶级觉悟本来确实没有多高啦,所以
这本书才被皇帝老儿厌恶也是有可能的。
时不时地回头来看〈红楼梦〉本书,或者评论或者续作,甚至网上随便搜索,都会有许
多意外的收获。前前后后看了刘心武的四本红楼著作,实在可以说受益匪浅,再读红楼
时自会有更多更细更深的体会。而刘氏续作里,对于三流九教的民间营生的描写,应该
说很开眼界,几乎可以另具它的文学价值,值得一提的有紫鹃家做绢花,贾芸小红做
花木,司棋家卖油,茗烟等开饭馆等等。
这阵子在网上“百度”“雇狗”,居然看到另外一些谐音说法,比如“潇湘馆”原是“
消香馆”,“蘅芜苑”还有“恨无缘”的意思, “怡红院”也是“遗红怨”,“贾王
薛史”原来是“家亡血史”,“元迎探惜”还有“原因探析”之意,实在是又开眼界。
刘心武对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所隐藏的谜底,也完整地给出了自己的猜测见解,其中有
两三个我觉得他应是准确或者十分接近了。而他的文字如何,大家不妨从他的回目文字
中见仁见智一番。
第八十一回 中山狼吞噬薄命女 河东狮吼断无运魂
第八十二回 睿探春安民止谣诼 达宝玉婚礼赠麒麟
第八十三回 史太君失语难瞑目 金鸳鸯守志宁玉碎
第八十四回 倪二哥庙会遇知音 冷三爷村肆警旧雨
第八十五回 玻璃大围屏酿和番 腊油冻佛手埋奇祸
第八十六回 暖画破碎藕榭改妆 冷月荡漾绛珠归天
第八十七回 司棋殉情劳燕浴火 椿龄抗旨双鹤入云
第八十八回 勉为其难二宝成婚 准折坎坷枕霞吹笛
第八十九回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第九十回 忠顺王奉旨逞威风 静麝月好歹避微嫌
第九十一回 蒋玉菡偏虎头蛇尾 花袭人确有始有终
第九十二回 霰宝玉晨往五台山 雪宝钗夜成十独吟
第九十三回 甄士隐默退贾雨村 甄宝玉送回贾宝玉
第九十四回 蘅芜君化蝶遗冷香 枕霞友望川留余憾
。。。
avatar
i*a
2
好长~~没看完,赞楼主~~:)有本脂批的红楼扫过没有?:)秒玉身世比较奇特应该是
真的,呵呵,小时候看过比较严肃的学术论证讲过这一点。
刘心武《百家讲坛》里面讲到元春之死还是有点渗人,呵呵,当时吓的半夜都没睡好。
嗯~~本版高人很多,等别人来评吧~~:)
avatar
b*s
3
沙发。

:一册

【在 y**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周末在法拉盛办事情,结束之后,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最终买了两本书:一册
: 是《儒林外史》,似乎读过里面的不少章回,却不曾系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一本
: 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合编而成,因为今年早时看了同系的《西厢记》和《牡丹
: 亭》“合订本”,所以觉得有义务过一下中国这四大古典戏剧。到门口付账的时候,意
: 外看见他们有几本刘心武的红楼著作:一本是他探佚研究80回后到底应该怎么样,另外
: 一本就是他自己续写的后28回。顿觉有趣,于是就一并拎了回来。
: 对于红楼续书,我一直很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今的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遗珠之憾似
: 乎俯拾皆是,但是若看它的优点长处,恐怕更是难以尽数。上大学时,偶尔在图书馆里
: 站着看各种续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册续讲林黛玉的故事:王夫人等人送黛玉的灵柩
: 回南,因为偶然事件黛玉忽然复活了(临死前嘴里放了一个什么小鱼儿之类);然后就

avatar
w*m
4
坐马扎看ls的和大姑娘抢沙花,哈哈哈
avatar
w*m
5
不好意思,业务不熟练
lz的帖子切换M了好几次,莫怪莫怪
包子没拿着找wh要,哈哈
avatar
j*n
6
安慰一下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好意思,业务不熟练
: lz的帖子切换M了好几次,莫怪莫怪
: 包子没拿着找wh要,哈哈

avatar
b*k
7
哈哈,太好玩了,临死前嘴里放个小鱼儿就复活了。。。刘的版本你这么一评,真是不
用去看了,多谢省了时间和精力。那几个消香馆,恨无缘,遗红怨的谐音也很好玩:)
btw,几年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林黛玉和北静王的网络小说,当时只看
了几个章回,觉得写得还不错,后来事忙就忘了,既不记得作者也不记得小说名字,但
是一直有心从头到尾看一遍,版上有人看过么?

:一册

【在 y**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周末在法拉盛办事情,结束之后,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最终买了两本书:一册
: 是《儒林外史》,似乎读过里面的不少章回,却不曾系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一本
: 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合编而成,因为今年早时看了同系的《西厢记》和《牡丹
: 亭》“合订本”,所以觉得有义务过一下中国这四大古典戏剧。到门口付账的时候,意
: 外看见他们有几本刘心武的红楼著作:一本是他探佚研究80回后到底应该怎么样,另外
: 一本就是他自己续写的后28回。顿觉有趣,于是就一并拎了回来。
: 对于红楼续书,我一直很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今的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遗珠之憾似
: 乎俯拾皆是,但是若看它的优点长处,恐怕更是难以尽数。上大学时,偶尔在图书馆里
: 站着看各种续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册续讲林黛玉的故事:王夫人等人送黛玉的灵柩
: 回南,因为偶然事件黛玉忽然复活了(临死前嘴里放了一个什么小鱼儿之类);然后就

avatar
j*n
9
刘心武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是可贵的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太好玩了,临死前嘴里放个小鱼儿就复活了。。。刘的版本你这么一评,真是不
: 用去看了,多谢省了时间和精力。那几个消香馆,恨无缘,遗红怨的谐音也很好玩:)
: btw,几年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林黛玉和北静王的网络小说,当时只看
: 了几个章回,觉得写得还不错,后来事忙就忘了,既不记得作者也不记得小说名字,但
: 是一直有心从头到尾看一遍,版上有人看过么?
:
: :一册

avatar
b*k
10
恩,没否认他的精神,只评作品:)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刘心武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是可贵的
avatar
j*n
11
恩,续名作总归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没否认他的精神,只评作品:)
avatar
b*s
12
慢了一步。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沙发。
:
: :一册

avatar
r*r
13
这个女人是谁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安慰一下
avatar
l*r
14
多年前看过刘的一本日记里面多处提到红楼梦,lz提到的一些他的猜想在里面也表达过
,确实给人不疯魔不成活的感觉。联想到刘刚当上《人民文学》的主编就因为发了《亮
出你的舌苔或空荡荡》给撤职,后来又闹江湖夜雨十年灯事件(他本人写小说也确实没
多大才气,后继无力),估计心里郁闷得很,也只能埋首研究红楼梦了。原以为他是个
红学的业余爱好者,原来都在百年论坛红过了。

:一册

【在 y**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周末在法拉盛办事情,结束之后,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最终买了两本书:一册
: 是《儒林外史》,似乎读过里面的不少章回,却不曾系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一本
: 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合编而成,因为今年早时看了同系的《西厢记》和《牡丹
: 亭》“合订本”,所以觉得有义务过一下中国这四大古典戏剧。到门口付账的时候,意
: 外看见他们有几本刘心武的红楼著作:一本是他探佚研究80回后到底应该怎么样,另外
: 一本就是他自己续写的后28回。顿觉有趣,于是就一并拎了回来。
: 对于红楼续书,我一直很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今的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遗珠之憾似
: 乎俯拾皆是,但是若看它的优点长处,恐怕更是难以尽数。上大学时,偶尔在图书馆里
: 站着看各种续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册续讲林黛玉的故事:王夫人等人送黛玉的灵柩
: 回南,因为偶然事件黛玉忽然复活了(临死前嘴里放了一个什么小鱼儿之类);然后就

avatar
j*j
15
以前有部连续剧是从《官场现形记》还是《儒林外史》改的,把单独的故事串起来,一
些老头子演的还挺逗的。

:一册

【在 y**g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周末在法拉盛办事情,结束之后,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最终买了两本书:一册
: 是《儒林外史》,似乎读过里面的不少章回,却不曾系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一本
: 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合编而成,因为今年早时看了同系的《西厢记》和《牡丹
: 亭》“合订本”,所以觉得有义务过一下中国这四大古典戏剧。到门口付账的时候,意
: 外看见他们有几本刘心武的红楼著作:一本是他探佚研究80回后到底应该怎么样,另外
: 一本就是他自己续写的后28回。顿觉有趣,于是就一并拎了回来。
: 对于红楼续书,我一直很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今的版本已经算相当不错,遗珠之憾似
: 乎俯拾皆是,但是若看它的优点长处,恐怕更是难以尽数。上大学时,偶尔在图书馆里
: 站着看各种续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册续讲林黛玉的故事:王夫人等人送黛玉的灵柩
: 回南,因为偶然事件黛玉忽然复活了(临死前嘴里放了一个什么小鱼儿之类);然后就

avatar
j*n
16
姚笛
演过红楼梦
男人帮
不过现在开始放双城故事了,比男人帮好看,虽然美女不多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女人是谁
avatar
y*g
17
刘的版本里,元春之死跟杨贵妃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我想曹雪芹不应该这么缺乏原
创性才对。:)
刘心武推测的妙玉之前世今生也比较奇怪:她原来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因为家人反对
才出家做尼姑,最后又在贾府事败后相遇。。。太人性化了,呵呵,不像那个冷傲孤僻
的妙玉了。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好长~~没看完,赞楼主~~:)有本脂批的红楼扫过没有?:)秒玉身世比较奇特应该是
: 真的,呵呵,小时候看过比较严肃的学术论证讲过这一点。
: 刘心武《百家讲坛》里面讲到元春之死还是有点渗人,呵呵,当时吓的半夜都没睡好。
: 嗯~~本版高人很多,等别人来评吧~~:)

avatar
y*g
18
他应该是“专业”研究了很多年了,前前后后地发表相关的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
?)以及论坛讲稿,时间跨度就超过十来年了,如今也是七十岁的老作家了。他写与讲
的时候,一再强调一家之言,还是蛮谦虚的,:)还引一句诗,“苔花米粒小,也学牡
丹开”(?),蛮有趣的。都说他的成名作《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可是伤
痕文学已经太遥远了。个人来说,都不记得看没看过了;看过了,很显然也忘记了。。。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多年前看过刘的一本日记里面多处提到红楼梦,lz提到的一些他的猜想在里面也表达过
: ,确实给人不疯魔不成活的感觉。联想到刘刚当上《人民文学》的主编就因为发了《亮
: 出你的舌苔或空荡荡》给撤职,后来又闹江湖夜雨十年灯事件(他本人写小说也确实没
: 多大才气,后继无力),估计心里郁闷得很,也只能埋首研究红楼梦了。原以为他是个
: 红学的业余爱好者,原来都在百年论坛红过了。
:
: :一册

avatar
y*g
19
不是活鱼啊,呵呵,是什么衔口垫背用的玉器,不想也是一个宝物,玉体和灵魂都给保
住了。:)
林黛玉骂的“哪个臭男人拿过的”,确实很惹人遐想。这很可能也是那个胡楠续出来的
。据说比较成功(发表出版?)的近代续作很有限,大概四种,其中三种还是两种都是
四川女作者写出来的。:) 这里有个第81回的比较阅读,“张之、周玉清、胡楠、刘
心武续写红楼梦之第一回比较”:
http://tieba.baidu.com/f?kz=1035915639
刘这一系列出了六七本书,很多就是论坛讲稿,所以很口语化,读起来比较轻松,大多
时候也很有趣。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太好玩了,临死前嘴里放个小鱼儿就复活了。。。刘的版本你这么一评,真是不
: 用去看了,多谢省了时间和精力。那几个消香馆,恨无缘,遗红怨的谐音也很好玩:)
: btw,几年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林黛玉和北静王的网络小说,当时只看
: 了几个章回,觉得写得还不错,后来事忙就忘了,既不记得作者也不记得小说名字,但
: 是一直有心从头到尾看一遍,版上有人看过么?
:
: :一册

avatar
y*g
20
zkkk
avatar
r*r
21
哦,是她,以前红楼选秀的新闻里看到过她照片,没认出来,似乎成熟了许多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姚笛
: 演过红楼梦
: 男人帮
: 不过现在开始放双城故事了,比男人帮好看,虽然美女不多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