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如何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幻作家#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X*y
1 楼
转篇文儿给喜欢剧本儿创作的。
我觉得废话挺多,但记录的斯蒂芬·金的话还算有些营养。
关于工具箱和“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完全失去意义。”的部分尤其有启发
性。我觉得时空错乱就是这意思。现在流行的穿越就是这路数。
可是说实话,对斯蒂芬·金的了解,我其实只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只知道其善
写恐怖片儿。感觉不算科幻算魔幻。我理解科幻应该是现在的研究人员可以预见的,一
旦技术突破后可能带来的前景。或者我应该管我这理解叫“科幻现实主义”?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97079/
对斯蒂芬·金(以下简称金先生)出版的几十本小说,和由小说改编的众多电影
电视,向来褒贬不一。说起来,这当然是畅销小说家的普遍命运,总有一种先在观念认
为,如果你写的书大卖特卖,那么显然你的写作有一种迎合大众的趋向,而如果你对大
众曲意逢迎,那就不要谈什么艺术内涵了。对于这一点,只需要对照我们自己每年的作
家富豪排行榜前几位(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位: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就
能了解个大概了。不过这本On Writing 一出却几乎一边倒地叫好,无论是读书爱好者
还是写作爱好者,终于集体拜倒在金先生的笔下。
据作者说,这是他写过的难度最大的一本书,时间上也打破了他的写作周期,横
跨了好几年。期间又遭遇了1999年那场车祸,就在车祸前两天,他还给自己列出了一个
新的提纲。车祸几乎要了金先生的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医生才把他身上的一堆碎骨头
又攒了起来。然而仅仅5个星期之后,他就带着一身钢钉开始写作,写的正是这本“重
回人生”的书。
200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文引进了这本书,中文译名为《写作这回事》。和此
前商周版的《史蒂芬·金談寫作》和珠海版的《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相比,这个
译名既不哗众取宠也不正襟危坐,从基调来看,也暗合了金先生所追求的“正邪莫辨”
的感觉。
作家教写作通常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写作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行为
能通过教授的方式习得吗?其次,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写作?再者,作家所教授的写作又
有几分保留度几分可信度?正是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作家谈写作,为了
解决合理性的问题,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金先生厌倦了这种合理性陷阱,为什么只有
厄普代克们的艺术和技巧才叫艺术和技巧呢?为什么没有人问问流行作家,你们的语言
是如何修炼的呢?10岁开始就涉足创作的斯蒂芬·金相信,普罗大众更需要了解语言的
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如何使用语言永远比谁来教我如何使用语言更有意义。
一个写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工具箱,简单来说就像木匠师傅那样,工具齐备干起活
儿来才得心应手。第一层要包括词汇(不必特地去改进,只需有话直说),语法(不必
刻意学习,只需知道就好),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往往显出作者的胆怯和造作),少用
副词(如果能用对话来呈现,就不要用描述来评论,毕竟读者是为了读故事而不是看评
论);第二层的关键点是段落节奏(学会使用段落才能掌握写作的节奏);到第三层就
该开始真正的小说创作了(用好以上那些东西,万丈高楼平地起)。
你失望了?一个脑袋就像点子库一样的作家,居然没有给你讲讲他写作时遇到的
各种诡异事情,比如半夜写作听见隐约的脚步声或是看见窗外魅影飘过之类的,而是把
写作比喻成再普通不过的手艺活。是的,斯蒂芬·金居然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写作者。
小说最关键的部分由叙事、描写、对话构成,至于刻意构思的情节,所扮演的角
色往往都是弄巧成拙。也就是说,不要听信那些构思不够新颖之类的瞎话,在作者看来
,从来没有刻意的情节构思,凭空创造出的情节要么不真实要么不恰当要么做作。一个
故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故事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它自己的发展脉络,作家的职责就是给
它们提供发展之所在。他打了一个比方,故事的那个核儿就好比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
发掘出来的,之所以不赞成凭空的情节构思,是因为对于作家来说情节构思好比开山锤
,实在是太大了,一锤子下去,核儿也好壳儿也好,什么都碎了。碎的意思,就是源于
生活的那个根基彻底没了。
“我的工作并非帮助他们脱身,或是操纵他们的命运,把他们从困境中弄出来—
—而是观看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一个作家如何观看自己的写作过程?观看
意味着要留出后退的距离和审视的理性,观看然后写下来,就是作家的现实主义。现实
主义的幽灵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因为总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是“如何
描写中国最真”,一个是“如何描写中国最好”。这是任何一个面对茫茫疆土泱泱大众
提笔写作的人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前者指向“现实主义”,后者指向“如何现实主义”
。而“如何现实主义”与其说是个问题,又不如说是现实主义的困难。“如何现实主义
”实际上意味着如何“打扮”现实主义,然而一打扮,现实主义就不是现实主义本身了
,也就是说写作者们都面临着这个困境:无法现实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斯蒂芬·金很清醒,现实主义不过就是作者对待写作的态
度,用这个态度你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来,惊悚也好搞笑也罢,一个意思。这也是
对读者和现实的忠诚,因为作者的第一要务是推动故事发展,毕竟“人家付钱不是为了
纵容我自我陶醉的”。也就是说,不用写完了以后拿着作品说你看我这本书描写了什么
,凸显了什么,揭露了什么,最后表达了什么,只要你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写作,一切
都在纸上了。不管你的故事最终有多么荒诞不羁,读者都能看到你当初种下的那个核儿
,假如核儿没碎的话。在《受活》的后记里,阎连科先生也探讨过让人头疼的现实主义
。尽管以阎先生作品的题材而言,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畅销小说家,但在对待现实主义
的态度上,他竟然和金先生如此一致。“真实只存在于某些作家的内心”,所有故事的
核儿都在作家的心里,“来自于内心的、灵魂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强大的、现实主义
的”,作家要做的就是,尽量完整地把核儿发掘出来,不碰碎它折损它。阎先生说“这
就是写作中的现实,是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金先生说“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
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虽然对斯蒂芬·金而
言,写作不必考虑现实主义的问题,但他的实践经验至少也说明了一点,对于写作者来
说,现实主义本就不应该是一种视野上的限制,而应该是一种写作状态。
金先生的“现实主义写作”最关键的一点是放弃情节构思。对于从小接受400字(
小学)-600字(初中)-800字(高中)作文训练的人来说,要放弃情节设计绝对是颠覆
性的,因为所有老师评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构思不新颖,缺乏想象力”。怎样才
能做到不设计情节又十分新颖?为了证明自己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作者在严肃地表
明自己的写作态度之后,给大家准备了实战演习。“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
完全失去意义。”比如最有趣的情境通常可以用“如果”提问来假设一下:“如果吸血
鬼入侵了某个新英格兰小镇会发生什么?(《撒冷镇》)”,“如果一个年轻母亲和儿
子被一只狂犬病狗追着,困在他们的房车里,会发生什么?(《酷咒》)”。“如果”
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好的点子,就是因为我们问的问题太少了。不要再膜拜那些看不
见的想象力了,想写作的话,先从学习提问开始。有了问题你就去回答,跟着问题走,
别想别的。写作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描写,不是描述也不是评论,“我始终避免直
说‘那天安妮非常消沉抑郁,甚至想自杀’或是‘安妮那天似乎特别开心’。如果我非
这么明说给你,那么我就输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我能呈现给你一个沉默不语、
头发脏脏的女人形象,强迫症一般大吃糕饼糖果,然后由你来得出结论,安妮此时是出
于狂躁与抑郁交替周期中的抑郁状态,那么我就赢了。”
在166页还有全书为唯一一个正式的作业,练习以情境代替构思。作者描述了一个
《分居丈夫殴打(或谋杀)前妻》的故事,让大家把故事的主人公进行性别对调,要求
是“不要构思,直接讲故事——让事件发展和这种意料之外的角色倒错带着你往下走”
。你可以把这个练习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实践一下金先生讲的所有要
点,一稿关起门来天马行空自说自话,二稿敞开门来接受批评,中间再加上一个主题拷
问,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做完了练习如果觉得还不错,那么可以到www.
stephenking.com去留言,如果金先生觉得这个体验很有意思,他会亲自回复也说不定。
在这些实用写作指南的背后,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作者如何在太太的支持
下从洗衣房小工一路走到现在,比如如何和酗酒嗑药做斗争最后终于在家庭的帮助下战
胜了自己,比如如何通过写作战胜了死亡和病痛,重回人生。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
现实的困难,写作又何尝不是呢,金先生说,“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感情上的原因
也罢,想象力缺乏也罢,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有时候人就得硬着
头皮上,哪怕有时候做事力不从心,仿佛坐姿铲屎,使不上劲,但其实干出来的活还不
错”,这就是一个畅销小说家对所有写作者的鼓励,现实主义地生活,现实主义地写作
,面对真实的自己,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幻作家。
我觉得废话挺多,但记录的斯蒂芬·金的话还算有些营养。
关于工具箱和“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完全失去意义。”的部分尤其有启发
性。我觉得时空错乱就是这意思。现在流行的穿越就是这路数。
可是说实话,对斯蒂芬·金的了解,我其实只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只知道其善
写恐怖片儿。感觉不算科幻算魔幻。我理解科幻应该是现在的研究人员可以预见的,一
旦技术突破后可能带来的前景。或者我应该管我这理解叫“科幻现实主义”?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97079/
对斯蒂芬·金(以下简称金先生)出版的几十本小说,和由小说改编的众多电影
电视,向来褒贬不一。说起来,这当然是畅销小说家的普遍命运,总有一种先在观念认
为,如果你写的书大卖特卖,那么显然你的写作有一种迎合大众的趋向,而如果你对大
众曲意逢迎,那就不要谈什么艺术内涵了。对于这一点,只需要对照我们自己每年的作
家富豪排行榜前几位(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位: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就
能了解个大概了。不过这本On Writing 一出却几乎一边倒地叫好,无论是读书爱好者
还是写作爱好者,终于集体拜倒在金先生的笔下。
据作者说,这是他写过的难度最大的一本书,时间上也打破了他的写作周期,横
跨了好几年。期间又遭遇了1999年那场车祸,就在车祸前两天,他还给自己列出了一个
新的提纲。车祸几乎要了金先生的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医生才把他身上的一堆碎骨头
又攒了起来。然而仅仅5个星期之后,他就带着一身钢钉开始写作,写的正是这本“重
回人生”的书。
200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文引进了这本书,中文译名为《写作这回事》。和此
前商周版的《史蒂芬·金談寫作》和珠海版的《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相比,这个
译名既不哗众取宠也不正襟危坐,从基调来看,也暗合了金先生所追求的“正邪莫辨”
的感觉。
作家教写作通常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写作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行为
能通过教授的方式习得吗?其次,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写作?再者,作家所教授的写作又
有几分保留度几分可信度?正是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作家谈写作,为了
解决合理性的问题,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金先生厌倦了这种合理性陷阱,为什么只有
厄普代克们的艺术和技巧才叫艺术和技巧呢?为什么没有人问问流行作家,你们的语言
是如何修炼的呢?10岁开始就涉足创作的斯蒂芬·金相信,普罗大众更需要了解语言的
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如何使用语言永远比谁来教我如何使用语言更有意义。
一个写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工具箱,简单来说就像木匠师傅那样,工具齐备干起活
儿来才得心应手。第一层要包括词汇(不必特地去改进,只需有话直说),语法(不必
刻意学习,只需知道就好),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往往显出作者的胆怯和造作),少用
副词(如果能用对话来呈现,就不要用描述来评论,毕竟读者是为了读故事而不是看评
论);第二层的关键点是段落节奏(学会使用段落才能掌握写作的节奏);到第三层就
该开始真正的小说创作了(用好以上那些东西,万丈高楼平地起)。
你失望了?一个脑袋就像点子库一样的作家,居然没有给你讲讲他写作时遇到的
各种诡异事情,比如半夜写作听见隐约的脚步声或是看见窗外魅影飘过之类的,而是把
写作比喻成再普通不过的手艺活。是的,斯蒂芬·金居然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写作者。
小说最关键的部分由叙事、描写、对话构成,至于刻意构思的情节,所扮演的角
色往往都是弄巧成拙。也就是说,不要听信那些构思不够新颖之类的瞎话,在作者看来
,从来没有刻意的情节构思,凭空创造出的情节要么不真实要么不恰当要么做作。一个
故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故事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它自己的发展脉络,作家的职责就是给
它们提供发展之所在。他打了一个比方,故事的那个核儿就好比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
发掘出来的,之所以不赞成凭空的情节构思,是因为对于作家来说情节构思好比开山锤
,实在是太大了,一锤子下去,核儿也好壳儿也好,什么都碎了。碎的意思,就是源于
生活的那个根基彻底没了。
“我的工作并非帮助他们脱身,或是操纵他们的命运,把他们从困境中弄出来—
—而是观看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一个作家如何观看自己的写作过程?观看
意味着要留出后退的距离和审视的理性,观看然后写下来,就是作家的现实主义。现实
主义的幽灵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因为总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是“如何
描写中国最真”,一个是“如何描写中国最好”。这是任何一个面对茫茫疆土泱泱大众
提笔写作的人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前者指向“现实主义”,后者指向“如何现实主义”
。而“如何现实主义”与其说是个问题,又不如说是现实主义的困难。“如何现实主义
”实际上意味着如何“打扮”现实主义,然而一打扮,现实主义就不是现实主义本身了
,也就是说写作者们都面临着这个困境:无法现实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斯蒂芬·金很清醒,现实主义不过就是作者对待写作的态
度,用这个态度你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来,惊悚也好搞笑也罢,一个意思。这也是
对读者和现实的忠诚,因为作者的第一要务是推动故事发展,毕竟“人家付钱不是为了
纵容我自我陶醉的”。也就是说,不用写完了以后拿着作品说你看我这本书描写了什么
,凸显了什么,揭露了什么,最后表达了什么,只要你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写作,一切
都在纸上了。不管你的故事最终有多么荒诞不羁,读者都能看到你当初种下的那个核儿
,假如核儿没碎的话。在《受活》的后记里,阎连科先生也探讨过让人头疼的现实主义
。尽管以阎先生作品的题材而言,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畅销小说家,但在对待现实主义
的态度上,他竟然和金先生如此一致。“真实只存在于某些作家的内心”,所有故事的
核儿都在作家的心里,“来自于内心的、灵魂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强大的、现实主义
的”,作家要做的就是,尽量完整地把核儿发掘出来,不碰碎它折损它。阎先生说“这
就是写作中的现实,是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金先生说“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
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虽然对斯蒂芬·金而
言,写作不必考虑现实主义的问题,但他的实践经验至少也说明了一点,对于写作者来
说,现实主义本就不应该是一种视野上的限制,而应该是一种写作状态。
金先生的“现实主义写作”最关键的一点是放弃情节构思。对于从小接受400字(
小学)-600字(初中)-800字(高中)作文训练的人来说,要放弃情节设计绝对是颠覆
性的,因为所有老师评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构思不新颖,缺乏想象力”。怎样才
能做到不设计情节又十分新颖?为了证明自己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作者在严肃地表
明自己的写作态度之后,给大家准备了实战演习。“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
完全失去意义。”比如最有趣的情境通常可以用“如果”提问来假设一下:“如果吸血
鬼入侵了某个新英格兰小镇会发生什么?(《撒冷镇》)”,“如果一个年轻母亲和儿
子被一只狂犬病狗追着,困在他们的房车里,会发生什么?(《酷咒》)”。“如果”
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好的点子,就是因为我们问的问题太少了。不要再膜拜那些看不
见的想象力了,想写作的话,先从学习提问开始。有了问题你就去回答,跟着问题走,
别想别的。写作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描写,不是描述也不是评论,“我始终避免直
说‘那天安妮非常消沉抑郁,甚至想自杀’或是‘安妮那天似乎特别开心’。如果我非
这么明说给你,那么我就输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我能呈现给你一个沉默不语、
头发脏脏的女人形象,强迫症一般大吃糕饼糖果,然后由你来得出结论,安妮此时是出
于狂躁与抑郁交替周期中的抑郁状态,那么我就赢了。”
在166页还有全书为唯一一个正式的作业,练习以情境代替构思。作者描述了一个
《分居丈夫殴打(或谋杀)前妻》的故事,让大家把故事的主人公进行性别对调,要求
是“不要构思,直接讲故事——让事件发展和这种意料之外的角色倒错带着你往下走”
。你可以把这个练习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实践一下金先生讲的所有要
点,一稿关起门来天马行空自说自话,二稿敞开门来接受批评,中间再加上一个主题拷
问,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做完了练习如果觉得还不错,那么可以到www.
stephenking.com去留言,如果金先生觉得这个体验很有意思,他会亲自回复也说不定。
在这些实用写作指南的背后,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作者如何在太太的支持
下从洗衣房小工一路走到现在,比如如何和酗酒嗑药做斗争最后终于在家庭的帮助下战
胜了自己,比如如何通过写作战胜了死亡和病痛,重回人生。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
现实的困难,写作又何尝不是呢,金先生说,“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感情上的原因
也罢,想象力缺乏也罢,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有时候人就得硬着
头皮上,哪怕有时候做事力不从心,仿佛坐姿铲屎,使不上劲,但其实干出来的活还不
错”,这就是一个畅销小说家对所有写作者的鼓励,现实主义地生活,现实主义地写作
,面对真实的自己,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