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大才子VS江南佳丽:余杰的传奇婚恋 (作者:曾慧燕)
avatar
北大才子VS江南佳丽:余杰的传奇婚恋 (作者:曾慧燕)#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e*5
1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的“白领丽人”。
那一天,热爱文学的宁萱去逛出租书籍的小书店,站在柜台上问老板有什么“有意思”
的新书没有?没想到老板向她推荐的是《火与冰》,她一看,大概己被许多人租阅过的
缘故,书已被翻得有点破旧,好奇之下,她付了租金把书拿回家,这一读就再也放不下
,一直读到天黑,情绪跟著书中的文字喜怒哀乐。
*令自己吃惊的决定
她突然作了一个令自己吃惊的决定:给这本书的作者写封信,她要认识这个作者。
她在信中写道:“迄今为止,从未写过一封给陌生人的信,但王小波的死给了我极大冲
击,因他就是我曾经想要写信的人,而如今,信还在心里酝酿,人已渺然不知去向,我
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心与悔恨。世事喧嚣,人生寂寞,我一直以为,支撑我的生活动
力便是罗素所称的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而在这样的动力下生活注定是孤独,无尽的近于绝望的孤
独。我想,如果还有一双眼睛同我一起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了。因为王小
波,因为孤独,因为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我终于提起了笔,给你,沉重而真诚。最后,
我要告诉你,我是一个女孩,美丽,也还年轻”。
信写好后,因为不知道余杰的具体地址,宁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信封上写上“北京
大学中文系余杰收”的字样,投进了邮箱。
余杰收到这封寄自扬州的信后,看着信封上陌生的公司地址和有些模糊的“宁萱”的名
字,开始没有太在意,他收到这样的读者来信太多了。在北大校园的“家园”快餐厅,
他撕开了这封信,叫了一份快餐,边看信边吃,刚看了第一行,他就正襟危坐起来。后
来,余杰形容说:“这封信的内容像一颗小石子,准确击中了我的心脏,沉重得令人有
窒息的感觉。”
余杰决定给这个叫宁萱的女孩回一封信,当时他并没有想到,此举竟然改变了两个人的
生活。宁萱收到回信,看到信封上有北大标志的信封,先是心中一热,抽出信纸后,又
是心中一凉,因为信是打印的,她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打印的信件。但她还是看完了信,
她的想法改变了,“它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没有一处是随意的敷衍。”
余杰的第二封信就变成手写的了。从此,两人透过鸿雁互通款曲,谈论的都是一些沉重
而严肃的话题:大学时的军训,文革时的地下诗歌,鲁迅、俄罗斯诗人及《圣经》等。
在扬州与北京之间,两颗年轻寂寞的心灵在互相温暖着对方。
1999年10月2日,宁萱在这一天到医院拔了两颗智齿。回到家后,麻药的药性过去了,
伤口钻心的疼痛。第二天,疼痛减弱了一些,夜晚仍然睡不着觉,宁萱突然很想打电话
给余杰。余杰的手机号码在第一次通信时就告知了她,但她一直没有打,这次犹豫再三
,宁萱拨通了余杰的手机。突然一声粗暴的询问:“哪位﹖”宁萱吓了一跳,忙不迭地
挂了电话,心想,这声音怎么如此“震耳欲聋”?她又拨了一次,还是那声响亮的质问
,宁萱再次挂断电话。过了一会,宁萱的手机响了,她看了看显示屏,是余杰的手机。
对方说:“请问刚才谁打我手机?”宁萱说:“我是宁萱,你还记得我吗?”对方立刻
改变语气,显得有些紧张:“你怎么想到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宁萱有些委屈:“
你刚才的声音好吓人。”
余杰不好意思解释,因为自己的手机信号不好,说话时只好声音大一点。他告诉宁萱:
“你知道吗?今天是我26岁的生日,你刚好打来了电话,真是太巧了。”
*“这是上天的安排”
宁萱哪里知道余杰的生日,她给他打电话,仅仅因为牙疼。余杰后来告诉她,按照他的
性格,一般两次电话无人应答,他是不会再打电话去追问的,但不知为什么,这次神差
鬼使的,他破例按照手机上显示的号码打了过来。宁萱想,这是上天的安排,假如他不
理睬我的电话?假如他留的不是手机而是家中电话,而且又无法显示来电,后来的事情
可能都不会发生。
10月7日,余杰与宁萱第一次见面,地点是北大南门。余杰看到西北角站着一个高佻清
秀留短发的女孩,他们同时认出了对方。
余杰带宁萱去了“家园”餐厅,两人边吃边聊,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仿佛彼此已认识了
很久。饭后,余杰带宁萱去了自己在“稻香园”的家,在房间里聊了一会儿,余杰打开
计算机让宁萱看自己的文章,宁萱居然就在计算机上改起余杰的文章。“这个词用得不
对。”她说得斩钉截铁。余杰也承认宁萱的文笔比他的好,在描述他们的爱情故事《香
草山》中收录的宁萱的书信,就没有任何加工润色。
后来他们又去了一家叫“漂流木”的酒吧。那晚酒吧里很安静,轻柔的音乐,温馨的灯
光,两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某种情愫正在滋生。一晃10点半了,余杰送宁萱去
她住的宾馆。在大门口,宁萱淡淡地向余杰说了“再见”,就转身走进宾馆的大堂。余
杰内心有些失落,想握一握宁萱的手,但他不敢。回去的路上,一种莫名的寂寞困扰着
他,仿佛生命中的某一部分跟随而去。
余杰给宁萱写信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假如我建议你到北京,你会考虑吗?”宁萱
回信说:“我可以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宫殿还是贫民窟,我只需要一个
小小的条件——身边有一个真爱一辈子的人。”
*秀发为君留
2000年“五一”劳动节长假到了,宁萱写信给了余杰一个惊喜,她说:“虽然我不喜欢
坐飞机,但我还是要飞过千山万水来看你。我要尝试一下做稻香园女主人的味道。我喜
欢上了,就不走了。”
再次出现在余杰面前的宁萱,头发已经长了许多,不再是半年前第一次见面时的那种短
发式了。余杰想:“长发为君留。她的秀发是为我而留长的。”
到家了,他很自然牵着她的手上楼下楼,余杰问:“上次你为什么不让我牵你的手呢?
”宁萱嗔怪他说:“你怎么一点也不懂女孩子的心呢﹖好多时候,女孩说『不』,其实
是说『是』呀。”
7天假期很快就过去了。余杰送别宁萱时,问她什么时候再到北京?“在你需要的时候
,”宁萱说。
2000年7月,余杰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穿著硕士服装拍照留念的那一刻,他多么
希望远在千里之外的宁萱,此刻能在身边分享他的喜悦。之后,他去了早在4月份就与
他签了合同的中国文学研究所报到,但对方告诉他,手续被冻结了,没有人告诉他是什
么原因,堂堂的北大硕士生,当时已出了八、九本作品集,突然尝到被人“扫地出门”
的滋味。
当晚,余杰把这“坏消息”告诉了宁萱。宁萱没有丝毫的犹豫,她说:“我等待了一年
的契机终于来临了,当你遇到艰难困苦时,正是我要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她决心要与
余杰分担命运的坎坷,共度未来人世的沧桑。
她对余杰说:“两个人要真正相爱,其艰难程度,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其容易程
度有时也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我想如果我们用爱、自由和美来抗拒暴雨、抗拒狂风、
抗拒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第二天,宁萱辞职,老板很惊讶,要加薪挽留她。宁萱说,辞职与薪水无关,她要到北
京去“投奔爱情”。
宁萱提着两只箱子到了北京。一对有情人,2001年的春节在余杰的家乡举行了简朴的婚
礼。
“你出现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伊甸园。”
avatar
e*5
2
林达
我见过一次余杰。
2003年冬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资料。当时适逢服务中心成立四
十周年纪念活动,我顺便帮着做点海报设计等杂事,也听演讲,见到不少国内外学界名
人、学术泰斗。并不觉得这些热闹和自己有太多关系,过后回到乡下的家,大多见过的
名人,都速速忘记了。
临走却有件事情给我留下较深印象。那是最后一天,朋友对我说,晚上龙应台要来演讲
,演讲前东道主要请她吃饭,朋友受邀也邀我同去。久闻龙应台大名,煞是好奇,就高
兴跟去了。席间都是能说的,我不必说、可以多吃,还满足了近距离观察龙应台的好奇
心。原来以为,在台湾民主化之前一把把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总是个强人,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可眼前龙应台完全不是:被一群陌生人关注,她并不自在;对下面的演讲,
她好像还有点紧张。
会场是在中大邵逸夫堂过厅,并不大。这是中大无数讲座中的一个。东道主为打开学生
视野,请出名家,周五下班后,再为学生举办沙龙式讲座。据朋友介绍,龙应台这样的
名人来,学生应该趋之若鹜,可惜事前宣传不够,这次只六十来个学生。另外,还有七
、八个恰好撞上的外来访客,其中就有余杰。我原来就听说过他,那天下午遇到,我们
只匆匆交换联系信箱,并没有时间聊。
龙应台讲自己在台湾“文人参政”的体会,补充了我对台湾的了解,很有收获。提问她
也回答得从容。屋子中间有架钢琴,其间还有个女生为大家演奏,可见东道主营造气氛
的苦心。不久,我见旁边的余杰高高举起手来,向龙应台提了令大多数人意外的问题,
大意是:你为什么只批评台湾政府而不批评大陆政府?为什么不写文章评论“六·四”
?问题显然令东道主尴尬:问题和演讲无关,纯属个人批评,如同主人请了贵客,又当
众给客人难堪。主持人陪着小心问:能不能跳过这个问题?立即有人反对。
龙应台表示愿意答,她提到自己分别用中英文写过有关六·四文章,可能余杰还没机会
看到。关于是否批评大陆政府,她说,今天的听众提问都局限在演讲内容,并没有机会
牵出这个话题;假如泛指以往,她并没有回避批评,但也确有顾虑:身处大陆之外,批
评得再尖锐,自己也没有危险,如此反而犹豫,不愿轻易“表现勇敢”充当英雄。接下
来短暂休会时,余杰离开了。看得出他没被说服,周身是情绪。散会已是深夜,第二天
一早我就离港返美,还没到家,信箱里已有一封余杰来信,原来是继续批评龙应台的长
文。我也不知如何回信好。当时余杰已是基督徒,我只是泛泛提醒:基督徒当以谦卑为
本。他没有回信。
再往后这十年,断断续续看到他的消息:时而引出争议,时而有新文新书问世。我想,
余杰年轻,因才华而气盛,定会渐渐成熟,我没有太多关注,自己距离外部世界本来就
远。
今年回国,听到余杰最新消息,吃了一惊。这新消息其实是旧闻,是去年年底的事情,
他被抓,被以最残酷方式羞辱殴打,很严重。今年年初“出来”,沉寂很久。待他的故
事一点点外传,已是过去近一年的旧事,可对听的人来说,居然是新闻。此刻回想香港
往事,当时没把他的险境看作不可忽略的背景,可能不够公允。
在这里回忆和余杰的短暂接触,想说的是,一个你见过的人,有过一次交换意见,他出
事,感觉就会很不同,你会难以置身事外。
可是,好像“出事”要变成常态。在香港见过冉云飞,我不善言词,就没聊几句,只记
得他圆圆脑袋笑容有点天真,听说是个喜欢琢磨四川历史的读书人。对他一直有点愧疚
:那天他演讲,我因急事和朋友一起中途退场,本以为有机会道歉,他却再没出现。我
们没有联系。那天有朋友写来一句说:冉云飞被“请喝茶”了。我回说喝就喝吧。心想
喝茶他都喝惯了吧。后来上网一看是刑拘,就差点就跳起来,开始在网上焦灼地跟踪进
展,幸好最后看他平安回家。我还遇到过艾晓明,本来远观她的劲头,也以为她是个“
强人”,结果,看到一个极天真开朗简单的人,我们投缘,也聊得多点,惦记就深。前
一阵,她麻烦连连,中山大学的住处,锁眼被人灌了胶水,还骚扰不断。究其原因,还
是她写文章拍纪录片冲过了界限,一个主要动因,是她的好友谭作人莫名其妙被判了五
年。
我和朋友一直对艾晓明软硬兼施,试图拖住她至少留在原地不再往前。我们明说了:不
是为你,你要是冲进牢去,不是逼我们做朋友的去为你呼叫?岂不是拖我们下水?你凭
什么改变我们的轨迹,我们原本可是想当一辈子俗人的。可是,料艾晓明会说,谁拖了
我啊?不见得回她说,是谭作人。我们只好哑口无言。
顺便说说,跟着艾晓明冲过线的,还有个年轻女士,据说她原来一直拍着一点不犯忌甚
至有点小资的文化片,只是阴差阳错,和谭作人夫妇做了朋友,就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的情况下,被命运一把拍过了线,结果自己也沦为绑架殴打的目标,这一来,更没有了
回头路。
不止是熟人,还有未曾谋面的,也会觉得忘掉很难,我在艾晓明纪录片里看到谭作人,
他的来路,他的父母和生活轨迹,我再熟悉不过,平平凡凡一个人,置换一下,也可能
就是你我;还有张洁平报道的嘎玛桑珠,他和他的妻子,你没法忘记,说起来,我们都
干看着,无能为力;还有,海莱特·尼亚孜,试图预防暴力冲突,却反被判了重刑;还
有陈光诚……他们都有亲人、朋友和族人。他们四周的一圈人,都被从正常的生活中拖
离,猝不及防,身不由己。
我看着谭作人十九岁的女儿,穿着印有她爸爸头像的T恤衫,一个人出去“散步”,不
就因为这是她爸、她无以躲避;她的同学打气说,“谭爸爸加油”,不就是看到同窗好
友家里有难,不可能不关心;而这位“谭爸爸”,不就是想到倒在豆腐渣校舍下的孩子
,心有不忍、想给他们留个名:那是他的家乡,那是他的乡亲。
我想说的是:再温和不介入现实政治的人,在某种情况下都会无法置身事外。 这只是
人之常情。
我想,余杰事件是一个标志。因为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介书生。事情可以如此发生,而
且发生在京城,他可以被暴力碾压,碾压得无所顾忌,这是一个残酷现实的标志。以此
可以推想外省、推想边地、推想为什么山东临沂公路的那条生死线可以久久存在,也可
以推想专制和法西斯化的孪生关系可能走到哪一步。
对社会稳定最具杀伤力的,是司法不公。它会毁掉人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基本信任,在
少数民族地区,更无疑会带来种族仇恨和族裔冲突。而镇压其实是对法治的彻底抛弃。
在海莱特·尼亚孜被判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再一次指出司法不公的危害。而现在,一
系列绑架殴打,发展到余杰事件,正在嘲笑此类天真:早已不谈司法,也不是文革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是无须费力寻找任何罪名和借口,黑进黑出,对异议者干脆
以暴力直接扼杀了之。
我曾经写过,纳粹的崩溃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假如它不打出去,只是关起门来,悄
悄建立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犹太人唯有死路一条、任人宰割。
法治是对一个现代国家的衡量标准。假如是知识不够经验不足而导致司法不健全,可以
逐步完善;如果是决心摒弃法治,横下心来把一个公民群体彻底置于法律保护之外、任
权势宰割,那是纳粹德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这样的国家,歌舞升平下,没有人真正
安全。
真快,2011年即将过去,2012年即将来临。
送旧迎新,自不该扫兴。可在此岁末,面对余杰事件, 我只能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
请不要忘记,中国改革身后,尚存巨大阴影:我们有许多宪政专家和学者,可时至今日
,“专政”二字,还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它毫发无损,仍纹丝不动。
《阳光时务》第九期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j*n
3
林达的IQ/EQ都很高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林达
: 我见过一次余杰。
: 2003年冬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资料。当时适逢服务中心成立四
: 十周年纪念活动,我顺便帮着做点海报设计等杂事,也听演讲,见到不少国内外学界名
: 人、学术泰斗。并不觉得这些热闹和自己有太多关系,过后回到乡下的家,大多见过的
: 名人,都速速忘记了。
: 临走却有件事情给我留下较深印象。那是最后一天,朋友对我说,晚上龙应台要来演讲
: ,演讲前东道主要请她吃饭,朋友受邀也邀我同去。久闻龙应台大名,煞是好奇,就高
: 兴跟去了。席间都是能说的,我不必说、可以多吃,还满足了近距离观察龙应台的好奇
: 心。原来以为,在台湾民主化之前一把把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总是个强人,兵来将挡,

avatar
j*p
4
余杰老婆很漂亮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呀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j*n
5
照片上看确实还可以,不过和刘瑜蒋方舟或者高小松杨振宁的爱人们放一起看,都是属于
气质型吧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余杰老婆很漂亮的
: 红袖添香夜读书呀
:
: ”

avatar
g*y
6
很早就读过余杰的一些文字,觉得挺好。我还打印出来给我爸看过,他眼睛不好,不怎
么看书,但是这个扫了一眼,就接着读完了,说: 这个年轻人挺有思想。不过后来没怎
么听说了,可能就是因为被抓起来了。有印象好象国内还是bbs有段时间流行申讨他,
忘了是说他太愤青还是亲美。
没想到还有段浪漫故事,还写成书了,回头找来读读。
avatar
i*h
7
因为王小波, 喜欢上余杰
不能不感叹一下人生的黑色幽默
avatar
x*i
8
想起偶高中时每次体育课都想逃课跑到校图书馆翻余杰的书~~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wh
9
我也觉得他早先的文字很敏感而有激情,也有。我还写过长篇评论,题目是“一個同齡
人的閱讀”,小标题是理想、现实、怀旧、爱情、文学与现实、反叛……他和葛兆光钱
理群葛剑雄等等都很关心读书人的入世问题。贴个当时写的文章结尾,都是好大的理论
问题,都是年轻人最感痛心的。余杰现在还在痛心着;我好像已经麻木了……
讀余杰書﹐猶如讀我們這一代朝聖般的心路歷程。我也痛感過麻木又不安的現實﹐也痛
心於從容﹑樸素﹑專一的失落﹐更讚同“千萬別把人當神”的疾呼。底層體驗與理想追
求﹑進入現實與反叛(脫離)現實﹑文以載道與審美獨立等是余杰的矛盾﹐也是每個學人
的矛盾。至于急切而又模糊的思想﹐懷疑一切背後的自我肯定的盲點﹐更是似曾相識。
抽屜文學原不準備公開﹐現卻暴露於光天化日下的市場﹐終逃不過無所不在的媒介和無
可避免的闡釋時代。我的主要觀點是﹕文學與現實不能混為一談﹔文學主要是一種理想
﹐具有不可避免的精神殘缺﹔文學無法載道﹑救世(有願望而無實際功能)﹔作家與作品
不能混為一談﹔文學不能與生命同構﹔文學是否等同學術﹐學術能否與生命同構﹐存疑。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早就读过余杰的一些文字,觉得挺好。我还打印出来给我爸看过,他眼睛不好,不怎
: 么看书,但是这个扫了一眼,就接着读完了,说: 这个年轻人挺有思想。不过后来没怎
: 么听说了,可能就是因为被抓起来了。有印象好象国内还是bbs有段时间流行申讨他,
: 忘了是说他太愤青还是亲美。
: 没想到还有段浪漫故事,还写成书了,回头找来读读。

avatar
r*b
10
烂漫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g*y
11
你想复古?还是台湾朋友用了你的机器。怎么都是些繁体字?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他早先的文字很敏感而有激情,也有。我还写过长篇评论,题目是“一個同齡
: 人的閱讀”,小标题是理想、现实、怀旧、爱情、文学与现实、反叛……他和葛兆光钱
: 理群葛剑雄等等都很关心读书人的入世问题。贴个当时写的文章结尾,都是好大的理论
: 问题,都是年轻人最感痛心的。余杰现在还在痛心着;我好像已经麻木了……
: 讀余杰書﹐猶如讀我們這一代朝聖般的心路歷程。我也痛感過麻木又不安的現實﹐也痛
: 心於從容﹑樸素﹑專一的失落﹐更讚同“千萬別把人當神”的疾呼。底層體驗與理想追
: 求﹑進入現實與反叛(脫離)現實﹑文以載道與審美獨立等是余杰的矛盾﹐也是每個學人
: 的矛盾。至于急切而又模糊的思想﹐懷疑一切背後的自我肯定的盲點﹐更是似曾相識。
: 抽屜文學原不準備公開﹐現卻暴露於光天化日下的市場﹐終逃不過無所不在的媒介和無
: 可避免的闡釋時代。我的主要觀點是﹕文學與現實不能混為一談﹔文學主要是一種理想

avatar
i*t
12
鲁迅纪念刘半农的文章里,说上海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思想。四川的才子也
有么?俺们北方才子,顶多希望在夜读之余,翠花给来碗贼拉夜壶地拴侪白右。。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余杰老婆很漂亮的
: 红袖添香夜读书呀
:
: ”

avatar
i*t
13
这个家园是哪里?为什么不去药膳?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j*n
14
那天在哪看到一篇文章说这添香本来是很隐晦的一个说法
文人的想象力。。

【在 i*********t 的大作中提到】
: 鲁迅纪念刘半农的文章里,说上海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思想。四川的才子也
: 有么?俺们北方才子,顶多希望在夜读之余,翠花给来碗贼拉夜壶地拴侪白右。。

avatar
j*p
15
难道是王小波在红拂夜奔里李卫公写回忆录的情节?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天在哪看到一篇文章说这添香本来是很隐晦的一个说法
: 文人的想象力。。

avatar
j*p
16
不知道这个是谁写的。
余杰移民美国,可能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家庭吧
其实他可以跑到上海去的,上海的国保比北京的要文明很多,脱裤子吊打这样的事情做
不出来。
不知道余杰到美国后会定居哪里,他和马里兰那里的一个华人教会关系密切,可能会在
那里住下来。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年輕的時候很貧窮,經常被家鄉的流氓欺負。有一次,他
又遭到一群流氓圍攻。帶頭的人侮辱韓信,要韓信從他的胯下爬過去。韓信知道自己不
是他們的對手,無法反抗。為了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損失,他決定按對方的說話做,從
對方的胯下爬了過去。當時在場的人,都認為韓信是懦夫,一齊恥笑他。小时候读到这
个成语时,非常敬佩韩信忍受屈辱的过人能力。大丈夫能屈能伸,照样英雄盖世嚒。
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胯下之辱有了新的版本,大陆自由写稿人余杰前几
天去国赴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杰谈到了他申请出国的经过。他先向监视他的警察提
出去美国的愿望,未被批准。但他不停提,后来有所松动,说圣诞节后可能可以。余杰
在12月初就办好了签证,买好了飞机票。但是到1月初仍没有消息,于是他找他们谈,
表示不管他们是否批准,“这次他一定会在那一天到机场去,”如果他们不准他离开,
他会想其它途径,包括像廖亦武一样从边境离开,甚至也不排除像1989年六四镇压后异
议人士方励之,到美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1月10日,他离开中国的前一天,北京市
公安局刘姓副局长,也是北京市的国保负责人,找他谈话,表示同意他出国,但他必须
写一张保证书,“保证不参加政治组织、不写批评中共政治局9常委的文章、不做有损
国家利益的事情等。”余杰没有选择,他明明知道只要不杀人放火,遵守美国法律,他
可以从政,写自己想写。这张保证书明目张胆侵犯了他的做人权益,他还是毫不犹豫地
签了下去。这与韩信的胯下之辱相比,余杰所承受的屈辱要来得更沉重。
执政党用胯下之辱来为余杰送行,无非要传到一个信息: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我
再如何混蛋、如何狗屎、如何流氓,你不仅不敢怒形于色,还得俯首听命照我说的去做
。可见,任何下三滥的手段,一旦独裁者拿来使用,无不被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古时
胯下之辱,只是让韩信辱得无颜面而已,而今天中共迫使余杰签保证书,不仅仅要羞辱
他,还以此要挟他,跑出红色江山也得给我夹紧尾巴做人,如胆敢把签的字抛入脑后,
我就抖出来叫你名誉扫地。中共的招数毒极,其实效力差得等同无用功,这些年来被国
保护送上机的异见人士,哪一个不过口头或书面的保证书这一关,可哪一个把它当真的
,飞机一落地,齐刷刷地站到了反对专制独裁的阵营。
大凡陷入魔窟,在小命朝不保夕的空间里,与刽子手达成的所有协议都是逆来顺受
,违背自己愿望的,不公正也不合法。余杰同一群没有底线的公安周旋,早日脱离魔掌
是他的唯一目标,视死若归、活着要争一口气的英雄范儿就显得苍白,毫无价值。保证
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卖身契”,中共就是想通过这份卖身契,终生掌控签字人:生为
独裁奴役,死为独裁冤魂。
事实偏偏与中共的如意算盘打不到一块,在美国生活就是跟着奥巴马过日子,天朝
、美洲,地球的正反面,中共除了来交钱买国债,一切与它无关,保证书既无实践价值
更无法律效用。余杰的签字就当签在一张废纸上。余杰在接受采访的最后宣布,他在中
国受酷刑、不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写下的文字,包括这份保证书,全部作废。他表示,他
会继续十几年来对中共专制暴政的批判。
韩信接受胯下之辱,发奋进取,终于成为一代功臣。余杰走出胯下之辱,告别恐惧
,来到自由世界,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精辟的揭露和批判独裁的文章。

【在 i*********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家园是哪里?为什么不去药膳?
:
: ”

avatar
i*t
17
这个看着像中宣部的人写的。

【在 j**p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这个是谁写的。
: 余杰移民美国,可能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家庭吧
: 其实他可以跑到上海去的,上海的国保比北京的要文明很多,脱裤子吊打这样的事情做
: 不出来。
: 不知道余杰到美国后会定居哪里,他和马里兰那里的一个华人教会关系密切,可能会在
: 那里住下来。
: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年輕的時候很貧窮,經常被家鄉的流氓欺負。有一次,他
: 又遭到一群流氓圍攻。帶頭的人侮辱韓信,要韓信從他的胯下爬過去。韓信知道自己不
: 是他們的對手,無法反抗。為了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損失,他決定按對方的說話做,從
: 對方的胯下爬了過去。當時在場的人,都認為韓信是懦夫,一齊恥笑他。小时候读到这

avatar
j*p
18
中宣部跳槽大纪元
可能是这个履历

【在 i*********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看着像中宣部的人写的。
avatar
j*n
19
文章里有个笔误,说他博士毕业
余杰有三件事不爽
被人抓出文章有问题
就业时气急败坏
利用基督教
感觉是喜欢激动容易把自己逼急的性格
赛车手韩寒似乎要成熟得多
蒋方舟未来会怎样,不知道,梁文道那些人到处找当代鲁迅,男女老少不限



【在 e**5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才子”余杰与“江南佳丽”宁萱(本刊注:即刘敏)从相识、相恋到结合的经过
: ,既浪漫又传奇,他俩的情缘源自余杰的成名作《火与冰》,他把与宁萱的爱情故事,
: 写成长篇小说《香草山》。他说:“书中涉及我个人生活的部分,几乎全是真实的。”
: 有趣的是,由于余杰擅做四川回锅肉,宁萱的拿手好菜则是扬州狮子头,外界戏称两人
: 的结合是“四川回锅肉与扬州狮子头的最佳组合”。
: 1999年6月,24岁的江南姑娘宁萱在扬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到处都是余杰的畅销书《
: 火与冰》,宁萱最初压根没想到要“捧场”,因出版商基于商业考虑,将那本书设计得
: “花里胡哨”的,封面上还醒目地印着“抽屉文学”、“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及“
: 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等宣传语句。宁萱对书一向较挑剔,她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那
: 年刚大学毕业,在扬州一家香港独资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升为部门经理,成为令人羡慕

avatar
e*5
20
好象有几个姓特别出大文人
比如余, 葛, 钱
那些大姓, 王啊李的, 都是做生意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他早先的文字很敏感而有激情,也有。我还写过长篇评论,题目是“一個同齡
: 人的閱讀”,小标题是理想、现实、怀旧、爱情、文学与现实、反叛……他和葛兆光钱
: 理群葛剑雄等等都很关心读书人的入世问题。贴个当时写的文章结尾,都是好大的理论
: 问题,都是年轻人最感痛心的。余杰现在还在痛心着;我好像已经麻木了……
: 讀余杰書﹐猶如讀我們這一代朝聖般的心路歷程。我也痛感過麻木又不安的現實﹐也痛
: 心於從容﹑樸素﹑專一的失落﹐更讚同“千萬別把人當神”的疾呼。底層體驗與理想追
: 求﹑進入現實與反叛(脫離)現實﹑文以載道與審美獨立等是余杰的矛盾﹐也是每個學人
: 的矛盾。至于急切而又模糊的思想﹐懷疑一切背後的自我肯定的盲點﹐更是似曾相識。
: 抽屜文學原不準備公開﹐現卻暴露於光天化日下的市場﹐終逃不過無所不在的媒介和無
: 可避免的闡釋時代。我的主要觀點是﹕文學與現實不能混為一談﹔文學主要是一種理想

avatar
B*n
21
說添香很隱諱的可能鼻子有些不通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天在哪看到一篇文章说这添香本来是很隐晦的一个说法
: 文人的想象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