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1 楼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琴从诞生伊始起就站在了酒的对立面的。《礼记》云:“舜做五弦
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到底是不是舜这位有四个眼珠子的圣王发明了琴,
当然是不可考的事情,但是琴的出现可以让劳动人民五讲四美三热爱,却大抵是古人所
公认的。
一段木头,几根丝弦,怎么就有能力让凡人变成君子?根据《礼记》的理论,琴弦发出
的声音多为哀声,哀声可以让人向往廉洁,而一个廉洁的人则必有远大志向,因此大家
受到琴声的熏陶,就会想做忠臣。难怪《吕氏春秋》说,孔子的弟子密子贱担任单父行
政长官的时候,没有安排城管,只是自己在政府大楼弹琴,足不出门,单父就自然地被
管理得非常的和谐了。
而酒固然承载着中国文化逍遥率真的一面,但从一开始就是乱性之物。话说仪狄造酒,
一下子就让另一个圣王禹醉了过去。从宿醉中醒来后的禹心有余悸地说了一句名言:“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以商纣为代表的历代昏君们为禹的预言做了完美的注解。
一治一乱,琴和酒似乎就是阴阳两极。不过中国文化的妙处就在于,阴阳是可以调和的
,从汉末起,不少好弹琴者就好饮酒。金庸笔下昆仑三圣之一的何足道,曾经弹过焦尾
琴。而焦尾琴相传就由东汉末年的蔡邕所造。当时正流浪到吴地的蔡邕偶然遇人烧梧桐
木做饭,听见木头在火中噼啪作响,知道这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赶紧从火中将木头救
出,便有了著名的焦尾琴。蔡邕于琴的造诣可谓极深,而他同时也是个知名的酒鬼,曾
经有饮酒过百斤而醉倒路旁的记录。
酒鬼可以抚一手好琴,但这通常都是在清醒之时,因为酒后抚琴却会让琴声平添杂音。
蔡邕的邻居都知道他好酒,有一次家有好酒就邀请蔡邕来饮。结果蔡邕到了邻居家门口
,却回去了。邻居问他溜走的原因。蔡邕说,你们请我喝酒,为何有杀我之心。原来,
蔡邕去的时候,邻居们已经开喝了,有人恰好趁着酒兴在弹琴。弹琴者看见大堂上有螳
螂在捕蝉,醉意朦胧中心里担心螳螂到底能否把蝉抓住,手上流出的琴声便有了杀气。
看来,抚琴需要心静,这才是琴之所以修身的关键所在。
酒与琴的完美结合,体现在魏晋时的嵇康和阮籍身上。嵇康和阮籍都是著名的酒徒。写
有《酒会诗》和《酒赋》的嵇康醉倒时如歪倒的玉山,可见是个酒喝多就脸发白的人。
他对于琴酒的密切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泣。
”这都是因为酒能让人喜怒,从而让琴失去原本应有的清静。好酒之人往往真性情,酒
喝多了的嵇康得罪了人,最后被人陷害,临死前奏了一曲《广陵散》,这一幕潇洒的悲
凉早就被世人所熟知。只是不知道绝响之前,嵇康有没有痛饮一杯。
论酒瘾,阮籍比嵇康更胜一筹。阮籍世称阮步兵,他之所以要求当步兵校尉,就是因为
步兵营里藏有好酒。关于阮籍醉酒的故事,可以说上一箩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之时也照
样饮酒吃肉。同时阮籍在琴艺上也丝毫不比嵇康逊色。“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无疑是阮籍用弹琴来治疗失眠的证明。
正是在阮籍手中,古琴与酒有了不朽的结合,那就是其所写的著名古琴曲《酒狂》。《
酒狂》载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明代与晋朝相去甚远,该曲为阮籍原作的可能性当然
微乎其微,但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愿意相信阮籍是《酒狂》的主人,因为曲子中的神韵
,在配上阮籍的神奇一生后方能更加地感人。
《酒狂》是一首短曲,采用少见的三拍,其中五个阶段循环渐进,手法并不复杂,节奏
变化却不小,听来有酒醉摇晃之感。想来酒醉之人,要抚上一曲《潇湘水云》这样的长
曲总是有难度的,短而劲,这才是因酒而狂的琴人。若干年前大陆音乐家赴台湾演出,
更有人将《酒狂》改编成交响乐,并且说此曲非酒后演出不得尽其兴。
一般都认为《酒狂》表现了阮籍对于当时司马氏黑暗统治的不满。阮籍与时不合,敢怒
却不敢言,因而只能依靠酗酒作乐,《酒狂》正是反应了阮籍这样的心情,寄托了他的
志向。《神奇秘谱》说“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
得之。”如此说来,酒终究不是流淌在阮籍血管中的血液,《酒狂》更不是一个酒鬼的
自白和宣言,而是通过酒这件外套,掩盖住了内心对凡夫俗子的鄙视和对自己成为君子
的渴望。那么,《酒狂》在兜兜转转之后,居然回归到了舜造古琴的初衷——以琴声成
圣贤。
这,大约也是魏晋以降琴与酒往往并提的原因。唐代诗仙李白写有《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个是
狂客,一个是幽人,两人不但酒逢知己千杯少,琴也遇上了知音,听上一晚还未足。琴
和酒,就这样慢慢成为了雅俗共赏求知音的传统。只靠琴声得来的知音,也许会像伯牙
、子期那样,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高雅得不够真实。我们这些活在尘世中的凡人,内心又
有些追求“道”的梦想,正不妨在浮白之余,抚上一曲《酒狂》。
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到底是不是舜这位有四个眼珠子的圣王发明了琴,
当然是不可考的事情,但是琴的出现可以让劳动人民五讲四美三热爱,却大抵是古人所
公认的。
一段木头,几根丝弦,怎么就有能力让凡人变成君子?根据《礼记》的理论,琴弦发出
的声音多为哀声,哀声可以让人向往廉洁,而一个廉洁的人则必有远大志向,因此大家
受到琴声的熏陶,就会想做忠臣。难怪《吕氏春秋》说,孔子的弟子密子贱担任单父行
政长官的时候,没有安排城管,只是自己在政府大楼弹琴,足不出门,单父就自然地被
管理得非常的和谐了。
而酒固然承载着中国文化逍遥率真的一面,但从一开始就是乱性之物。话说仪狄造酒,
一下子就让另一个圣王禹醉了过去。从宿醉中醒来后的禹心有余悸地说了一句名言:“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以商纣为代表的历代昏君们为禹的预言做了完美的注解。
一治一乱,琴和酒似乎就是阴阳两极。不过中国文化的妙处就在于,阴阳是可以调和的
,从汉末起,不少好弹琴者就好饮酒。金庸笔下昆仑三圣之一的何足道,曾经弹过焦尾
琴。而焦尾琴相传就由东汉末年的蔡邕所造。当时正流浪到吴地的蔡邕偶然遇人烧梧桐
木做饭,听见木头在火中噼啪作响,知道这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赶紧从火中将木头救
出,便有了著名的焦尾琴。蔡邕于琴的造诣可谓极深,而他同时也是个知名的酒鬼,曾
经有饮酒过百斤而醉倒路旁的记录。
酒鬼可以抚一手好琴,但这通常都是在清醒之时,因为酒后抚琴却会让琴声平添杂音。
蔡邕的邻居都知道他好酒,有一次家有好酒就邀请蔡邕来饮。结果蔡邕到了邻居家门口
,却回去了。邻居问他溜走的原因。蔡邕说,你们请我喝酒,为何有杀我之心。原来,
蔡邕去的时候,邻居们已经开喝了,有人恰好趁着酒兴在弹琴。弹琴者看见大堂上有螳
螂在捕蝉,醉意朦胧中心里担心螳螂到底能否把蝉抓住,手上流出的琴声便有了杀气。
看来,抚琴需要心静,这才是琴之所以修身的关键所在。
酒与琴的完美结合,体现在魏晋时的嵇康和阮籍身上。嵇康和阮籍都是著名的酒徒。写
有《酒会诗》和《酒赋》的嵇康醉倒时如歪倒的玉山,可见是个酒喝多就脸发白的人。
他对于琴酒的密切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泣。
”这都是因为酒能让人喜怒,从而让琴失去原本应有的清静。好酒之人往往真性情,酒
喝多了的嵇康得罪了人,最后被人陷害,临死前奏了一曲《广陵散》,这一幕潇洒的悲
凉早就被世人所熟知。只是不知道绝响之前,嵇康有没有痛饮一杯。
论酒瘾,阮籍比嵇康更胜一筹。阮籍世称阮步兵,他之所以要求当步兵校尉,就是因为
步兵营里藏有好酒。关于阮籍醉酒的故事,可以说上一箩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之时也照
样饮酒吃肉。同时阮籍在琴艺上也丝毫不比嵇康逊色。“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无疑是阮籍用弹琴来治疗失眠的证明。
正是在阮籍手中,古琴与酒有了不朽的结合,那就是其所写的著名古琴曲《酒狂》。《
酒狂》载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明代与晋朝相去甚远,该曲为阮籍原作的可能性当然
微乎其微,但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愿意相信阮籍是《酒狂》的主人,因为曲子中的神韵
,在配上阮籍的神奇一生后方能更加地感人。
《酒狂》是一首短曲,采用少见的三拍,其中五个阶段循环渐进,手法并不复杂,节奏
变化却不小,听来有酒醉摇晃之感。想来酒醉之人,要抚上一曲《潇湘水云》这样的长
曲总是有难度的,短而劲,这才是因酒而狂的琴人。若干年前大陆音乐家赴台湾演出,
更有人将《酒狂》改编成交响乐,并且说此曲非酒后演出不得尽其兴。
一般都认为《酒狂》表现了阮籍对于当时司马氏黑暗统治的不满。阮籍与时不合,敢怒
却不敢言,因而只能依靠酗酒作乐,《酒狂》正是反应了阮籍这样的心情,寄托了他的
志向。《神奇秘谱》说“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
得之。”如此说来,酒终究不是流淌在阮籍血管中的血液,《酒狂》更不是一个酒鬼的
自白和宣言,而是通过酒这件外套,掩盖住了内心对凡夫俗子的鄙视和对自己成为君子
的渴望。那么,《酒狂》在兜兜转转之后,居然回归到了舜造古琴的初衷——以琴声成
圣贤。
这,大约也是魏晋以降琴与酒往往并提的原因。唐代诗仙李白写有《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个是
狂客,一个是幽人,两人不但酒逢知己千杯少,琴也遇上了知音,听上一晚还未足。琴
和酒,就这样慢慢成为了雅俗共赏求知音的传统。只靠琴声得来的知音,也许会像伯牙
、子期那样,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高雅得不够真实。我们这些活在尘世中的凡人,内心又
有些追求“道”的梦想,正不妨在浮白之余,抚上一曲《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