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坑:北京男人#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x*n
1 楼
有些二叔想挖地域坑又怕伤人品,有些墨酥说要挖地域坑又没时间(灌水太忙)。这肿
么好,少不得我老胳膊老腿的,亲自来挖。
***********************************************************
说起北京男人我就想起小老板,一说起小老板我就想起北京男人。也许因为他是我生平
第一个真正打过交道的北京男人,也许那是一个我特别依赖stereotype的时代,总之年
轻时种下的印象,又没有机会得到彻底的颠覆,历久弥新,就这么在记忆里定了格。
小老板是我大学毕业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 一家港资小作坊的老板。说他“小”,是
因为他的头上还有大老板,一个瘦小精明的台湾人,在香港居住,在北京做生意,也是
一个有趣的人,等我挖台湾人这个地域坑的时候,再慢慢说他。
现在想来,小老板的小里头,大概还有别的含义。我那个时候二十出头,他也就大我4
,5岁的样子,其实也就是个大男孩。大男孩在小作坊里行政地位颇不低,除了大老板
和老板娘就是他了,手底下加上秘书勤杂工司机也有10来号人。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
分是他本科同学,跟他们摆老板谱似乎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
各种北方人才有的江湖术语,比如开口就是“TMD”,前缀是“Kao”,后缀是“孙子”
,以显彼此非同寻常的亲密。
因此他的label里面的小,似乎比老板二字更鲜明。象少年登基的天子,生怕别人因为
他年轻随和忽略了他位高权重的事实,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醒大家他在公司两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地位,以及非凡的见识。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听从前辈教导,宁可扮猪被老虎吃,也不要扮老虎被猪吃(太丢人了
),当真是如履薄冰,比林黛玉进贾府还蹑手蹑脚,一进公司就赶着小老板叫“赵先生
”,他一听脸上就浮起了又得意又嘲讽的暧昧笑容。按照我当时理解的职场生存法则,
只要他不说“别这么客气,跟他们一样叫我赵老三就好了”,我就不能改口,偏偏他
从来不说,只是笑。
于是我就这样别别扭扭地称呼他“赵先生”,一开口自己先脸红了一大半,他也一边暧
昧地笑,一边坦然地接受,这么持续了差不多大半年,直到他又招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女
孩子钱二妹,我听着钱二妹毕恭毕敬别别扭扭地称呼他“赵先生”,他同样暧昧地笑纳
,突然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职场新人了,豪气顿生,痛下决心,再也不叫他赵先生了。
他面试钱二妹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半掩着,我送文件路过,听他语重心长声音洪亮地跟
人家说“我这里面试过的名校毕业生多了去了,比如某某大学(我想他是在说他的本科
同学们,面试地点十有八九是他们学校门口的小饭馆),还有某某大学(那一定是说的
区区在下)……”我听了后心情很复杂,这么高明的自我形象塑造,几分真,几分假,
让我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我的母校那种昨日黄花,居然被他这么一个中
国“唯二”名校出身的人宽容的称作“名校”,我觉得沾了好大的光,莫名感动。
小老板平时的作风土洋结合。一方面他毕竟是外资公司的老板,出入亮晶晶香喷喷的写
字楼,少不了沾上些洋派。另一方面他是北京人,有别于那些上大学才进大城市坐地铁
的泥腿子,非但是北京人,还是四中人,其中的优越感,好比四合院里熏陶出来的幽雅
气质,不是港台暴发户们仅凭美钞阿玛尼和夏奈尔就能够打败的。
他常年穿西装打领带,最多casual Friday的时候穿polo。他的身材不是典型的中国书
呆子那种细胳膊细腿的豆芽型,因此西装穿在身上还算得体。他四肢匀称,面孔红润,
无奈在公司里面地位太高招人嫉恨,秘书们跟我们描述他的外表时只说他“腰长跟裤长
一样,还有两团高原红。”
小老板开会的时候很少带北京腔,喜爱夹英文,不过V,W不分 --- 这点倒是非常北京
。他口若悬河,偶尔语塞,习惯性地拉领带上那个结,伸伸脖子,表情庄严,好像妙语
连珠被这个该死的结给勒回肚子里了。这个习惯很可能是跟在澳大利亚喝过洋墨水的大
老板学的,因为有时候两个人一起开会,拉领带的动作整齐划一,让我们这些从来不打
领带的人感到压力很大。
他还学会了老外那种中气十足的大笑,张大嘴,半仰头,笑声从腹腔滚滚而出,对面的
人隐约可以看到他的扁桃体。
请客户吃饭常去粤菜馆子,请手下聚餐则一律是写字楼附近的东北小馆。有一次新年聚
餐在美丽娇嗔的小米的再三怂恿下,总算去了广式酒楼,可是他那么不忘本的人,怎么
会忘了点一道麻婆豆腐。
总之他整个人给我的印象常常就像那道广式酒楼里的麻婆豆腐一样,充满了种种矛盾,
但是有无比和谐和顺理成章。除了不中不洋,他和手下的距离还不远不近,太近了不足
以表现他和草民们的差距,太远了他又舍不得,这样不够亲民,更何况还有不少可爱的
女同事。
他从来不运动,可是又不得不跟着洋派的大老板打几场网球。去澳洲出差少不得逛逛高
尔夫球场,晒成一只龙虾回来。精通中文的洋同事在开会时客气地用尾音上扬的中文问
他,“所以,老三,你什么都没穿(涂)吗?”老三很配合地用英文回答“有啊,有涂
防晒油。”我听着憋笑憋得满脸发紫,还好洋同事很厚到地一语破的,“除此以外就什
么都不穿了吗?”,于是全体同仁不顾上下尊卑地笑了个痛快。
么好,少不得我老胳膊老腿的,亲自来挖。
***********************************************************
说起北京男人我就想起小老板,一说起小老板我就想起北京男人。也许因为他是我生平
第一个真正打过交道的北京男人,也许那是一个我特别依赖stereotype的时代,总之年
轻时种下的印象,又没有机会得到彻底的颠覆,历久弥新,就这么在记忆里定了格。
小老板是我大学毕业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 一家港资小作坊的老板。说他“小”,是
因为他的头上还有大老板,一个瘦小精明的台湾人,在香港居住,在北京做生意,也是
一个有趣的人,等我挖台湾人这个地域坑的时候,再慢慢说他。
现在想来,小老板的小里头,大概还有别的含义。我那个时候二十出头,他也就大我4
,5岁的样子,其实也就是个大男孩。大男孩在小作坊里行政地位颇不低,除了大老板
和老板娘就是他了,手底下加上秘书勤杂工司机也有10来号人。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
分是他本科同学,跟他们摆老板谱似乎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
各种北方人才有的江湖术语,比如开口就是“TMD”,前缀是“Kao”,后缀是“孙子”
,以显彼此非同寻常的亲密。
因此他的label里面的小,似乎比老板二字更鲜明。象少年登基的天子,生怕别人因为
他年轻随和忽略了他位高权重的事实,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醒大家他在公司两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地位,以及非凡的见识。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听从前辈教导,宁可扮猪被老虎吃,也不要扮老虎被猪吃(太丢人了
),当真是如履薄冰,比林黛玉进贾府还蹑手蹑脚,一进公司就赶着小老板叫“赵先生
”,他一听脸上就浮起了又得意又嘲讽的暧昧笑容。按照我当时理解的职场生存法则,
只要他不说“别这么客气,跟他们一样叫我赵老三就好了”,我就不能改口,偏偏他
从来不说,只是笑。
于是我就这样别别扭扭地称呼他“赵先生”,一开口自己先脸红了一大半,他也一边暧
昧地笑,一边坦然地接受,这么持续了差不多大半年,直到他又招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女
孩子钱二妹,我听着钱二妹毕恭毕敬别别扭扭地称呼他“赵先生”,他同样暧昧地笑纳
,突然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职场新人了,豪气顿生,痛下决心,再也不叫他赵先生了。
他面试钱二妹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半掩着,我送文件路过,听他语重心长声音洪亮地跟
人家说“我这里面试过的名校毕业生多了去了,比如某某大学(我想他是在说他的本科
同学们,面试地点十有八九是他们学校门口的小饭馆),还有某某大学(那一定是说的
区区在下)……”我听了后心情很复杂,这么高明的自我形象塑造,几分真,几分假,
让我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我的母校那种昨日黄花,居然被他这么一个中
国“唯二”名校出身的人宽容的称作“名校”,我觉得沾了好大的光,莫名感动。
小老板平时的作风土洋结合。一方面他毕竟是外资公司的老板,出入亮晶晶香喷喷的写
字楼,少不了沾上些洋派。另一方面他是北京人,有别于那些上大学才进大城市坐地铁
的泥腿子,非但是北京人,还是四中人,其中的优越感,好比四合院里熏陶出来的幽雅
气质,不是港台暴发户们仅凭美钞阿玛尼和夏奈尔就能够打败的。
他常年穿西装打领带,最多casual Friday的时候穿polo。他的身材不是典型的中国书
呆子那种细胳膊细腿的豆芽型,因此西装穿在身上还算得体。他四肢匀称,面孔红润,
无奈在公司里面地位太高招人嫉恨,秘书们跟我们描述他的外表时只说他“腰长跟裤长
一样,还有两团高原红。”
小老板开会的时候很少带北京腔,喜爱夹英文,不过V,W不分 --- 这点倒是非常北京
。他口若悬河,偶尔语塞,习惯性地拉领带上那个结,伸伸脖子,表情庄严,好像妙语
连珠被这个该死的结给勒回肚子里了。这个习惯很可能是跟在澳大利亚喝过洋墨水的大
老板学的,因为有时候两个人一起开会,拉领带的动作整齐划一,让我们这些从来不打
领带的人感到压力很大。
他还学会了老外那种中气十足的大笑,张大嘴,半仰头,笑声从腹腔滚滚而出,对面的
人隐约可以看到他的扁桃体。
请客户吃饭常去粤菜馆子,请手下聚餐则一律是写字楼附近的东北小馆。有一次新年聚
餐在美丽娇嗔的小米的再三怂恿下,总算去了广式酒楼,可是他那么不忘本的人,怎么
会忘了点一道麻婆豆腐。
总之他整个人给我的印象常常就像那道广式酒楼里的麻婆豆腐一样,充满了种种矛盾,
但是有无比和谐和顺理成章。除了不中不洋,他和手下的距离还不远不近,太近了不足
以表现他和草民们的差距,太远了他又舍不得,这样不够亲民,更何况还有不少可爱的
女同事。
他从来不运动,可是又不得不跟着洋派的大老板打几场网球。去澳洲出差少不得逛逛高
尔夫球场,晒成一只龙虾回来。精通中文的洋同事在开会时客气地用尾音上扬的中文问
他,“所以,老三,你什么都没穿(涂)吗?”老三很配合地用英文回答“有啊,有涂
防晒油。”我听着憋笑憋得满脸发紫,还好洋同事很厚到地一语破的,“除此以外就什
么都不穿了吗?”,于是全体同仁不顾上下尊卑地笑了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