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t*k
1
读《登楼赋》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都有了做官的可能(像不像今天的高考?)。用现在的话来说,使得社会的流动性加
强,让有才干的人有进入统治阶层的可能。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能持续那么
多年,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让能干人在底下愤愤不平,琢磨着怎么造反可不是什么好
事。中国历代所谓的明君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一结束天下大乱就立刻开考,然后读书人
就欢欣鼓舞,大喊盛世将临。再然后当有些人真成了国之栋梁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
么一回事,又呼不如归去,他们可真不好伺候。
当然,不喊的大有人在,就是喊的也多半是说说而已,像严子陵那样的人是极为罕见的。
再把话说回来,当然也不能说高干子弟都是蠢货,因为除了王粲,曹家有三人,还有羊
祜都是高干子弟,我们说的魏晋文学不就是这些人弄出来的吗,他们的文章或者诗真是
了不起,不管用什么标准来看都是名篇经典,后人难以企及。
王粲少年就有盛名,但一生都是幕僚,如果不是他留下了那些出名的文字,后人恐怕根
本就把他给忘了。他17岁诏受黄门侍郎,但没有去,估计是考虑到那时的皇帝沦落到跟
乞丐差不多了,没有多大的意思。这为后来被曹操重用打下了伏笔,不然就是就是前朝
旧臣,曹操难免会有戒心。
后来投靠刘表,据说因相貌不佳而没有得到重用,看来长得好的人从古代就开始占便宜
。但从写的东西看来,好像并不然,有些非常重要的文稿仍然出于他之手,可能是和他
在曹操手下不能比。他和一些人劝说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一开始就是有功之臣,在短
短的三五年里,不断升迁,最后封侯,作为不独挡一面的幕僚,这是并不多见的。所以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他是文人幕僚中的佼佼者。因为王粲后来还是很得意的,文风
也变了,但是,后人欣赏却是他前期不得意时的作品,看来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他和曹丕,曹植两人都维持了良好关系来看,他处世很有一套,懂政治,并非像某些
人说的脾气耿直。因为那两个人为了大位争得不亦乐乎,两人又都在文学上活跃得很,
是今天的文学青年,所以把一干文人都卷了进去,杨修为此还掉了脑袋。王粲是当时最
出名的文学家之一,又是朝廷重臣,必定是两者争夺的目标,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况
且曹丕还是出了名的小心眼。
王粲只活了40岁,据说死于痲瘋病。
他死的那一年,曹丕在大位之争中最终获胜。由于他的葬礼曹操肯定不会去,曹丕的出
席就是最高的礼遇,曹丕不但去了,还由此变成了历史上最奇特的追悼会。因为曹丕讲
话的时候,没有说他对国家的丰功伟绩,封这个家,那个家;甚至也没有谈他们之间的
情谊。只是简简单单地说:“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于是大家一起学驢叫,
然后散会。后人称之为名士之风。
可见那时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宽松的一面,那些后来苛严的封建礼教还都没有,只要不直
接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文人还是有很高的自由度的,用不着担心衙门的有关方面找去
喝茶。也看出文学青年是多么地喜欢标新立异,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有那个国家
的重要人物死了,在某某庄严会堂的追悼会上,大家一起学驢叫,那会有一个什么结果?
不过我欣赏,人死万事空,搞那些吓死人的捞么子有什么意思,最后的历史定位与追悼
会毫无关系,这种事太多了。就像王粲,是作为文学家为人所知,其它的谁会在乎;历
史上的追悼会不计其数,倒是这个驢叫一直到今天还有人记得。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王粲喜欢驢鳴,叫得好听的动物多得是。
王粲死后,二个儿子因参与谋反为曹丕所杀,当时曹操正远征汉中,闻后长叹:“孤若
在,不使仲宣无后。” (王粲字仲宣)
曹操还是有些恋旧,曹丕就说不清楚了。但总而言之,王粲和陆机(陆逊)一样,今天
的中国人是没有他的后代了。
王粲介绍完了。下面来说他的《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揽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
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
古代文人似乎都喜欢登楼,在我的印象里但凡是个诗人,都要登一登的,留下的名篇真
是不少,我想喜欢唐诗的人都能记得几首。王粲在这里说了自己的理由: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之所以登楼,是为了销忧。大概是人站到高处,眼界宽阔,心胸也跟着开阔,看到大自
然的美好,会感到人生其实还是不错的,起码这眼前的美景是让人陶醉;这个世界是那
么的辽阔而悠长,人是多么的渺小而短暂,再去忧愁那还怎么活。把自己放得低一点的
人自然容易快乐。
这是我读到中间几句的联想,至于到底说的什么,网上非常容易找到,不必我啰嗦。诗
人赞美了楼上的景色,为的就是最后两句: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可以说是千古名句,意思是:
但这里再美也不是我的乡土,又有什么值得我在此逗留。
此句一直在世世代代的游子耳边回响,我以为现在一直响到美国来了。网上许许多多人
的惆怅感叹,说穿了就是这个意思;千言万语,这一句就能代表了。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
北风而开 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以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
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 庄舄显而
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
这里说一下背景,王粲是山东人,此赋写在湖北当阳。王粲因为躲避战乱,到荆州(当
阳那一带当时属荆州)来投靠与他家有旧的刘表。总的说来,在东汉末年的大乱中,南
方(长江流域)比北方要好得多。虽然后来南方时有大战,但那是两军作战,对社会秩
序影响不大。和北方黄巾大乱那种完全摧毁社会结构混乱相比,南方仍然是军阀基本控
制着局面。
诗人遥望自己的故乡,除了能感觉到风是由北而来之外,是那么遥远和艰难而无法触及
。接下来说了一些前人思乡的典故,也是为了最后两句: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人在思念故乡上是相同的,不会因为贫穷或者发达而有所改变。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怀乡,但我怀乡是明显地与人有关,我在梦中经常见到我的
亲人,儿时的朋友,最多就是母亲,其它的都是模模糊糊的。大概是那些景色依然,但
母亲是再也见不到了,梦随人愿。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
渫之莫 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
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 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诗人在荆州一住就是十五年,来时不到18岁,战乱是那么长,人生是那么短,恐怕故乡
是再也回不去了,联想到仕途的坎坷,诗人心中的忧是可想而知。
这时诗人眼中的景色就完全变了,从开始描写周边美丽的景色,到这时却是太阳将匿,
漫漫长夜将至,萧瑟寒风骤起,
“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天无色,野兽狂奔找自己的同伴,群鸟悲凉地叫着举翼归巢,漫漫荒野了无生气,只有
征夫还在其中行走不息。
总觉得诗人在这里的征夫是自喻:我就像在此景中行走的征夫,天快黑了,家却不知在
何处,因此无法停歇;其实我知道,自己恐怕是永远走不到家了,但除了继续走,我又
能干什么?
最后诗人回去继续忧,“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看来登楼并不能销忧。
建安七子不包括三曹,就我个人看来,曹操是那个时代的真正冠冕。王粲仍写的是旧时
的汉赋,“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这些对汉
赋的评价除了表面华丽不能赞成以外,其它都大致不错。
虽然王粲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登楼赋》和《步出夏門行》差别极大,曹操在诗
中直来直去,言简意赅,极少用典而像白话,毫无矫揉造作,但那种沧桑,悲凉迎面扑
来,让人难以自制,是真正的大家之作。
魏晋文学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可不是我说的),从此文风陡然一变,后人多半是继承的
是曹操而不是汉赋,太难读了。就是现在,过度渲染,太多的形容词也不会为人喜欢。
但是,曹操的诗读好读,写就不容易了,天下能有几人?
但不管怎么说,《登楼赋》写得情景交融,真挚感人,是汉赋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历来
为人传颂。
我对《登楼赋》情有独钟,是因为对那一带比较熟,在那里住过。年轻时曾经走到沮水
和漳河中间的一处高地,心想其它的东西都会变(楼肯定是没有了),这应该是靠得住
的,当年王粲大概就是在这里发出的感叹。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周围的景色文中第一段一模一样。由此想到这块土地上的农
民真是不幸,两千年来,就这样一直在温饱线上可怜地挣扎着,就和这美丽一样并无多
大的改变。没有电,自来水,土坯草顶房,厕所在猪圈边,这一段经历我写到《母亲的
故事(乡下)》和《远方的山》里了。
我没有等到黄昏,因为我不喜欢黑暗,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一点点被拖入无尽之中是一
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就像看到风华少年在绝症中慢慢走向死亡。
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以来就再没有去过,我想现在的变化应该不小,城市化是
确确实实在改变着这块土地。
avatar
a*3
2
蓬莱文章建安骨。。。说的就是三曹和建安七子吧~~~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j*x
3
大赞!
avatar
wh
4
魏晋有好几个喜欢驴鸣的,除了王粲,王济死后出丧时孙楚也做驴鸣。伤逝篇里喜欢张
季鹰的母丧,“穷矣!”魏晋文人不大有自由度,生存空间小,灭顶之灾多。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z*i
5
写的真好,建安是有意思,几种美学冲突并存着。有风有骨有肉。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z*i
6
那时候那种直观甚至是怪异的表达感情方式对后世比如禅宗的影响太大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魏晋有好几个喜欢驴鸣的,除了王粲,王济死后出丧时孙楚也做驴鸣。伤逝篇里喜欢张
: 季鹰的母丧,“穷矣!”魏晋文人不大有自由度,生存空间小,灭顶之灾多。

avatar
b*n
7
lol,写的真好看,实在有些黑色幽默,好好玩~~你一说,他们可真不好伺候,偶都
差点笑出声来~~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b*s
8
大师!德味!学习了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j*x
9
你的这个德味是不是那句上海话啊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师!德味!学习了
avatar
b*s
10
我也不懂

你的这个德味是不是那句上海话啊

【在 j*****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这个德味是不是那句上海话啊
avatar
j*x
11
bs,不懂就用,完全不负责任
很给机器人抹黑的说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不懂
:
: 你的这个德味是不是那句上海话啊

avatar
w*s
12
大叔周一好。这篇写得很好看。。。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b*s
13
你定义懂先

bs,不懂就用,完全不负责任
很给机器人抹黑的说

【在 j*****x 的大作中提到】
: bs,不懂就用,完全不负责任
: 很给机器人抹黑的说

avatar
g*o
14
魏晋时代太神了,人人都才高八斗啊,为啥曹操还有两个儿子都这么牛呢,基因好?哇
,想象着边打仗,边吟诗
大家还都这么放浪形骸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avatar
s*y
15
不是

【在 j*****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这个德味是不是那句上海话啊
avatar
b*3
16
好。谢。
avatar
r*e
17
赞。俺更喜欢南朝鲍照,跟风贴两首。
梦还乡
衔泪出郭门,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空起,离心眷乡畿。
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
孀妇当户叹,缫丝复鸣机。
慊款论久别,相将还绮闱。
历历檐下凉,胧胧帐里辉。
刈兰争芬芳,采菊竞葳蕤。
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
梦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
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
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波澜异往复,风霜改荣衰。
此土非吾土,慷慨当告谁。
代挽歌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读《登楼赋》
: 《登楼赋》是王粲(177-217)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 一般认为其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出身显赫,是地道的高干子弟。那个时候的文人大都如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血统论
: 的证据,而是那时的文化的垄断性,无权势只有干苦力的份,不可能读书识字。那又是
: 一个极其讲究门阀的时代,不是士族(祖上做官)根本就进不了组织部的名单,科举制
: 度的成型是唐代的事。
: 可以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猜测,也许有一个天才,写了某些绝妙的文章,但进不了那个圈
: 子,就不会为人所知,也流传不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网络。
: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使得土族(并不是一般人,而是有钱有地的乡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