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索尔仁尼琴的遗产及其意义
avatar
索尔仁尼琴的遗产及其意义#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c*d
1
http://www.gmw.cn/content/2008-09/19/content_833198.htm
■刘文飞 发布时间:2008-09-1910:00 中华读书报
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基
斯洛沃德斯克,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理系,1942年底走上前线,1945年2月因
在私人信件中说了对斯大林不敬的话而被捕,后长期在集中营中服刑。1953年刑满后被
流放至哈萨克斯坦。1956年恢复名誉,在梁赞州任中学教师。1962年因小说《伊凡·杰
尼索维奇的一天》登上文坛,但不久即被禁止发表作品。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
年被驱逐出境,后定居美国。1994年返回俄罗斯。2008年8月3日在莫斯科去世。其主要
作品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廖娜的家》、《科切托夫卡车站上的一
件事》、《第一圈》、《癌病房》、《古拉格群岛》、《牛犊顶橡树》、《麦粒落进磨
盘》和《红轮》等。
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去世在最近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个事实本身就已论证
了他的不朽。布罗茨基说:“当我们阅读一位诗人时,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