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x新界面# Money - 海外理财
c*e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okacar (买买提外f研究首席专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印度人挤走了中国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1 20:19:33 2015, 美东)
摘自世界日报是 北美地区最大的中文报纸, 总部在纽约
韩杰记者
现在美国人的普遍印象是:中国是世界大工厂,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印度
是个培训基地,专门培养资讯技术人材。资讯技术(IT)这一行,曾是华人移民的金 饭
碗,曾几何时,愈来愈多的印度公司来美承包业务,重重地打击了行内的华裔精英。很
多人都在问:在美国资讯科技市场,华人还有多少机会?
印度人善用传帮带策略
许多华人认为,除了印度软体公司使用低价战术进攻美国市场外,在美国的印
度技术人员也采取「传帮带」的策略,把一些技术和经验不怎麼样的菜鸟引入技术工作
岗位,把其他族裔的员工逐一排挤出这个行业。
来自北京的黄倩对此体会最深。在一家美国大银行做资料库管理工作。
黄倩说,她过去的工作现在由印度来的工程师来做,因为公司这方面工作被一
家印度公司承包了。「印度有四大电脑软体公司,还有多如牛毛的小型 谘询公司。」
它们联手在美国承包工程,然後再把工作带回印度,印度公司再派人员来这裏做维护工
作。她用一个同事的话说:「公司每个房间里都有印度人。」
她认为印度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有团队精神,具体的方法是传帮带。一个
业务高手先把活承揽下来,然後再招聘两个新手,高手分配活计给新手做;… …
;新手一两年後出头;然後,他们出去再带新人。
黄倩说,华人心态与印度人的不同,华人都是想把工作干好就行了;但是印度
人不甘心做个程式师,眼睛盯住管理阶层。一旦当上经理,他们就有雇人的权 力,这
样用不了多久,他的下级全是印度人了。有的印度人还向外放话:「如果不是身分问题
的限制,这裏就会全是我们印度人。」黄倩离开的那家公司食堂就提供 印度餐,因为
印度员工太多。
技术领域 不能退让
一般说来,华人新移民语言不行,但数学较好,因此,为了在美国这个新大陆
生存,许多人放弃原来的专业,专攻与数学有关的会计和电脑专业。但自从外包兴起後
,华人的擅长行业面临挑战,许多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赶出这个行业,有华人惊呼
「狼来了」。
黄倩希望华人不要放弃这个行业,目前,许多华人纷纷离开这个行业,转行到
其他部门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华人子女也不愿意做电脑工程师。她说:「这是非
常危险的。」
她说,印度人把资讯技术行业看成让印度出头的一个绝好机会。她不止一次地
听印度员工说:「电脑生产出来就是要拯救印度的。」(The computer is made to
save Indi-a.)印度人的一个优势是英语好,因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虽然中国人
听不懂印度腔英语,但美国人能够听得懂。黄倩经常听到他们得意地说: 「我们说英
语。」笑中国人英语不如他们。
她说,为了服务这些流动的印度工程师,美国现在出现一种叫 「工作签证住
房」(H-1B visa housing)。许多印度工程师是通过工作签证来到美国,他们一般在
一地做专案,三个月做完後再去另一个地方,因此,流动性高的他们不易租到房子。有
些 印度裔美国人就把自己的房子向印度人出租,主人住在中间一层,上层辟为电脑室
,能24个小时上网,地下室隔成一个个小房间,供这些工程师休息。
印度人取笑华人只会开餐馆,软件搞不过印度人。她的感觉是,狼已经来了。
「他们采用团队精神有组织地进攻,集中力量攻打资讯技术。」中 国人已经被赶出资
讯技术行业,而且毫无防备。印度人中还有一个说法:一个印度人在一部门做头,第二
年这部门全是印度人;一个中国人当头,第二年就剩这个中国人。因此,她 呼吁中国
人团结起来,夺回软件领域。
技术外包 降低成本
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资讯技术工作大量移到国外,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过去两三年中,这种趋势越演越烈,势不可挡。印度公司首先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美国最大的承包国。
花旗集团(Citigroup)的一部门副经理戴安迪博士,亲身经历这一发展历程
。他於1990年毕业於中国科技大学,第二年来美国伊利诺 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1995年… … ,他从该校
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又在史丹福大学获得电脑硕士学位。他目前在该集团的公司与投资
银行内做追踪市场趋势的工作,制订模型或提出报告,为交易员操作提供支援。
他说,这几年美国技术工作一直往外走。「公司都是要赚钱,不管工作丢失不
丢失。」他认为外包也是一个创新,而美国就是靠创新而强大;限制外包,也就 是限
制美国的发展。在2002年时,花旗集团光程式师就有6000人,比世界最大的软体公司微
软公司(Microsoft)程式师还多。但上市公司每个季 度都要公布盈利报告,盈利不好
就要走人,公司总要设法开源节流。节流的方法之一就是裁人,有的部门裁员达到40%。
他说,危机也是商机,印度人抓住这一机会。1998年时,千年虫(Y2K)的到
来让美国公司人心惶惶,因为美国人没有时间做这个专案,印 度人就乘虚而入。有了
这些专案的经历,它们更容易争取美国客户。2000年过後,印度公司用低价杀入美国市
场;接著,外包兴起,也促进印度大型电脑公司的 发展。现在,印度有的软体公司程
式师超过两万人,而中国的软体公司没有超过五千人的。
戴安迪认为,华人要想在该行业保住职位,只能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有的工作
裁员的可能性很小。例如,级别越高,裁员的可能性越小;能力越强,走人的可能性越
小。另外,越靠近交易前台,裁减的可能性也越小。他反问:「你总不能让印度人在印
度帮美国人分析美国股市行情吧?」
发信人: lookacar (买买提外f研究首席专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印度人挤走了中国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1 20:19:33 2015, 美东)
摘自世界日报是 北美地区最大的中文报纸, 总部在纽约
韩杰记者
现在美国人的普遍印象是:中国是世界大工厂,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印度
是个培训基地,专门培养资讯技术人材。资讯技术(IT)这一行,曾是华人移民的金 饭
碗,曾几何时,愈来愈多的印度公司来美承包业务,重重地打击了行内的华裔精英。很
多人都在问:在美国资讯科技市场,华人还有多少机会?
印度人善用传帮带策略
许多华人认为,除了印度软体公司使用低价战术进攻美国市场外,在美国的印
度技术人员也采取「传帮带」的策略,把一些技术和经验不怎麼样的菜鸟引入技术工作
岗位,把其他族裔的员工逐一排挤出这个行业。
来自北京的黄倩对此体会最深。在一家美国大银行做资料库管理工作。
黄倩说,她过去的工作现在由印度来的工程师来做,因为公司这方面工作被一
家印度公司承包了。「印度有四大电脑软体公司,还有多如牛毛的小型 谘询公司。」
它们联手在美国承包工程,然後再把工作带回印度,印度公司再派人员来这裏做维护工
作。她用一个同事的话说:「公司每个房间里都有印度人。」
她认为印度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有团队精神,具体的方法是传帮带。一个
业务高手先把活承揽下来,然後再招聘两个新手,高手分配活计给新手做;… …
;新手一两年後出头;然後,他们出去再带新人。
黄倩说,华人心态与印度人的不同,华人都是想把工作干好就行了;但是印度
人不甘心做个程式师,眼睛盯住管理阶层。一旦当上经理,他们就有雇人的权 力,这
样用不了多久,他的下级全是印度人了。有的印度人还向外放话:「如果不是身分问题
的限制,这裏就会全是我们印度人。」黄倩离开的那家公司食堂就提供 印度餐,因为
印度员工太多。
技术领域 不能退让
一般说来,华人新移民语言不行,但数学较好,因此,为了在美国这个新大陆
生存,许多人放弃原来的专业,专攻与数学有关的会计和电脑专业。但自从外包兴起後
,华人的擅长行业面临挑战,许多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赶出这个行业,有华人惊呼
「狼来了」。
黄倩希望华人不要放弃这个行业,目前,许多华人纷纷离开这个行业,转行到
其他部门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华人子女也不愿意做电脑工程师。她说:「这是非
常危险的。」
她说,印度人把资讯技术行业看成让印度出头的一个绝好机会。她不止一次地
听印度员工说:「电脑生产出来就是要拯救印度的。」(The computer is made to
save Indi-a.)印度人的一个优势是英语好,因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虽然中国人
听不懂印度腔英语,但美国人能够听得懂。黄倩经常听到他们得意地说: 「我们说英
语。」笑中国人英语不如他们。
她说,为了服务这些流动的印度工程师,美国现在出现一种叫 「工作签证住
房」(H-1B visa housing)。许多印度工程师是通过工作签证来到美国,他们一般在
一地做专案,三个月做完後再去另一个地方,因此,流动性高的他们不易租到房子。有
些 印度裔美国人就把自己的房子向印度人出租,主人住在中间一层,上层辟为电脑室
,能24个小时上网,地下室隔成一个个小房间,供这些工程师休息。
印度人取笑华人只会开餐馆,软件搞不过印度人。她的感觉是,狼已经来了。
「他们采用团队精神有组织地进攻,集中力量攻打资讯技术。」中 国人已经被赶出资
讯技术行业,而且毫无防备。印度人中还有一个说法:一个印度人在一部门做头,第二
年这部门全是印度人;一个中国人当头,第二年就剩这个中国人。因此,她 呼吁中国
人团结起来,夺回软件领域。
技术外包 降低成本
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资讯技术工作大量移到国外,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过去两三年中,这种趋势越演越烈,势不可挡。印度公司首先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美国最大的承包国。
花旗集团(Citigroup)的一部门副经理戴安迪博士,亲身经历这一发展历程
。他於1990年毕业於中国科技大学,第二年来美国伊利诺 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1995年… … ,他从该校
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又在史丹福大学获得电脑硕士学位。他目前在该集团的公司与投资
银行内做追踪市场趋势的工作,制订模型或提出报告,为交易员操作提供支援。
他说,这几年美国技术工作一直往外走。「公司都是要赚钱,不管工作丢失不
丢失。」他认为外包也是一个创新,而美国就是靠创新而强大;限制外包,也就 是限
制美国的发展。在2002年时,花旗集团光程式师就有6000人,比世界最大的软体公司微
软公司(Microsoft)程式师还多。但上市公司每个季 度都要公布盈利报告,盈利不好
就要走人,公司总要设法开源节流。节流的方法之一就是裁人,有的部门裁员达到40%。
他说,危机也是商机,印度人抓住这一机会。1998年时,千年虫(Y2K)的到
来让美国公司人心惶惶,因为美国人没有时间做这个专案,印 度人就乘虚而入。有了
这些专案的经历,它们更容易争取美国客户。2000年过後,印度公司用低价杀入美国市
场;接著,外包兴起,也促进印度大型电脑公司的 发展。现在,印度有的软体公司程
式师超过两万人,而中国的软体公司没有超过五千人的。
戴安迪认为,华人要想在该行业保住职位,只能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有的工作
裁员的可能性很小。例如,级别越高,裁员的可能性越小;能力越强,走人的可能性越
小。另外,越靠近交易前台,裁减的可能性也越小。他反问:「你总不能让印度人在印
度帮美国人分析美国股市行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