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人民币会不会破7?# Money - 海外理财
l*h
1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很长时间了。在中国强制结汇和外汇管控制度下,我们国家有没有能
力顶住美元升值的压力,把人民币牢牢地压在7以内,这是考验中国制度优势最明显标
志。
比较内外因素影响中,中国内部因素恐怕占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内部原因如何影响人民
币汇率,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向思考。
第一,中国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属于不完全市场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去年欧
盟和美国相继不承认中国属于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直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也就是,当一个出口企业,把外汇汇
回中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强行把外汇折合成人民币,支付给出口企业。这就是强制结
汇。国家对外汇这样处理有两大好处。第一,它可以给国家留有大量的外汇存底,以备
购买国家亟需的海外商品和技术,就是集中外汇办大事。第二,以国家力量集中管控人
民币汇率。这一点也是西方国家常常批评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地方。
这里有必要叙述一下,强制结汇的流程。当外汇进入中国境内以后,国家不允许企业以
任何外汇币种,存在国内银行。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强行用人民币结算每一批外汇,并
用人民币支付给出口企业。那么,国家为了平衡人民币市场供需关系,国家就必须增发
人民币数量,于是,央行就要开动印钞机,印出等额的人民币,支付给国内企业。这就
解释了M2大量发行的原因之一。
这样一来,这种“额外”的人民币增量,按道理说,国内市场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隐忧。
不过,这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呢?这里就体现了中国制度优越
性。
首先,中国政府有一整套完整控制食品与日用品物价指数的机制。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
的,也不可能有的机制。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方面最成功的地方。西方国家调节市场物价指数,通常是利用“看不见的手”,
实行自动调节,很少利用“有形的手”直接干预市场。但是,中国市场非常特殊,人口
众多,城乡差异非常大,因此,中国政府把管控食品和生活用品物价指数,作为各级政
府政治任务来抓。中国政府深知,管住吃的,穿的,用的,人民生活就稳定了,社会就
稳定。
第二,印了这么多钞票,这些“额外”的钱都去哪里了。中国政府想到这个问题,所以
,就帮助大家建一个超级资金蓄水池,把多余的钱都往蓄水池里倒。这个蓄水池就是房
地产行业,大家把多余的钱投到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天天往上涨,在财富快
速增长中,大家都喜笑颜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这个蓄水池把多余资金变成钢筋水泥
,固定在房子里,不容易变现,这样在一般消费市场里超量资金就不会兴风作浪,由此
达到政府管控通货膨胀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资金不随便流动的目标,政府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必须保证房地产只涨
不跌,或者,房地产价格只能小幅波动,不能出现暴跌。这有一个问题来了,房地产是
不是只涨不跌。答案,很清楚,不可能。以今天中国房地产状况大家都十分清楚。房地
产泡沫已经越吹越大,现在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出现泡沫破裂,当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
候,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下一个问题出现了。房地产价格暴跌,居民资产价格随之大幅下降,居民财富大量缩水
,那么,拥有资产的居民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到手的钱从指缝溜走,于是,抛售资产成
为居民保值的唯一方法。这时候,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互相抛售,就会加剧房地产市场
狂跌,只有当房地产价格打回原型的时候,也就是房地产价格与消费购买力相匹配的时
候,房地产才会止跌回升。
接着问题又来了,居民抛售房地产以后,钱放在哪里,存入银行吗?这是政府最希望的
结果。为了鼓励大家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只有不断提高利率,吸引社会资金。但是,不
管银行利率多高,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资金出逃,即资金移到海外,这部分资金如果多
的话,那么,对国家外汇存底必然造成冲击。如果政府强制管控资金外流,那么资金只
能被迫留在国内,到时候,市场出现大量资金,这也必然影响物价,就有可能出现物价
狂飙,或出现不可控的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应该就是人民币自然贬值的时刻。
当然,必须指出,市场流动性多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如果政府有一整套鼓励投资计划,
把这些资金引导到企业投资中去,那是中国一次大转型的机会。这里就看利率管控能力
,如果利率太高,投资必然受限。市场钱多就变成坏事,它只能往物价方向挤压,物价
飞涨就是这样产生的。最近,委内瑞拉,土耳其都出现币值狂贬的吓人场面。
第三,房地产泡沫破裂还会出现另一方面问题。银行呆帐大量增加,因为,房地产暴跌
以后,很多居民房屋有可能出现“溺水屋”,也就是房屋市场价格低过贷款总额,因此
,很多居民不愿意继续缴纳银行按揭,房屋就被银行没收了。那时候,银行手中就拥有
大量的房屋资产,当房屋资产超过银行资产一定比例的时候,银行被迫出售房屋就成为
必然选择。于是,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银行变现房屋,这又加速了房地产价格下跌趋势
。当然,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社会问题就更多,那不在此文讨论范围。
第四,以上种种问题是否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还是端看经济基本
面,中国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发展。我们一起看几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采集自国家统计
局公开信息。
从今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收入6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制造业47万亿
元,同比26.5%,其中,私营企业25万亿元,同比下降24%,再看看股市,今年上半年下
跌13%,是全球主要股市表现最差的市场。那么出口贸易呢?今年1-7月份,进出口总额
260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1387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大幅下滑达到14%,其中,制造业下滑幅度更
是惊人,达到26.5%。
制造业营收大幅滑坡,这是非常危险信号。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制造业是GDP主要功
臣,所有的出口都要依赖制造业提供支撑,制造业下滑正在告诉我们,出口遇到极大阻
力,很多制造业活不下去了,或关门或把产业转移到海外,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国内消
费能力能够提升,这些制造业依然有机会继续活下去,或得以发展,但是,从这个数据
来看,国内消费在短期内应该无法大幅提升以弥补出口的欠缺,才造成了制造业萎靡不
振,或活不下去,或干脆关门大吉。
私营企业营收大幅下滑达到24%。这也是非常可怕的情形。至少说明两点,第一,规模
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营收下滑,规模以下私营小型工业企业处境更加艰难,因为,在中国
市场里,企业越大占有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企业越小取得社会资源机会越少,所以,
中国私营小规模企业在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
小规模生产企业,肯定不能幸免于难。第二,中国有70-80%的就业是由私营企业贡献的
。当然,这里指私营企业包括三个产业在内。但是,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工业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私有工业企业出现大幅下滑的严峻
形势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出现大量失业潮的可能性大幅上升,这是各级政府必须面
对的现实。
当然,今年1-7份进出口出现很不错的增长,达到15.6%,国内官方媒体大幅报道这个好
消息。以此数据说明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对中国没有太大影响。我们认为,持这种说法
人是不负责任。因为,贸易战在今年初开展以后,很多美国进口商都预计中美贸易谈判
不会有结果,特朗普祭出关说制裁措施一定会实施,因此,大批美国进口商都在快马加
鞭要求中国厂商提前出货,也因此造成了在过去几个月中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这并
非正常的增长,而是,赶在关税加征之前的“赶货现象”。按照国内经济学家预测,贸
易战对中国经济破坏力不能小觑,以当下特朗普对中美贸易战的决心,估计2670亿美元
制裁措施必定出台,届时,中国输美所有商品都面临关税壁垒,从明年开始如果所有输
美商品都加征到25%关税,那么,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因为中国输美商品集
中在电子,机电,纺织,小商品,这些产品利润本来都在10%以下,出口企业不可能承
受这样的重负,如果提高出口价格,那么,中国商品在与其他国家同类商品竞争中就处
于明显弱势。
以2017年中国输美商品5100亿美计算,按照6.85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34935亿元,以
去年GDP82万亿人民币计算,占比达到4.3%,虽然,不至于所有商品都不能进入美国市
场,但是,至少有相当大部分商品受到影响。我们相信,这种影响绝对不是国内某些教
授所预测的那样,只影响GDP,大约0.5%左右。
第二,中国股市这几年一直处在低谷徘徊,萎靡不振,有专家学者出面解释,中国股市
不能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中国有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累积的经济成果,再加上中国制度
优势,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在今天,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否认中国的制度优势。
因为过去四十年中国奇迹,已经展现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在世界上,还从来没有
一个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例子。这里不讨论,中国是不是国家资
本主义这个话题,
但是,当中国公有制体制优势与西方私有经济发生强烈碰撞的时候,其结果如何目前,
还难以定夺。可是,我们担心今天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与过去四十年国际环境完全不同
了。现在中国面对着不是个别狼在家门口吼叫,而是,一群狼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在盯
着中国。这就是今天中国面临着险恶的国际环境,我们不能不警惕。
回到人民币话题,人民币是否有大幅贬值的基础,或者说,是否有大幅贬值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不知道是否会给大家一些答案呢?
总之,笔者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持悲观看法。明年人民币突破7,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有一些海外学者预测,明年人民币贬值7.4左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