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一边洗脸,敷面膜,所以没有什么仔细挖掘影射细节的心思。但是第一
印象很好。粗糙但是鲜活。我的
感想全由电影本身对我的触发而来,无意讨论姜文的本意。
最大的感觉是这部电影好像是根据吴思的“官场潜规则”和“血酬定律”思想写的,其
中最突出的就是直接将官僚,匪徒和地
方豪强势力进行你死我活,时而相互利用攀附,时而兵戎相见的斗争。
黄四郎:我无意探究他是否辛亥革命元老,因为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手段服从目的,
革命党里面鱼龙混杂,江湖黑
道,土绅豪强来往不绝,所以强调黄四郎的参加革命,不具有代表意义。我觉得最能突
出他的身份的,是花姐说的,好
像是“他们是流水的县官,您是铁打的黄爷”。这就和HBO Boardwalk Empire里面新泽
西州的一个市长对男主人公评价
一个议员一样: guys like him come and go, but bosses like us? We are staying
forever. 他的地方势力使他区别
与城南两大家族,在别人(包括富户和平民)每次都是待宰的羔羊的时候,他却能使县
官为其所用,并在搜刮民脂民膏
的时候得到大头。其实他的命运最终还是成为了鱼肉:在张麻子的报复性暴动(这完全
不是什么革命)中,他被喂给了
持枪的贫民。这说明了地方势力和代表中央(其实更多的是代表自己)的官僚之间的合
作是多么不稳定。
张麻子:他显然不是英雄,我也不觉得他是革命者之类的。在鹅城这个中国的缩影中,
他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眼
光,他的与黄四郎的生死斗,和水浒草莽英雄的“劫富济贫”更像,而不是建立一个新
的制度。
“枪在手,跟我走”的确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回声。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遗
憾:没有让政治和法治的制度得以充
分的发展,过快的回到了暴力夺取权力的模式。毛爷爷的这句话,不是自己的首创,而
是对当时中国局势的精辟总结。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致命缺憾,也许也是张麻子这样新旧参半的中国军人唯一认可的政
治手段。
官还是匪:在历史上,官匪的界限很模糊,而这部电影突出在将匪变官的转换过程由一
个突发事件闪电般的完成,然后
让一个土匪头子去探索作为官的职责和潜规则。电影中表现的官兵和土匪没有什么区别
:掠取平民的财物。甚至土匪还
更可爱一点儿,但是这种发钱的举动,也是和黄四郎斗更有关,和一人一时的心思更有
关,不能指望一直发生。
几个和历史有关的东西:
马拉火车:我倒是没有看出什么马列主义,市场经济之类的。全国大修铁路,是由清末
的洋务运动而起,由于筹措资金
的关系,涉及到将铁路运营和所有权抵押给外国政府,从此各地兴起的保路运动,尤其
是四川的,是推翻帝制的导火
索。 然而由于资金的问题,很多铁路一直没有完全贯通。加上不少保守派由于迷信,
反对开通火车,在直隶地方的火车
曾经被迫由马拉运,以免洋人“妖术”影响京畿。所以两个史实结合,产生的马拉火车
的镜头,也许是一个时代大背景的
交代。
税收到2010年了:好像也是真有其事的。当时征战不断,战争经费的需要,加上由于政
局不稳定造成的地方政府短期行
为,引起了苛捐杂税的又一个高潮。
买官挣钱:葛优大叔可爱直白的道出了官僚的心声!自己下了本,就得赚回来,至于赚
多赚少,做短期还是放长线,就
要看老爷自己的本事和心路了。
辛亥革命第一响:那个不是地雷,是枪声才对。不过事前有过大大小小很多革命党引爆
炸弹就是了。
亮点:
1。姜文和葛优的演技:他们的角色都非常符合自身的气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2。在给夫人下葬的时候,神父的祷告加上绑架的情节,恍如《教父》;
3。几个哥们儿在否认自己是强暴民妇的主犯的时候那一圈一问一答,很搞笑;
4。姜武:一直挺喜欢他,多于喜欢他哥。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喜剧水平;
5。冤鼓:葛优大叔跳脚喊的:你把他弄出来,还不知道捅出多大的冤来呢;
6。对于平民的讽刺:青天大老爷不让跪,可是说着说着又出溜下去了;谁赢就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