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IMDB又黑了我一记# Movie - 无限影话
a*g
1
刘恺威事件演绎至今,已经成为一部演艺圈的危机管理启示录。
11月15日,王鸥经纪人首发朋友圈回应网友的疑问。自嘲自己时隔近一周的时间才
出面回应应该能算作“危机公关”的负面典型了。事实上,这一则煽情多过回应的迟来
应对,很快遭到网民群嘲。
与此同时,网曝刘恺威发微博怒斥柳岩,称“你晚上从不对剧本?说的像你有剧本
对一样。”此截图一出立即引发热议,貌似两人开撕大戏即将上演。但是经调查,此微
博截图是P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持续负面舆论带给刘恺威王鸥的压迫感,在移动互联时代让人躲
无可躲。只是,危机背后,我们对艺人危机管理的轨迹到底了解多少?
整体来看,已经度过传播高峰期却余波不断的事件,由于娱乐圈危机管理和炒作说
并存的现实与想象,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观察样本。
为什么王鸥方迟到的应对是典型的危机应对败笔?刘恺威的人设崩坏为什么是一条
循序渐进的发展曲线?又为什么杨幂在事件中的危机应对堪称演艺圈危机管理教科书?
探索三方面对同一场危机的不同危机应对,以及危机应对的效果,这是我们好奇的
起点。由此进入,我们方才可以明白,什么才是演艺圈危机管理的正确姿态?
王鸥的危机管理为什么成了反面教科书?
王鸥方在事件过程中的危机公关,就是一个大写的一言难尽,几乎在事件发展的每
一个环节,都留了最错误的应对败笔。
所谓明星危机管理,并不是指明星在负面新闻出来后出来迅速公关,就能够马上化
解危机。危机公关,没这么简单,因为对于每一个明星而言,即使是在同一危机事件中
,所遭遇的危机,并不相同。
那么对于王鸥来说,弄清在刘恺威事件中遭遇的危机是什么,就是化解危机的第一
步。
而最大的危机有三点:第一,与刘恺威的夜光剧本带来的形象危机;第二,与张戈
有婚史,以及由事件引发的衍生形象危机;第三,事件可能引发的炒作疑云。
王鸥的主要回应有三次:第一次是在11月9日晚,王鸥发了个微博,本意应该是四
两拨千斤,轻松回应显示问心无愧,让事件自然翻页。
这一次危机应对的问题是,王鸥方显然低估了事件的强度。在这个阶段的正确选择
是,或者强力回应以正视听或者沉默不语,静待刘恺威方统一做出澄清,而王鸥“还能
不能好好玩耍”的轻松回应恰好成为最失败的应对。
更糟糕的是,随后微博显示:王鸥删了回应的微博。无论是不是后来指出的微博技
术问题,从结果上看,这都成为王鸥在事件应对中最大的bug。由此,王鸥已经陷入了
危机管理中的逆风位:此时你无论说什么,公众都很难再相信。
第二次应对,是在11月12日,王鸥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对事件统一做出回应。从这
次应对本身来看,可以说是三次应对中相对最好的一次。回应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只是
它本应该在三天前出现。
这次回应集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谢谢大家的关心,我没有介入过任何人的婚
姻,与刘恺威只是同事合作关系。”
二是“我从来没有过婚史。我与张戈先生确实交往过,求婚照片发生在其他人的婚
礼上,但(我们)之后没有走到一起,更没有结婚生子,网上的婚纱照片只是一起拍广
告。我们早已分手,希望大家也不要再打扰他。”
从回应效果看,对第一则问题的说明几乎无效,因为回应没有实锤。
但第二则说明却非常有效,她承认和张戈有交往史,但是没有婚史,结合对方曾在
一个婚礼上向她求婚中,王鸥确实穿着伴娘服装,手上似乎还抢到捧捧花,至少比较好
地澄清了已婚传闻。
在回应中,王鸥形象端庄表情自然,也没有对前任做出任何手撕,在危机公关的技
术上少有瑕疵,如果事件到此为止,虽然不能止血,但至少能令事件渐渐平息,可是王
鸥方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次应对。
王鸥经纪人的第三次应对,可以说是一次典型的失败危机管理。
这首先不是一份正确的声明文,而更像一则煽情公关文,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这
几乎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行文方式。在文中多次提及 “所谓的危机公关”,“我们是
负面典型”,长文怼网友,更是不正确的文字处理。
此外,整篇回应始终没有直面问题,不仅没有解释为什么“微博数据异常”能导致
删博?更没有提出任何可以说服网民“不存在男女共处一室的情况”的实证,是失败中
的失败。
最大的问题则是,这是一则不应该出现的回应,它不仅迟到,而且不如不到,正如
前文所述,王鸥在事件中遭遇的一大危机正是公众的炒作质疑,而王鸥经纪人此刻的发
言,几乎坐实了炒作说,等于为王鸥本已遭遇的形象危机雪上加霜。
王鸥方正确的危机应对策略是什么?
事实上回头看来,王鸥方并非没有一举扭转舆论局势的机会。
因为所有吃瓜群众都忽略了一个危机应对中的关键第三方:其实在危机爆发之初,
《蛮荒记》剧组的编剧也发了一个微博,表示自己出现在卓伟偷拍的镜头里,也曾出入
王鸥房间,却被剪辑掉了。
那么王鸥正确的危机应对策略是怎样的呢?11月9日上午全明星探爆出了刘恺威进
王鸥房间第一弹,在11月9日下午爆了第二弹,继续引爆事件。王鸥方正确的反击时间
,就在此时。
如果王鸥在11月9日之后迅速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声明,根据掌握到的舆情信息,
对例如灰色情侣套装、共看夜场电影等模糊信息做出统一回应,再结合编剧微博,反击
卓伟方引导舆论,那么这场舆论战局无论如何发展,王鸥在事件中遭遇的形象扣分,都
能降到最低。
可惜的是,王鸥方的危机管理自始自终如同一场混乱的舞蹈,几乎没一个舞步都踩
在了错误的节点上,最终难免对王鸥本来清新的人设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
事实正如王鸥经纪人所言,这就是“危机公关”的负面典型了。
“刘叔叔”的人设是怎么一步步崩掉的?
如果说王鸥的危机管理是一场集中溃败,那么刘恺威的形象管理则是一场漫长的溃
败。
刘恺威危机管理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没有理解所遭遇的危机是什么,他所极力解释
的是事件本身,但真正遭遇的危机却是人设坍塌。
概言之,刘恺威方危机管理最大的bug是:无论刘恺威有没有越线,但屡次三番夜
访女同事房间,也不是一个丈夫的正确姿态。
如果刘恺威在事件发生后,在更快做出回应的同时,及时就此向公众道歉止血,不
做出过多不必要的“动作”,或许能够较好地挽回他在事件中失去的人设,但即使如此
,也无法化解他长期以来埋下的舆论风险。
在卓伟偷拍视频曝光后,刘恺威的形象一路跌到谷底,还有网友翻出了他以往采访
的视频,炮轰他多次前后说法不一。
说不跟妻子、女儿以外的人自拍,结果被挖出各种自拍。
接受采访说自己一直喜欢小孩,想有宝宝却被网友发现之前他之前声称自己不婚主
义,不想要小孩。
有句老话叫站得越高,跌的越重,放在演艺圈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刘恺威因为和杨
幂结婚被公众熟知,登陆《非诚勿扰》达到形象顶峰时,公众早已预支了过剩的好感,
而一旦明星危机管理没有跟上公众的期待,公众心理就总有反弹的时候——
当年获得加倍的好感,如今遭遇的必然是加速的形象坍塌,没有一个明星的形象真
的是一夜垮掉的,刘叔叔的形象坍塌其实早已在这些年埋下了无数雷,只不过偷拍事件
将所有的形象地雷,一夕引爆。
杨幂的“相信恺威”式危机管理为什么是一句顶一万句
这部娱乐圈大戏演绎至今,唯一获得形象加分的,只有杨幂。
事件发生后,杨幂迅速在微博中做出回应。11月9日杨幂在晚间出席公开活动,她
拿过话筒说:“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关心我的心情和状况,谢谢大家的关心,无论发生
任何事情我都相信恺威。”
9日晚间刘恺威发澄清微博后,杨幂主动转发了这条微博,全程力挺丈夫。随后,
杨幂进入半停工状态,消失于舆论视野。
必须要说,杨幂做出的才是危机公关最佳的姿态:在外界一片嘈杂的声浪之下,站
出来坚定表示相信丈夫,令 “心疼大幂幂”一时间成了热搜词。
在事件中,杨幂也同时完成了对负面形象的逆转:而在此事件之前,在公众视野里
,“威幂夫妇”中形象扣分的那个,其实是杨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去年11月开始
流行的“出轨小鲜肉”传闻有关。
可是近期以来,首先是杨幂在《真正男子汉》里给小糯米打电话的片段,拉回很多
好感。接着又是在刘恺威事件中力挺刘恺威,和杨幂身陷出轨李易峰负面传闻时,刘恺
威自始至终没有表态过形成鲜明对比。
无论将来夫妻结局如何,在这场危机中,杨幂的回应中没有狗血,没有手撕,没有
惊慌失措,只有和刘恺威携手面对这场风波的淡定,这才是这场危机中最正确的姿态。
危机管理是一门技术活,同时也是一门说服艺术、一项面对吃瓜群众的思想工作。
娱乐圈出轨这种事情,真真假假,民间挖出的证据都只是片段。但可以预见,在事件中
不同的危机应对,决定了明星在演艺圈不同的公共形象。
就故事中的三个核心当事人的应对而言,已经构成一部精彩的三国杀,三人在事件
中不同的反应和危机应对,相互交缠又相互影响,也完成了对三人不同的形塑与人设重
构,从故事结果来看:杨幂在故事中完成洗白,刘恺威完美人夫形象坍塌,而王鸥则为
一连串失败的危机公关付出沉重形象代价。而故事,似乎依然未完待续。
无论台上台下,演艺圈都是一出大戏,但不是每个明星,都能在危机事件中演出一
场好戏。杨幂凭借一句“相信恺威”在这场舆论战中占了上风,更为演艺圈危机管理做
出了正确示范,而刘恺威王鸥的应对则是不及格的错误示范,这背后固然有危机管理的
优劣之分,但更见演艺圈生存智慧的高下之别。
任何危机管理其实都一样,提早发现危机,认识危机,并及时用正确的姿态化解危
机,才能最大限度保存人设走出危机。近年来一直在危机管理中自我修炼的杨幂,显然
比少有舆论危机之险的刘恺威和王鸥更明白娱乐圈的危机管理之道。
avatar
s*t
2
从几年前迷信IMDB到后来的对于评分的惊讶再到后来的习惯,大致每20部电影里有一部
IMDB的评分和我对于电影的评价南辕北辙
Maleficent这个我在看trailer的时候就觉得很一般,奈何IMDB近10万个评价综合后居
然还有7.5,再加上IMAX 3D,就抱着看一下的态度。。。
尼玛,这电影我给5分都嫌多,基本拍成了一个纪录片,讲故事的导演和剪辑几乎是民
科水平
avatar
P*X
3
你居然看IMDB评分?还每20部?大概每20部有1部评分跟我感觉能差不多。我有朋友就
是做这种推荐系统的,现有的影视推荐评分都是垃圾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几年前迷信IMDB到后来的对于评分的惊讶再到后来的习惯,大致每20部电影里有一部
: IMDB的评分和我对于电影的评价南辕北辙
: Maleficent这个我在看trailer的时候就觉得很一般,奈何IMDB近10万个评价综合后居
: 然还有7.5,再加上IMAX 3D,就抱着看一下的态度。。。
: 尼玛,这电影我给5分都嫌多,基本拍成了一个纪录片,讲故事的导演和剪辑几乎是民
: 科水平

avatar
s*t
4
不是推荐评分,而是用户评分
这种达到10万个评价的用户评分,imdb应该很难也没有motive去和yelp那样作假的

【在 P******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居然看IMDB评分?还每20部?大概每20部有1部评分跟我感觉能差不多。我有朋友就
: 是做这种推荐系统的,现有的影视推荐评分都是垃圾

avatar
s*t
5
imdb的评分要等至少三个月才能看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几年前迷信IMDB到后来的对于评分的惊讶再到后来的习惯,大致每20部电影里有一部
: IMDB的评分和我对于电影的评价南辕北辙
: Maleficent这个我在看trailer的时候就觉得很一般,奈何IMDB近10万个评价综合后居
: 然还有7.5,再加上IMAX 3D,就抱着看一下的态度。。。
: 尼玛,这电影我给5分都嫌多,基本拍成了一个纪录片,讲故事的导演和剪辑几乎是民
: 科水平

avatar
d*d
6
imdb不知道,豆瓣是显然有很多水军的。
而且看分数要看电影类型的。很多恐怖片比较重口味的分数都很低,很多糖水片,儿童
片,煽情片倒是分数很高。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决定了他们给分并不是客观的。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imdb的评分要等至少三个月才能看
avatar
j*w
7
imdb是加权的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投票习惯会被修正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几年前迷信IMDB到后来的对于评分的惊讶再到后来的习惯,大致每20部电影里有一部
: IMDB的评分和我对于电影的评价南辕北辙
: Maleficent这个我在看trailer的时候就觉得很一般,奈何IMDB近10万个评价综合后居
: 然还有7.5,再加上IMAX 3D,就抱着看一下的态度。。。
: 尼玛,这电影我给5分都嫌多,基本拍成了一个纪录片,讲故事的导演和剪辑几乎是民
: 科水平

avatar
s*t
8
豆瓣的问题是那些网友到处找深度,只要有深度他们会捧,比如那个日本捕豚的纪录片
所以感性占了上风,电影拍得好不好都是次要的
只要投了所好就是好片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imdb不知道,豆瓣是显然有很多水军的。
: 而且看分数要看电影类型的。很多恐怖片比较重口味的分数都很低,很多糖水片,儿童
: 片,煽情片倒是分数很高。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决定了他们给分并不是客观的。

avatar
s*t
9
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我的感觉他们只是去除了一部分恶意投票
并没有修正你的分数

【在 j**w 的大作中提到】
: imdb是加权的
: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投票习惯会被修正

avatar
q*2
10
IMDB比rottentomatoes似乎还靠点谱,rottentomatoes上面top 100 sci-fi有looper没
有matrix, 这是搞笑吗?
avatar
F*t
11
同感

【在 q*******2 的大作中提到】
: IMDB比rottentomatoes似乎还靠点谱,rottentomatoes上面top 100 sci-fi有looper没
: 有matrix, 这是搞笑吗?

avatar
o*2
12
豆瓣评分还有一个问题 那些受众面狭窄的片子常有评分超高的 因为只有脑残粉才会来
评分。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豆瓣的问题是那些网友到处找深度,只要有深度他们会捧,比如那个日本捕豚的纪录片
: 所以感性占了上风,电影拍得好不好都是次要的
: 只要投了所好就是好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