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七年》
为什么将这系列的纪录片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它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我从未想过,一
部纪录片居然能横贯56年的岁月时光。我从未想过,居然可以从一部纪录片中看到14种
人生。但《人生七年》做到了。正如美国影评家Roger Ebert所说的一样:The up
series is on my list of the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这部纪录片让我惊艳。
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
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
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
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
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一开始
,拍这部片子的本意是揭示不同的阶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在这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过
程中,导演也发现自己从开拍时试图映照英国阶级社会状况的社会观察者,演变成一个
命运的沉思者。
二、《浮生一日》
年轻时,我希望你去看看全世界。一天内,你看见生命的伊始,看见生命的结束。看来
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看社会底层人民的生
活,看生活富足的人们。有人坐在地上用手抓着浇汁凉米饭,有人坐在环境舒适的餐厅
吃回转寿司。有人站在高峰仰望天空俯瞰世界,有人穿梭在喧闹肮脏的街道,看市井生
活。 就在你发呆的刹那,有多少生命离开,有多少生命降临。世界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 有一天,我想背上包行走世界,看市井生活,认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学说不
同语言。或许某一天我会鼓足勇气登山,跳伞,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 走的地方多了
,看的东西多了,会不会就能够更坦然的面对生命的本色,生活的各种,也更加平静的
接受这个世界?两位奥斯卡金像级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凯文·麦
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联同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破天荒合作,并得全球
网民掌镜,在2010年7月24日,以「爱」和「恐惧」为题,集体创作了愈80,000段,共4
,500小时的影片。当中影片来自世界各地、人、事,并演绎了不同的人活在2010.7.24
这一天,那许多满载悲喜,失落与幸褔的故事:从繁华的大城巿到素被世人遗忘的乡野
、从驾名车的富豪到街边的擦鞋童、从寄人篱下的生活到色彩缤纷的狂欢世界,影像情
感丰富,极具感染力。这万千来自五大洋七大洲的创作,经过金像班底的鬼斧神工,如
今终于跃上大银幕,让全人类乘着八万多个趣味盎然的镜头,见证这时间囊里的一日人
生。
三、《寻找小糖人》
这部电影是在英语课上看到的,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会有这么吊诡的故事?
Legendary!直到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不是什么苦尽甘来的励志故事,毕竟小糖人的隐晦
所指是“毒品”,似是恰好暗合了南非那个时代的反叛、迷茫与动荡,潮水褪去,无论
是个体的年少轻狂还是社会的剧烈变化,都已成微甘的追忆。寻找小糖人》是瑞典导演
Malik Bendjelloul的作品,讲述了美国底特律民谣唱作人罗德里格斯(Rodriguez)的传
奇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罗德里格斯在发行了两张反响一般的专辑之后便在流行乐坛
消失匿迹,但在千里之外的南非,他的歌却影响了一代人。本片讲述的就是两位罗德里
格斯的铁杆乐迷寻找他的过程。最终,乐迷经过努力如愿找到罗德里格斯,还把他请到
了南非举办了巡回演出。2013年2月奥斯卡奖中,《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成功摘得“最佳纪录片奖”。可惜的是,2014年5月,Malik Bendjelloul导演由
于饱受忧郁症困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自杀身亡,当时年仅36岁。
四、《小森林》
春夏秋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她在寂静和努力中,慢慢重塑了自己的生活和意义、
期盼母亲的来信、善待邻家的缘分,在被“抛弃”和被遗落,她静静落下自己的种子,
安静自然地承续自然的生存规律和方式,成长为一株坚强又闪亮的山中花蕾。市子很少
柔软,没有矫情,坚强得像一棵树,在寂静的山林中,听风而生,饮雨而活,安排着自
我生息,盼望着远方母亲的消息。
五、《在世界尽头相遇》
去南极本来就是一件浪漫的事。而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给了我一个不
一样的南极。 Herzog的南极向我们献出他对科学世界的人文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
技,科技与自然,关系是那么微妙。人借助科技将自然变成人的自然,然而自然的威力
却能将一切轻易抹去,包括改变了它的人。也许下一个冰河世纪后,人类将不复存在,
而这片冰雪的世界,还将以它的方式存在下去。这部纪录片的编剧、导演和旁白均由沃
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来担当,记录了他与剧组前往南极洲拍摄当地生物、
居民以及独特地理风貌的历程。这部纪录片并不是一部关于南极著名的企鹅的影片,而
是去探索南极的人类生活,以及壮丽神奇的南极洲美景。他们前往由美国国家科学 基
金会南极计划部门运作的南极洲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位于罗斯岛的麦克默多站进行
拍摄,在当地采访了一些在作业、后勤、IT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援的成员后,他们陆续
前往海豹基地、潜水营地等南极洲人类扎营的地点,沿途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做了很
多包括细胞生物学家塞缪尔·宝泽(Samuel Bowser)、动物学家占·保罗斯基(Jan
Pawlowski)、企鹅研究学者大卫·安利(David Ainley)等在内的简短访谈。在某种
程度上,他们拍摄探索的并不在于展现科研领域,而在向大众揭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 本片提名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