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l*a
1
我常常不明白,为何很多人喜欢更加钢琴。在我看来,钢琴太笨拙,不够细腻,尽
管有力度。我更加欣赏提琴和吉他,我也明白,提琴其实更加完美,它是连续的,
可导的,可微可积的,但是它常常过于忧伤,太忧伤,它会让一些本来已经非常痛
苦的事情更加痛苦,尽管它也会给欢乐更加欢乐,但是大多的音乐家都是痛苦的,
他们写的悲伤的曲子比欢乐的多,所以我尽量不去听它,因此最终我选择了吉他。
很少有让我痴迷的东西,但是吉他是唯一的意外,我常常反复地细听一个曲子,
5
遍,10遍,然后我离开它,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次反复,我会寻找一个曲子的很
多版本,相互进行比较,寻找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的注释,但是我绝对不会去看乐
评,我固执的认为这将会将我的思维固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会影响我的判断力
,影响我的乐趣。接受音乐的过程才是欣赏它的实质,如同人生。
曾经我认为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现在我开始怀疑,有些东西是与生俱
来的,有些人生下来就有某些倾向,只有这样解释,否则逻辑上无解。我的小侄儿
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便知道欣赏音乐,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他才5个月,坐在床上
靠着父亲低着头玩他的玩具,当电视机切换到中央8台
avatar
w*z
2
是不是可以这样讲:
搞分析的会更喜欢提琴,
搞组合的会更喜欢钢琴,
搞概率的会更喜欢吉它。(或者连续群?)
呵呵。
推弦或者加了效果器的吉它也是连续的,可导的...
吉它的和弦变化倒有点象线性变换(in log scale)
顺口胡诌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