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后二胎时代:中国人真的想多要孩子吗?
avatar
后二胎时代:中国人真的想多要孩子吗?#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P*y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djf5246 (asewq),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后二胎时代:中国人真的想多要孩子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1:24:17 2018, 美东)
来自西北省份青海的公务员刘雯(音)还记得她重返工作岗位的前一晚,在此之前,她休
了三个月的产假来照顾新生的儿子。当时的她很焦虑:“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担心,放
松下来,好好睡一觉,然后迎接新的开始。”刘雯的医生丈夫当晚要值夜班,所以她只
能独自照看孩子。凌晨一点,她的儿子突然哭了起来。刘雯把他抱着怀里,自己也忍不
住哭了出来。
“他在哭,我也在哭,”她说。在那一刻,刘雯决定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了。“我有点
理解计划生育了,一个孩子就绝对够你受。”
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家庭无法拥有多个孩
子。但在过去的五年里,国家开始调整这一政策,首先是允许双独家庭生产二胎,之后
又将这一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父母。
据称,政府在考虑完全放开多孩政策。但专家表示,这不会对中国人口走向产生多大影
响。在教育、住房以及育儿的高成本下,不会有多少中国夫妇想养育两个以上的孩子。
即使是在现在的二孩政策下,大多数家庭也仍旧选择只生一个孩子。
“即使政府解除了多孩限制,我也不认为新生儿会迅速大量增长,”28岁的文茜(音)说
,她是北京一家广播电台的市场经理。“养活自己就够难的了,更别说还要养孩子。”
文茜决定把精力和金钱都花在照顾母亲和自己上,她是被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
据称,全国人大和有关部门本周委任了一项新的研究,以调查解除多孩限制的影响,这
一政策最早可能于今年实施。
如果这一政策真正出台,将标志着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社会工程实验的结束,而很多人都
曾对其持反对态度。今天的中国面临着老龄化危机,劳动力人口减少,并且是世界最低
生育率的国家之一。
刘雯就已经多次拒绝了婆婆让其再生一个孩子的要求。“从我儿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
就在和其他父母竞争,比孩子喝什么牛奶,学什么乐器,上什么幼儿园,考什么小学,
报什么辅导班。这些竞争已经快把我们一家三口逼疯了,”她说。
大多数年轻的职业女性只想要一个孩子,甚至是不生孩子。“绝对不生二胎,”来自广
州的文化研究学者魏藤(音)这样回复到。
虽然现在的父母想要更多孩子,但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据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社会学助理教授蔡勇(音)介绍,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十来年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
了一波“生育低潮。”80年代末,中国每年会迎来2800万新生儿。而90年代中期,这一
数字已经减少至1800万。
“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更少了,所以这么看来,新生儿的数量也将会持续减少,”蔡勇说
。他认为,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可以称为“生育低潮的回音”。
据威斯康辛大学医疗与公共健康学院人口专家易福贤(音)介绍,中国去年的出生率较前
年下降了4%,生育率为1.24人(每位育龄女性),远未达到1.63的预期值。
中国之前的人口控制政策是通过绝育和高额罚款实现的。有玩笑称,中国又将采用相反
的干涉政策来鼓励生育率的提高。在社交媒体上,一条写有“如果你不在合适的时候要
孩子,我们将帮助你怀孕”的“宣传横幅”收获了超过6000个赞。
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开放多孩政策也可能并不是好事。她们中的很多人享受到了“独生
子女红利”,有些原本只为男孩保留的资源被她们所分享。上世纪90年代末期,女性已
经占到了大学新生中的40%。而在2008年,女性的这一比例首次超越了男性。
在职场当中,女性求职者也经常因为私人原因被拒绝。很多公司更愿意录用已经有了一
个孩子的女性,因为她们不会再因为生育而长久离开工作岗位。
“如果有关部门不采取措施保护女性求职者,企业将会找到更多借口来拒绝她们,”来
自北京的流行文化学者艾米丽·郑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微观层面的每个家庭来说,开放多孩政策是有积极影响的。杭州34
岁的银行职员宁先生还记得自己母亲在1989年怀上二胎时候的情景。当时全家人都害怕
这个“非法”的孩子将会被某位邻居上报给计生管理员。最后,宁先生的妹妹终于顺利
出生,而她的农民父母几乎将毕生的积蓄600元都缴纳了罚款。
在2015年,宁先生也面对了同样的情况。他和妻子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但他们还想再生
一个。听到政策即将放松的消息后,他们开始将其付诸实践。就在妻子预产期前的几个
月,有关部门终于宣布了“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
“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只需要等待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这是如此幸运。”不过宁
先生表示,他们不太可能要第三个孩子了,“对我们来说,有两个孩子就足够了,”他
说。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