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孝”一个真面目:回复Tanse的《父母无恩论》#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s*y
1 楼
《还“孝”一个真面目: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华人做人与育儿之本》
在人类文化中,孝敬父母是普世价值。人类早期文化曾用强硬手段来倡导“孝敬”。《
圣经》中神命令世人孝敬父母的句子不胜枚举,例如“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
寿。这是(神)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 6:3);“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
:‘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太 15:4);“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
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
老那里,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本
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申1:18-21)这些话颇有祝福与恐吓齐飞、胡萝卜
与大棒同下的意思。
“孝”字上“老”下“子”,字形仿佛小孩背着一个老人,象征子女应该尊敬并善待父
母。然而,中华文化提倡的孝道,内涵并不止于“孝敬父母”。请看中文“教育”的“
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文”,意思是教育与文化当以“孝”为本。无论是先
秦的“孝者德之本”,还是清代的“百善孝为先”,都佐证了“孝”在中华文化中的至
高地位。
“孝”字的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对人生、社会、自然及其关系的体悟。中国人不拜上帝
,而独敬父母祖先,寓意就是对于自己生命的来源表达尊重与感恩,这才是“孝”的本
来面目。“孝”的字形对应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就是儒家倡导的“父父子子”(即
父母有父母的样子,子女有子女的样子;绝非后来被政客为了维稳维权而故意曲解了的
“父为子纲”的“愚孝”)。古代经典《三字经》把这种关系概括为:“父子亲”。“
亲”即“爱”,指父母与子女间自然、双向的天伦之爱。这种爱、以及对生命来源的尊
重、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是子女做人的根本,也是父母育儿的根本。《三字经》说父母
育儿应当“首孝悌,次见闻”,显然是将对生命来源的尊重与感恩这些“德育”摆在知
识教育之前、将父母子女自然的天伦之爱摆在功名私利之前。这是很健康的教育观。曾
看过药家鑫生前的电视采访,说父母经常逼他练琴并毒打他。如若父母重技而轻德,重
利而轻爱,那么纵使培养出一个钢琴考过十级、却漠视生命持刀杀人的孩子,又对自己
、对社会何益?
对于子女来说,婴儿时期对父母无条件的“赤子之爱”,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
(ego)的形成而逐渐变味,从而离开爱、尊重与感恩的“孝道”越来越远。大部分的父
母都是凡人,有着种种缺点与毛病。那些在爱里面掺入了太多私念和虚荣的父母,更是
很不“可爱”。难怪《庄子》感叹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在中华文化中,孝道
是要不断学习、实践的。而这个学习和实践的手段就是。。。。。
(待续)
##############################
Tanse 姐妹:看了你的《父母无恩论》,只有两个字的感受:心疼。你年幼时没有得到
健全的父母之爱,长大后接触的又是被扭曲了的中国文化,诚可谓是不幸。抱抱姐妹~
~~我只看了一些回复,看到你不时流落出的不平和,能感觉到你并未完全走出阴影。
看到你说“语言,永远都不是语言本身那么简单,语言背后是文化,是价值观念,是历
史,是人伦,是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
深以为然。你帖子讨论的题目很深刻,因为触及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今天晚上,等我
家小猴儿睡了之后,我准备写篇帖子,好好跟你、以及版上的大家探讨一下我深爱的中
华文化~~~
在人类文化中,孝敬父母是普世价值。人类早期文化曾用强硬手段来倡导“孝敬”。《
圣经》中神命令世人孝敬父母的句子不胜枚举,例如“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
寿。这是(神)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 6:3);“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
:‘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太 15:4);“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
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
老那里,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本
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申1:18-21)这些话颇有祝福与恐吓齐飞、胡萝卜
与大棒同下的意思。
“孝”字上“老”下“子”,字形仿佛小孩背着一个老人,象征子女应该尊敬并善待父
母。然而,中华文化提倡的孝道,内涵并不止于“孝敬父母”。请看中文“教育”的“
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文”,意思是教育与文化当以“孝”为本。无论是先
秦的“孝者德之本”,还是清代的“百善孝为先”,都佐证了“孝”在中华文化中的至
高地位。
“孝”字的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对人生、社会、自然及其关系的体悟。中国人不拜上帝
,而独敬父母祖先,寓意就是对于自己生命的来源表达尊重与感恩,这才是“孝”的本
来面目。“孝”的字形对应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就是儒家倡导的“父父子子”(即
父母有父母的样子,子女有子女的样子;绝非后来被政客为了维稳维权而故意曲解了的
“父为子纲”的“愚孝”)。古代经典《三字经》把这种关系概括为:“父子亲”。“
亲”即“爱”,指父母与子女间自然、双向的天伦之爱。这种爱、以及对生命来源的尊
重、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是子女做人的根本,也是父母育儿的根本。《三字经》说父母
育儿应当“首孝悌,次见闻”,显然是将对生命来源的尊重与感恩这些“德育”摆在知
识教育之前、将父母子女自然的天伦之爱摆在功名私利之前。这是很健康的教育观。曾
看过药家鑫生前的电视采访,说父母经常逼他练琴并毒打他。如若父母重技而轻德,重
利而轻爱,那么纵使培养出一个钢琴考过十级、却漠视生命持刀杀人的孩子,又对自己
、对社会何益?
对于子女来说,婴儿时期对父母无条件的“赤子之爱”,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
(ego)的形成而逐渐变味,从而离开爱、尊重与感恩的“孝道”越来越远。大部分的父
母都是凡人,有着种种缺点与毛病。那些在爱里面掺入了太多私念和虚荣的父母,更是
很不“可爱”。难怪《庄子》感叹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在中华文化中,孝道
是要不断学习、实践的。而这个学习和实践的手段就是。。。。。
(待续)
##############################
Tanse 姐妹:看了你的《父母无恩论》,只有两个字的感受:心疼。你年幼时没有得到
健全的父母之爱,长大后接触的又是被扭曲了的中国文化,诚可谓是不幸。抱抱姐妹~
~~我只看了一些回复,看到你不时流落出的不平和,能感觉到你并未完全走出阴影。
看到你说“语言,永远都不是语言本身那么简单,语言背后是文化,是价值观念,是历
史,是人伦,是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
深以为然。你帖子讨论的题目很深刻,因为触及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今天晚上,等我
家小猴儿睡了之后,我准备写篇帖子,好好跟你、以及版上的大家探讨一下我深爱的中
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