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oneStory 俱乐部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青埂闲话之理想伴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6 12:21:24 2010, 美东)
若干年前曾被问过一个问题:“《红楼梦》的女性里你最喜欢哪一个?”答曰探春。结
果被嗤之以鼻:“一想起那‘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就觉得俗不可耐。”此话
果然不错。但是我辈升斗小民,用凡夫俗子的眼光来看,一个“俗”字恰是探春的可爱
之处。和史林薛的诗词文采不同,探春擅长的是入世的才情。书中有至理名言:“世事
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齐家”原
可以和“治国”相提并论,二字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学问。只看第四十七回荣府家眷去赖
大家赴宴,别人只顾吃酒看戏的功夫,探春却在探讨花园的经营管理。“我因和他家女
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
,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可见探春心里时刻不忘的是如何过日子,和宝玉整日风花雪月不通世务对照,“较
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探春虽是贾府“正人”,“可惜不是太太养的”,出身上先天不足。赵姨娘是王夫人的
肉中刺眼中钉,又不知进退,“每每生事”。王夫人恨乌及屋,估计一开始对探春并不
怎么待见。难得探春排除了赵姨娘的负面影响,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关键时刻的决断
能力,在荣府勾心斗角的险恶斗争中如鱼得水。其成功上位的决定性一役,尤其体现了
探春的机智和过人胆识。第四十六回鸳鸯不愿给贾赦当小老婆,跑到贾母面前寻死觅活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不择言,心里话脱口而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
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此话固然是实情;但是说到鸳鸯
一事,王夫人确实冤枉。一时间屋内气氛十分尴尬,贾母和王夫人本来都没有破局的思
想准备,双方亟需有个了事的出来打圆场,给个台阶下。“探春有心的人”,“便走进
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
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立刻就坡下驴:“可是我
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
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王夫人也顺势摆出高姿态,婆媳间剑拔弩张的角
力瞬间恢复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然而细品探春说话,“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
”,小婶子固然不可知道,又岂是一个未出阁的侄女可以说三道四?简直连听也听不得
。所以“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便出去了,也还该捂着耳朵,怎
好又在“窗外听了一听”?想必探春料定鸳鸯蓄意激怒贾母,王夫人在旁难免有池鱼之
殃。是非之地原是有心人出人头地的绝佳舞台,探春在状况突发之际能权衡利弊,迅速
做出正确选择,岂止有心,更有勇又谋。
探春的这次投靠同时博得了元老派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的赏识,很快见到了效果。刚过
完年,凤姐就凑趣的病了,王夫人便“将家中琐碎之事”,“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后文第七十一回中王妃们“要见他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凸显探春在贾母心中
地位,难怪邢夫人“心内早已怨忿不乐”。再说探春一朝权在手,胸中才学有了用武之
地,一面搜剔宿弊,一面在大观园实行包产到户的新政,“家人都欢声鼎沸”。若说贾
府的“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
骂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
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想着探春“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
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赵姨娘的兄弟死了,吴新登的媳妇便要来试探试探
:“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
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未承想臊了一鼻子灰,被探春一顿发落,句句切中要害,直
难堪得“满面通红”。“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
了”。
虽然威重令行,探春做事却颇有分寸,“一步儿不肯多走”,并不作威作福。下人给“
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可见
探春对下人是恩威并施,深得御下之道。第五十五回凤姐评论探春“虽是姑娘家,心里
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未免自视太高。
不用说探春“顾盼神飞,文彩精华”,只论知道收敛锋芒以免“登高必跌重”一件,高
出凤姐何止十倍。倘若探春长久主持荣府,秦可卿临终所托必不至付于东洋大海。所以
第二十二回探春灯谜旁有批语,“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
伤哉!”
很多人诟病探春对赵姨娘态度恶劣,有忘本之嫌。设身处地去想,当是时也,探春其实
别无选择。在耳目众多的贾府,如果一时立场不够鲜明,恐怕就会前功尽弃。何况第五
十八回说探春处“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说明探春对赵姨娘并没有不管不顾。
对于赵姨娘和贾环,探春其实是有自己想法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
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惜赵姨娘不能体谅亲女的苦衷,屡次
挑起事端,实不知“韬光养晦”为何意。探春夹在赵姨娘和王夫人中间,处境之难可想
而知。
探春最终远嫁是贾府的不幸,却是婆家的幸运。人世间再浪漫美好的爱情,最后都会归
于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大丈夫娶妻如探春,必可一心建功立业,绝无后顾之忧。以探
春的才情,无论身在何地,都必能修身齐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远离了记
忆中的家园,乡关万里,山水迢遥,音讯阻隔,亦诚可谓薄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