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iPhone 4s from sprint shipped
avatar
iPhone 4s from sprint shipped# PDA - 掌中宝
k*4
1
看豆瓣评价很不错呀,都有8分了trailer也很吸引人,北美同步上映有没有准备去看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7
avatar
z*n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从小我到无我(圣严法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2 00:53:22 2013, 美东)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禅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
以从禅而获得;禅不是哲学,哲学却无法超越禅的领域;禅不是科学,科学重实际、重
经验的精神,亦正是禅的要求。所以请你不要以好奇的心理来探索禅的内容,因为禅并
不是一桩新事物,自从有了空间与时间以来,禅就普遍地存在于无穷大的空间与无限长
的时间之中。
禅既是普遍而永恒的存在,所以它用不着任何人来传授;须要传授的,乃是如何亲自体
验这个禅的方法而已。
有人把禅误解为一种神秘的经验,或者以为可以透过禅的经验而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当
然,从坐禅的修习过程中,可能使你在生理及心理的感觉上,产生种种奇异的现象,也
能够从身心统一的练习之中,达到以心力来控制或转变外在事物的目的。这些被视为宗
教奇迹的现象,不是学习坐禅的目的。因为这些现象,仅能给人一种好奇心和夸大狂的
满足,不能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禅是从问题着眼,不先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及自
然环境的征服着手,而是 先从对于自我的彻底认识做起,当你认识了你的自我是什么
的时候,也同时消失了你现在所以为的这个自我。这个自我观念的重新认识,我们称它
为开悟,或者称为见性,这是为你彻底解决现实问题的开端。结果你会发现,你的个人
与全体的现实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割也是不可分割的。你自己有缺陷,才看到环境有缺
陷,好象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里面反射的影像也都是扭曲了的,又象波浪起伏的水面
上反映出来的月亮,也是不完整、不宁静的一样。假如镜面是光滑平整的,水面是风平
浪静的话,镜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就会使你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感了。所以,从禅的
立场看人类所感受的苦痛与不幸,主因不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环境的恶劣,更不在人
类社会的可怕,乃在于未能认识自我的本性。
所以,禅的方法不是指导我们逃避现实,更不是教我们学着澳洲鸵鸟那样,把向敌人作
警戒的视线收回来,藏到泥土里去,就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因为禅不是自我催眠式
的唯心论者。用禅的功夫可以消除自我,不但自私的小我可以消除,并且把哲学上被称
为真理及本体的大我也要消除掉,那方是绝对的自由。因此,一个成功的禅者,不会觉
得各种的责任是负担,也不会觉得生活的条件是对人们的压力;他只觉得永无止境地发
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并且是积极的;它是
愉快的,并且是开朗的。原因是,禅的修行是给你源源不绝地提供方法,开发你智慧的
宝藏,开发越深,得到的智慧越高,到最后,全宇宙的智慧都为你所有。那时在你看来
,包罗一切空间及时间,无一不在你的智慧观察的范围之内。这时的智慧即成为绝对,
既是绝对,便连智慧这个名词也用不着了。到这地步,使你追求名利权势的自我,或者
逃避困苦艰险的自我,固然不见了;纵然是能使这自我消失的智慧,对你来说,也是不
必要的观念了。
当然,一个修学坐禅的人,要想达到这个程度,从顿悟的观点来说,虽然极容易,但在
走向顿悟之门的历程中,则必须先有一番努力,否则,修习的方法,岂不成了无用之物。
二、坐禅的三个阶段
目前,我在美国教的坐禅方法,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衡身心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健康,对身体方面我们注重行、坐、站、卧的各
种姿势的示范和纠正。同时教授行、坐、站、卧各种运动的健身方法,是综合印度的瑜
伽及中国的导引,自成一套适合于坐禅健身,并有助于坐禅功效的运动方法。所以,一
个坐禅而有若干效果的人,他的身体必然是健全并且能够忍苦耐劳的。对心理方面,我
们注重人的烦躁、多疑、忧虑、恐惧、意志涣散等情绪的消除,使之建立自信、果断、
乐观、宁静和稳定的情操。
一个好学生,在我们这里上了五课至十多课,就可完成第一阶段,而能得到如上的两种
显著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一位学生在其报告中说:“我觉得打坐对我及另外好些人极有
用处,我们无论由于职业性或习惯性,差不多每分每秒都在用脑的人,打坐确实是很舒
服、很需要的一种休息和调剂,即使没有更远大更重要的目标,仅仅这一点,打坐已经
是一种值得的修行.”我给每一班学生上第一课的时候,总是要问他们每一个人,来学
坐禅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在身体方面获得利益,抑是希望在心理方面求取帮助?大多数是
为了在心理方面求帮助而来学禅。可见今日生活于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在现实环境的强
烈刺激和压挤之下,神经过度紧张,有很多人的心理都失去了平衡,除了严重到要去请
教精神科医生之外,他们就来学习坐禅。我有一位妇女学生,她是某一著名大学非常优
秀的讲师,初次见我,便问我能不能帮她一个忙,替她解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我说这对
于学习坐禅的人而言,乃是太容易的事了。结果她在上了课之后,便觉得坐禅对她的生
活乃是一大恩惠。
这第一阶段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使你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将注意力集中于你所学
到的方法上,因为肌肉和神经的紧张,关系着你的头脑的活动,如何减轻你的脑部的负
荷,是关键所在。当你的妄想及杂念渐渐减少之时,你的脑部就可渐渐地得到休息,脑
部对于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便有更多的血液,遍流全身。同时由于你脑部轻松的原
故,全身肌肉也放松了,因而血管放大,周身感到舒适,精神自然感到爽朗,头脑的反
应也自然更为明快和轻松了。
如果仅为身心的平衡,而来学坐禅的人,学完第一阶段,大概就觉得够了。可是有很多
的学生,经过了第一阶段,尚不够满足,有的学生根本也是为了第二阶段的目的而来学
禅的。
第二阶段:从小我到大我,当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仅能使你把混乱的心念,集中起来,练
习注意力的集中之时,照样尚有其它的杂念,在你脑海中或多或少地时隐时现。在观念
上,你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为了使自己练习坐禅而获得利益。所以,纯粹是自
我中心的阶段,谈不上哲学的理想和宗教的经验。到了第二阶段,便要使你从小我观念
中解放出来。到了第二阶段,才是进入冥想的程度,在练习老师所教的修行方法之时,
要把小我观念的范围扩大,大到与时间及空间等量齐观,使小我融入于整个的宇宙之中
,与宇宙合一,向内心看时,无限深远,向外界看时,无限广大。既然已与宇宙合而为
一,自己的身心世界便不存在了,存在的是无限深远及无限广大的宇宙。自己不仅是宇
宙的一小部分,乃即是宇宙的全体。
当你在坐禅时,得到如此的体验之后,你便能理解到哲学上所讲的理念或本体是什么了
,现象的存在,又是什么了。因为,一切现象,是本体的浮面或表层。以肤浅的观点看
起来,一切现象,虽然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性质,实际上,现象的差异,并无碍于本
体的完整。比如,我们所处的地球,虽有无法计算其类别的动物、植物、矿物,或气体
、液体、固体,不断地在生灭变异,这是地球的现象。若从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看地球
,它仅仅是一个物体而已。只要我们能有机会摆脱自我或主观观念的束缚,站在全体的
客观立场,来观察一切现象,就会把对立和矛盾的观念打消。假如再将本体和现象,用
一棵树来作比喻,树,无论大小,若从树叶或树枝的各个立场看,它们是有差别的,叶
与叶之间,枝与枝之间,也会发生互相磨擦的现象,若从树的根干的立场看,不论是树
的那一部分,无一不是统一的整体了。
在这第二阶段的过程中,能使你体验到,你不仅是孤立的个别存在,你是普遍地存在于
深广无限的宇宙之中,你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对于环境的不满、忿恨、喜爱
、渴望,也即是排斥和追求等的心理,自然消失,你所感受到的,乃是宁静和充实,因
为消除了自私的小我,能把一切人和一切物,都视为由我的本体所产生的现象,所以爱
一切人和一切物,如同爱护小我一样,这就是一般大哲学家的心量了。
当然,一切伟大的宗教家,也必定曾经有过这第二阶段的体验,当他们从小我的境域中
解脱出来之后,发觉自己的本体,即是全体宇宙的存在,自己与宇宙万物,无二差别,
万物的现象是由他们的自体衍生出来。他们有责任爱护万物,也有权力支配万物,好象
我们有责任爱护自己所生的子女,也有权力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财富一样。这就形成了
神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从冥想中体验到的宇宙本体,人格化而构成上帝的信仰;
把上帝自爱这个大我的观念,具体化而构成救世主或神的使者的使命;把一切现象统一
化而认作被创造及被救济的对象。结果,有些大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本质与神是相
同的,由神的现实化而成为人,所以他们本身是救世主;有些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
本质虽与神相同而不可分割,他们的肉体的现象,则为奉神之命而来世间传达神意的使
者。
一般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到了第二阶段的顶峰,便会觉得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力量是
无穷的,生命是永恒的了。但是,“我”的范围越大,自信心的程度越强;强烈的自信
心,实际上就是优越感和骄慢心的无限升级,所以称为大我,所以也并不等于已从烦恼
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第三阶段从大我到无我:人到了第二阶段的高峰之时,自觉到“我”的观念已不存在,
但那仅是扬弃了自私自利的小我,并未能把本体的理念或者神的实在也否定掉,不论你
称它为真理、唯一的神、最高的权威、不变的原则,乃至佛教所称的佛陀,如果你认为
它是实有的话,那都不出乎大我的境界,均不出乎哲学及宗教的范围。
必须告诉你,到了第三阶段,才是禅的内容,禅是无法想象的,它不是一种观念,更不
是一种感觉,不是可用任何抽象的理念或具体的事物可以说明它的。冥想固然是普通的
人通向禅之道路的应经过程,到了禅的门口,冥想的方法也用不上力了。正象用各种交
通工具,把你一程一程地转运到最后一个地方,前面是一座高山的峭壁,这座峭壁,向
上看不见其顶,向左右也看不见其边际。这时有一位曾经到过峭壁那边的人,向你指着
峭壁说,禅的天地就在峭壁的那一面,通过峭壁你就进入禅境了。但是,他又告诉你,
你别寄望用什么交通工具飞越它,或者绕过它,或者穿透它,因为它是无限的本身,你
不可能用任何方法通过它。
纵然是一位高明的禅师,把学生引到此处之时,也会觉得无能为力了,他虽是过来人,
他却不能把你拉过去,正好象母亲饮食,不能使得她的不肯饮食的婴儿解除饥渴的道理
一样。这时候,他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地方,是告诉你,把你过去的一切经验、一切知识
、一切你以为是最可靠的、最伟大的、最实在的东西和观念,全部解除,连你要进入禅
境的希望也得解除掉。正象你要进入一座特别神圣的建筑物之前,那个守门的人会告诉
你,不但不准携带兵器,连所有的衣帽鞋袜也要脱下,不但要一丝不挂,连你的肉体和
心灵也要全部解除了,方许你进去。因为禅定是无我的天地,当你心中尚有一丝凭借的
时候,便无法与禅相应。所以禅是智者的领域,也是勇者的领域,若非智者,不能相信
解除了一切凭借之后,尚有另一个境界会在你面前出现;若非勇者,要把自你有生以来
,不论是思想的或知识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所有一切,全部抛弃,是很难做到的。
也许你会问:要作如此大的牺牲,进入了禅境之后,又有什么益处呢?告诉你:当你存
有这个问题之时,你是不能进去的,求取利益之心,不论为己或为人,都是有我的境界
。中国禅宗的第六祖,教人进入禅境的开悟方法,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把人
与我、内与外、有与无、大与小、好与坏、烦恼与菩提、迷与悟、虚妄与真实、生死之
苦与解脱之乐等等的对立的观念,全部打消了,禅境与悟境才会发生在你的生命之中,
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这新生命是你本来就有而未曾发现过的。禅宗称它为父母未生
你之前的本来面目。这既不是肉体身心的小我,也不是宇宙世间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
烦恼束缚困扰的彻底自由。要进入这样的禅境,并非易事,许多人学了数十年的禅,静
坐了数十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如果你的因缘成熟,或者遇到了高明的禅师,在他的
悉心督促之下,进入禅门,也不困难,他会采用种种使你看来似乎违背常情常理的态度
、动作、语言,作旁敲侧击的引导,使你很快地达成进门的目的。当这位禅师告诉你,
你已进门的时候,你才发觉,禅是无门可入的,未入之前不见门在何处,进入之后,门
也并不存在,否则便有内外之分及迷悟之别了,若有分别,仍不是禅。在第二阶段时,
虽已觉得我是不存在的,而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仍是存在的;虽然承认一切差别的
现象,不过是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的衍生,而内在的本体和外在的现象,仍是对立的
;除非等到一切现象的差别,全部消失而回归于真理或天国之时,才是绝对的和平及统
一之外,当现象界还在活动的时候,矛盾和忧患、痛苦与罪恶,仍是免不掉的。所以哲
学家和宗教家,虽见到了本体的宁静,却无法驱除现象的混乱。
进入禅境的人,所见的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甚至也不能用同一只手的手
背和手掌来作比喻。这是因为现象的本身,就是本体那个东西,离开现象,并非另有本
体可求,本体的实在,即在于现象的不实在之中;现象是变幻不已的,没有常态的,这
就是真理。当你体验到了现象不是实在的东西之时,你便从现象造成的一切的人我、是
非的观念,以及贪欲、忿恨、忧虑、骄慢等的烦恼心中得到解放,你不必追求宁静和清
净,也不必厌恶烦恼与杂秽。你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之中,任何环境,对你而言,无处
不即是清净的佛土,未悟的人看你,你是平常的人,你看平常的人,则无一不与诸佛相
同。你自觉你的自性与诸佛的自性一样,佛的自性普遍于时空,所以你会不期然而然地
运用你的智能和财力,普施于一切处、一切时的一切众生。
这是我向你透露了一点进入了禅的悟境之后的心境,也是从小我而到无我的修行过程。
不过,最初开悟而进入禅境的人,在禅境的历程上,尚在起步的阶段,还有多少路程要
走?尚有怎样的景色可见?如有机会,下次再告诉你吧!
avatar
m*3
3
Just checked UPS tracking number, my iPhone 4s pre-order is shipped from
Louisville, KY. Good luck for everyone ordered.
avatar
J*i
4
有啊,比如湾区
Showtimes for Mojin-The Lost Legend
Camera 3 - Map
6:30pm9:10
AMC Van Ness 14 - Map
10:15am1:30pm4:357:5011:00
[发表自未名空间手机版 - m.mitbbs.com]
avatar
M*A
5
说到底,没找到“禅”到底是什么
avatar
c*1
6
是locked版嗎?
avatar
z*3
7
看了 不错
比近期前后几部国产片都强

的?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豆瓣评价很不错呀,都有8分了trailer也很吸引人,北美同步上映有没有准备去看的?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7

avatar
z*n
8
不是说了不可说么?禅是坐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到底,没找到“禅”到底是什么
avatar
c*d
9
刚寄出来,咋知道是不是locked

【在 c*****1 的大作中提到】
: 是locked版嗎?
avatar
t*n
10
讲国语的吗

【在 z**********3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 不错
: 比近期前后几部国产片都强
:
: 的?

avatar
z*n
11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摘自《虚云老和尚开示》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
,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
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
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
‘歇’字。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铄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
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
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
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
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
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
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
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叫做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自是参
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怀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
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
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
,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
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
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
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
愿,空讲大话的。
avatar
z*3
12


华狮国语 老中专场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讲国语的吗
avatar
z*n
13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
第一单元──为什么要参禅
意不颠倒不再糊涂
我们人生来糊涂,死去糊涂;睡也糊涂,醒了也糊涂。这样活著有何价值?那么是不是
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有人说:‘我知道怎样死去;或
服药、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吗?’这叫自杀,不但不能解脱,反而增罪业。因此
,打坐要想办法,将来临终时如何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不贪财色名食睡﹚,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见弥陀佛手执金台来相迎,人对生死有把握
,预知时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时辰圆寂,知道这一生的事情办
好了。修行就是为这个!若不知道这最后一关,则糊涂一辈子。也不是说死了就完了,
要是这样,下一辈子仍然糊涂,再下一辈子仍是糊涂,如是者永远糊涂,多可怜啊!
我们打坐、学佛,就是想不糊涂,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学工厂,如何把这化学工厂建立
起来,研究真科学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学,是舍本逐末。 你把本身明白了,才
得大智慧,学佛即是学大智慧。
生死自由来去自由
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
’,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随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
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
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外出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 身千百亿
,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 没有人来干涉。
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
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
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
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
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全体大用了然明白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
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
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
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参禅打坐才能开悟
人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好像开锁一样。锁能把门锁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
钥匙,才能把门锁打开,否则,将永远被禁在屋中。那么这把钥匙放在哪里?就在你自
己的身边,很容易找到。怎样去找呢?你现在参禅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钥匙。什
么时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进,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
就永远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来生也找不到。这种道理非常简单。
从此不落人我相
大地春回百物生 粉碎虚空自在翁
从此不落人我相 法界虽大尽包容
我们参禅就有机会开悟,自性光明现前,犹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虚空本来是无形的,
无形的虚空也被粉碎,你就得自在了。从此不再执著人相,做到 人相空,我相也空。
法界虽然大,我也能包容,岂不是成大丈夫吗?
打坐入定法身复活
坐禅修定,是给我们法身之食粮。肉身天天要吃饭、穿衣、睡觉,忙忙碌碌,为衣食睡
奔波。一天不吃饭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觉也不行。这三件事皆不可少
缺,每人都这样,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给法身天然的饮食
,吸收虚空里的真营养品,令法身增长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觉、休息;
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没有睡觉、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复活。静坐
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虚空所含之真营养品。人肉身需要这三种东西,法身
亦需要。我们修行,天天要著忍辱衣、入如来室(入定﹚、升如来座,这个法身不能一
天不滋养他的。
久坐有禅清净其心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智慧,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
,你若坐在此处身不动、心不动,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开智慧,而一切问题也迎刃
而解了。
佛没有什么地方与旁人不同之处,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达一
切。智慧与神通二而不二,但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识心揣测,自命聪明,其实
不是聪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运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达;若无
智慧,则事事颠倒。明明是颠倒,自己还不知;若知道做错了,尚有得救;若做错了而
又不知,就是很苦啦!
我们若想‘离苦得乐’,我们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便
不会生烦恼。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但坐禅必要拿出时间来,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
’。参禅,即是清净其心;静虑,是要把思虑平静,把思虑收拾干净。这就是神秀大师
所谓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把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禅。
各位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酸也要忍。所谓‘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
香?’
第二单元──什么是禅
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坐禅此一法,乃修行必经之路。何为禅?‘禅’不是中文,是梵文Dhyana之简称,此云
‘思惟修’,亦云‘静虑’。由于中国人喜欢省略,而谓之‘禅’,故有‘坐禅’或‘
打坐’等名词。顾名思义,‘打坐’是要坐,坐著为什么?为摄心。一般人虽然坐在那
里,但心不在焉。心到何处去了?打妄想去了,忽然而东,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
而北。不用花钱便坐上火箭各处跑,妄想纷飞,不容易控制。
人为什么没有智慧?就因为心到处跑。人为什么一天比一天老?因为心各处驰逐。比如
一部新车子,你乱去驾驶,必定用很多汽油,且又浪费很多汽油,结果车身及件都产生
很多毛病,把车子弄坏。人的身体亦同此理,你若不懂好好管它,让它任意到各处跑,
也必定浪费很多汽油。什么是汽油?就是你宝贵的精神。不管你添多少汽油,也把它耗
费了。像人天天吃补品,说有营养能补助身体,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到处外
驰,则吃多少补品也补不了所丢掉的精神。所以谚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必要把
心收摄回来,使他定在一处,才不致浪费精神、透支精神。比如你懂得开车,不使它横
冲直撞,则不会遇到意外,而车子也能用很久。同理,人的身体若懂得修养,则身不会
老,且不会死。
拈花示众以心印心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微妙心印法门。迦叶祖师当时明白佛
的意旨,遂破颜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门便有得传承。本来迦叶祖师已一百多岁,且他
修头陀行,常抖擞精神用功,不会随便笑,这次微笑,是因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
之表示。
静虑才能够有禅
禅,翻译为静虑,因为你静虑才能够有禅,你若不静虑就没有禅。定,就是不动的意思
,不动就是定,你若动了就不定。
‘禅悦为食’,‘禅定现前’。你修道打坐,坐禅,坐禅,禅要坐;你坐,才能功夫现
前。不是一打坐就睡觉,这不是坐禅,是睡禅。睡不是禅,睡也不是定,禅不可睡。禅
定乐,在一入定的时候就和睡觉不同。睡觉时,已经失去你的灵知灵觉,没有知觉性,
糊糊涂涂睡著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了。入定就是端然正坐,他坐得腰非常的直,头也
是直的,不会低头,不会歪歪脖子。
怎么叫定力呢?定有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支持你的身体不歪不斜,不前俯,不后仰,这
是得到禅定了。定里边就有一种快乐,这一种快乐是说不出来,没有法子形容,就是超
过思虑,超过你心所思虑的,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得到这一种禅定的
乐。这种乐,也是继续继续不断的快乐。
你有了禅定的乐,就生出了一种勇猛精进心。这不是普通的勇猛精进心,是一种大的勇
猛精进心,当中有大的禅定快乐。这一种勇猛精进是很坚固,很有力量。这一种力量是
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挡得住它。
思惟修减少妄想
坐禅又叫‘思惟修’。从此三个字观之,坐禅不可能没妄想,一定会有妄想,如水波浪
。为什么水里有波浪?因为有风之缘故。我们坐禅,为什么打妄想?因为自性里犹存虚
妄,虚妄如风,妄想就如水中波浪。
现在打坐要‘静虑’,就是要停止妄风。‘思惟修’,即是要减少妄想,停止心里之波
浪。‘静’,即是令它不动,‘虑’,即念虑;念虑不起,能生定力。定力生出,久而
智慧现前;有了智慧,能照了诸法实相,即‘一念不生全体现’。静虑到极点,一丝妄
想也无,便能入定,而本有智慧现前,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不被外物所动摇,
外面的万事万物不能动摇你的心,才算‘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此时,称讥苦乐利衰
毁誉,这八风皆不能动摇你的心。
人称赞你、讥讽你;你若遇著苦(逆﹚或乐(顺﹚境,仍然保存著「顺逆皆精进,苦乐
不动心。’的态度。利,是利益自己的事;衰,令你损减之事;毁,是毁谤;誉,是赞
誉。能够‘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不被八风吹动,就是‘思惟修’、‘静虑’的
表现。不为外物所摇,才能明白怎样打坐。
顿悟无生知见力
参禅即是心念不动,是为之‘静’。禅门是向上一法,单刀直入,离开心意识参,因此
说‘了却心’。这个‘心’也包括‘意识’活动,要把这种种的妄心活动停止,方为之
静虑。如此,则‘顿悟无生知见力’,获无生法忍,证得‘暖’、‘顶’、‘忍’、‘
世第一’,四加行。
1. 暖:是坐到有点暖气。
2. 顶:功夫已达到顶点。
3. 忍:这时很难忍,但仍然要忍可于心。
4. 世第一:成为世出世之大丈夫。
欲证得此四位,先要懂得如何静虑,即是不动心意识。我们的思虑如水波浪,不能静止
。坐禅是要心意识之念虑不动摇,使它自然停止。止了,就是静虑;静到极点,便生出
智慧;生出智慧,便会发光。所谓‘静极光通达’,也即是‘顿悟无生知见力’。能够
了却心意识,得到无生知见力,才能开大智慧。
轻安滋味妙无穷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
,不可言议,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
得其中滋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
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到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争三昧的境界。也不
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为花间露水,看功名为瓦上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
第三单元──禅的十种利益
这十种的利益,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
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
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来!’就是跑;在里边跑得甚至于身上都出汗了
,跑得天昏地暗,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道有人,就是不知道有我了,根本
就没有一个我了。一跑到这个无我无人的时候,就观自在了;没有我,也没有人。既然
没有我,也没有我的妄想了;没有人,也不打人的妄想了,这个时候就是观自在了。‘
非空非色见如来’,那个佛也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既非空又非有,所以如来的法身
是非空非有的,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这是安住仪式。
第二种利益叫‘行慈境界’。这种行慈境界,不一定要说是对人好。遇著应该慈的,就
用慈悲来教化他,这叫摄受门;遇著某一种的众生,你应该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顿,他
才能觉悟,那么你就要用你这个慈悲心来打他、骂他,骂得他开悟了,或者打他几香板
,把他打开悟了。在禅堂里头常常有打人的,这个打人和一般打人不同,是想开悟,想
他好,想他守规矩,想他不打妄想,所以这叫行慈境界。
第三叫‘无悔热’。悔热就是烦恼。悔就是后悔,后悔就心里生出烦恼,这叫热。没有
烦恼,这是第三。
第四‘守护诸根’。守护这六根。六根怎么要守护?你不守著它,它就跑了,眼睛,就
跟著色尘跑;耳朵,就跟著声尘跑了;鼻子,就跟著香尘跑了;舌,跟著味尘跑了;身
,就跟著触尘跑了;意,就跟著法尘跑了,所以就要守护六根,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怎么放光呢?放光就是都不打妄想,都生出本有的智慧来;智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这叫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第五,参禅的人就会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叫‘得无食喜’,不吃东西也欢喜。
你谁要能参禅参得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了,还生出一种欢喜心,这就得到第五种的利益
。这叫‘得无食喜’,没吃饭也欢喜,只要有参禅就可以了。
第六种的利益是‘离爱欲’。离开爱欲心,这就是清净心。爱欲就是染污,染污也就是
生死。我们一般人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爱欲不断。一般人为什么在这个六道轮回里转
来转去,这个生死不了,也就因为有这个爱欲心,也就因为这种爱欲总也断不了。你断
不了爱欲,生死就不能了;生死不能了,那就是在六道轮回里头转来转去的。你参禅的
人能离开爱欲心,没有爱欲心了,这个地狱门就关了,不会堕地狱了。这第六种利益。
第七种利益是‘修禅不空’。什么叫修禅不空?就是只怕你不修,你修就不会空过的。
你坐禅坐一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一个钟头;你坐两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了两个
钟头;你时时刻刻来参禅,日日月月来参禅,年年参禅,这你一定会开大智慧的。所以
这个修禅不空,只要你修,它就不会空过的。
第八叫‘解脱魔业’。这个魔的业力都可以得到一种解脱。魔的业障可以解脱,那个魔
他没有法子来障碍你。
第九,是‘安住佛境’。你能常常参,就是得到第九种的利益,就是安住在这个佛的境
界上。
第十种‘解脱成熟’,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种好处。解脱成熟就是没有障碍了,没有
障碍就是清净法身,这是第十种的参禅的利益。
avatar
d*3
14
any sources online?
avatar
B*o
15
禅是佛心。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盖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故称宝也。如《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云:「
譬有贫人,依豪贵衣食。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
宝瓶逃走。王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毒蛇自
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攀树而上
。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贫人堕地。
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
复如是。」(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兹不录引。)但今应申言者
,则其末后所云:「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故知念佛法门是
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
,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
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
,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
」,实为一大藏教之眼目。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故《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也。于上之语,若能信受,
即是蒙佛深恩,为我开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语,亦即是如来心心相印之
印,诸祖以心传心之心,闻此宝印,粉身难报。”
http://www.jingtu.org/wnz/jxjybet3.htm
《净修捷要》报恩谈: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心随佛现,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洪名正
彰自性,净土方显唯心,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心作心是,阿弥
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一拜)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刚才我们讲阿弥陀佛是出家后经历多少年才成就为佛的
。佛到底是哪来的呢?佛就是由咱们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一句话有好多人听了很难理解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我就失掉了对佛的恭敬心了,佛倒是我生出来的……??
这个“心”说的就是我们的“本心”哪!人人都有一个“本心”、“妙明真心”,
这个“心”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之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
都有如来一样的智慧、如来一样的功德。那么我们这个功德在哪?我们既然有如来智慧
功德,难道许多经都是我说的?我再讲、再看,就不用了吧?要知道这个 “我”是“
真我”,说的是“真心”哪!
粗浅的说:我们要了生死,不要生死轮回,轮回太苦了,要救度众生……而进一步
说,我们唯一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本来是佛!可是我们现在只是局限于这样一个
迷惑受苦的情况下,我们是不甘心的,要恢复到自己的本来。这就更深一层了,能懂得
这个意思的人很少了!我们自己的本心是什么功德?“十法界”都是由我们的自心所流
出的。
所谓“十法界”就是指“六道”(天、修罗、人、畜牲、鬼、地狱六种)以及“阿罗
汉”、“缘觉”(也叫“辟之佛”,就是“缘觉”。)这两种,共为八种,再加上“菩萨
”、“佛”这十种。这十个法界都从一心所生,都从每一位、每一位的心上所生。所以
佛就由心所生,从每一位自心中所流出。
打一个比方,我们以这个“水”来譬喻这个“真心”。我们这个“真心”也就是佛
的“法身”。十方佛的“法身”不是两个,如同水,我们太平洋、大西洋……种种的洋
、种种的海、种种的江河,不都是水吗。用这个“水”来譬喻“法身”,也譬喻我们自
己的“本心”。这个水一动就生了波,波就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但水都是一样的,水都
是H2O。不管水有没有杂质,水还是H2O。一旦有大风、小风吹起,水的用处就不一
样,相也不一样了。“吹皱一池春水”这个小波很可爱,一旦惊涛骇浪就很可怕了。水
能够灌溉;水也能洪水为患……水的用和相就千差万别。同样的道理,“十法界”都是
相,这个相与水动生波所产生的相是一样的。波有事相上的不同,波动了就千差万别。
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也不管载舟的那波,还是翻舟的那个波,产生波的那个水还依然
是H2O,水本身没有质的差别。所以,一切一切的事象都是由“自心”(又称法性、自
性、妙明真心、佛性、法身……)这个本体所显现出来的。佛也是由这个“心”上生的
。佛既然现了相了,但还是由“心”而生的,也就如同波一样,都是由水而形成的。
“心随佛现”,你自己的本心在哪里?最近我们这里有个常念佛的人腰痛,我就要
他拼命念咒。疼的难过,这是逆加持。于是这个人就念佛,念来念去,没有“我自己”
了,没有“我”了,找“我”找不着了,就是“无我”了!一般人都以为有个“我”存
在,那是妄想的结果。而通过念佛达到“无我”了,这个人的腰疼也没有了。这是最近
发生的事。其实,不要说是腰疼,再历害的病通过念佛达到“无我”后,都可以好的!
所以一切都是心所显现的。但“心”在哪呢?拿来给我看看,心又是什么样呢?
当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二祖神光(神光最聪明,懂得很多,各方面的研究,
连外道的东西他都研究的很深。)听说了便去求法,看到达摩在洞中打坐,不敢惊扰。
山洞里头很冷外面又下着雪。达摩问:“你来做什么?”“我,我求法呀!”“求法这
样大的事,你这种轻慢的作法可以吗?”神光这么恭敬地站在雪地里,雪都没膝了,可
是达摩还说神光轻慢。这就说明,求法真是一件大事,随着你的恭敬心不断的增长,你
所得的法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候二祖带着刀,一刀把自己的胳膊砍断了,表示我不爱惜
我的生命,我只是为法而来。好好一个人自己砍了胳膊要疼的,他还是凡人,疼的厉害
,心不安。“嗳呦!嗳呦!我心不安!您能使我安心吗?”达摩就说:“将心来,老僧
于汝安!”。把心拿给我,我给你安。“心”是无法拿出来的,所以神光在找心的时候
,悟到了心不可得。这个心脏可不是“心”,所以现在科学发达,心脏可以移植,你如
果移植了他人的心脏,再活下来的是你还是他呀?当然还是你呀!所以这个心脏的心跟
那个真心的“心”没有关系!这个“心”不可得。我能感觉疼的是我的“心”,但是让
你把这个“心”找出来,是找不着的,所以神光说了:“心了不可得。”你让拿心,我
却找心找不到。达摩说:“与汝安心尽。”我给你安心已经安好了。因为你找不到吗,
开悟了,所以这“心”是不可得,不可得之中怎么样?你在念佛、观佛,佛如黄金山高
出海面,这个佛现出来,佛是你的水所形成的波,你看见这个波不就看见你的水了吗。
水形成波,波的实体就是水,就都是你的心。所以你的心就随着佛现出来了。
这两句合在一起读:“佛由心生,心随佛现。”说明心佛不二。我们的本心和我们
所念的佛不是两个!有的人,特别是修禅宗的人,不深入理解净土,批评净土,认为修
净土宗是心外求法。“你不参你的本心,跑到十万亿国土去拜一个阿弥陀佛干什么?…
…”其实他不知道阿弥陀佛正是我们本心,佛不在心外!心佛不二啊!
“心外无境”,都是心。就如同看到的都是水一样。不管大波小波,水还是水,完
全都是水,波只在不刮风时才不显。所以“心外无境”除了心以外就没有境,一切境都
是心,正如一切波都是水一样。既然外头没有境,都是水,没有波都是水,那么佛这个
波也是水吗!佛这个波就是水,即是“全佛是心”,佛的全部就是我们的本心,所以我
们这样去念佛,这个功德就增加了。不是有的人说的,我一念“佛由心生”好象就不恭
敬了,其实这是更恭敬了!佛好比是水,也就是心。但从波上看,除了波,离开了波
,你再去找水是找不着的。因为陆地上没有波哪里能有水呀!所以这个“境”就如水所
生的波,离开这个波就没有水了。看见波的时候,实际你已经看的就是水了。因为你始
终处在乱动之间,就不可能了解什么是水,看的只是波棗万象森罗其实都是你的自心哪
!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是佛,平等了,就没有什么彼此了。一切皆是自己,所以“境外
无心”。
极乐世界以及极乐世的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自”以外的,佛教称为“他”。跟自
己相对的他,“全他即自”,整个的“他”就等于是自己。这个在佛学上的名称叫“自
他不二”,前面讲的是心跟佛不二,这里讲的是自己和他不二。所以净土宗也称“他力
派、果教门”。这是跟其它法门不同之处。依靠他力,所以带业可以往生。依靠他力,
也就是弥陀的愿力,他力又称“他力派果教门”。是从“果实”上下手的,不是叫你从
“因”下手的。是从你“吃馒头”上开始的,而不是要你从选种、开荒、耕耘、施肥、
间苗……然后就割;割下来之后要打;打了之后要磨;磨了之后蒸馒头,最后才能到口
边,这么一步步地来,那就太困难了。但是果教派从“吃馒头”开始,馒头给了你,只
要你自己要嚼,(这个没人给你代替)那就能成就。所以果教派又称“果教派他力门”。
而“全他即自”。全部的“他”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维摩结经》整个是讲不“二
法门”,一切都不二,有二就有对待,有对等就有矛盾。矛盾就是咱们人类世界的事情
,处处都在搞斗争,矛盾就要斗争,矛盾是对立面,虽然讲统一面,但统一的很不够,
而佛教讲的“不二门”才是最彻底的统一!
“洪名正彰自性”,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并不是心外求一个什么法
,向别人那里求一个什么神保佑。你就好好去念这一句佛号(或念本尊的咒),念佛号“
洪名”,也正是彰名了你自己的“本性(自性)”。参禅就是为了明白自己的“自性”、
通究“自性”。而你念佛则正是显明“自性”。这就把禅和净也变成不二了。
“净土方显唯心”上一句说的是“名”,这一句说到“净土”,讲净土壮严。要求
生净土,这才真是唯心,不是从心外去求法,纯粹是自心。底下也有“论彼依正,显我
自心”,假托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以及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极乐世界的国土,来显明
自己的本心,不然你本心到底是什么样?所以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心是如此壮严的!
净土不同于一般的外道,外道声称“要上天,那是一个好地方,到那去就永恒不死
了……”其实天界有无始天尊棗玉皇大帝,他主管一切,自己完全是被主管的,并且天
界也不是最终。而到极乐世界去,所有一切都是自家,佛也是自心所现,土也是自心所
现。
“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咱们现在还是众生,我们在感,佛就在应。我们在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如同两个电台之间的呼叫,“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所呼叫的
对方,而对方其实就是自己!我们是在自念自听,发报的是我们自己,收报的也还是我
们自己,自己听到了,所以呼与应是同时。你听到了,阿弥陀佛也一定听到了。佛的心
和咱们的心没有一毫一厘的间隔,所以这就叫“和应”。两者是同时的,是自念自听,
自己在念,这是呼,呼和应同时,你念的同时,不就同时也听到吗!所以两者没有前后
。“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就是你听的时候,这个同时是含有极殊胜的意思
的。呼和答应中间不是经过一个过程,呼的时候就是答应的时候,所以因果用“莲花”
来表示。莲花不仅仅是出污泥而不染,同时还有更殊胜的意思:莲花的花与果是同时的
,不象其它植物,在开花的时候不看见果子,比如桃、梨等植物,花瓣都掉了,然后一
个很小的果子才长出来,所以正开花时一般没有果子。而莲花只要一开,小莲蓬就在那
,果子也就在那。还有的植物或是有花无果或是有果无花,比如无花果。有花有果的,
花多果就多,花有很多花瓣,果子就有很多粒。而莲子是花和果同时的。佛教借用了莲
花的这一特点,用“花”代表“因”,“果”就代表修行成就的“果”。你种的因和你
得的果是同时的。你种因就是得果,所以你不要再怀疑了:我会不会得到好报?会不会
得到好果?那是绝对的!只要念佛,那个果实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因果
是同时的。呼应同时表达了因果同时。
“十万亿程”说的是事相。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个国土,十万亿个国土可是“
去此不远”的,这句是《观经》里的话。十万亿个国土这么远,经中却说“去此不远”
。其实这个“去此不远”说的是理,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心外!这就是“事理不二”。说
他是事,事就是“十万亿国土”以外;说到理“去此不远”。这样一来事理就圆融了。
“心作心是”,这也是《观经》中的话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非常
重要!而这一段话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以你起心动念,如来悉见。如来就在一
切众生心想里头、思想里头。他遍一切处,遍到一切众生的心想里头,你心里起心动念
如来悉知悉见。你要为善,要做什么什么,一切功德如来都知道,如来就加被。如果说
我想干坏事,我有罪业,那不要紧!佛都原谅,如果佛不原谅那就不是佛了。所以说,
佛之所以救度众生,就是因为怜悯大家,有一点点善,佛都给以加被、护持、摄授、帮
助。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们大家在心里想佛
的时候,这个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都具足了。“是心作佛”,你的这个心是
在作这个佛,因为你正在想佛吗!心在作这个佛,“是心是佛”这个心本身就是佛。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从你心想念里头就产生了。我们起心在念佛,我们念
念之间都在念佛,是心在作佛,在修。你这个作佛的心本来就是佛。我们自己的妙明真
心就是佛心、就是法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虽然很简短,但非常
重要、非常深刻,“是心作佛”就是修持,所以我们不能离开修持。这个修持为什么能
成功?因为你本来就是。“是心是佛”代表你的本性;“是心作佛”是你的修持。你的
本性本来就是佛,又从这个心起了来修,焉得不恢复你的本来呀!所以这个就是咱们序
文里头所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和你的本性是一回事,作佛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他
本来就是佛。所作的是什么?所做的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性,性在哪?在作佛!
就在那修,性和修不是两件事。
“境智一如”的道理,在这一段里也回答了。所谓“境”也就是“心”。“心”就
是智慧。本来这个“境”是顽冥不灵的东西,比如大地、山河是死东西,而心是智慧,
是活的东西,好象是两回事,其实自性与法之间并不是两回事,只是咱们在用词上把这
个“法性”偏于在无情物上;把“自性”偏于在有情上,这是用词上的一点分别而已。
实际上自性和法性互含互摄。
这一段(即第十一拜)说明一切不二,心跟佛不二,自和他,我们每一个众生和极乐
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两个,事和理也不是两个。彼此是无碍的,十万亿程就在眼前,从
事上说是十万亿程,从理上说就在目前,去此不远。事和理也就圆融了;事和理也就不
二了;性和修也不二……一切不二!这一段同时也说明净土就是唯心,洪名就显示本性
,也表明了禅净不二。把净土宗当成心外求法,认为浅,而这一段就破了这一认识。佛
法最高深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净土与禅宗不是两个!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 摘自《虚云老和尚开示》
: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
: ,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
: 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
: 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
: ‘歇’字。
: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铄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
: 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

avatar
w*3
16
just so so
avatar
M*A
17
坐出来的是穿了的牢底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说了不可说么?禅是坐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avatar
z*n
19
牢你个大头。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坐出来的是穿了的牢底
avatar
w*w
20
這種3D魔幻片在網上看槍版沒感覺的,需要去IMAX 3D看才算那麼一回事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any sources online?
avatar
M*A
21
大头不重要,先把小头牢上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牢你个大头。
avatar
w*w
22
這種3D魔幻片在網上看槍版沒感覺的,需要去IMAX 3D看才算那麼一回事

【在 d******3 的大作中提到】
: any sources online?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