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訂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東亞
傳統农历是一种“阴阳合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
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
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
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二十四节气
2.1 春季
2.2 夏季
2.3 秋季
2.4 冬季
3 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3.1 中国民谚
3.1.1 二十四节气歌
3.1.2 二十四節令歌
3.1.3 十二月節氣歌[1]
3.1.4 各地其它諺語
4 国外影响
5 農耕八節
6 七十二候
7 参见
8 註釋
9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
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
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
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
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
中也曾提到陰陽(日月運行)、四時(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時辰)、二十
四節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
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
又分为12个節氣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
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
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和气候的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又稱八位,是区分公转运动对于地球影响的八个关键节点; 雨水、驚
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小寒、大寒等十六个则反映了四季中更细微的气候变化。
[编辑]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编辑]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编辑]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0-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编辑]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7-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编辑]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1-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19-21日交节
[编辑]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编辑]中国民谚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
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
民谚。
[编辑]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编辑]二十四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编辑]十二月節氣歌[1]
正月(寅)立春雨水節;
二月(卯)驚蟄及春分;
三月(辰)清明並穀雨;
四月(巳)立夏小滿方;
五月(午)芒種及夏至;
六月(未)小暑大暑當;
七月(申)立秋還處暑;
八月(酉)白露秋分忙;
九月(戌)寒露又霜降;
十月(亥)立冬小雪張;
十一月(子)大雪冬至節;
十二月(丑)小寒大寒昌。
[编辑]各地其它諺語
中國:
华北地区: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如果立秋时间在日出之前,之后的天
气就会比较冷;如果出现在日出之后,接下来的天气就会比较闷热。)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江浙地区:白露身勿露,赤膊变猪猡。
寒露脚勿露。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黄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
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岭南地区: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编辑]国外影响
由于24节气是根据中国的气候制定的,所以在国外的影响范围只限于同属东亚季风气候
的日本、朝鲜及韩国。
[编辑]農耕八節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编辑]七十二候
另見:蝴蝶物候學
每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惊蛰: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于桑。
谷雨:榖雨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种: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处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