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伐客,我要的是ATV SDK!
avatar
伐客,我要的是ATV SDK!# PDA - 掌中宝
C*X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itzsche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中国最害人的俗话之一:“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30 01:41:15 2016, 美东)
现在网上想一本正经的说点事儿如果不上升到批判中国文化的高度就似乎显得说事儿的
人没有深度似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网上论坛里躺枪频率最高的对象了,也许不止网
络时代,可能从谭嗣同横批中国文化就开始了。
中国人的特别强调“孝”,应该是从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开始了。之前
孔丘孟轲喊了好几百年也没多少人当回事,春秋战国还是子杀父臣弑君不绝如缕。只有
到了汉武帝时代,天下一统,四方朝宗,伦理纲常的需要才正式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普天之下任何正常人学做人学知识的真正起点。所以古代中国人,进私塾学的第
一个字就是“孝”。
孝能提到如此高的高度,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说明这个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家庭范
围内的事,而是涉及到社稷安危天下太平的大事了。这自然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简
单说,中国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乱,整个国家整个文明,从西周的宗法体制转型为
一个新的体制,即政治层面的君主专制和郡县体制,以及社会层面的家族体制。西周的
宗法体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把整个天下分成上百个邦国,再进而分成一个个
“家”,然后才是个人。所以中庸里才把实现人生梦想的路线图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四部曲。此处的家,是一级社会组织,同时也是一级政治组织。家国不分,家
事即是国事。而这套世袭封建体制,被春秋战国的动乱打的稀巴烂,经过秦始皇一统六
合楚汉争霸,最后天下归了刘氏,社会转型终于完成。在新社会里,家和国已经基本分
离,家不再是政治组织,但却依然是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天下绝大部分人口都是生活
在“家族”中的,一生下来就得面对列祖列宗、父母双亲、兄弟姐妹等等各个距离尺度
的亲朋师友。换言之,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的联结虽然被打破了,但依然做为基本纽带
编织着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有句话叫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古代中国人大部分时间里就
是各类家族关系的总和。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孝”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因为
所有血缘关系中最基本的就是父子关系。这个关系出了问题,家族一定出乱子,社会一
定不稳定。连皇帝家都不能逃脱。皇家如果父子关系紊乱,扒灰是小事,父子兄弟相互
残杀导致流血的政变乃至国家的动荡才是真正的大事。另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
。古代中国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女子的贞洁,乃是因为夫妻关系是家族关系的核心,女性
丧失贞节威胁的是家族血统的纯正,祸乱的是父子之间血统和和财产的稳定传承,引发
的是社会动乱。妇女贞节问题的着眼点依然在于家族血缘关系。所以中国传统之强调孝
,实际上不是从道德角度出发的,而是基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在个性解放后的现代,说起传统中国的“孝”道,乃至后来加强版的礼教制度,当然人
人都可以很容易的批判一番,踏上一只脚,再啐口吐沫才爽快。不如此怎么显示自己个
性独立自由的潇洒和“现代化”?然而单纯的道德批判无助于理解不同代际个体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在现在这个工业和信息文明时代,个人成了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因此各种伦理道德、社会规则、行为观念都在为以个人权益为出发点重新定义,并且
要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因而现在大多数父母子女之间行为道德观念的差异和碰撞
,实际是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伴生现象。
avatar
w*g
2
不是果婊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0.2
avatar
c*9
3
++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果婊的!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0.2

avatar
w*g
4
心里瓦凉瓦凉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0.2

【在 c*******9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