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央视报道云盘,腾讯为什么会躺枪?(转载)
avatar
央视报道云盘,腾讯为什么会躺枪?(转载)# PDA - 掌中宝
J*Z
1
8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以“清盘除垢净网络” 为主题的报道,报道称
,“今年5月,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和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一些不法分子以微信等网络
社交工具为平台,出售一些数字、字母组合而成的密码,这些密码实际是一个个的360
云盘账号,里面存储着大量的淫秽色情内容。
与此同时,江苏南通警方也根据腾讯公司的举报,查处了同类案件,被销售的360云盘
账号中,同样也有涉及儿童的淫秽色情内容。“
双方对此事的回应
8月11日,以“腾讯举报360云盘存大量淫秽色情内容”为标题的文章开始在网络广泛传
播,再一次,媒体将腾讯和360放到了对立面。
与此同时,360云盘官方微博也在11日对此事进行了回应:“2015年1月以来,360公司
陆续接到用户举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贩卖存有淫秽色情内容的
360云盘账号。同时,对利用微信传播贩卖360云盘账号的不法行为,腾讯公司也向国家
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
接到举报后,360公司高度重视,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技术管控。同时
,360公司积极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打击。
对于新型的犯罪活动,360将进一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强化360云盘对违法有害信
息的管控力度,与国家主管部门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起,打击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行为
,积极打造干净、晴朗的网络空间。“
11日晚间,腾讯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所谓“腾讯举报360云盘涉黄”的说明。不法
分子在网络云盘中存储涉黄视频,并在腾讯社交平台上叫卖云盘账号和密码。平台网友
向腾讯公司举报后,腾讯公司将线索提交警方处理。后经警方查明,涉案为360云盘。
无论是360云盘还是腾讯社交平台,都因具有互联网开放分享的特点,会被不法分子利
用。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始终在直面这一难题,持续关注如何完善
自身的防范机制。这项工作没有终点。“
从双方的回应来看,腾讯和360并没有再次对战,都只是对此事进行了说明。
明明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是最大的发力者,却变成了腾讯对360的举报,腾讯为什么
会被躺枪?
媒体之过?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要说腾讯和360的恩怨,时间可长了去。从2010年的3Q大战开始,腾讯与360就成了一对
死冤家,不管是2010年的贴身肉搏还是之后的双方互讼,以及持续数年的官司,都将腾
讯和360推向了彼此的对立面。腾讯和360,说是国内最著名冤家也不为过。
说到媒体的拉仇恨,就不得不说腾讯对快播的举报。2014年4月,一则《根据群众举报
,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传播淫秽信息》的新闻,让腾讯成为了国内最著名的举报
者,而这背后的原因,除开快播确实存在传播淫秽信息的事实外,还在于快播属于360
系的投资公司,周鸿祎是主要投资人之一。
所以这次媒体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内容提取出来,制作出《“腾讯举报360云盘
存大量淫秽色情内容》为标题的文章,并非是无的放矢,实在是事有起因。
只是这样一来,腾讯貌似就要坐实国内最著名举报者的称号了。这对腾讯来说,应该并
非好事。
腾讯为什么会被躺枪?
从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内容来看,其实说腾讯举报360云盘貌似太绝对,这里面,
腾讯究竟扮演的是一个材料提供者,配合取证的角色,还是直接举报者的角色,说不好
,起码不好求证。
而从腾讯的回应来看,腾讯也并非举报者,只是“平台网友向腾讯公司举报后,腾讯公
司将线索提交警方处理。后经警方查明,涉案为360云盘。”
人们之所以对此事比较关注,在于网盘在民间是刚需,谁也不希望自己好好在用的服务
被中断或者阉割。从情理上来说,大家清楚,但不接受。
道德的枷锁并非人人都愿意背负的,人总有七情六欲,其实偶尔看看岛国动作片,找到
欧美教学片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谁又从来没有看过呢?
这个事情上,其实最受伤害的可能是用户,本来好好的一个产品,如果因为举报而最后
被关闭或者被限制,将会对用户产生许多的不便。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用户都不希望
发生的事情。
当然,何玺并不是说360的云盘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淫秽色情内容服务,这里只说云盘服
务。至于360云盘如何通过技术去识别,做到对内容的净化,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一个行业,如果沦为互相举报为难对手,未来发展也不会又太大的空间。但其造成的恶
劣影响,却会影响到更多的从业者,甚至可能摧毁这个行业。
这次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云盘,被媒体解读为“腾讯举报360云盘存大量淫秽色情内
容”,举报或许并非腾讯所为,只是被媒体误读或者误伤了,但就事情本身来看,腾讯
也并非无故躺枪。
有之前的因,才有现在的果。
只是为什么会有种被人坐实了“举报者”名头的感觉,这是腾讯需要注意的。毕竟“举
报者”的名头在行业内并不光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