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周一次去学校里做Yard Duty volunteer,一晃就快两学年了 - 还有四周。
今天中午,有个一年级小孩C来告状(as usual),说A和Z把他摁在泥水里滚--背上确
实全是泥巴。
我说,"Wow, that sounds terrible. Let's go find them!"
我们走过去找到了A和Z,开审。
摁了吗? 摁了。 为什么? 因为C做了某某annoy他们的事情。 为什么不跟C说 “stop
?” 说了,不听。 为什么不汇报给Yard Duty,而是动手? Sorry,错了。 要不要道
歉? 要。 然后A和Z给C道歉。 然后C说,that's ok. 然后我特意跟A和Z强调:记住
,一直到你们动手之前,你们没错。 当你们在"report to supervising adult" vs "
resolve it with your own hands" 之间做了选择时,你们错了。以后不许动手打人。
他们红着脸,点头,答应。
然后事情就结束了。。。我正在往回走,旁边另一个小孩B追了上来,告状:C just
said the S-word to me! 还特意强调,do you know which S-word I mean? 我说,是
不是那个4-letter S-word? B说,yes!
然后我们就一起去找C. 找到了。。。C大声说: I didn't say it! B说,You did! C
说,NO! 。。。
两年的经验,这个学校的小孩,在遇到纠纷时,大概有80%是A和Z的风格:对了会坚持
,错了会大方认错,基本可以沟通,大概不说假话。 剩下的大概都是C风格 -- 对了会
坚持,错了坚决不承认,沟通相对比较难。 个别的有更奇葩的风格但很少(比如突然
放声大哭)。 其实,一次两次,you said vs he said, 没有人能区别出谁说得对。
但事情就怕重复。 一个现象重复出现多了的时候,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和看法。
C风格的,基本都是亚裔,尤其Chinese。
我其实对这个现象满理解的。 这些小小孩,不过是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跟周围的人相
处而已,没有谁有什么恶意或善意。 但我觉得这种subtle的行为区别,其实对中国男
孩来说,实在是与白人相处的很大的挑战。
管中窥豹而已--这个小小事例没太大意义,except它反映了一些挑战的细小和微妙。
等积累多了,也就是没办法的时候了。
Point: 文化融合/融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