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案真狗血。
avatar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案真狗血。#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J*n
1
春秋左传上的真实记载可不美。
赵朔死后,他老婆赵庄姬(晋侯的姐姐)跟赵朔的叔叔私通。
赵家的宗长看不下去了,把这个乱伦的同族流放致死。
于是赵庄姬到国君那里告黑状,灭了流放她情人的赵氏宗长。
赵武其实一直都生活的很好。
————————————————————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左传》鲁成公二年(晋景公十一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杨柏峻注:“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
《春秋》鲁成公四年(晋景公十三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赵
朔此前已死。赵婴是赵朔叔父。)
《春秋》鲁成公五年:原、屏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
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不听。(赵同、赵括流放了使宗族蒙羞的赵婴
。)
《春秋》鲁成公八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左传》鲁成公八年: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
同、赵括。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
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注:原、屏即赵同、赵括,武即赵武,成季、宣孟即赵衰、赵盾。)
赵朔之子赵武安然无恙,所谓赵氏族诛,实际上是指赵同、赵括两个支族的被杀。韩厥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一语,是指赵氏没有嫡传的继承宗长,并不是说他们没
有子孙留世,起码他知道赵朔之子赵武尚存。赵武之孙赵简子时曾击败邯郸大夫赵午,
而赵午即赵氏另一支族赵穿的子孙(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此事亦证赵穿一支没
有受到“族诛”的影响。
可见,赵氏族诛并不是赵氏整个家族的全部被杀,而遭诛难的是赵氏嫡传正宗一支,从
而宗长空缺,直到赵武出任宗长。
————————————————————————
总之一部乱伦狗血史。宗族斗争。
avatar
J*n
2
其实可以改写一下,写一个类似《彩云国物语》的故事。
呵呵
avatar
g*g
3
文盲插不上嘴呀
avatar
g*g
4
就三个帖子楞上了首页。 看来老刑也是历史爱好者
avatar
S*n
5
补充:
晋景公十一年,赵朔卒
晋景公十二年,赵括列为卿(赵括一直兼任赵氏宗长)。
晋景公十七年,赵氏族诛事件
晋景公十九年,赵武复立。
赵氏宗长先后依次是赵衰(赵盾之父)、赵盾、赵括(赵盾之弟)、赵武(赵朔之子)。
晋君姬姓,赵氏以异姓跻身公族大夫,故称“赐”。这是赵宗地位提高的标志。同时,
赵宗内部嫡庶关系起了变化。赵盾大概有感于嫡母赵姬的贤让,也有可能受到“兄终弟
及”习惯的影响,提出以异母弟赵括为公族大夫,继承赵宗,自己则降为“旄东之族”
。旄东之族即余子、公路,是嫡子之外的支庶子弟,赵盾从此“以余子自居而以正卿兼
掌旄东之族”。
赵氏内部嫡庶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赵盾、赵朔父子在政治上的地位。《赵世家》称赵
盾在晋成公时仍然“任国政”,“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晋景公时
,赵朔任职仍高于其叔父赵氏宗长赵括。
因为赵氏在战国为国王,后来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篡改和美化。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春秋左传上的真实记载可不美。
: 赵朔死后,他老婆赵庄姬(晋侯的姐姐)跟赵朔的叔叔私通。
: 赵家的宗长看不下去了,把这个乱伦的同族流放致死。
: 于是赵庄姬到国君那里告黑状,灭了流放她情人的赵氏宗长。
: 赵武其实一直都生活的很好。
: ————————————————————
: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 《左传》鲁成公二年(晋景公十一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 杨柏峻注:“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
: 《春秋》鲁成公四年(晋景公十三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赵

avatar
s*8
6
Re
avatar
J*n
7
前633年,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
中军将 郤榖;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原轸
同年,郤榖卒,晋文公调整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前629年,晋文公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时十卿将
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新上军将 赵衰; 新上军佐 箕郑父;
新下军将 胥婴; 新下君佐 先都
前628年,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先且居;
上军将 赵衰; 上军佐 栾枝;
下军将 胥臣; 下军佐 箕郑父;
新上军将 胥婴; 新上军佐 先都;
新下军将 荀林父;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7年,先轸卒
中军将 先且居; 中军佐 赵衰;
上军将 栾枝; 上军佐 胥臣;
下军将 箕郑父; 下军佐 胥婴;
新上军将 先都; 新上军佐 荀林父;
新下军将 屠击;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2年,先且居、栾枝、胥臣、赵衰皆归黄土
前621年,
中军将 贾季; 中军佐 赵盾;
上军将 先克; 上军佐 箕郑父;
下军将 荀林父; 下军佐 先蔑
前620年,赵盾逐贾季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先克;
上军将 箕郑父; 上军佐 荀林父;
下军将 先蔑; 下军佐 先都
前615年,内乱,先克、箕郑父、先都被杀,贾季、先蔑流亡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郤缺; 上军佐 臾骈;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胥甲
前610年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郤缺; 上军佐 先榖;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胥克
前601年,赵盾卒
中军将 郤缺;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先榖;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赵朔
前597年, 郤缺、栾盾卒
中军将 荀林父; 中军佐 先縠;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郤克;
下军将 赵朔; 下军佐 栾书
前596年, 先縠引狼入室而被杀
中军将 荀林父; 中军佐 士会;
上军将 郤克; 上军佐 赵朔;
下军将 荀首; 下军佐 栾书
前594年,荀林父告老,士会执政
中军将 士会; 中军佐 郤克;
上军将 赵朔; 上军佐 荀首;
下军将 荀庚; 下军佐 栾书
前592年,士会告老,郤克执政,赵朔位居中军佐。
中军将 郤克; 中军佐 赵朔;
上军将 荀首; 上军佐 荀庚;
下军将 士燮; 下军佐 栾书
前589年,
中军将 郤克; 中军佐 荀首;
上军将 荀庚; 上军佐 士燮;
下军将 栾书; 下军佐 赵同;
新中军将 韩厥; 新中军佐 赵括;
新上军将 巩朔; 新上军佐 韩穿;
新下军将 荀骓; 新下军佐 赵旃
前587年,执政大夫郤克猝死,临终前提拔栾书为正卿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荀首;
上军将 荀庚; 上军佐 士燮;
下军将 韩厥; 下军佐 赵同;
新中军将 赵括; 新中军佐 巩朔;
新上军将 韩穿; 新上军佐 荀骓;
新下军将 赵旃; 新下军佐 郤至
前583年,赵氏灭族,荀首死去,晋景公又裁撤三支新军为一支,只剩四军八卿: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荀庚;
上军将 士燮; 上军佐 郤锜;
下军将 韩厥; 下军佐 荀罃;
新军将 赵旃; 新军佐 郤至
前577年,中军佐荀庚死去,儿子中行偃入八卿。栾书与郤锜的矛盾日益升级。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士燮;
上军将 郤锜; 上军佐 荀偃;
下军将 韩厥; 下军佐 荀罃;
新军将 郤犨; 新军佐 郤至
前574年,中军佐士燮面临内乱将至,心中绝望,忧愤而亡。八卿将佐以此向前提升,
士燮的儿子士匄继其父之位,为新军佐。时八卿如下: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郤锜;
上军将 荀偃; 上军佐 韩厥;
下军将 荀罃; 下军佐 郤犨;
新军将 郤至; 新军佐 士匄
前573年,1月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荀偃;
上军将 韩厥; 上军佐 荀罃;
下军将 士鲂; 下军佐 吕相;
新军将 魏颉; 新军佐 赵武
前573年,11月,韩厥任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
中军将 韩厥; 中军佐 荀偃;
上军将 荀罃; 上军佐 士匄;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魏颉;
新军将 士鲂; 新军佐 赵武
前566年,韩厥深感荀罃的雄才大略,宣布告老,便不再过问朝政。其长子韩无忌(韩
穆子)当立为卿,韩无忌自称有疾,便将卿位让予其弟韩起。时将佐如下

中军将 荀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荀偃;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士鲂;
新军将 魏绛; 新军佐 赵武
前560年,卿士荀罃、士鲂卒,经晋悼公默许,韩起谦让,赵武跃居为上军将,位居韩
起之上。
中军将 荀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赵武;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魏绛
前554年,荀偃卒,其子荀吴立
中军将 士匄; 中军佐 赵武;
上军将 韩起; 上军佐 栾黡;
下军将 魏绛; 下军佐 荀吴
前552年,魏绛卒,子魏舒立
中军将 士匄; 中军佐 赵武;
上军将 韩起; 上军佐 栾黡;
下军将 荀吴; 下军佐 魏舒
栾黡卒,程郑补下军佐
中军将 士匄; 中军佐 赵武;
上军将 韩起; 上军佐 荀吴;
下军将 魏舒; 下军佐 程郑
前548年,士匄、程郑卒,士匄子士鞅、荀罃孙荀盈立
中军将 赵武; 中军佐 韩起;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盈
前541年,年轻的赵武死后,其子赵成继立, 受正卿韩起相助,为中军佐。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赵成;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盈
前533年,荀盈卒,其子荀跞立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赵成;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跞
前527年, 赵成卒,其子赵鞅立,晋国六卿 如下: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荀吴;
上军将 魏舒; 上军佐 士鞅;
下军将 荀跞; 下军佐 赵鞅(赵简子)
前519年, 荀吴卒,其子荀寅(中行寅)立。时六卿 如下: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魏舒;
上军将 士鞅; 上军佐 荀跞;
下军将 赵鞅; 下军佐 荀寅
前514年,老寿星韩起寿终
中军将 魏舒; 中军佐 士鞅;
上军将 荀跞; 上军佐 赵鞅;
下军将 荀寅; 下军佐 韩不信
前509年,魏舒猝死于宁。魏舒之孙魏侈(又名曼多)继立。时六卿 如下:
中军将 士鞅; 中军佐 荀跞;
上军将 赵鞅; 上军佐 荀寅;
下军将 韩不信; 下军佐 魏侈
前501年,春秋后期最大的阴谋家士鞅寿终正寝,临终前指明由士吉射继之为范氏之主
,为下军佐。时六卿 如下:
中军将 荀跞; 中军佐 赵鞅;
上军将 荀寅; 上军佐 韩不信;
下军将 魏侈; 下军佐 士吉射
前497年,中行氏、范氏被灭。时四卿 如下:
上军将 荀跞; 上军佐 赵鞅;
下军将 韩不信; 下军佐 魏侈
(这一年,赵鞅为族事杀了邯郸大夫赵午。赵午的亲家中行氏、范氏起兵为赵午报仇,
三家围攻赵鞅;赵鞅逃回晋阳。此时的晋国六卿配置已经是矛盾重重:荀
跞与赵鞅貌和心不和;荀寅与韩不信相互厌弃;魏侈与士吉射相互憎恨。于是荀跞及宠
臣梁婴父、韩不信、魏侈与范氏旁支士皋夷,五人密谋策划:驱除荀寅,
以梁婴父取代中行氏卿位;赶走士吉射,士皋夷担任范氏之主。中行氏荀寅和范氏士吉
射兵败。六卿政治结束。)
前493年,晋国正卿荀跞终于油尽灯枯,其子荀申(智氏)立。时四卿 如下:
上军将 赵鞅; 上军佐 韩不信;
下军将 魏侈; 下军佐 荀申
前492年,荀申卒,其子荀瑶立。时四卿 如下:
上军将 赵鞅; 上军佐 韩不信;
下军将 魏侈; 下军佐 荀瑶(智瑶,智伯)
韩不信,魏侈卒,韩康子、魏桓子继立。时四卿 如下:
上军将 赵鞅; 上军佐 荀瑶;
下军将 韩虎(韩康子); 下军佐 魏驹(魏桓子)
前475年,赵鞅卒,其子无恤立。时四卿 如下:
上军将 荀瑶; 上军佐 韩虎(韩康子);
下军将 魏驹(魏桓子); 下军佐 赵无恤(赵襄子)
前453年,赵、韩、魏三家灭智伯,分其地。四卿时代结束。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
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史称“三家分晋”。)
赵襄子因为取代了伯鲁的太子地位,于心不安,立伯鲁之孙赵浣为继承人。但襄子死后
(前425年),其弟桓子驱逐赵浣而自立为君。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
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前424年)。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
前408年),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前445年),是为
魏文子。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前424年),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前408
年),是为韩景侯。
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与晋侯并列。
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avatar
J*n
8
前601年,
中军将 郤缺;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先榖;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赵朔
赵盾死了,才给儿子赵朔安排六卿之末。荀林父是好好先生,栾盾则是当了一辈子的下
军将佐(赵盾觉得栾盾有野心,一直不肯提升栾盾的职位)。
前597年,
中军将 荀林父; 中军佐 先縠;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郤克;
下军将 赵朔; 下军佐 栾书
此年郤缺、栾盾卒。执政郤缺死了,儿子郤克被安排在六卿第四
别看这个郤克,是个人才,保证了晋国跟楚庄王的战争晋国上军没覆灭(中军、下军都
覆灭了。晋国大败,在楚庄王有生之年晋国无力与楚国争雄)。
先秦男子成年礼的年龄固定在二十岁,赵武正式成为卿是在赵氏族灭10年之后(族灭两
年之后赵武成为赵氏宗主,但是还是小孩子,正式成为卿时应该是刚成年。)
由此推断,赵氏族灭时,赵武10岁左右,赵朔死的时候,赵武3岁或者4岁。
赵武很年轻就执掌国政了,他当中军元帅时,大概45岁,8年之后卒。赵武死后,韩起
让赵武的儿子赵成当了中军佐,六卿排名第二,在此之后,很长世间内,基本上晋国六
卿就稳定下来了,严格的论资排辈:老子死了,子孙接替时当下军佐,前面的依次进位
,直到魏文子一直都是这样。魏文子名义上当了晋国执政十七八年(当其时已经三家分
晋了,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才被周天子补认为诸侯。魏文子利用名义上的晋国执政壮
大了起来,他用三晋的名义联合赵国和韩国征伐外国,好处都是魏国的,魏国成了战国
七雄最早的霸主。)。魏文子真是会利用晋国名分还在的最后剩余价值啊。公元前403
年周天子册封之后,晋侯就彻底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然后等晋侯一死,赵韩魏就瓜分
了晋侯最后的土地(之前晋侯毕竟还当过赵韩魏名义上的君主,赵韩魏不好意思动手)。
很有意思,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叫“论资排辈”,中华很多事
情都是历史悠久的啊。
avatar
a*e
9
还有一个出身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前601年,
: 中军将 郤缺; 中军佐 荀林父;
: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先榖;
: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赵朔
: 赵盾死了,才给儿子赵朔安排六卿之末。荀林父是好好先生,栾盾则是当了一辈子的下
: 军将佐(赵盾觉得栾盾有野心,一直不肯提升栾盾的职位)。
: 前597年,
: 中军将 荀林父; 中军佐 先縠;
: 上军将 士会; 上军佐 郤克;
: 下军将 赵朔; 下军佐 栾书

avatar
P*A
10
那到底有没有公孙杵臼程婴这俩人呢?
古人怎么那么爱起杵臼这么毛的名字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春秋左传上的真实记载可不美。
: 赵朔死后,他老婆赵庄姬(晋侯的姐姐)跟赵朔的叔叔私通。
: 赵家的宗长看不下去了,把这个乱伦的同族流放致死。
: 于是赵庄姬到国君那里告黑状,灭了流放她情人的赵氏宗长。
: 赵武其实一直都生活的很好。
: ————————————————————
: 《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 《左传》鲁成公二年(晋景公十一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 杨柏峻注:“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
: 《春秋》鲁成公四年(晋景公十三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