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 镜头评分45的标头#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B*a
1 楼
低调的太监 李连英权奸是满清政坛最大的谣言(图)
文章来源: 文史参考
李连英是晚清著名宦官,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受后世对慈禧太后负面评价的影响,李连英的形象亦以负面居多。然而,《文史参考
》杂志文章《低调而悲催的李连英》却认为,李连英本是一个低调的太监,生生被炒作
为高调的“权奸”,悲催无限。
李连英朝服像
史上最著名的太监大概是李连英。一般写作“李莲英”,那是错的。
据说,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在宫中的
升迁极为迅速,至39岁,获赏二品顶戴(享受副部级待遇)。
不仅宫中,在宫外,李连英也是声名显赫,尤应以光绪二十年(1886)四月随醇亲王赴
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最为光辉夺目。
慈禧本非派李连英去监军,而是派去看着小叔子(醇亲王)有没有乱说乱动,故亦不在
乎臣下的谏议。李连英深明此行的真意,在军中呆了一个月,表现十分低调。凡醇亲王
出见将吏,他皆侍立于后,默无一语,若无会见,则随王爷“猫”在房里,不见一客。
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丘逢甲有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即说此事。可这与李连英有啥关系呢?
请看御史安维峻的奏折:“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
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李连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了祖宗
法制,李连英岂复可容?”这份折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请皇帝砍了李鸿章的头,说到兴
起,把李连英也扯进来。
折上,慈禧太后大怒,而其时已经归政于皇帝,乃命光绪皇帝也装作很怒的样子,严斥
安维峻“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胆敢在帝后之间挑拨离间,“着即革职”。
此谕一下,“直声满天下”,充军前数日,贺客盈门,围观群众阻塞道路,没钱的送几
章诗文,有钱的送几百盘缠,一路上,车马饮食之费,亦皆有“粉丝”买单。御史风风
光光充军去也,只可怜李连英,自此无端背了一百多年的骂名。
若真做了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的大恶,他不冤。可是,谁能拿出哪怕一条确证来指控他
?约在光绪六至八年间,有御史“胪列事实”,向太后举报李连英。太后读了,盛怒,
立召李连英至,并命“传棍”,“左右宫人皆战栗无人色”,而李连英到了,神色坦夷
,无所畏惧。太后也不与他说话,只令将服侍皇帝的宫女荣某乱棍打死。事情办完,才
对李连英说,昨儿有人举报你,主要是经济与生活作风问题,你可自己辩护。第二天,
李连英呈递辩护状,逐条批驳。
择要看看李连英的自辩。第一条,说子侄拿他的名片至各省讹诈钱财。辩称:有事与外
官联络,要用到名片,然而,名片全由自己手写,列明事由,附有签名,若说子侄拿我
名片到处撞骗,请举报人提交物证,看哪张名片写了教我子侄去向外官讹诈的事。
第八条,说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辩称:家中确有紫金泥壶、玉翠白菜、翡翠烟壶这些
珍贵古董,或是我从琉璃厂买来,或是太后赏赐,前者有发票,后者有诏书,怎么能说
财产来源不明?至于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住宅,不过比中产阶级的居屋
条件稍好,要说“其制逾礼”的豪宅名园,那是不够格的。
第九条,说他“广置妻,妾”。辩称:我只有一个老婆。十四年前,因家中琐务需人整
理,遂经朋友李宝珊介绍,与既无子女又无产业的寡妇苗氏结婚。与我结了婚,她既有
栖身之所,还能继续守节,明明是“节义两全”的好事,咋能说我“居心实不可问”?
第十条,说各省大吏进出京城,我必向他们索取数千乃至数万的规费。辩称:这么重大
的指控,却是“拟度悬揣之词”,根本不列任何一条证据。请举报人明白指出,何时何
地何人给过我何种数额的规费。
辩护状交上去,慈禧太后派人逐项核查,证明李连英自辩并无虚言,这事就算了了。不
过,李连英总挨骂,也不是没来由。清末实行“两党制”——所谓“帝党”与“后党”
,帝党对外强硬,对内呼吁激进改革,后党对外持重,对内强调逐渐改良。用今天的话
说,帝党多“愤青”,后党太“精英”。帝党不敢公然指责太后,只好拿他们心目中太
后所倚重的人来开刀,耍一耍“清君侧”的把戏,于是外朝李鸿章,内廷李连英,成了
众矢之的,有事没事,就拿二李开涮。
李连英本是一个低调的太监,生生被炒作为高调的“权奸”,悲催无限。
文章来源: 文史参考
李连英是晚清著名宦官,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受后世对慈禧太后负面评价的影响,李连英的形象亦以负面居多。然而,《文史参考
》杂志文章《低调而悲催的李连英》却认为,李连英本是一个低调的太监,生生被炒作
为高调的“权奸”,悲催无限。
李连英朝服像
史上最著名的太监大概是李连英。一般写作“李莲英”,那是错的。
据说,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在宫中的
升迁极为迅速,至39岁,获赏二品顶戴(享受副部级待遇)。
不仅宫中,在宫外,李连英也是声名显赫,尤应以光绪二十年(1886)四月随醇亲王赴
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最为光辉夺目。
慈禧本非派李连英去监军,而是派去看着小叔子(醇亲王)有没有乱说乱动,故亦不在
乎臣下的谏议。李连英深明此行的真意,在军中呆了一个月,表现十分低调。凡醇亲王
出见将吏,他皆侍立于后,默无一语,若无会见,则随王爷“猫”在房里,不见一客。
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丘逢甲有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即说此事。可这与李连英有啥关系呢?
请看御史安维峻的奏折:“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
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李连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了祖宗
法制,李连英岂复可容?”这份折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请皇帝砍了李鸿章的头,说到兴
起,把李连英也扯进来。
折上,慈禧太后大怒,而其时已经归政于皇帝,乃命光绪皇帝也装作很怒的样子,严斥
安维峻“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胆敢在帝后之间挑拨离间,“着即革职”。
此谕一下,“直声满天下”,充军前数日,贺客盈门,围观群众阻塞道路,没钱的送几
章诗文,有钱的送几百盘缠,一路上,车马饮食之费,亦皆有“粉丝”买单。御史风风
光光充军去也,只可怜李连英,自此无端背了一百多年的骂名。
若真做了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的大恶,他不冤。可是,谁能拿出哪怕一条确证来指控他
?约在光绪六至八年间,有御史“胪列事实”,向太后举报李连英。太后读了,盛怒,
立召李连英至,并命“传棍”,“左右宫人皆战栗无人色”,而李连英到了,神色坦夷
,无所畏惧。太后也不与他说话,只令将服侍皇帝的宫女荣某乱棍打死。事情办完,才
对李连英说,昨儿有人举报你,主要是经济与生活作风问题,你可自己辩护。第二天,
李连英呈递辩护状,逐条批驳。
择要看看李连英的自辩。第一条,说子侄拿他的名片至各省讹诈钱财。辩称:有事与外
官联络,要用到名片,然而,名片全由自己手写,列明事由,附有签名,若说子侄拿我
名片到处撞骗,请举报人提交物证,看哪张名片写了教我子侄去向外官讹诈的事。
第八条,说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辩称:家中确有紫金泥壶、玉翠白菜、翡翠烟壶这些
珍贵古董,或是我从琉璃厂买来,或是太后赏赐,前者有发票,后者有诏书,怎么能说
财产来源不明?至于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住宅,不过比中产阶级的居屋
条件稍好,要说“其制逾礼”的豪宅名园,那是不够格的。
第九条,说他“广置妻,妾”。辩称:我只有一个老婆。十四年前,因家中琐务需人整
理,遂经朋友李宝珊介绍,与既无子女又无产业的寡妇苗氏结婚。与我结了婚,她既有
栖身之所,还能继续守节,明明是“节义两全”的好事,咋能说我“居心实不可问”?
第十条,说各省大吏进出京城,我必向他们索取数千乃至数万的规费。辩称:这么重大
的指控,却是“拟度悬揣之词”,根本不列任何一条证据。请举报人明白指出,何时何
地何人给过我何种数额的规费。
辩护状交上去,慈禧太后派人逐项核查,证明李连英自辩并无虚言,这事就算了了。不
过,李连英总挨骂,也不是没来由。清末实行“两党制”——所谓“帝党”与“后党”
,帝党对外强硬,对内呼吁激进改革,后党对外持重,对内强调逐渐改良。用今天的话
说,帝党多“愤青”,后党太“精英”。帝党不敢公然指责太后,只好拿他们心目中太
后所倚重的人来开刀,耍一耍“清君侧”的把戏,于是外朝李鸿章,内廷李连英,成了
众矢之的,有事没事,就拿二李开涮。
李连英本是一个低调的太监,生生被炒作为高调的“权奸”,悲催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