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滨州摄影人的悲剧,说说我的第六次跨越生死线#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T*I
1 楼
滨州两位华人摄影爱好者几天前不幸惨死火车轮下。这幕情景勾起了我心中一段后怕了
20多年的类似经历,不同的是,我在1/100秒的机会下活了下来,至今依然迷恋摄影。
那是1988年五一节期间。我被五个儿时校园里的伙伴叫上一起到武昌游玩,其中之一是
来自广西南宁的王宇。他比我小两岁,他的父母和我父亲曾经是洪湖二中的同事,他的
父母还都曾做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我们俩小时候在一个校园里长大,从小就玩在一起。
文革结束约5年后,他们全家搬到了广西的南宁,夫妻双双进了南宁铁路中学任教。
那年我已经从武汉的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快满一年了,任职于母校的87级卫生系的学生政
治辅导员。其他四位分别是我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儿子王巍(当年7月即将从武汉
水运工程学院毕业)、吕红斌(我校83级医疗一系学生,也将于当年7月毕业)、肖红
俊(我校84级医疗一系学生,我小学同学肖红斌的弟弟)和杨斌(武汉体育学院86级学
生,原洪湖二中教导主任的儿子)。王宇当年即将从广西大学毕业,上半年正在武汉地
区做毕业实习。他们几位是小学同学,都比我小两岁左右。
我们一行来到了武昌桥头,然后我和王宇翻过低矮的水泥护栏到了铁路边上。我一脚踩
在铁轨上,另一只脚踩在枕木端点上,王宇则背靠在水泥护栏上,双手则抓在言护栏并
行且被固定在护栏上的铁管上。看到远处的铁路尽头来了一列火车,但我无法判断那列
火车行驶在哪一道铁轨上。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它应该像汽车一样行驶在另一条铁轨上。
于是,我举起相机准备给王宇拍照。那个相机是一个旁轴相机。在等待火车靠近和对焦
的时间里,我已全然忘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只为着视镜对焦框里的精彩构图所着迷,就
在我认为应该按快门时,便按下快门,没想到,快门没反应,于是知道事先没卷片,于
是把相机从眼前移下了来,准备卷片后再照。就在相机刚刚离开视线时,出现在我眼前
的是巨大的火车头。我已经没有时间做出惊讶的反应了,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而
快速地移开双腿,向路边的护栏扑了过去,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那个铁管。我想我首先
移动的是左脚,而就在我的右脚离开枕木端点的一瞬间,火车头部下端的那个铁扫把的
边缘擦着我的裤管飞驰而去。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的头上和学生时代定做的铁灰色西
服式校服被泼了一碗热水(还好,水温并不高,所以没被烫伤)。那是火车司机的一个
小小的恶搞。
那天站在铁轨上,直到火车临近时,我似乎什么也没听见。似乎听见过汽笛声,但完全
不以为然。直到从护栏里面出来,当时站在护栏外的另外4个伙伴顿时欢呼得跳跃起来
。他们纷纷告诉我说,他们曾一起全力呼喊让我离开,但我其实什么也没听见,尽管我
们之间仅仅隔着3~4米左右的距离。所以,有人在评论滨州的两位摄影人的悲剧时问为
何火车来了那么大的声音他们竟然听不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时我不仅听不见身后
几位同伴的呼喊,即使是列车的隆隆声,我也完全听不见了。我想我的耳膜早已不知不
觉中被铁轨上发生的巨大轰鸣声振得麻木了。
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11次生死之间的第六次。那天是个大晴天,拍照时设定的光圈是8
,曝光时间是1/125。所以,我估计这次生死之间的风险维系在可能是仅仅1/100秒的时
间差之上。
一回首时间已经过去26年了。26年里,每当偶尔回忆起那段惊险,总会在内心深处感受
着那种令人颤栗的后怕和恐惧感。如果说我的一生有过一些奇迹般的经历,那么,这无
疑是上帝安排的一次针对我的生死观的最大的考验,因为仅仅一个月之后,我生命中的
灵中之遇便离开了我。她曾让我体验到了人生至高无上的巨大的幸福,也因此而留给了
我无以复加的巨大的伤痛。即使26年过去了,她依然是我心中的太阳,仿佛我的灵魂的
另一半。尽管那是永远无法结合的另一半,但她留给我的青春和美丽却成了我一生中一
份取之不尽的灵命之粮。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在铁轨上跨越生死线,我将如何超
越那次失恋并拥有现在和未来。
所附图片是自己在windows的画图软件里凭印象胡乱画的。但现场的大致结构基本如图
所示。
20多年的类似经历,不同的是,我在1/100秒的机会下活了下来,至今依然迷恋摄影。
那是1988年五一节期间。我被五个儿时校园里的伙伴叫上一起到武昌游玩,其中之一是
来自广西南宁的王宇。他比我小两岁,他的父母和我父亲曾经是洪湖二中的同事,他的
父母还都曾做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我们俩小时候在一个校园里长大,从小就玩在一起。
文革结束约5年后,他们全家搬到了广西的南宁,夫妻双双进了南宁铁路中学任教。
那年我已经从武汉的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快满一年了,任职于母校的87级卫生系的学生政
治辅导员。其他四位分别是我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儿子王巍(当年7月即将从武汉
水运工程学院毕业)、吕红斌(我校83级医疗一系学生,也将于当年7月毕业)、肖红
俊(我校84级医疗一系学生,我小学同学肖红斌的弟弟)和杨斌(武汉体育学院86级学
生,原洪湖二中教导主任的儿子)。王宇当年即将从广西大学毕业,上半年正在武汉地
区做毕业实习。他们几位是小学同学,都比我小两岁左右。
我们一行来到了武昌桥头,然后我和王宇翻过低矮的水泥护栏到了铁路边上。我一脚踩
在铁轨上,另一只脚踩在枕木端点上,王宇则背靠在水泥护栏上,双手则抓在言护栏并
行且被固定在护栏上的铁管上。看到远处的铁路尽头来了一列火车,但我无法判断那列
火车行驶在哪一道铁轨上。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它应该像汽车一样行驶在另一条铁轨上。
于是,我举起相机准备给王宇拍照。那个相机是一个旁轴相机。在等待火车靠近和对焦
的时间里,我已全然忘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只为着视镜对焦框里的精彩构图所着迷,就
在我认为应该按快门时,便按下快门,没想到,快门没反应,于是知道事先没卷片,于
是把相机从眼前移下了来,准备卷片后再照。就在相机刚刚离开视线时,出现在我眼前
的是巨大的火车头。我已经没有时间做出惊讶的反应了,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而
快速地移开双腿,向路边的护栏扑了过去,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那个铁管。我想我首先
移动的是左脚,而就在我的右脚离开枕木端点的一瞬间,火车头部下端的那个铁扫把的
边缘擦着我的裤管飞驰而去。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的头上和学生时代定做的铁灰色西
服式校服被泼了一碗热水(还好,水温并不高,所以没被烫伤)。那是火车司机的一个
小小的恶搞。
那天站在铁轨上,直到火车临近时,我似乎什么也没听见。似乎听见过汽笛声,但完全
不以为然。直到从护栏里面出来,当时站在护栏外的另外4个伙伴顿时欢呼得跳跃起来
。他们纷纷告诉我说,他们曾一起全力呼喊让我离开,但我其实什么也没听见,尽管我
们之间仅仅隔着3~4米左右的距离。所以,有人在评论滨州的两位摄影人的悲剧时问为
何火车来了那么大的声音他们竟然听不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时我不仅听不见身后
几位同伴的呼喊,即使是列车的隆隆声,我也完全听不见了。我想我的耳膜早已不知不
觉中被铁轨上发生的巨大轰鸣声振得麻木了。
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11次生死之间的第六次。那天是个大晴天,拍照时设定的光圈是8
,曝光时间是1/125。所以,我估计这次生死之间的风险维系在可能是仅仅1/100秒的时
间差之上。
一回首时间已经过去26年了。26年里,每当偶尔回忆起那段惊险,总会在内心深处感受
着那种令人颤栗的后怕和恐惧感。如果说我的一生有过一些奇迹般的经历,那么,这无
疑是上帝安排的一次针对我的生死观的最大的考验,因为仅仅一个月之后,我生命中的
灵中之遇便离开了我。她曾让我体验到了人生至高无上的巨大的幸福,也因此而留给了
我无以复加的巨大的伤痛。即使26年过去了,她依然是我心中的太阳,仿佛我的灵魂的
另一半。尽管那是永远无法结合的另一半,但她留给我的青春和美丽却成了我一生中一
份取之不尽的灵命之粮。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在铁轨上跨越生死线,我将如何超
越那次失恋并拥有现在和未来。
所附图片是自己在windows的画图软件里凭印象胡乱画的。但现场的大致结构基本如图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