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不胜收: F22在jacksonville NAS的飞行展示
avatar
美不胜收: F22在jacksonville NAS的飞行展示# PhotoGear - 摄影器材
p*e
1
//按,原文首发在https://bbsmit.org/threads/f22.111398/
器材为5D3+400/5.6,这个组合实际用起来不算理想,
首先因为没有防抖所以当以1/200或更低快门拍摄螺旋桨飞机时画面会糊
其次对焦不算靠谱,体现在当首次对飞机进行对焦时经常性抓不到主体
后来摸索了一下发现如果首先手动对飞机追焦到大体合焦之后再进入AF servo,
则成功率会提高很多,但仍然不能保证一次合焦,最多时需要反复尝试2-3次
但一旦合焦,追焦表现则不错,最多一组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都没有出现
脱焦无法追焦的情况
最后感觉全开不太锐,当然这个不见得是镜头原因,也可能是对焦没有足够准确
但无论如何,一千多块的400mm,也不能指望太多了.
以下是照片,和观机心得,与大家分享:)
检查完毕,准备滑跑到跑道起点
飞行员和机头特写.很好奇机头左侧的天线是否会对隐身产生副效.看得出雷达天线罩部
分涂漆有所不同
整体无框式风挡很拉风,隐约能看出来金属镀膜
F119涡扇发动机尾部二元矢量喷管的特写.喷管上下瓣处于较收敛状态.并且即便有这样
损失推力的设计,还是有单台156kN的加力推力,这还是二十年前的技术.
尾部全身照.第一次发现原来战斗机起落架轮胎充气这么不足,或者是因为自重太高压的
?:D
开加力起飞.值得一提的是F22全油门起飞的滑跑距离非常短,基本上还没反应过来就已
经抬头并离地.发动机给力!值得注意的是平坦的机腹下面有一个小突起.后面的照片里
能看得更清晰.看起来像是后固定在上面的并且明显和整体不协调.怀疑是因为F22本身
对雷达隐形,为了方便塔台空管调度所以加了个反射体.
收起落架平飞之后立即开始大角度爬升,可以看到进气道上前缘拉出来的涡流.这种涡流
会导致机身上表面压强变小,从而增大机身上下的压力差,也即是提高了升力.因此被称
作"涡升力".雷鸟表演队的F16和蓝天使表演队的F18的大边条(leading edge,就是主机
翼向机身延伸的部分)也会产生涡升力.航展表演时稍注意即可看到,一般是在进行大角
度爬升或转弯时出现.
顺便欣赏一下开后燃加力时喷出的火焰:D
飞机侧飞通场时机腹的特写.可以注意的是机翼后部和靠近水平尾翼的后机身出的几个
突起,里面包裹的是襟翼/副翼/水平位移液压做动筒.用渐进的鼓包设计是为了雷达隐身
考量.这个图也能看出F22隐身设计的主旨,即所有斜线平行(比如机翼前/后缘和尾翼前/
后缘),让雷达波向有限的几个窄角度反射,而不是直接反射到入射方向.发动机喷口隐藏
在两个水平尾翼中间,一方面是因为水平尾翼必须足够向后才能产生足够的相对重心的
低头/抬头力矩,一方面可以让飞机侧面隐身效果更理想,尤其是热辐射方面的隐身(避免
对红外光电系统探测到热源).
后下方的全身像,此时喷口上下唇均大开并打开后燃.可以对比后面开口较小时的情形.
另外可以注意襟翼(内侧)和副翼(外侧)的做动细节.
弹仓展示,一对下面的主弹仓和一对侧面的格斗弹弹仓,不过现今有仓无弹:D
弹仓特写,注意弹仓开口的前后缘一样做了切角处理.右侧主弹仓三个挂架,应该是给
AIM120用的.
弹仓收起的过程,可以看到主弹仓做动的液压杆.顺便注意这时矢量喷口的上下唇已经收敛
另一方向侧飞,上视图.同样可以看到机背各种开窗的边缘进行了锯齿处理.迷彩画的也
很性感:D
这张照片也能看出量产F22和原型机YF22的几个外形上的显著差别,即机头更靠前,进气
道前缘更靠后,主翼和尾翼的翼尖/翼根后部有切角.下图是YF22的网图,可以很容易对比:
当然,YF22还多了根机头的空速管:p
大角度开加力爬升.进气道上缘涡又出现了.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尾喷管被隐藏在两个水平
尾翼中间的效果.
少有拍到的后视图.这个角度跟J-20倒是有些相像:D
拉了一个小半径大角度转弯,瞬时盘旋机动性展示--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D 阳光照耀下
金属机体格外有质感,太性感了!
这是全动平尾和副翼进行差动(两边不对称做动)的演示.可惜记不得要做什么机动.值得
一提的是,这两张是6FPS连拍的前后张,意味着1/6秒左右内完成了两次差动,这只有线传
飞控系统才操作的过来:D
这两张是进行低空大速度通场时拍到的.本来预期能看到跨音速时水汽凝结形成的
condensation cloud,就像这样:
结果就在机腹弹仓附近看到小小,而且细看也没开加力.估计是怕F22加速太猛超了音速
声音太大大家受不了?不过就这低空通场,声音已经很惊人了:D
单飞结束之后是F22和P51的历史传承表演,二战传奇和今日中坚.
抽空又拍到一张清晰的侧下视图.
这张合影很有趣,可以看到F22放下了襟翼(机翼后部内侧),两个副翼上抬,而两个垂尾的
舵也分别外张.这应该是在起类似减速板的作用,估计是P51飞得较慢,F22也要放慢脚步:
D
不知道垂尾顶部拉出来的两道水汽是什么来头,盼牛人指教:D
最后来一张P51倒飞,打完收工.
看完F22之后实在太high了,顿时觉得蓝天使的F18了无生趣,于是提前退场,倒是省了排
长队:D
avatar
f*r
2
爽啊,今年SF fleet week只有蓝天使,没有F22,太遗憾了
avatar
G*g
3
坐沙发赞! 相比之下,雷鸟的F-16弱爆了.
avatar
p*e
4
确实,两周前看的雷鸟,在daytona beach,之前八月份在seattle时看了个蓝天使的尾巴
本来这次最开始是冲着蓝天使去的,结果后来看到网站上说有F22,顿时high了:D
看完F22再看这些3代机,都觉得特老旧:D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坐沙发赞! 相比之下,雷鸟的F-16弱爆了.
avatar
G*g
5
星期六手持70-200+1.4X和540拍雷鸟, 彻底累趴下了.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确实,两周前看的雷鸟,在daytona beach,之前八月份在seattle时看了个蓝天使的尾巴
: 本来这次最开始是冲着蓝天使去的,结果后来看到网站上说有F22,顿时high了:D
: 看完F22再看这些3代机,都觉得特老旧:D

avatar
p*e
6
540是利器啊!有IS的话拍慢飞的螺旋桨飞机应该效果很好
这个没IS的就没办法了:D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星期六手持70-200+1.4X和540拍雷鸟, 彻底累趴下了.
avatar
p*e
7
厉害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原文首发在https://bbsmit.org/threads/f22.111398/
: 器材为5D3+400/5.6,这个组合实际用起来不算理想,
: 首先因为没有防抖所以当以1/200或更低快门拍摄螺旋桨飞机时画面会糊
: 其次对焦不算靠谱,体现在当首次对飞机进行对焦时经常性抓不到主体
: 后来摸索了一下发现如果首先手动对飞机追焦到大体合焦之后再进入AF servo,
: 则成功率会提高很多,但仍然不能保证一次合焦,最多时需要反复尝试2-3次
: 但一旦合焦,追焦表现则不错,最多一组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都没有出现
: 脱焦无法追焦的情况
: 最后感觉全开不太锐,当然这个不见得是镜头原因,也可能是对焦没有足够准确
: 但无论如何,一千多块的400mm,也不能指望太多了.

avatar
E*n
8
好片,土豪。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原文首发在https://bbsmit.org/threads/f22.111398/
: 器材为5D3+400/5.6,这个组合实际用起来不算理想,
: 首先因为没有防抖所以当以1/200或更低快门拍摄螺旋桨飞机时画面会糊
: 其次对焦不算靠谱,体现在当首次对飞机进行对焦时经常性抓不到主体
: 后来摸索了一下发现如果首先手动对飞机追焦到大体合焦之后再进入AF servo,
: 则成功率会提高很多,但仍然不能保证一次合焦,最多时需要反复尝试2-3次
: 但一旦合焦,追焦表现则不错,最多一组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都没有出现
: 脱焦无法追焦的情况
: 最后感觉全开不太锐,当然这个不见得是镜头原因,也可能是对焦没有足够准确
: 但无论如何,一千多块的400mm,也不能指望太多了.

avatar
J*o
9
涨姿势啊!
熊猫兄是做什么的.. 什么都懂啊
avatar
g*a
10
赞美图 赞详细讲解
avatar
s*i
11
我们这儿好几年没有了。。。F22还是很impressive的,B2也不错。
avatar
s*e
12
只看到过F117
avatar
l*2
13
F22机头左侧的突起好像是压力感受器,代替空速管的。
avatar
p*e
14
是的,经高人指教这个是皮托管式空速计,用来代替机头的空速管,原文说是天线是我
无知啦:D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F22机头左侧的突起好像是压力感受器,代替空速管的。
avatar
r*1
15
这个要大赞
avatar
p*e
16
土豪咋可能用456呢,这镜头是丐帮标配啊!

【在 E********n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片,土豪。
avatar
p*e
17
本科物理phd化学,现在在材料系做千老,这方面纯属个人爱好:D

【在 J********o 的大作中提到】
: 涨姿势啊!
: 熊猫兄是做什么的.. 什么都懂啊

avatar
p*e
18
要是能看到B2估计要高潮了:P

【在 s********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这儿好几年没有了。。。F22还是很impressive的,B2也不错。
avatar
p*e
19
羡慕嫉妒恨啊!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只看到过F117
avatar
a*e
20
那个云只要加速够狠就可以有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原文首发在https://bbsmit.org/threads/f22.111398/
: 器材为5D3+400/5.6,这个组合实际用起来不算理想,
: 首先因为没有防抖所以当以1/200或更低快门拍摄螺旋桨飞机时画面会糊
: 其次对焦不算靠谱,体现在当首次对飞机进行对焦时经常性抓不到主体
: 后来摸索了一下发现如果首先手动对飞机追焦到大体合焦之后再进入AF servo,
: 则成功率会提高很多,但仍然不能保证一次合焦,最多时需要反复尝试2-3次
: 但一旦合焦,追焦表现则不错,最多一组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都没有出现
: 脱焦无法追焦的情况
: 最后感觉全开不太锐,当然这个不见得是镜头原因,也可能是对焦没有足够准确
: 但无论如何,一千多块的400mm,也不能指望太多了.

avatar
p*e
21
我看那个云叫transonic condensation cloud,说是只有近音速时因为空气被压缩,
水汽冷凝因此产生围绕飞机的云雾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onic
wiki是这个说法
加速够狠的话,是不是意思说不管什么速度下只要加速度很高就可以有?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云只要加速够狠就可以有
avatar
d*k
22
一代天骄,寂寞高手称雄江湖十五年了,
今后还有十五年看不到势均力敌的成熟对手。
真TM太NB了
avatar
a*l
23
照片很暂。我猜飞机只要在天上飞的,对角应该不会太难?
avatar
p*e
24
看具体目标是啥
如果是飞得比较慢的螺旋桨飞机,距离不太远不太近,那挑战会很小
但如果是高速战斗机且做复杂机动动作,常常你来不及保证对象都在构图中央,
而只能勉强让它在画幅里(长焦尤其如此)
那么如果要能做到连续追焦并拍摄,就需要对焦点数量多而且覆盖的面积尽量大
如果只是要单张拍摄的话,挑战应该也会小一些
但往往很多精彩瞬间就是出现在飞机做机动动作时,
所以要想拍得更好看还是需要好的对焦:)

【在 a********l 的大作中提到】
: 照片很暂。我猜飞机只要在天上飞的,对角应该不会太难?
avatar
a*l
25
总体说飞机离地面上的人还是很远的。400毫米的镜头对着100米外的景象,景深应该挺
大的吧。如果焦距够长,能够让飞机沾满幅面的话,那么追随飞机会有些难度。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具体目标是啥
: 如果是飞得比较慢的螺旋桨飞机,距离不太远不太近,那挑战会很小
: 但如果是高速战斗机且做复杂机动动作,常常你来不及保证对象都在构图中央,
: 而只能勉强让它在画幅里(长焦尤其如此)
: 那么如果要能做到连续追焦并拍摄,就需要对焦点数量多而且覆盖的面积尽量大
: 如果只是要单张拍摄的话,挑战应该也会小一些
: 但往往很多精彩瞬间就是出现在飞机做机动动作时,
: 所以要想拍得更好看还是需要好的对焦:)

avatar
p*e
26
景深是大,但实际上我的经验,对焦是否准确还是会影响最后成像是否锐
而且像拍F22时它的运动轨迹常常会导致物距变化迅速
如果距离近的话,比方说400mm镜头,飞机占到中央1/3宽度(比如我贴的一些照片)
再高速移动,对追焦的要求就更高:)

【在 a********l 的大作中提到】
: 总体说飞机离地面上的人还是很远的。400毫米的镜头对着100米外的景象,景深应该挺
: 大的吧。如果焦距够长,能够让飞机沾满幅面的话,那么追随飞机会有些难度。

avatar
t*8
27
过瘾,国内总是说j20怎么样,和f22差距还是很大啊
avatar
L*6
28
一旦打起来,就可以发现差距,应该就是华为P7和果6的差距,甚至更大
卤煮技术不错啊,能拍这么清晰,而且对战斗机懂的不少,牛逼!

【在 t**********8 的大作中提到】
: 过瘾,国内总是说j20怎么样,和f22差距还是很大啊
avatar
w*e
29
量产机机头左侧唯一剩下的那个应该是空速管了吧。。。。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原文首发在https://bbsmit.org/threads/f22.111398/
: 器材为5D3+400/5.6,这个组合实际用起来不算理想,
: 首先因为没有防抖所以当以1/200或更低快门拍摄螺旋桨飞机时画面会糊
: 其次对焦不算靠谱,体现在当首次对飞机进行对焦时经常性抓不到主体
: 后来摸索了一下发现如果首先手动对飞机追焦到大体合焦之后再进入AF servo,
: 则成功率会提高很多,但仍然不能保证一次合焦,最多时需要反复尝试2-3次
: 但一旦合焦,追焦表现则不错,最多一组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都没有出现
: 脱焦无法追焦的情况
: 最后感觉全开不太锐,当然这个不见得是镜头原因,也可能是对焦没有足够准确
: 但无论如何,一千多块的400mm,也不能指望太多了.

avatar
p*e
30
如果真的只有P7和iphone6的差距,那简直要开心死了啊

【在 L***6 的大作中提到】
: 一旦打起来,就可以发现差距,应该就是华为P7和果6的差距,甚至更大
: 卤煮技术不错啊,能拍这么清晰,而且对战斗机懂的不少,牛逼!

avatar
p*e
31
是的,后来经高人指点其实是皮托空速管,在bbsmit的原帖修改了,这边忘了更正
立即弄:)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量产机机头左侧唯一剩下的那个应该是空速管了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