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UI马工也不好找# Programming - 葵花宝典
N*T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mmigr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smallcar (Skyblue),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说下审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1 20:21:12 2012, 美东)
我跟我老婆说了,这几天我肯定无法安心做实验,因为搞明白了140批了是咋回事,接
下来就是准备回国的兴奋期(好多年没回国没休假!!!!)。这几天过渡期,跟大家
分享一下经历吧。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给我留言。这一周肯定都回答。也
bless版上其他人
这两天看了大家的一些跟审稿有关的故事,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吧,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的审稿是很不经意间在一次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上得到的。
某个报告跟主编邻座,聊天中知道他是主编。那个时候跑去找工作的,手头上正好有简
历,从自己的pub list上找出那篇在他的杂志上的文章。而且说还要争取投他另一个更
好的杂志。后来听完报告,一起排队问问题,闲着看iPhone,正好有网上看到国人要审
稿的问题。然后就跟他扯这个话题,跟他说国人出来混都不简单啊。结果他突然问我要
不要做审稿人。我挺惊讶的,那个时候PhD第四年,也没想过EB1A的事情。然后我跟他
说,try me,反正我不care。
开完会回去,很快就有审稿邀请,第一次就我就拒了邀请。觉得自己不ready(无耻啊
,真到准备申请的时候,还不是啥都上)。然后过了几个星期,主编给了我第二次邀请
,是一篇综述,题目我挺感兴趣的。而且正好是我自己一两年前一直做的,然后我就干
上了。花了很长时间,写了6页的审稿意见(年轻就是蛋疼啊)。发过去以后,主编私
底下给我发邮件感谢,还说那文章打回去重写了(后来那篇文章是封面)。后来我跟他
说我想知道其他审稿人的意见,他说正常不愿意给人的,但是可以帮我学习审稿(晕!
),就发给我了。这么一来一往,就熟悉了。第三次邀请还是那个审稿人。是他那个
IF9.0+的杂志。又碰到我感兴趣的,又很认真的审了。到后面就驾轻就熟了,没啥好说
的。
杂志的数据库,比如RSC,ACS,IOP,审稿人的情况不同杂志的主编是看得到的。估计
在他那两个杂志攒了人品,其他杂志邀请就不停的来了。第一次审其他杂志的(IF 5+)
,也是很谨慎,最后那文章也是封面。这以后基本上就是很routine的东西了。在我正
儿八经开始决定走EB1A这条路之前,我保持三个星期两篇的样子,纯粹是为了逼自己读
文章。其他全部都推掉给别人,这个比例其实不低的。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其他杂志社也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朋友推荐我的。我平时推荐
其他人挺多的所以估计是人品回报问题。
总结一下:
【1】开会认识主编有face time的是最有效的。别人推荐也不错。我refer的人,只要
不要太不靠谱,很多都拿到了。
【2】务必把前面几次的审稿按时超质量完成!后面的务必要按时完成。真的是心得。
我那些这样做的朋友,后面都稿子不断。而随随便便的那些,主编们也就随随便便一两
个月给一次。
【3】跟主编保持稳定的私人关系。
a.我想审过稿的人都知道,有一栏是写意见,另一栏是给主编的悄悄话。那一栏还不
感谢恭维一下,当然主要还是说说文章的事情。如果是大牛综述就说主编题目挑得好啊
,很重要的之类的。如果是文章很烂,就跟主编说还不如审稿人大爷我来写。反正就是
引起主编的注意。我也是一开始看着那栏空着不爽才扯这些鬼话的,到后来就成习惯的
写点东西,但很少再扯无聊的话
b.如果你自己有好的综述topic,告诉主编能不能让你写一篇综述,不要shy。我试过
,结果主编告诉我,已经让别人写了,而且把大纲给了我。最后那别人写的那稿子也是
我审的,最后也是封面文章。之后那个领域的文章,主编三天两头给我发。后来其他主
编也来凑热闹。不过我再也没有让主编让我写综述,虽然后来他再次提起有好的topic
跟他说,他们主编的工作也不容易。我一时半会不会管这些了。
c.平时没事节假日多问候一下主编。要去开会什么的,跟主编确认一下还能再次见面
否之类的。那主编后来去中国都会发照片给我。我后来在他的杂志真的投了一篇文章,
审稿什么的,速度都超快。赞啊。
【3】推荐信。扯那么多,对版上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为了这一纸信件。我当时问主编能
不能给我推荐信,只是问。几个小时之内就给我发了一封签字扫描的。我直接跟他说没
啥用,是template。我跟他说我会给他稿子,让他再弄弄。后来还不是自己爱写啥就写
啥。结果这推荐信变得超级strong,不用于一般的审稿证明。后来律师直接就放进了申
请材料(律师只管6封,而这是第七封)。
Anyway,各位加油。
补充一下:
上面提到的封面文章最后在主编的推荐信里面直接用来证明我是top of the field。
这个大家懂的。自己审过的文章不要过了就不管。去跟踪一下。会有惊喜。
我早期审的文章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都会跟踪。
想想,审稿那一项,我提交的材料,三个打印的封面特别漂亮。
其中一个还作为我那一项材料的封面。不过律师后来怎么搞就不知道了。
发信人: smallcar (Skyblue),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说下审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1 20:21:12 2012, 美东)
我跟我老婆说了,这几天我肯定无法安心做实验,因为搞明白了140批了是咋回事,接
下来就是准备回国的兴奋期(好多年没回国没休假!!!!)。这几天过渡期,跟大家
分享一下经历吧。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给我留言。这一周肯定都回答。也
bless版上其他人
这两天看了大家的一些跟审稿有关的故事,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吧,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的审稿是很不经意间在一次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上得到的。
某个报告跟主编邻座,聊天中知道他是主编。那个时候跑去找工作的,手头上正好有简
历,从自己的pub list上找出那篇在他的杂志上的文章。而且说还要争取投他另一个更
好的杂志。后来听完报告,一起排队问问题,闲着看iPhone,正好有网上看到国人要审
稿的问题。然后就跟他扯这个话题,跟他说国人出来混都不简单啊。结果他突然问我要
不要做审稿人。我挺惊讶的,那个时候PhD第四年,也没想过EB1A的事情。然后我跟他
说,try me,反正我不care。
开完会回去,很快就有审稿邀请,第一次就我就拒了邀请。觉得自己不ready(无耻啊
,真到准备申请的时候,还不是啥都上)。然后过了几个星期,主编给了我第二次邀请
,是一篇综述,题目我挺感兴趣的。而且正好是我自己一两年前一直做的,然后我就干
上了。花了很长时间,写了6页的审稿意见(年轻就是蛋疼啊)。发过去以后,主编私
底下给我发邮件感谢,还说那文章打回去重写了(后来那篇文章是封面)。后来我跟他
说我想知道其他审稿人的意见,他说正常不愿意给人的,但是可以帮我学习审稿(晕!
),就发给我了。这么一来一往,就熟悉了。第三次邀请还是那个审稿人。是他那个
IF9.0+的杂志。又碰到我感兴趣的,又很认真的审了。到后面就驾轻就熟了,没啥好说
的。
杂志的数据库,比如RSC,ACS,IOP,审稿人的情况不同杂志的主编是看得到的。估计
在他那两个杂志攒了人品,其他杂志邀请就不停的来了。第一次审其他杂志的(IF 5+)
,也是很谨慎,最后那文章也是封面。这以后基本上就是很routine的东西了。在我正
儿八经开始决定走EB1A这条路之前,我保持三个星期两篇的样子,纯粹是为了逼自己读
文章。其他全部都推掉给别人,这个比例其实不低的。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其他杂志社也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朋友推荐我的。我平时推荐
其他人挺多的所以估计是人品回报问题。
总结一下:
【1】开会认识主编有face time的是最有效的。别人推荐也不错。我refer的人,只要
不要太不靠谱,很多都拿到了。
【2】务必把前面几次的审稿按时超质量完成!后面的务必要按时完成。真的是心得。
我那些这样做的朋友,后面都稿子不断。而随随便便的那些,主编们也就随随便便一两
个月给一次。
【3】跟主编保持稳定的私人关系。
a.我想审过稿的人都知道,有一栏是写意见,另一栏是给主编的悄悄话。那一栏还不
感谢恭维一下,当然主要还是说说文章的事情。如果是大牛综述就说主编题目挑得好啊
,很重要的之类的。如果是文章很烂,就跟主编说还不如审稿人大爷我来写。反正就是
引起主编的注意。我也是一开始看着那栏空着不爽才扯这些鬼话的,到后来就成习惯的
写点东西,但很少再扯无聊的话
b.如果你自己有好的综述topic,告诉主编能不能让你写一篇综述,不要shy。我试过
,结果主编告诉我,已经让别人写了,而且把大纲给了我。最后那别人写的那稿子也是
我审的,最后也是封面文章。之后那个领域的文章,主编三天两头给我发。后来其他主
编也来凑热闹。不过我再也没有让主编让我写综述,虽然后来他再次提起有好的topic
跟他说,他们主编的工作也不容易。我一时半会不会管这些了。
c.平时没事节假日多问候一下主编。要去开会什么的,跟主编确认一下还能再次见面
否之类的。那主编后来去中国都会发照片给我。我后来在他的杂志真的投了一篇文章,
审稿什么的,速度都超快。赞啊。
【3】推荐信。扯那么多,对版上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为了这一纸信件。我当时问主编能
不能给我推荐信,只是问。几个小时之内就给我发了一封签字扫描的。我直接跟他说没
啥用,是template。我跟他说我会给他稿子,让他再弄弄。后来还不是自己爱写啥就写
啥。结果这推荐信变得超级strong,不用于一般的审稿证明。后来律师直接就放进了申
请材料(律师只管6封,而这是第七封)。
Anyway,各位加油。
补充一下:
上面提到的封面文章最后在主编的推荐信里面直接用来证明我是top of the field。
这个大家懂的。自己审过的文章不要过了就不管。去跟踪一下。会有惊喜。
我早期审的文章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都会跟踪。
想想,审稿那一项,我提交的材料,三个打印的封面特别漂亮。
其中一个还作为我那一项材料的封面。不过律师后来怎么搞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