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ubbling(泡泡), 信区: Memory
标题: 精点粗粮细作,美味山乡特产 现在有谁会做熯荞粑?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Aug 24 10:18:13 2017,GMT)
人生就是一部酸甜苦辣史,饮食文化的苦辣酸甜亦然。
我是70后,今年七十有八。按老家人的说法,也算是吃了几十年冤枉(其意是无所建树
平平淡淡)。其实,本人一生虽很平常,但也不少曲折波澜。至于饮食文化,从小到今
既曾吃糠咽菜,也曾喝辣品香。其间有的印象淡化,有的记忆模糊,唯有儿时吃过的熯
荞粑,那香、那甜、那鲜、那粘、那柔软仍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孩提时代,我的家乡确实穷,多数农家住房简陋,穿着单薄,吃食常是半饥半饱。到了
五荒六月,许多农家米缸空空。旧时乡里有两句民谣:“冒饭呷呷蘸粑(一种灌木小果
粒,有地方叫救兵粮),冒柴烧烧篱笆。”我们那里有个习惯,两餐饭有米煮就叫吃饭
,如果缺粮或断粮,就只能用五谷杂粮磨粉而以粑代饭,吃饭则成了吃粑。小时候,我
吃过薯米粑、谷麦粑(大麦糊糊)、小麦粑、嫩玉米粑,间或还吃荞麦粑。那时的小麦
粑拌新鲜南瓜、豆角、豇豆、绿豆,又香又饱肚,嫩玉米粑则甜中带香很受欢迎(不宜
多吃),苦荞粑却难以下咽。用苦荞粑加工的熯荞粑,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吃了还想吃。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还是紧扣主题说说熯荞粑吧。凡农村人都知道,荞麦生长期短,
四季可种可收,但产量低。荞麦分苦荞、甜荞(家乡称蛮荞)。甜荞不苦,不知何故家
乡人更爱苦荞,不喜欢甜荞。那时候,农村春天种荞麦,就是为了应急解饥荒,一旦主
粮短缺即能用荞麦磨粉做粑顶替。度娘里说,荞麦粑是四川凉山特产,他们用甜荞做成
的荞麦粑很受人欢迎。不过,我们梅山老祖宗传下了一套不加糖却能让苦荞变甜、粗粮
细做的熯荞粑工艺。那些家景较好的人家,每年都会做一两次熯荞粑,让家人一饱口福。
儿时在家,我亲手做过薯米粑,还曾留下糯米拌薯米做粑好吃的笑话,但没做过熯荞粑
。因为见邻居做过熯荞粑,也曾品赏过邻居送的熯荞粑,所以做熯荞粑的手艺也略知一
、二。做熯荞粑要配齐食材,一是苦荞麦,二是红薯米,三是大麦芽,没大麦用小麦芽
替代,三种材料以苦荞麦为主,其余为配料。荞麦、薯米各自磨成粉,再拌上粉碎了的
麦芽,合三为一和水做成像猪腰型大小的粑粑,用新鲜桐树叶或芭蕉叶包住,用棕树叶
捆紧,然后一个一个摆放在蒸锅的搭子上。先大火蒸,再文火熯,荞粑就会慢慢糖化,
由黄白色逐渐变成油黑色,熯的时间虽不说越长越好,但至少也得熯上十来个小时,才
能大功告成。如时间太短,糖化不充分,则会少了几分滋味,恰到好处的熯荞粑趁热咬
一口,即会有无糖胜似糖、无蜜犹如蜜的口感韵味无穷。
毕竟熯荞粑没亲手做过,儿时吃熯荞粑已是六十多年前的事。熯荞粑好吃而该怎么做,
本人也没有发言权。为了不出洋相让人笑话,在动手写此帖之前,我问过老伴,她说二
十年前在安化姐姐家吃过,怎么做搞不清。前几天,家住农村的弟弟来电话,我又问了
做熯荞粑的事,弟弟只说吃过,怎么做的真不知道。正在他身旁的堂侄和侄媳妇,说起
熯荞粑也是云里雾里。弟媳妇倒是说,村子里只有四阿婆会做,熯荞粑也真好吃。现在
村子里一无人种荞麦,二没谁种大麦、小麦,三没人晒红薯米,会做熯荞粑的老班子早
已做古,村子里没有谁能做出熯荞粑啰。让人庆幸的是,我们的民俗行家、古文字专家
雪峰山A,曾教了我这个“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