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建筑家的眼睛 诗人的心灵 (忆林徽因教授) 梁从诫
avatar
建筑家的眼睛 诗人的心灵 (忆林徽因教授) 梁从诫# Reader - 书香世家
r*r
1
建筑家的眼睛 诗人的心灵
忆林徽因教授
一座低低的石墓,默默地隐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墓碑上的姓
名,在那连死者都不能不呻吟的年月中被人毁去了,只留下一方仍然晶莹的汉白玉,上面镌
刻着一簇有着鲜明民族风格的,丰满而又秀丽的花圈。偶来的凭吊者很少会知道,这花圈原
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是那碑座上雕饰的一个刻样。一九五五年,它被移放
到这座墓前,作为一篇无言的墓铭,纪念着它的创作者,墓的主人:女建筑学家、工艺美术
家、作家和诗人林徽因教授。
林徽因(早年写作徽音)一九○四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全家迁
居北京。当还是一位少女的时候,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敏感和能力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九二○年,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两年后回国时,这个中国女中学生典雅的英语和对英国
文学的修养曾使她的英国教师们称赞不已,而她那热情的性格和长于审美的气质也吸引了不
少比她年长的新文学界朋友。
二十年代初,林徽因结识了著名的政论家、学者梁启超先生的长子,当时的清华学生梁
思成。在这两个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之间,很快就建立起了亲密的友情。不久,他们先后来到
美国,就读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