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拼命研发 黑洞般吸引海外人才(图文)
avatar
中国拼命研发 黑洞般吸引海外人才(图文)# Returnee - 海归
d*u
1
简单搜一下,近期有关中国研发的主要新闻就有如下这些:
科学时报:中国自主研发风能机器人在南极冰盖首次“行走”
人民网:美专家称中国研发多个反导系统质疑中国目的
21CN:中国成功研发500公里高速试验列车和城际动车组
俄罗斯之声中文网:中国研发无人驾驶智能车
中国网:中国研发高端服务器或改变大型主机依赖进口局面
环球网:外媒称中国研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似美X-43
慧聪网:杨森中国研发中心实验室入驻枫林生命科学园
凤凰网:苹果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或推“中国版”iPhone
易车网:奥迪加速中国研发能力北京研发中心落成
据朝鲜日报报道,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今年1月透露,“2012年中国的研发投资超
过1万亿元人民币,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与2000年(896亿元人民币)相比,时
隔12年增加了11倍以上。在研发年均增长率(14.7%,2004年至2011年)和总投资额方
面,中国居世界第2位。从全球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的2010年开始,近3年间美国、欧洲、
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研发中所占比重下降0.6至1.7个百分点,而中国却上升了2.2个
百分点。
美国巴特尔研究所表示:“在去年的世界研发总投资额中,中国所占比重为14.2%,仅
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到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与韩国的技术差距
也大幅缩小。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基顺(音)表示:“在IT产品技术方面,韩国
只领先中国3个月。”
(2012年,中国的研发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预计2022年
总研发投资额将超过美国。图为,去年7月,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小组研发的高160厘米
、重63公斤的人形机器人正在某高科技博览会上打乒乓球。照片=Getty images提供)
中国通讯巨头华为的增长动力就是研发。在14万名员工中有一半(7万人)是技术人员
,近5年间,与销售额对比的研发比重平均为10%。在美国、德国、俄罗斯和印度等17个
国家运营18个研发中心,去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为1080万部,居世界第3位(市
场调查机构IDC数据)。此外,华为在全球首次推出了配备6英寸级屏幕和4核处理器的
“Ascend Mate”。
“将在赫尔辛基中心投资7000万欧元,5年内把在欧洲的7000名研发人员增至1.4万名。”
这是华为公司负责东欧和北欧业务的副总经理弗雷德里克森去年12月公布芬兰智能手机
研发(R&D)中心建设计划时说的话。华为表明了将以诺基亚出身精英人才为主要力量
,与三星电子和苹果一决胜负的雄心。
朝鲜日报说,中国的研发在3个方面产生协同效果。首先是中央政府的极力推进。其代
表性例子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年1月1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了《国家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虽然并未公开具体投资额,但将
重点扶植能源、生命、地球环境、材料、核物理、航空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主要领域
的研发。像“黑洞”一样吸引海外高级人才的主体也是政府。从2008年开始的“千人计
划”到去年7月为止共聘请了超出目标(2000人)的2300多人。
第二是,跨国企业的“中国热潮”。德国巴斯夫公司 (BASF)仅在上海就启动了11个研
发中心。此外,像通用(GM)、日立、卡特彼勒、百事可乐等企业一样,在中国运营最
大规模(除本国以外)研发中心的跨国企业不计其数。诺华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建立了
世界最大规模的医学研究中心,而微软(MS)今年的中国研发投资额达到5.75亿美元,
比去年增加15%。在中国建立的跨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中心有4000多个,与2001年
(124个)相比,时隔10年增至30倍以上。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中国地区本部长表示:“
跨国企业聘用中国当地技术人才,因此最终将加强中国的基础和商业技术。”
第三是丰富的高级人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研发资源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研发
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以上人员达到229万人,2000年的2.5倍。理工
科大学硕士和博士生每年就有17万人,在全球最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教授布
鲁斯表示:“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中国研发最强有力的武器。”
在专利和商标权申请领域,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1年为准)
。中国在1985年发放首个专利证书,而27年后的去年7月,中国已发放100万个专利证书
。中国能够成为“专利强国”,本土企业起到了主要作用。截至去年年末,中国的专利
比重依次为企业(79%)、大学(17%)、研究所(4%)。中国科学院教授范桁表示:“
很多中国企业认识到,扩大研发投资等于加强国际竞争力,因此正在摆脱‘中国技术等
于山寨’的污名。”
IT企业中兴(ZTE)去年申请了365个专利合作条约 (PCT),继美国微软(492个)之后
居世界第2位,而这并非全部。中国企业的研发研究所多达3万多个,比2000年增加92%
以上。朝鲜日报为此使用了“中国企业拼命研发”的小标题加以突出强调。
此外,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展开海外并购(M&A)获取先进企业的尖端技术。去年4月,中国
商务部在发表《关于对外投资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时强调:“要加
强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合作,提高研发水平。”去年中国的海外并购规模达
572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去年登上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的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快速发展的原因也是,被
选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以及得益于技术发展的品质改善。三一重
工于2011年6月在德国投资7000万欧元建设研发中心和工厂,吸取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
德国机械技术。
办事处在中国北京的韩国一家国家级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的高速铁路世界最长
,总长度达8000公里。中国最近又开发出能够克服高山地带零下40度气温的技术。中国
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但也有人指出,中国的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世界十大学术杂志为准,中国在《科
学引文索引》(SCI)上刊登的论文数量仅为美国的三十五分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在
《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中表示:“在中国19个省、市622家民营企业中,
有36%在近3年间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这表明,这些企业主要还在模仿同行业的技
术。”
以北京为例,中国新闻网说,全市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接近32万,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
地区生产总值5.8%,总额超过1032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首位。
在“北京创造”中,最优秀的代表便是遍布全市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企
业约2万家,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50多家。
世界500强企业在京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100家。2012年,在北京市达成的技术合同成交
额超过1500亿元,占全国4成左右,其中输往京外地区的成交额占7成以上。北京的移动
通信终端产量、集成电路设计业收入均占全国的1/4,软件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5;自主
知识产权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
装备主要产品和技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2012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2.45亿万元人民
币,同比增长25%,是5年前的10倍。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每4元中便有1元是中关村企业创
造的。2012年,中关村企业申请专利2.8万件,其中6成是发明专利。仅联想一家公司便
申请专利1936件。刘“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说,
“任何一个领域,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人才。”为了吸引海内外的高端人才,北京
从住房、居留许可等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目前,北京在“千人计划”中引进人才770
人,中关村占80%;“海聚工程”入选者437人,中关村占70%。
(环球网:美国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示意图)
该区还为149名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办理了居留许可或多次往返签证。2012年,北京市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2011年增长了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继
续位居内地首位。全市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31.8万人,比上年增长7.2%。
环球时报译介的香港南华早报2月6日文章说,仅仅5年前,如果你询问美欧或日本顶尖
公司的高管准备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可能会得到相似的回答:“我们将向价值链高端
转移。”中国也许曾是“世界工厂”,传统思维会安慰说:廉价制造业可能会转移到中
国,但创新仍掌握在发达经济体手中。然而,这种传统观念其实是虚幻的。从华为到联
想再到海尔,中国最知名的跨国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将成本优势转
化为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通常要依靠创新。
文章作者丹斯特恩布克指出,创新通常是用投入和产出指标来衡量,如研发和专利。这
些指标看上去简单,反映的却是意义重大的趋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享有在科技
、研发和专利等领域的绝对领袖地位。二战后,欧洲和日本受创严重,无法对美国的跨
国公司构成有竞争力的威胁。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创新
能力趋于融合。如同战后的英德法,中国开始呈现迎头赶上式的增长,尤其是在加入世
贸组织后。当时西方公司仍在为中国的价格竞争策略做出调整。然而,中国高管们的经
营已开始国际化了,首先是在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继而在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
,最后是欧洲、日本和美国。
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后,新一阶段竞争出现了。与发达经济体的创新相比,中国的创新
得到加速。一系列创新指标可反映这一趋势。据统计,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跃居全
球首位。甚至在此之前,新申请的新型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也大都来自中国。美欧核
心经济体和日本仍是全球专利精英,长期占据垄断地位。但随着这些垄断体逐渐黯淡,
中韩俄印和巴西等新成员异军突起。全球创新版图正发生重大改变。
专利代表的是过去的辉煌,而非未来趋势,科研开发则不同。如今,国际研发竞争不再
由美欧日驱动,而是依靠亚洲、更确切地说是新兴亚洲国家,比如中国。若按国度区分
,全球竞争主要受3个国家驱动:美国(4190亿美元研发投资)、中国(1970亿美元)
和日本(1600亿美元),这三国的研发投资加在一起占全球的比例超过50%。
文章断言,未来10年全球研发排行榜的座次会发生大改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