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难就业季”调查:博士生期望月薪降至6000元 (转载)
avatar
“最难就业季”调查:博士生期望月薪降至6000元 (转载)# Returnee - 海归
z*m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难就业季”调查:博士生期望月薪降至6000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9 20:57:10 2013, 美东)
调查称毕业生首选二线城市 期望月薪2年降2千
2013年05月30日02:49 新京报 我有话说(811人参与)
期望月薪:2011年5537元 2012年4592元 2013年3683元
大学生期望月薪两年降两千
2013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就业压力近4年来最大
昨天,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据团市
委下属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调查,今年大学生期望月薪平均为3683.6元,比去
年降低近1000元。此外,今年的就业压力出现强势反弹,成为近4年来压力最大的一年。
想赚多少钱?
平均月薪降至3683.6元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已连续5年出具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的分析报告。昨天
,其通过对1.6万人调查,有效问卷1015份的数据分析显示,今年大学生期望月薪平均
降至3683.6元,成为近3年中,期望月薪最低的一年。
从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看,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5537.5元
,2012年降到4592.5元。今年进一步降到3683.6元,降幅近千元。比两年前降近2000元。
这意味着,如果和2011年相比,今年大学生的期望月薪“直落”将近2000元。
调查显示,从学历上看,博士生期望月薪最高,主要集中在6000元左右。和上年相
比,博士生“期望值”降幅也是最大的,降幅为1160元。
【解读】
对于连续两年期望月薪“走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专家认为,2012年的
期望月薪下降,或说明当年求职者“期望值”更加现实合理。但是,今年继续下降,似
乎不合常理。“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2013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压力更大
,使得求职者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期望月薪到一个更低的水平。”
想去哪儿工作?
毕业生首选二线城市
连续3年针对毕业生期望选择的工作地点调查都显示,实际上“大都市”并非大多
数毕业生首选。
今年调查显示,“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在求职者选择工作地
点时是最受欢迎的,占比46.9%,意味着近半学生愿意选择。
其次,有24.7%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地级市”工作;第三才是“直辖市”,占比19.
2%;6.4%学生表示愿意在县级城市工作;仅有1.7%表示愿意在乡镇工作。
【解读】
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日趋恶劣等让人压抑的压力环
境,几年前就让包括大学生求职者在内的年轻人产生了“逃离”的想法与行动。连续3
年,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中,对二线城市的选择比例都在50%上下。
专家认为,向二线城市分流的就业趋势不仅有效缓解了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
也大大缓解了大学生求职者本身的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有多大?
压力大印证“最难就业季”
连续五年的就业压力调查中,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压力来源、压力感受
、幸福感等,为接受调查的求职者进行得分评估。
结论显示,今年求职者的压力感受尽管没有达到2009年的水平,但2013年的总体压
力与2012年相比有了显著的增加。
记者看到,2012年,就业压力得分是最低的。但今年的压力得分出现了反弹,比
2010年、2011年得分都要高。
【解读】
专家认为,就业压力在连续3年走低之后的强势反弹,是在各级政府出台并实施一
系列缓解就业压力政策、就业指导机构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对就
业压力也有了相对的适应之后出现的,这一反弹也进一步印证了今年的“最难就业季”
的说法。
■ 对话
超半数考研大军为逃避压力
这种过低的期望月薪,印证了今年求职者的就业之难。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
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熊汉忠认为,一味地降低期望月薪并不能真正解决就业
难题。他建议大学生在求职中不可忽视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等软实力。
新京报:和往年相比,今年在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吗?
熊汉忠:有两种现象十分引人注目。一是“被考研”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实际考研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占699万毕业生总数的25.8%);
而在意愿层面,参与此次调查的求职者只有12%的人选择毕业后考研。也就是说,在180
万考研大军中,内心真正想考研的人也许还不到一半。是否为了回避暂时的就业压力而
“被动考研”,此现象令人担忧。
另外还有“心创业”现象。连续几年的调查发现,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意愿的人群
比例都在20%上下,而每年实际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人数的2%,两者相差十倍之多。
绝大多数想创业的人最终没有创业。
新京报: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方式合理吗?是否应当调整自身心态?
熊汉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组织能力、道德修养、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
精神、工作热情等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素质却被大学生忽视。事实上,这些被忽视的软能
力,更是求职者个人发展所应该具备的深层能力。
新京报:对于高校、政府部门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什么措施和政策的建议吗?
熊汉忠:调查中发现“二线城市最受欢迎”,各级政府要制定与落实相应的就业政
策,因势利导这一就业潮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真正走向二线城市乃至基层单位,从而
形成一个就业的良性循环。
同时,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实际创业比例不足形成反差,同样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
的反思。如果各级政府能够为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扶持、指导甚至奖励,让这些想创业
的大学生有足够的条件与信心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那么,就业压力会因此而缓解许
多。
■ 对话
90后女生只求月薪三千元
还有一个月将毕业。时间悄无声息,但黄燕飞(化名)越来越感到“紧张,脾气大,
喘不过气……”
她认为,自己的变化,“都是工作惹的祸”。这个90后女孩正遭遇“最难就业季”。
黄燕飞是即将毕业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应届生。去年,当她身边大多数同学参
加汹涌而至的招聘会时,她和同宿舍另外三名室友“气定神闲,经常在图书馆或自习室
上自习,备考研究生”。
看到身边同学找工作回来总耷拉着脑袋,黄燕飞心中暗暗庆幸没有加入求职大军。
庆幸显得急促又短暂。今年1月底,她考研失利。突如其来的就业压力让她一下慌
了神。
今年3月,黄燕飞“被动”加入了求职大军。她和全国数百万应届生一样,网投简
历,参与各种招聘会……面试。
一个月前,她投了50份简历,参与了十几场面试。压力一天比一天加大,与此同时
,自己对职位的期望与薪金也在不断降低。刚开始的面试还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接
下来是门槛相对低一些的销售工作,什么卖保险的、卖医疗器械的,她甚至把简历递到
一家卖海参的商店。
最近几日,一家IT公司决定录用她,月薪只有2500元,赶不上她心中的3000元底线
。这一次她决定不问父母自己做主,接受这份工作,因为她害怕一毕业就失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申志民
avatar
g*0
2
博士也就是3000元的市场价。
avatar
s*h
3
今年母校的老博士们第一次在业界找工作找的比硕士好 不知道怎么回事
avatar
z*n
4
因为现在的硕士也很烂了。
本科答辩,5分钟一个人。硕士答辩,15分钟一个人。

【在 s*******h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年母校的老博士们第一次在业界找工作找的比硕士好 不知道怎么回事
avatar
b*n
5
今天的博士,相当于10年前的硕士,20年前的本科,30年前的中专
avatar
b*y
6
不是说国内都富得流油了吗?
avatar
u*n
7
这只是工资,算上隐性收入就富得流油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说国内都富得流油了吗?
avatar
M*n
8
不要看我们工资不高,我们每家都有7,8套房子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说国内都富得流油了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