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受益及受损院校
avatar
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受益及受损院校# Returnee - 海归
a*y
1
http://bbs.tianya.cn/post-university-221832-1.shtml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决定性事件,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决定了当今中国高校的实力与分布格局,自己总结了一下院系调整中的五大受益学校
和五大受损学校,也算铭记历史指导未来呵呵,大家来讨论讨论
五大受益学校:
1.复旦大学:复旦在院系调整中的崛起,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只是这个奇迹显得不
那么光彩。有网友说复旦在建国前只是一个三流的野鸡大学,似乎有些夸张,毕竟复旦
抗战时也升格成为国立大学之一,而且农学院院长钱崇澍是当时全国仅有的81名院士之
一。不过复旦的水平在当时的确不怎么样,在二流中也算不上一流,文理基础学科可以
说毫无地位,放到现在恐怕连211工程都够呛。但是由于建国后校方大讨执政党的欢心
,加上校长陈望道够“红”,所以让当局龙颜大悦,一声令下,暨南大学、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英士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
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
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华东10余所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连同苏步青、陈建功、谈
家桢、卢鹤绂等顶级教授(大多来自原浙大)并入复旦,从而一跃成为全国顶尖大学。
当时许多调往复旦的著名教授都很有意见,比如苏步青教授就形容自己调往复旦是“鲜
花插在牛粪上”,但上级命令如此无可奈何。复旦以对政治的谄媚换来名校地位,使得
她的师生在面对学校的历史时明显底气不足。
2.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北大在蔡元培时期达到巅峰,但此后发展
时有曲折,建国前夕的北大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绝对地位。院系调整中北大调出法、工、
农、医学院,而工、农、医三学院是抗战后合并别的学校才新设立的,因此北大的主体
其实并未真正损失多少。而调入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文理科可是属于全国一流水平,
尤其清华大学的文理科,属于当时国内的顶尖水准,拥有冯友兰、陈寅恪、金岳霖、叶
企孙、陈桢等泰斗级大师,从而使得北大的文理基础学科从此在全国遥遥领先,延续至
今,院系调整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3.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前身是1937年中共创办的陕北公学,后来称华北大学,其实
就是一个干部培训班,和现在的中央党校一个性质,可以想象这种货色能有多少学术可
言。49年进北京城后合并了朝阳学院,这个学校在民国时期可是不得了的,法学学科水
平为全国翘楚,超过许多著名大学,民国法学教育界有“南东吴,北朝阳”的美誉。之
后当局又从其他高校抽调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优秀人才加入人大,从而使得人大从白手
起家到在社会科学方面成为中国的领头羊至今,可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典型案例。
4.吉林大学:合并之前的吉林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
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和人大一样院系调整前就是个干部培训班
,还是地方性的。院系调整时也是因为根正苗红的原因从其他高校抽调大量师资支援,
比如后来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原北大数学系教授王湘浩、化学系教授唐敖庆,从而奠定了
原吉林大学数学和化学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也一举取代原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成为
东北最高学府。
5.兰州大学:兰大在民国时期长期为地方院校,抗战后才从省立甘肃学院升格为国
立兰州大学,加上甘肃省地瘠民贫灾害频繁经济落后,学校经费在全国算得上倒数,水
平可想而知。建国后由于大西北的战略地位,加上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于是中央把兰大
定为重点大学,并且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调入一批著名
教授,还有不少海归都被调来兰大,原北大副校长江隆基被任命为兰大校长,从而使得
兰大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国内著名高校,特别是物理学,在80年代一度是全国前
几名的水平。虽然现在因为地理劣势衰落了,但是实力还在。直到现在外国人对中国大
学作评价时,都把兰州大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可以想见兰大当年的影响力,而这
无疑是院系调整打下的基础。
五大受损学校:
1.浙江大学:浙大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
学府之一,1927年即成为国立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抗战时期在竺可桢校长领导
下迅速崛起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建国
后因为是蒋介石家乡的学校和与国民党的关系,惨遭摧残,文、理、法、农、医、师范
学院都被调出,其中理学院是当时浙大的精华所在,号称南方最好的理学院,基本调给
了复旦,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贝时璋、罗宗洛、谈家桢等顶尖教授也随之调到复
旦和其他单位,所以有人调侃复旦是“浙大下的蛋”。浙大只剩下工学院,工学院中分
量很重的航空工程系也被调出,仅剩的四个工科系中竟然又有三个系主任被调出,而同
时调入的只有之江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少量工科,得与失完全不成比例,可以说有失无得
。院系调整直接使得浙大从“东方剑桥”沦落为地方性二流院校,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艰
难复兴,不过浙大人还是通过改革进取和四校合并重新回到国内顶尖名校行列,但是“
东方剑桥”已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源于1907年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27年定名
国立同济大学,民国时期是上海滩最好的大学,尤其医学院是民国医学院校的一面旗帜
,实力可与协和医学院相媲美,新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就是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建
国后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可谓被彻底肢解,文、理、法、医学院以及工学院除了土木
系之外的系全部调出,医学院更是被迁到武汉(现在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只剩下
可怜的一个土木系。虽然交通大学、大同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上海其他高校
的土木建筑系科并入同济,使同济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土建类工科高校,但
是此时的同济已经面目全非,似乎被叫做上海土建学院更符合实际,那个著称海内外的
综合性大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同济在后来顽强奋斗,也重建了一些学科,可是院
系调整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后遗症,注定同济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3.河南大学:现在说起河南大学,可能许多人唯一的表情就是茫然:怎么没听说过
这个学校?确实,在当今国内的众多高校中,河南大学默默无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是在民国时期,它可是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河南留
学欧美预备学校,和清华一起,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1927年学校成
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42年成为国立河南大学,1944年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评估为全
国国立大学第六名(虽然个人感觉明显高估),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但是在内战中学校为了跟随国民政府从开封迁往苏州,从而开启了它的悲惨命运。建国
后院系调整中,法、工、农、医学院被调出,剩下的文理两学院降格为省属的河南师范
学院,并在开封、新乡两地分别办学,不久后便分别独立,开封老校址实际上只剩下原
来的文学院。随着河南省会改为郑州,加上上级明里暗里的打压,河南大学和开封一起
以惊人的速度衰落下去,直到1984年学校才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河大就像古都开封一样
,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尘土,成为一个失落的梦境。
4.厦门大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一起,成
为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两面旗帜。陈嘉庚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愿望,以“宁可卖大厦,
也要办厦大”的执着精神办学,重金聘请知名教授,使新成立的厦大颇有北大南迁之气
象。1937年改为国立后学校发展迅速,被誉为“南方之强”,以工科和商科等实用学科
闻名于世。建国后因为处于内战前线,工学院被调出瓜分,其余学院此后陆陆续续均有
不同程度受损,而理科更是在60年几乎全部调出组建福州大学,至此厦大理工科基本消
亡殆尽。如果不是当时王亚南校长想尽办法隐藏名目,使得厦大的经济类学科避免被拆
分的命运而幸存下来,那厦大真的就只剩一副空壳了,如今闻名全国的会计专业也无从
谈起。在整个院系调整过程中,厦大是罕见的纯粹的有出无进,中华民族的残酷内斗,
就这样把“南方之强”拖入深渊。今日的厦大虽然正在复兴,但是理工科已是一蹶不振
,曾经的“南方之强”的赞誉似乎已被人忘记。
5.交通大学:交大的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
府之一,《清史稿》写道:“查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
学为最。”上世纪初期后,交大进入专办工科时期,首创我国的电机工程教育和管理学
教育,全面学习欧美先进教育制度,学校实力快速提升。1937年学校定名国立交通大学
,到建国前夕交大已有理、工、管3学院18系,各种实验室近50个,仅工学院就有机械
、电机、土木、水利、航空、化工、纺织、造船、轮机、工管10个系,专业学科之完备
为全国罕见,成为国内最好的工科院校,被誉为“东方MIT”(MIT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52年院系调整后,交大从3院18系的全国著名大学,变成只剩机械、电机、造船
三个系的学校,接着在1955年,国务院下令交大内迁至西安,在师生的强烈反对下,变
为分设两地,大部分迁至西安,随后两地分别独立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老交大的辉
煌彻底结束。虽然如今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都是大陆顶尖的工科大学,但是讽刺的是,
不管是哪所交大,实力都无法超越1958年在台湾复校的新竹交通大学。然而可以肯定的
是,无论是两岸哪所交大,都不可能再现当年“东方MIT”的风采了。
avatar
a*y
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74621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
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
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
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
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
,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
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
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5)、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 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
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
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文理两院,并入的金陵大学实力较强,并入院系较多。
三、清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2)、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3)、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
评价: 五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调入多所学校工科,工学院实力大大增强。
四、武汉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武汉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
武汉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2)、工学院矿冶系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矿冶学院(现中
南大学)。
3)、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4)、农学院与湖北农学院及其他院校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系与农化系的相关专业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现江南大学)。
5)、1953年机械系和电机系与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
6)、1953年土木系与湖南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
和中南大学)。
7)、1953年经济系与中华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
1953年 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中华大学等校的文、法、理等科
的相关系科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并入了武汉大学。
评价:
五、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同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同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医学院迁往武汉,成立同济医科大学。
2)、文、理、法学院等调入复旦等校。
3)、工学院测绘系迁往武汉,并入武汉测绘学院。
调整后的同济大学调入华东十余所高校土木建筑系,遂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建筑土木工程
为主的工科大学。
评价:损失实力强劲的医学院,工学院土木建筑实力增强。
同济大学:
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连同当时在校的11位一级教授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同
济医院(宝隆医院、中美医院)由上海迁至武汉+武大医学院(尚未培养出1位毕业生)的几
十人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
济医学院。
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部——>留在上海参加组建第二军医大学(在同济宝隆医院基础
上建立长征医院,在同济新生院校舍建立长海医院,二军大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吴孟超为同济医学毕业)——>今第二军医大学。
同济工学院造船系——>上海造船学院——>上海造船学院为主体+小部分西交留在上海
的师生——>今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工学院测量系——>在同济当时校长、中国测绘奠基人夏坚白带领下迁至武汉,加入
1956年建立还未培养出毕业生的青岛工学院测绘部分,组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
测绘科技大学——>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同济工学院机械、电气两系——>调入西安交通大学。
同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数理化三系——>调入复旦,文学院院长任复旦中文系主任
,物理系主任任复旦物理系主任(建国时统一撤销学院一级,校直管系)。
同济理学院动物学系、植物学系——>调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同济理学院化学系——>除一部调入复旦外,一部分去组建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
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化学系。
同济法学院——>调入复旦后,又有一部调出组建华东政法学院。
同济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上海机械专科学校——>组建今上海理工大学。
同济护校队等机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今南京工业大学。
同济工学院土木系水利部分——>调出至南京,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
另,同济医学毕业生于1918年在上海建立了同德医学院——>1952年在同德医学院基础上
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60年代,同济铁道建筑系调出组建上海铁道学院——>1970年代,上海铁道学院部分迁
至南昌——>今华东交通大学。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同济工学院院长倪超等一批同济教授迁往台湾——>组建台湾成
功大学,倪超任校长,现年已105岁的老校友、台湾“工学之父”张象贤任成功大学工学
院院长——>今台湾成功大学。
......
此时,上海第1所国立大学(1927年),拥有医、工、理、文、法5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同济
,只剩下了1个土木系,并陆续加入了上海地区其它11所大学的2、3流土木。好在同济土
木还有4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国际桥梁界的“悬索桥李”、当时同济仅剩下的一个一级教
授李国豪大师在,同济人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建国后几十年又顽强
崛起、迅猛发展!
六、天津大学
1951年8月1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天津大学拥有两个学院。
天津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理学院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2)、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调入北京钢铁学院。
工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调至武汉水利学院。
工学院矿治工程系调至唐山成立河北矿治学院。
工学院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
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
调整后的天津保留工学院主体,并入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以及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
系。
评价: 两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工学院部分院系实力受损,部分实力增强。
七、中山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师、研)。
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工学院。
2)、农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农学院。
3)、医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医学院。
4)、师范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保留文理法研学院,并入岭南大学文、理学院,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
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
(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调入任教。)
评价:文理法等学院得以保留,并且实力有所强。
八、四川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
四川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工程系调往北京组建北京航空学院。
2)、工学院化工系、农产品制造系科与兄弟院校化工系共同组建四川化工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铁路建筑部分调出,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4年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
3)、理学院地理系并入南京大学、重庆大学。
4)、师范学院本科调往西南师院;专科调往南充师院。
5)、法学院调出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组建为西南政法学院。
6)、农学院的园艺、农经等系调往西南农学院。
1956年,农学院独立建校,名为四川农学院。
调整后的四川大学保留文理法学院。
评价:文理法学院大致留存,院系调整损失居多。
九、山东大学
1951年,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名为山东大学(地址在青岛)。
1952年院系调整前,山东大学拥有五个学院(文、理、工、农、医)。
山东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政 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 治学校。
文学院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参与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文学院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参与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2)、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3)、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
并入武江测绘学院。
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
4)、农学院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并入山东农学院。
5)、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调整后的山东大学保留文理医学院。56年医学院独立。
评价:文理学院大致留存,院系调整损失居多。
十、厦门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 个学院()。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系并入北京航空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并入浙江大学。
工学院土木、机械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部分拆入河海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
2)、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
3)、航海学院与集美水院合并。
4)、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
5)、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
6)、农学院与福大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
7)、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厦门大学保留文理学院,并入浙江大学、中南矿冶学院部分师生及福建协和大
学财政学院。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评价:文理学院得以保存,但陆续受损。
说说厦门大学的情况:
院系调整前,厦大扩展到5个学院18个学系,学校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具有文、理、工的
综合性大学。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被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1、其中工学院航空系并入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工学院电机、土木、机械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
3、俄语专业并入南京大学。
4、电机、机械系大部并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
5、土木、建筑系大部并入同济大学;
6、水利专业并入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7、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
8、航务专科并入组建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
9、 农学院并入组建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
10、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
11、1953年,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12、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教育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
13、1957年,参与创建内蒙古大学。
14、1959年,海洋系剩余全部并入组建青岛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15、1960年,化学系、物理系大批骨干教师,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
电子管试制车间,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部并入组建
福州大学。
(至此厦门大学几乎被拆分殆尽,文科和理科后来得到重建恢复,而工科从此一蹶不振)
大家看看厦大那段时间有多惨。很多高校由于调出之后是在同城组建新的大学,现在合
并可以重新回来,而厦大几乎不可能,因为都是调往外地。
厦大在此期间只是从浙江大学调进了几名教师。
还有,厦大经济本来也是要调出去的,建立专业财经大学,但由于当时的校长王亚南利用
其特殊身份,保留了经济学科,才使得厦大经济学一直以来非常强势。还有法学,当时很
多老师不愿意走,就转移到社会学系名下,也使得后来厦大重建法学时,不至于一片空白。
复旦大学当然是最受益的学校之一。从解放前一所上海滩的野鸡大学(实事求是,并没有
褒贬)一跃成为名牌大学。其实还有人大和解放后成立大部分工科大学,如北航,哈工大,
哈工程,中科大等等。
清华大学等后来的工科大学有进有出,虽然剥离了文科,但并入了工科,综合实力有增无
减。
受损最大的是一些老牌院校,如中大武大厦大南大浙大,号称是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
”,工科基本被剥离,文商管法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大,纯粹的有出无进。
其他老牌大学如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更是一蹶不振,至于各个教会大学
和私立大学,如岭南燕京圣约翰东吴等等,更是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随新中国解放,浙江大学进行一系列的院系调整,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 。调
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其他院系调整到如下单位。
杭州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与解放后创办
的浙 江师范专科学校、俄文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该院又与新建的
杭州 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1960年扩建成浙江农业大
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医科?笱В?195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
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1960年
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与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沪江大学、大同大
学及震旦大学七校化学系合并成今日复旦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数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数
学系。 浙江大学生物系、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 浙江大学物理系并入复旦大
学物理系。
北京大学:1951年11月,浙江大学有关学科以及清华、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及辅仁大学
有关学科并入北大。
南京大学:1952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
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浙江大学气象组,齐鲁大学气象组合并入南京大学
气象系。
东南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校的有关系
、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以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三校的航空系为基础
,在南京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到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一年之后又与兄
弟院校合并成为西北工业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1952年将浙江大学药学系的全部以及中法药学专修科、浙江医学院药学
系的一部分与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科合并,1955年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院,后又改
称药学系,1986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1952年9月,浙江大学的地理系和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中文、数学、物理
、化学和生物系,沪江大学的教育、社会系,大同大学的教育、物理系和震旦大学的教育
系并入华东师大,并从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校调入数学、物理、化学、生
物等学科的教师多人。
南京农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以及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
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和东北农学院两校森林系为基础建立东北林学院,同时
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化系与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
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成南工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锡
轻工业学院,后改名为无锡轻工大学
初期的广西大学
1952年秋季,遵照中南第三次高教会议的决定,文教、法商两院暂停招生,增设了铁路勘
测专修科、输配电专修科和师范专修科,学制分为一年制和二年制。招生名额597人。
根据1951年11月3日至9日,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议拟定了全国
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将广西大学矿冶系、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矿冶系、
南昌大学采矿系、中山大学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专修科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
立中南矿冶学院;将广西大学土木系及农田水利专修科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
、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
学院。1952年1月2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转发中央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学院院
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要求有关院校贯彻执行。
1952年9月4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及农田水利专修科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叶
守泽、王鸿儒、尹政,及学生59人赴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10月,广西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何福煦、白玉衡、蔡承云、徐
康泰、李进窿、何绍勋,讲师肖庆承及学生?5人并人中南矿冶学院。
10月1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电告:中南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讨论会中,全体化
工系出席人员一致建议,速将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校化工系的全
部师生和设备调并入华南工学院。11月3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化工系教师10人,其中有教
授誉文德、肖达文、杨家智、杨倬及二、三、四年级学生80余人赴广州并入华南工学院

此外,经中南教育部同意,9月15日,广西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师8人,其中教授苏宏汉、金
律和,讲师展国瑞、王世泽、郭莲筠及学生87人赴武汉并入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系。 6月19日,文教学院外文系俄语组学生22人转入南昌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
1952年10月23日,农学院召开了民主建设代表大会,宣布广西农学院正式成立。院长孙仲
逸。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为了广西农学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中央高教部召开
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根据中央关于院系调整的指示,讨论了农学
院的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广西农学院保留农学、林学两个系,独立成立广西农学院,其余
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四个系的师生及设备,分别并入华南、华中、江西、湖南、河
南农学院。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认为,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使
高等学校院系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人力物力的使用更为集中,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为明确,决定于1953年继续院系调整工作。由于1952年华北、东北、华东三区已基本
完成了院系调整,因此,1953年的院系调整工作以中南区为重点。经1952年5月29日政务
院第180次会议通过的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的计划,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
行统一调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院系调整,学校从1953年2月17日至22日进行
了一次从下而上,从个人到集体的教学总结,并颁布1953年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计划认为
,1953年下学期是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阶段,因此,上学期的工作基本任务:一是本科各系
要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暑假后调整出去的师生尽可能符合新型大学的要
求;二是设立高等师范部,加强对师范教育的领导,为暑假留下的师生组建高等师范教育
打下基础。
7月25日,.成立中南高等学校调整委员会桂林分会,以处理调整事宜。主任委员杨东莼、
副主任委员李迪生、冯邦瑞。
8月21日,广西大学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及基础课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余克缙
、陈日昭、庆善驯、徐真,李光宪,朱海、马毓义;蒋纲、邓文英、陈泰楷,梁鸿飞、杭维
翰、叶朗、钟荪石、谭顾周、马继芳、周玉庭、叶康民、黄步瀛,蒋麒瑞,讲师覃耀光、
唐增英、潘国贵、何枚丞、梁革菲、唐松青,以及学生142人并入华中工学院。教授唐翰
青、副教授张志浩及助教4人并入华南工学院。
9月,电机、数学、物理、化学等系教师1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吕焕祥,魏保瑜、陈宗麟
,李世丰、钟永璇,讲师李应珩、徐椿森并人中南矿冶学院。
9月,经济、外语、物理,化学及体育教授、副教授杨溪如、王以德、李鼎初、粟寄沦、
王开诏、吕树霖、黄识,讲师王健、钟金昌及助教2人并入武汉大学。
调并入华中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中南卫专等校的教授、副教授还有;杨继本、方步
瀛、邓锡谷、郭圣铭。
9月23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教育系教授邹有华及学生48人赴广州并入华南师范学院。
9月30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和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
系教师7人,其中教授陈一百、钟期伟、陈兆畴、陈竺同、陈世训、讲师卢叔度及学生
224人分别并人中山大学相应系。
10月5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铁路、公路;工民建专业及铁路勘测专修科教师22人,其
中教授、副教授谢世激、王朝伟、覃宽、黄权、陈炎文、吕翰浚,耿毓秀、张显华,李森
林、讲师吴家梁及学生65人赴长沙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0月,广西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及会计银行系教师2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张人价、吴澄
华、张国维、严伯奎,刘炳新,周光琦、李四杰、李遂囊、杨时展、定正华、文广益、曾
还九、钟百之,讲师闭杰、廖光宦,及学生131人并人中南财经学院。
法商学院法律系教授、副教授曾志时、梁念曾及学生15人并人中南政法学院。
6月22日,成立广西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迪生、第一副主任委员梁唐晋、第
二副主任委员黄羽、第三副主任委员石兆棠。
10月17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
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其中有教授、副教授:林焕平、
冯振、彭泽陶、易熙吾、李文钊、李耿,唐资生、梅斌林、安琪生、贺祥麟、刘鹤年、
邱从乙、早恩燊、黄现璠、白世纯、陈伟芳、何承聪、林绳庆、袁煜、麦雨农、董继昌
、唐肇华、郑显通、李耀藻、罗锦泰、陆永福、徐儒、杨柏楦、肖厚德、讲师沙少海、
林志仪、陆和、严沛、赵文涛、任达生、潘伯津、王贞茂、莫敦庸、蒙达坦。
10月,杨东莼校长调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今华中师范大学)。
经过全国院系调整,一座综合性的广西大学,到此已不存在。回顾广西大学二十多年的历
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其草创初期,军阀混战,内战频仍,学校经费相当拮据,但在一代宗
师马君武校长主持下,全体师生员工荜路蓝缕,艰辛创业,只用十多年时间,便使学校初具
规模,于1939年改为国立大学。抗战期间,大批专家学者荟萃于桂林文化城,广西大学师
资队伍由此得以充实发展,使学校跃居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校从创办至院系调
整二十多年内有将近4000学生毕业,为社会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期间,有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其它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的胜利而斗争。这些当年的学生在建国以后很多已成为党政领导骨干和技术骨干。
正因为这样,后人对广西大学的创始人马君武先生,寄予深深的怀念。“其人虽已殁,千
载有余情”。可以预料,如果继续办好广西大学,它对振兴广西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
由于这次院系调整,指导思想上过于照搬苏联经验,没有从中国国情出发,更没有从广西
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果把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拥有雄厚的办学
基础的广西大学全部撤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策,是广西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损失
avatar
a*y
3
党国的院校体制,基本上就是从52年开始的,
当然后面起起伏伏,各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发展,但是评价是非成败,不能不考虑这个断
avatar
l*1
4
THX, LZ's posting.
now is just renaissance of ZJU..
avatar
B*8
5
桂系还是牛呀
没想到广西大学也那么牛过
avatar
x*g
6
受损最大的是蒋校长的国立中央大学,
1949年共军攻占南京后,立马让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字为国立南京大学。
其他学校调整都拖到1952年。1952年对国立南京大学的打击也不是其他各校所能比拟的。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bbs.tianya.cn/post-university-221832-1.shtml
: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决定性事件,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 ,决定了当今中国高校的实力与分布格局,自己总结了一下院系调整中的五大受益学校
: 和五大受损学校,也算铭记历史指导未来呵呵,大家来讨论讨论
: 五大受益学校:
: 1.复旦大学:复旦在院系调整中的崛起,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只是这个奇迹显得不
: 那么光彩。有网友说复旦在建国前只是一个三流的野鸡大学,似乎有些夸张,毕竟复旦
: 抗战时也升格成为国立大学之一,而且农学院院长钱崇澍是当时全国仅有的81名院士之
: 一。不过复旦的水平在当时的确不怎么样,在二流中也算不上一流,文理基础学科可以
: 说毫无地位,放到现在恐怕连211工程都够呛。但是由于建国后校方大讨执政党的欢心

avatar
a*y
7
党国体制下面最牛后又被肢解的我觉得应该是哈军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最高军事工
程学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53年9月1日成立于哈尔滨,直属
中央军委,首任政委兼院长为陈赓大将。建院初期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
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导弹工程系。
1960年又增设防化系。文革中,哈军工被肢解,除海军工程系外,各系陆续迁出,由不
同部分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
学、海军工程大学等校。
avatar
S*s
8
河南大学受损不说最重,也是最凄凉的。被分割衍生了几所重点大学,自己反而被死死
地卡
在211之外。可谓是活活被zz卡死。
连校名的蒋中正题词也被换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